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2-04-25 17:58:59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仁爱的名人故事(精选9篇)

  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语出《淮南子·修务训》:“ 尧 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有关仁爱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1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正统文化精神的根基。《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二。”也就是说,“仁”是人与人间相互亲爱的一种关系。

  在孔子看来,仁爱分为几个层次。仁爱的根本是孝悌,因为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兄长,仁爱才能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爱君忠君。如何做到“仁爱”呢?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而身为统治者,也要“爱民”,即要实行仁政、德政,因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认为,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

  孔子之后的孟子继承了其“仁爱”的思想,在“亲亲”基础上提出了“人民爱物”思想。孟子认为人天性中都带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是以仁爱要推己及人,即要“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古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人百姓,亦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仁爱思想。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

  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所以深得民心,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同样以仁爱治理国家闻名的君王还有汉代的文王、三国时的刘备、宋朝的太祖、清朝的康熙帝等。他们施行的仁爱不仅使自身赢得了百姓的敬重,而且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而帝王之外施行仁爱之人代不乏出。东汉末年的淳于恭就是一个仁爱之人。他的家有山田,也有果树。当时闹饥荒,经常有人去他家的田地偷摘果树和偷割稻禾。对于这些偷盗之人,淳于恭反而采取宽容善待的态度。当看到有人偷采果实时,他就去安慰、帮助他们采摘,并让偷果实的人把果子带走;当他看到有人偷偷到他家田里割庄稼,担心小偷遇见他会感到羞愧,就趴伏在草丛中,等到割庄稼的人从容离去再站起来。由于淳于恭的高尚行为,使村落里的人深受感化,后来,偷盗的事情也就很少见了。

  同时,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抛弃了在战乱中,生命难保,不愿意耕种的情绪。因为当时村民认为战乱不止,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所以也就放弃了耕种。淳于恭对乡人说:“纵我不得,它人何伤!”意思是:就是到时自己死了,得不到,那留给别人享用,又有什么关系呢!

  淳于恭病逝后,朝廷在他的家乡刻碑,以表彰他的作为。

  三国时,有仁爱之名的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晋朝官员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人告诉他,现在大家都很穷困,如果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此后,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并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因此活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郗公含哺”。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三年。

  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当政时,施行了仁政。他首先禁止买卖奴婢,又带领百姓挖井开荒,制造船只,整修城墙街道,广种林木;并亲手在城郊种下黄柑二百株,在柳江边栽植大量柳树;还采取了其它一些安定民生,发展生产的措施。经过三年努力,柳州终于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民业有经,公无负担,流逋四归,乐生兴事……猪牛鸡鸭,肥大蕃息。”

  宋朝大文豪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痛哭原因,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了百年,刚刚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当即告诉老妇,自己乃是买房人。他还焚烧了房契,并让老妇的儿子将母亲迎回旧居居住,而且没有将购房款要回。这年7月,苏轼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南宋会稽郡山阴县人严世期生性乐善好施。根据《宋书》记载,张迈等三人与严世期是同村,他们每人的妻子都生了一个儿子。当时正遇上灾荒,他们害怕孩子养不活,便打算将儿子丢弃。严世期听说后,赶紧前去帮助他们,并把自己的衣服食物分给他们。在他的帮助下,这三个小孩最终得以长大成人。同县人俞阳的妻子庄氏90岁了,她的女儿俞兰也70岁了,严世期细心照顾了这两位无依无靠的老人20多年,她们去世后还将她们安葬了。还有在灾荒中,同乡潘伯等15人都饿死了,无人给他们安葬。严世期便买来棺材安葬死者,并且收养照顾他们的孩子。元嘉四年,朝廷赐匾给严世期,上书“义行严氏之闾”,并且免掉了他本人的徭役和十年的租税,以此来表彰他乐善好施的德行。

  还有宋朝赵抃越州赈灾、叶梦得许昌救民,明朝徐久思活民,清朝阮元拯婴、吴璟救人……都是流传千古的仁爱故事。

  孙中山先生曾在《三民主义》中说:“古时在政治一方面所讲爱的道理,忧所谓爱民如子,有所谓‘仁民爱物’,无论对于什么事,都是用爱字去包括。所以古人对于仁爱,究竟是怎样实行,便可以知道……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此言对于今日早已不知仁爱为何物的中国人来说,不是再恰当不过了吗?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2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是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是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够和煦接众 ,不能够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3

  摩尔根是北欧的一个小镇。这里社会和谐,民风淳朴。该镇有个惯例,每年的圣诞节,镇里都要组织居民评选出一名学问最渊博的人,一名最勤奋工作或劳作的人,一名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名年纪最大又无病痛的人和一对最恩爱的夫妻。

  又是一个圣诞节来临,夜晚,在举行完欢快的舞会后,大伙聚集在镇中心的草坪上,开始评选本年度的“五星”得主。

  在评出博学之星、勤劳之星、爱情之星、健康之星后,最后是评选仁爱之星。还不等有人提出候选人,六十多岁的蛋糕店老板格里加尔就站起来,环顾四周,激动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提议,西恩小朋友今年当选我们镇上的仁爱之星。”此言一出,众人大哗,有人瞪着迷惑的眼睛望着他,有人摇头冷笑,有人耸了耸肩双手一摊,表示难以理解。要知道,西恩是个只有4岁的小男孩呀,他懂得什么叫仁爱呢?镇长哈迪微笑着说:“格里加尔先生,提名西恩,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不是开玩笑,亲爱的镇长先生。”格里加尔毫不含糊地重复一遍,“我郑重地提议西恩为仁爱之星!”哈迪诧异地问:“你提西恩的理由是什么呢?”格里加尔毫不迟疑,动情地说:“是西恩小朋友,帮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格里加尔的太太是在上半年患癌症溘然长逝的,无儿无女的格里加尔顿时陷入一片悲戚和孤独之中。那是秋风萧瑟的一天,傍晚,他端坐家中面对太太的遗像黯然神伤,情不自禁又失声痛哭起来。这时,西恩的妈妈听见邻居屋内传来阵阵哭声,叹了口气,唤过正在自家木屋前的花园里玩耍的儿子,吩咐一番话。西恩点点头,便好奇地奔跳着过去,见格里加尔泪流满面地在唉声叹气,手掌中是一大把药片。于是,他怯怯地靠过去,扬起稚嫩的脸,问:“爷爷,您,您……怎么哭啦?”格里加尔猛然看见天真可爱的小西恩,孤苦伶仃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见此情景,西恩被感染了,不再问话,而是乖巧地爬到格里加尔的大腿上,也伤心地哭泣起来……哭了一会儿,又像模像样地说:“爷爷别难过,今后您有困难,找我好吗!”瞅着眼前这位稚气未消和自己毫无瓜葛的小孩竟陪同一起哭泣,并说出如此令人宽慰的话来,格里加尔心中十分感动,一把抱住西恩的头,哽咽着说:“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于是,哭声慢慢停止了。西恩也很快擦干眼泪,蹦跳下来,缠着格里加尔同他一块玩游戏。一会儿,格里加尔心情就开朗了,终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以后,西恩只要一听见邻居格里加尔老人在哭泣,就听从妈妈的吩咐,跑过去陪他哭,然后撒欢地缠老人一起玩耍……慢慢地,格里加尔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仍然辛勤地经营着蛋糕店,同原先一样生活着。

  格里加尔讲述完,大伙没有非议,一致赞成西恩小男孩为本年度小镇上的“仁爱之星”。

  评选结束后,哈迪不解地问西恩:“亲爱的西恩小朋友,你可是我们镇上评上五星年纪最小的人。我弄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如此令格里加尔先生感动呢?当时,你还说了些什么还做了些什么?”

  西恩撅着小嘴回答:“没有呀!我先是坐在老人的怀里陪着他哭,然后说有困难来找我!”

  陪他哭?有困难来找我?哈迪听后哈哈大笑,激动地抱起西恩亲吻着他的小脸蛋,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同时,又似乎感悟到了什么,心中暗想:幸福当然希望有人一起分享,人在痛苦的时候,或许也需要有人去分担哩!

  十年后六月的一天,格里加尔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了。哈迪和几个人在清理遗物时,发現了格里加尔留下的一份遗书,遗嘱里委托哈迪将他在银行的存款600万克朗全部馈赠给西恩,说是西恩十年前的仁爱之举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快快乐乐多活了十年……

  当哈迪将这笔巨额的存单送交年已14岁的英俊小伙西恩时,想不到西恩不肯接收。面对巨款竟然不动心,这是怎么回事?哈迪很是纳闷,问:“西恩,格里加尔的遗书写得明白无误,他无任何亲人,他指定你为他的财产合法继承人。你为什么不收下这笔钱?”

  “我,我……”西恩欲言又止,低着头,满面通红。

  哈迪优雅地耸了耸肩,双手一摊,无奈地说:“既然你不肯收下,作为格里加尔的委托人,我必须遵照遗嘱办事,只好把这笔钱交给你妈妈。”

  “不!不!你不能交给我妈妈!”西恩抬起头来,急得双手乱摇。

  “那……又是为什么呢?”这时,哈迪简直是如堕五里雾中。

  见实在隐瞒不下去,西恩终于尴尬地说出了无颜收受格里加尔遗产的原因。

  西恩的妈妈是个贪财的女人。她早就知道格里加尔经营多年蛋糕店赚了很多钱。格里加尔太太去世后,格里加尔也年事已高。他孑然一身,无人继承遗产,这些钱会如何处理呢,她动了心思,就想分一杯羹。在得知格里加尔丧偶后整日悲痛欲绝时,就安排活泼可爱的西恩去进行感情“贿赂”,以赢得格里加尔的欢心,日后能得到一笔钱。像陪格里加尔老人哭,说有困难来找我的话,都是她教西恩的。你想想,一个4岁的孩子哪会这么说这么做呢?西恩懂事后,从妈妈的言语中,总算觉察了她的卑鄙目的。西恩为此感到羞耻,心中早就打定主意,他不会要格里加尔1克朗钱。

  哈迪听完,不由为西恩妈妈的龌龊心理感到气愤,又为西恩的高尚品质感到欣慰。怔了半晌,哈迪眯起眼睛征询道:“既然你不愿接受格里加尔的遗产,我不勉强。作为遗产的合法继承人,你说这笔钱该如何处理呢?”

  西恩似乎深思熟虑,快人快语道:“我建议用这笔钱在镇里设立一个格里加尔仁爱基金,用于扶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这个主意好!”哈迪拍着西恩的肩膀,赞叹道,“你真是摩尔根小镇名副其实的仁爱之星!”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4

  在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 问道:“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乱象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

  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5

  在《论语:述而篇》里,谈到儒者的修养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化弟子的目的,也是要求弟子,最终彻悟人生宇宙的真相,得真智慧。唯有如此,弟子们,才可能真正拯救自己,从而也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拯救自己。

  “志于道”是说,君子为学,当以悟道为最终目的。在志向上,以自觉觉他为最高理想。

  “据于德”是指,在具体的修学过程中,首先要守住当下已修得的成果,也即一种在心灵的深处,别人与你是一体的心境。然后,再把这种心境,逐渐扩大。一个人,能感知到他人、乃至它物,与自己是一体的范围越大,可以说,他所据守的德果,也就越大。其济世救民的动机,也就越纯。唯有如此,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乃至爱全天下,才不会是一句,自欺欺人的妄言。

  志于道,据于德,是讲君子内修道德的原则。依于仁,游于艺,是讲君子外用道德的方式。

  “依于仁”是说,君子为人处世,以爱人爱物为准绳,以利人利物为标的。

  “游于艺”是说,君子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以便于,适时、适机地给他人、给社会,在精神上、物质上,带来具体而切实有效的帮助。

  “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代的分科而言,

  “礼”,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乐”,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方面的知识与技艺。

  “射”,指军事、武功。

  “御”,指各种驾驶、操作技能。

  “书”,指文学、历史修养。

  “数”,包括科学与经济方面知识。

  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六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儒家君子,都必须要有基本的了解或掌握。至于深入地了解和精通,可根据个人的资质与因缘,有所侧重。

  这“六艺”看起来内容很多,但在根本的道理上,它们都有相通的地方。如果能明了孔子所说“一以贯之”的道理。那学起来,就会很快、很容易抓住重点。这时,你也可以真正做到,优游徜徉于各种知识的海洋,而不被它们沉溺。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6

  尽管儒家修学最终的目的,也是彻悟大道。但在具体修习的时候,孔子谈论得比较多的,还是“仁”的理念。这与孔子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礼乐崩坏,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到处崇尚强权,追逐功利,极尽攻伐竞争之能事。导致天下,一派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景象。为了救“争斗”之弊,所以,孔子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奔走各国,到处传播,仁心仁政的种子。尽管他知道,在他的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它们开花结果。尽管他知道,以他一介布衣儒士的身份,很难扭转乾坤。但其不屈不饶的济世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民心志,却使他更显,真儒气概。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谓孔子自己一生品格的真实的写照。

  在《论语》中,孔子谈到“仁”的地方有多处。但都是谈“仁”的外用,谈如何达到“仁”。至于“仁”本身,是个什么境界,没有正面的描述。原因是,仁境的本体,用文字无法确切地描述,这得靠修学者,用心去体悟。

  关于如何达到“仁”,孔子也是针对不同弟子的不同习气,给予不同的回答。所谓应机施教,对症投药。例如:对习惯于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而当辩才与商才,都是首屈一指的弟子子贡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类似上面因材施教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仁”境,也终究是个内在体验的事。它跟佛家讲的“佛”、道家讲的“道”一样,终究是属,不可说,不可说范畴。

  不过,下面的这一句孔子的话,或许透露了一点消息。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这句话里,孔子似乎在说,仁啊!其实她离我们很近呀,我们一欲求,就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从来就没失去啊!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向外寻求其他的`东西,所以,她才好象不存在呀。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7

  仁爱商人乔致庸

  清朝末期,山西有一位颇具美名的商人,名叫乔致庸。乔家门前常年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借去使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辆满载米、面、肉的板车,谁家缺吃的,只要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用。

  有一年,年成不好,到处都在闹饥荒。所有的商户都紧闭大门,唯恐灾民闯进来抢了自己的粮食和钱财,而乔致庸却带着家丁搭粥棚,熬粥救济灾民。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一家人也与灾民同锅喝粥。但即便如此,搭棚赠粥还是耗资巨大,差点让乔致庸倾家荡产。

  当地的另一个大富商何员外则不同,他赚钱不择手段,豢养了一大群打手帮他经营烟馆、赌场,坏事做尽,百姓们恨得牙痒痒,却拿他没办法。不过呢,这个做了无数缺德事,坑害了无数老百姓,攫取了无数不义之财的何员外也没过上舒心的日子——他的独生子在自家烟馆里染上了毒瘾,拖垮了身子,疾病缠身,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留下何员外孤独终老。

  而乔致庸呢,他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召集了许多铁杆伙计。无论是多么危难的时刻,这些伙计都不离不弃,和他们全家人一起经风历雨,出生入死,结成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过着幸福而充实的日子。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8

  仁爱的炎帝

  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拢,命名为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后见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赤松子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疗疾。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江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乃土地之神。后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仁爱的名人故事 篇9

  母爱,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伟大、无私。

  母爱,需要奉献、给予,甚至可能要为责任而牺牲自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父爱如山,母爱如河。天苍苍,地茫茫。山无棱,天地合,母爱只有到了那时那种情形才会依依不舍、念念不忘地与母亲隔离!

  母爱给予我们在人类世界仅有独珍的生命、健康、头脑、智慧、知识、自由、身体、关爱……

  美丽,维母独尊。全天低下的好母亲、母爱全都是一种维一的、不一般的、朴质的华美。

  母亲母亲,我的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我亲爱的好母亲,我爱您,爱您的伟大,爱您的无私,爱你的温柔,爱您的无私,爱您的关心,爱您给予我的那美丽的母爱,我的心声在您的心窝里呼吁:我想对您大声倾诉:

  “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母爱温暖!母爱温柔!母亲我爱您!流传千古!”

  最后,我想说:“母爱千岁,母亲万岁!”

【有关仁爱的名人故事(精选9篇)】相关文章:

有关谦虚的名人故事04-14

有关求知的名人故事10-14

名人读书的故事精选04-19

有关名人的哲理故事03-23

仁爱待人06-08

有关名人读书故事04-14

有关华佗学医的名人故事10-13

仁爱演讲稿-关于仁爱的演讲稿04-01

精选名人的故事作文5篇03-06

【精选】名人的故事作文八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