现在名人故事

时间:2018-01-08 12:46:20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现在名人故事大全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名人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现在名人故事大全,欢迎查看。

  篇一:姚明

  2009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火箭队,他们的天赋并不出众,经验并不丰富,体能和速度也都不占优势。然而,这样的一只球队却在开场之后打了湖人队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为球队领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诟病,自从进入nba开始,评论家就指责他缺少霸气,在关键时刻没有血性,所以姚明尽管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作为一个领袖还是不被很多NBA专家认可。

  然而,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对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坚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将对手反超比分的热情浇灭。离比赛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拼杀已经到7白热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红着眼睛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在争取比赛的胜利。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带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伤到了膝盖,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赛场上,激烈的冲撞随处可见,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发现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体,双手抱着膝盖,眉头紧皱。裁判马上暂停了比赛,火箭队的队医第一时间跑到姚明身边低声询问着他的伤势。

  姚明的表情仍旧异常痛苦,队医带着大家搀扶着姚明离开了赛场,缓缓走进了通向休息室的走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姚明不会返回球场,火箭队已经凶多吉少的时候,美国记者在走廊里纪录下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画面。因为疼痛而咧着嘴咬牙坚持的姚明忽然停下了脚步,挣扎着要返回赛场。队医连忙拦住他,劝他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姚明无奈地转身继续向休息室走去。可两条腿向外走着,姚明的目光却一直望着赛场方向。又走了几步之后,姚明坚决地停了下来,他坚持要回到比赛场上去,队医知道自己无法劝阻姚明,就让他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在确定并无大碍之后,队医又陪伴着姚明走回了赛场。

  当姚明再次走回球场的时候,所有的观众纷纷站起身来为他鼓掌。虽然这里是对手的主场,但对方的球迷还是将掌声送给了坚强的姚明。当姚明再次回到场边的时候,主教练阿德尔曼显然没有料到姚明会带伤回来。担心姚明伤势的主教练正在犹豫着是否要让姚明上场,姚明已经指着场上的队友大喊了起来,他在告诉阿德尔曼,比赛场上有他的兄弟,比赛场上有急需他的队友,他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当姚明再次回到比赛场上的刹那,一个当地的记者哭了,他哽咽着说道:“姚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男人该承担什幺,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赛扬上,让场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时的比赛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姚明受伤的膝盖已经红肿,他接到球之后仍旧在咬着牙坚持着。姚明的回归给了队友们极大的鼓舞,火箭队打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在顶住对手的反扑之后,最终赢得了这场让所有人吃惊的比赛。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勇于承担,所以才会被信赖;因为被信赖,才能有凝聚力;因为有凝聚力,才能创造奇迹。

  美国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乡村歌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姚明在今天的比赛里给出了答案:一个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学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走廊,这是姚明的走廊,这是一个男子汉的走廊,这是一个必将被人们铭记的走廊。

  篇二:何飞鹏

  著名财经记者何飞鹏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了如指掌的老记者。

  1978年,中国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何飞鹏成为新记者,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竞争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多年。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何飞鹏却因为知识缺乏,经常抓瞎,痛苦不堪。面对这种情况,他想出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广告。这是一个无聊、无趣、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印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怎么办?看三遍,先背下来再说。

  这个极笨的方法,效果却极佳。过了一个月,何飞鹏大致把当时商界主要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焦点事件。等到《工商时报》正式创刊时,他所了解的经济基本知识和社会动态,与《经济日报》的老记者已不分上下。他只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勤奋工作。

  篇三:黄健翔

  2010年的世界杯是近十年来黄健翔唯一一次不用上前线的世界杯。他失落吗?他不愿意正面回答,只是说:“你们说我失落就失落吧”。

  黄健翔远比电视上看着精瘦,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锻炼。接受采访时,他穿阿玛尼的白色t恤、帆布鞋,这四年来,他已然从一名足球解说员跃升为中国新绅士的代表。

  世界杯的新战线

  2006年德国世界杯,黄健翔每日在德国境内长途跋涉七八个小时,穿梭旅行23次,现场解说19场比赛。14天的工作,他没进过市区,只认识火车站和高速公路。

  现在,他洒脱很多。以一副嬉笑怒骂的姿态坐在新浪的演播厅里,主持一档名叫《黄加李泡》的世界杯视频节目。他和另一个足球评论员李承鹏每日迎来送往郑渊洁、潘粤明这类非体育圈嘉宾,讨论的话题从“足球圈内的红粉佳人”到“足坛奥斯卡”。

  离开央视四年,黄健翔的知名度不降反升,这得益于他找到了新的表达空间。从2008年在新浪开始写博客,两年间点击率高达7400万;2010年开设微博,半年内笼聚100多万粉丝;他投资的电子杂志《最体育》每期有百万下载。

  他的博客常常一天一更新,微博每逢重大足球比赛,就会以滔滔江水之势一条接一条。他如此热衷把玩这些新事物。

  愤世嫉俗

  从央视辞职时,黄健翔已经39岁了。在重新寻找舞台时,他发现自己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长得也不够帅,唯一的技能是“会说话”。

  刚进央视前两年,他是个编辑,前后为200场足球比赛配音;后来坐上体育解说的位置,1996年欧锦赛决赛,他像个球迷一样声嘶力竭喊出比尔霍夫的名字,这是他的成名作。那时,央视体育的解说标杆是宋世雄,他离那个标杆差得很远。“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行业公认的路线去做。”

  幸运的是,这个不是学新闻,不是学体育,也不学播音出身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这是社会进步和电视普及的需要。现在,不可能由一种声音,一个风格,一个节奏,一个人来包打天下了。”黄健翔说。

  当然,这些都是他过去的辉煌。2006年11月16日迈出央视大门后,一切都不同了。

  他的辞职源于2006年世界杯解说门事件后不堪重负下的一时冲动。在几乎没有盘算未来要干什么的情况下,他“两眼一抹黑”递交了辞职报告。

  离开央视前,他每年的年薪是十几万,这让他很不满。“央视体育解说员的收入还不如一个三流歌手,一个三流文艺主持。”钱并不是黄健翔选择去留的唯一原因,更多时候,他感觉委屈。比如,他一直把解说员定位为艺人,因为他需要半疯半傻的状态,但领导却认为解说员是文艺工作者;平时给报纸写球评,有些人会指责他利用央视的身份发表意见;每年提议涨工资,上头会说,你都这么有名了,还在乎这点钱吗?

  黄健翔一直都充当愤世嫉俗者,曾自评“像我这样一个人,能在体制内存活十几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新的选择

  离开央视后,黄健翔最先接到的橄榄枝来自凤凰卫视,而后又陆续接到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邀请。“湖南台态度很坚决,但我觉得去湖南派不上什么用场。”黄健翔最终选择去凤凰卫视。

  在凤凰卫视,黄健翔主持的体育脱口秀《天天运动会》播出一年即停播。这档节目被安排在下午五点半钟播出,收视率偏低。黄健翔曾建议调整播出时段,但协调未果。

  2008年,他的第二份选择是回归做解说。他签约cspn,这是一家签下3500小时赛事首播版权的体育运营公司。但很快,这种新型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遇到壁垒,黄健翔不得不选择解约,并开始追讨公司欠下的百万年薪。

  彼时他才明白:再想回归解说行当并不容易。他认为:“中国的体育赛事资源都集中在央视。这就好比,我是一个川菜厨子,满地没川菜馆,你让我干嘛呢?”

  所幸黄健翔看得够开,他脱离体制,失去资源,但换来的是自由和比从前高出许多的收入。2010年世界杯期间,他除了和新浪签约的网络合同,身上再无任何负担。

  谨小慎微2006年离开央视后,黄健翔要做的是尽快把名气转化为财富。毕竟,在他之前离开的那些央视知名主持人都陷入了“离开央视必死”的铁律。

  在从央视辞职后的第二天。“华谊兄弟”的王中军请他吃饭。觥筹交错间,王中军说:“兄弟你来吧!我签你。”黄健翔推辞:“我什么都不会,你们签我,我怪不好意思的!”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签约任何一个演艺公司。

  但是,他还是无法摆脱辞职后的种种非议。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露面,都会被聚光灯无限放大。这四年,他说相声,拍电影,出书,拍时尚大片,他从不排斥娱乐公众,也不反感被他人娱乐。在央视,他和韩乔生是最早被公众消遣的解说员。

  现在没人管着他,他却自己管着自己。他规定,参与任何非体育领域的工作都只能做客串捧场,“我终究不是娱乐明星,这不是我的主业。”

  但他还是成为了社会的异类。在离开央视后,曾有记者问他:你认为现在中国最好的解说是谁?他答:我自己。他的高调自信、桀骜不驯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曾有央视体育频道的同事,编片子时偷偷把黄曾说过的话放进去,并在播出前给他发短信:“去看看,这是我们对你的怀念。”

  现在,43岁的黄健翔变得更加务实,他说:“我的体育解说梦早就在2000年欧洲杯就已经完成了,不管好与坏,我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声音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