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何以知新

时间:2017-06-19 09:56:28 创新作文 我要投稿

温故何以知新

温故何以知新


   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听闻过老师那固定的口头禅,比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又如温故而知新”等这些勉励学生的至理名言,在中国,这是很广为流传的学习方法,但作为一名处于21世纪体验着高速度、快节奏一切追求效率的大环境长大的九零后,我曾经是抵触这种思想灌输的‘反派分子’之一。所谓温故,直白些讲即旧书重读,当你翻开首页开始阅读时,这本书便走向了从新到旧的不归路。从课前自我提前预习、到课堂老师全面讲解、最后必须背诵理解加上N遍默写,这种普遍传统的学习解题公式不仅运用在我们所学的每篇文章、每首古诗,甚至每次考试后的评卷老师都用得乐此不疲。若公式可行?那结果应该会不同凡响。看:在这轮番轰炸下的我们死记硬背住了课本文章、原封不动记下了数学公式、收藏拷贝下了考试题型!我们被夸是:‘背书达人、行走的书库、背书数量TOP......’各种头衔的加持,似乎证明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读书理应如此。但事实上,完美的默写背书不等于全部接收,能全文默写,但对文章却还有一知半解;英文能考满分,却做不到日常熟练沟通;公式滚瓜烂熟,考试题型改变同样会被缴械......这让我们感到悲哀也充满无奈,按部就班的学习效果是不错,但请问经历过这种读书模式,是否还有必要重读旧书?学习流程重新过一遍,我们能得到不同的中心思想呢还是能在旧文中得出新的主题概论?重读旧文所花的时间与书本的再次反馈还能成正比吗?种种疑惑加深了我们对重温旧书是否有利的怀疑。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以活泼好学的居多,喜静内向的占少;偏巧的是我遇到了同属后者而聚集的群体,这种群体在每个学校都会比较‘出名’,因为乖学生并不会具备与老师反驳争论、拒绝重读文章、思维跳跃答案冷门种种‘出名标签’。老师因他们的成绩不错而喜,也因他们难以驯服而忧,终于,在推行重温旧书受到持续阻力时,一位留着八字胡,爱穿驼色皮鞋和灰色长风衣的老师受邀回校演讲。他的出现似乎使这本不平静的海变得激荡而又迅速安宁。记得在演讲开始时,他就高调幽默的提出:“希望学生称他为Jack船长,而不是胡老师;也希望每位同学把自己代入到在船上工作的.大副、二副、水手长、木匠及机工长,铜匠...等每个不可或缺的身份中去”,台下一片笑声,隐约听到各种评论;这老师似乎有些不同。接着告诉我们每次重复学习考试都等于每次团队出海捕食。一条航线行驶次数的多少,不等于问题或危险的减少只会增加,身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需要各司其职地去解决各种未知或已知的难题,当我们不断遇到了未知,唯一的解决出路就是通过个人及团队从已知的答案中拼命发掘创新并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因为稍稍拖延便有可能造成难以承担的后果。虽然,学习虽没有生命危险之忧,但当今社会快速成长,学历是敲门砖,技能是垫脚石,唯有在学生时期比别人多些前期努力及后期温习的双倍效应下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及充实自己。因此,用创新改变的角度去重温旧书,才能让已有的知识面开拓成更特别的思想王国;才能让似懂非懂的文章得到最合适的理解运用;才能真正算得上这题‘我会了’。重温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负责!”此时,台下的我环顾四周,发现很多‘新大陆’,他们难得地统一点头、微笑、鼓掌、很像分庭抗礼后终于达成一致的集体荣誉感!他们,是台下的正派老师及反派学生。直至现在,将旧书、旧事、旧道理尝试着温故知新,仍然是诧异的,它让我仿若新品、新读、新理解。  2017-6-19                                     触及
                                                                                                                                                    

【温故何以知新】相关文章:

1.温故何以知新高二作文

2.温故与知新1000字优秀作文

3.温故与知新的高一作文

4.温故与知新500字高一作文

5.温故与知新必不可少高一作文

6.温故而知新

7.温故与知新高一作文

8.温故与知新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