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

时间:2018-03-13 12:37:20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不听话的孩子

不听话的孩子1

 今夜的天空撒满了星星吗

不听话的孩子

 昨晚的风弄折了树苗吗

  我想出去

 一探究竟

 可是妈妈告诉我

 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我听见门外皮鞋踢踏的声音

 我听见隔壁的小孩笑声四溢

 我想出去

 弄明白

 刚才是谁走过

 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可是

 我得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窗外的小鸟叫得正欢

 窗口的云越飘越远

 它们都在叫我出去

 于是

 我悄悄推开门

 跨出院子

 对不起,妈妈

 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想去追那朵白云

 细数夜晚的星星

 去山的那边

 去河的对岸

 去看梨花落满枝头

  离开我的小房间

 去看没有阻挡的天空

 去听没有墙隔的笑声

 去寻找所有我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

 对不起了,妈妈

 我知道

 我宁愿做个不听话的孩子

不听话的孩子2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最近一批新书中最后被我翻开的一本。

  但是这本小册子给我的启发却是最重要的。是的,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作为父母或者作为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在我们对孩子习以为常的评价中,最常听到的话莫过于这孩子听话不听话。

  这是对的么?

  其实,在我们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言行时,就已经犯了错误,那就是以我们的标准主观地去要求孩子。

  自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循规蹈矩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要求,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孩子从小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规则意识,是不是要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要求孩子听话与尊重孩子的身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教育,其实就是在寻求平衡。这是我一向的观点。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这位作者的代表作还有我们非常熟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风靡世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的主题词:“1、一分钟批评 2、一分钟称赞 3、一分钟目标”。

  在读到“一分钟批评”时,我立刻打开电脑利用校信通给我的毕业生的家长和我的当班主任的同事发了公告,向他们推荐这本书。

  当读到“一分钟称赞”时,我立刻坐在电脑前,开始敲这段文字。

  不知读了接下来的“一分钟目标”,我又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书中所论述的“一分钟批评”和“一分钟称赞”,的确是很好操作的,显然有技术层面的意义。

  但是,透过这样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评和称赞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是的,我们很忙,所以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天到晚只能见到熟睡的对方。这样,我们的交流从何谈起,孩子又怎么会对你亲近、信任、热爱?在家庭生活中,距离所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隔阂。最常见到的,莫过于孩子向我们说话没,而我们口中应承,手里却绝不肯放下活计,甚至不肯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让自己的眼睛离开电视屏幕。孩子所遭受的不尊重、被冷落,会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的!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不听话?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话,而是我们双方都要遵守的准则。

  所以,“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

  我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们的孩子,那么,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么?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曾经有专家称,我们的孩子越小,享受到父母的爱意越多,因为我们会拥抱他,会亲吻他,会不厌其烦地说爱他。但是孩子长大中呢,我们的这些所有表达爱意的方式越来越少。每每孩子写作文,我们都很尴尬地看到,孩子笔下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无非就表现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生病了背着往医院跑……这实在是很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可以被妈妈抱着,好像小时候一样。

  所以,“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读到这里,有了自己的感悟。

  无论是一分钟批评,或者一分钟称赞,其实都是对孩子的需求的满足。

  这种需求就是——充满爱意的关注。

  与为人父母和师长者,共勉。

不听话的孩子3

  我们成人大多数都很喜欢孩子乖,听话。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倔,很别扭,不听话。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安排的。

  一个孩子他自己内在需要怎样发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成人就更不得而知,这就像一个50岁的女人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进入更年期一样。孩子如果想要按照自己内在的密码形成那个独特的自己,就必须有一种天然的坚持力,不受任何人的干扰,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吸收这个世界,才能保证自己的计划不被打扰。否则,孩子按照别人的指令,就必须放弃自己的计划,这样,孩子就可能像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而不会像自己。所以,孩子在6岁以前必须固执,这是因为人类没有大自然高超,人类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身体里进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又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每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里,会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去发展自己。所以,孩子需要固执才能抵御外人的侵犯。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非要把一个鸡蛋摞在另一个鸡蛋上面,摞不上去,他就大哭大闹,你怎么告诉他,也没有用。成人给他出的任何主意他都不会采纳。

  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固执到底能帮孩子什么,其实能够帮助到的地方,我们想想就能知道。如,那个鸡蛋在他哭闹后仍然摞不上去,他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由此建立了关于什么物品能够摞在一起,什么物品不能摞在一起的概念。大自然设计的这个程序一定是有道理的。

  有一个爸爸就不信这个理,他说他就是不信,这孩子不就是想把鸡蛋摞在一起吗,我不相信我有办法把鸡蛋摞在一起后他还不满意。于是,这个爸爸在孩子第二次要摞鸡蛋时,他事先煮好了两个鸡蛋,当孩子拿出鸡蛋要摞起来,摞不起来又大哭要发急时,爸爸跑过来,把两个鸡蛋一磕,鸡蛋真的摞在了一起。孩子愣了一瞬间,把鸡蛋拿起来看一看,发现已经磕破了,接着像疯了一样把鸡蛋砸在地上,用脚踩碎,然后躺在地上大哭。这位爸爸一怒之下将孩子倒夹在腋下,狠狠地打孩子的屁股。

  其实这个爸爸恼怒的是自己的失败,但这样一来由于孩子不懂父亲打他的原因是鸡蛋根本没办法摞在一起,他会理解成父亲不让他探索,于是为了不再挨揍,他会放弃探索。如果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暴力放弃了探索鸡蛋能否摞在一起的问题,将来也许也不敢探索其他的事情了。

  孩子只有固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听成人的话,才能保证他去实施大自然给他的那个计划。因为他还没有能力给你讲道理,表达自己,只有跟成人发脾气,执拗,坚决地按自己的方式在走。但是有的孩子也很乖,他们是那些放弃自己意愿的孩子,乖的结果就是受伤,有一本书叫《乖孩子受伤最重》,这样的孩子放弃了大自然给他的计划,放弃了自己需要发展的模式,去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去顺从别人,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被扭曲了,或者有了心理问题。人们给不乖的孩子也取了非常带有贬义的名称叫“顽皮”或“顽劣”,说明大多数成人不喜欢孩子这样。

  其实,固执才是孩子形成自己、不会成为他人的保证,所以固执的行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是固执的,说明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很乖,你就要当心了。

不听话的孩子4

  依稀记得那一年那一回,父母郑重地把我叫到跟前,严肃地对我说:现在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后悔的!现在我们劝你是为你好,省得你到头来后悔都来不及。父亲甚至说出了“等将来我们老了死了你就只能靠你自己”这样严重的话来。然而,我并没有真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不过在父母跟前面对这样严肃的局面内心感到十分尴尬,很想快点结束这次谈话,于是,等父母交待完离开后,我便私自做着鬼脸放松表情,很快地投入到我钟情的玩乐当中了,事后父母的话一刻也不曾在我心上停留。因而我并没有因这次严肃的谈话改变我随意的学习态度。那一年我十岁左右。

  我是不听话的,从小我听多了父母对我的评价,我父母说的更多的是“你要是有你姐姐一半听话就好了”。对这些评价我同样不以为然,我想是因为当时我太小,也或是因为成长太讲求顺其自然了,曾有位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是没有用的”的命题,我极为赞同,因为对儿时的我而言确是如此。也就是因为我的不听话,我在求学的道路上没有走多远,我至今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等后来在社会上因为学历低碰壁的时候,我真的“后悔都来不及了”,彼时记起父母的话,只有惭愧加遗憾。

  如今在我要求女儿读书要用心要认真要努力的时候,女儿比当时的我明白多了,她说:你不用一再地教育和强调,我若愿意努力我自会努力,你说一遍我就记住了,我若不愿意,你说再多次又有何意义?我只好点到为止,在各件事上期待着她的自觉意识的苏醒。

  说开来像我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是不听大人话造成的。

  年近不惑的我,如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于是开始学习养生。也试着将养生的概念输灌给女儿。她却回我:我这样年纪的人怎么可能关心养生这样的事?她持着当初我对我的母亲一样的蔑视态度。我终于体会到当时母亲对我的不听话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年轻人听不进长辈的劝告,因为年轻人体会不到事物的反面是什么,是谓“无知型”。

  也有明知故犯的“欲望型”。比如腾讯新闻上频频出现的网友相见闹出命案一类事情,难道没有听说过此类事件吗?却一再有人涉险。也有不少的箴言警句告诫人要注重健康关爱生命,其苦口婆心状也无法阻止人们酒驾、熬夜、泡电脑。于是身体状态一再下降,酒驾事故一再发生,让旁观者咬牙切齿。

  我想,人真的很难做到听话。有人失恋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告诉他(她)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他(她)因执地仍要单恋一枝花。年年清明政府都要三申五令防火防灾,年年清明都重现大火大灾。人人都知道绿化环保对地球人的重要性,伐木与空气污染仍愈演愈烈。

  父亲年近七十,嗜酒如命,酒瘾重,酒量小。近年患上眩晕症的他被医生告知要少饮或不饮酒,以免症状加剧。家人也一再劝说高龄的他实在不宜再泡在酒坛子里。但父亲总是阳奉阴违,一不小心就喝个烂醉如泥。我和姐姐、母亲当真是为其痛心疾首。前些日子父亲牙龈发炎牙痛难当。我们劝他少抽烟少吃辣。对我们的劝说父亲照旧置若罔闻。姐姐无可奈何地摇头:太不听话了!

  本人立志从此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好好学习,一心向上,一切积极的倡导我都极力响应。尽管如今的人拿“不听话”当个性,但如果个性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后果,我觉得还是降服了个性的好。

不听话的孩子5

  什么是第一个叛逆期?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在3—4岁的时候正好是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往往会表现得不像之前那么“乖巧”,而是开始尝试去“反抗”父母所下达的一些命令,甚至连之前自己最喜欢的事,也会“故意拒绝”。

  说的通俗一些,这不过是孩子产生了独立的意识,希望可以快点儿长大,尝试离开爸爸妈妈怀抱的行为,他们希望爸爸妈能接纳自己“很能干”的“事实”。

  这个时期孩子的叛逆主要表现为:

  搞破坏。破坏性撕书、摔东西、扔东西、砸玩具、乱写乱画等等

  倔强,情绪反应大。顶撞父母、一言不合就撒泼,什么事情都要跟父母对着干!

  挑战规则。破坏原来定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跟大人讨价还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脾气急躁、人际关系紧张。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欢争抢同一件玩具,不愿和人分享,严重时甚至打人!

  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如何教育才正确呢?

  1、孩子正是好动的年纪,如果只是对事物很好奇,好动不好静,是正常现象。请培养家长的耐心,而不是一味纠正孩子。

  2、平时家长就要讲理,尽可能减少“因为我是你妈所以按我说的来”之类的话语和行为。不甘心的服从积累下来爆发的时候就会很麻烦。

  3、孩子不讲道理耍赖的时候,要让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在可控范围内让她受到点小伤害才长记性。

  孩子也是比较叛逆的,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做什么事要以身作则,平时生活中多陪陪孩子,不要溺爱孩子,同时引导式地教育孩子。

不听话的孩子6

  家长,是这个世界最辛苦的了,孩子不听话能把自己气个半死,经常是吃力不讨好。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沟通方法有问题。

  孩子不听话,是你沟通方法出了问题

  “我怎么生了个这么别扭的孩子?为什么我说往东他偏往西,事事对着干,真好像前世的冤家!”

  与孩子沟通无效时,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深深的挫败感?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的方法错了呢。

  和孩子沟通,你还在打忆苦思甜的苦情牌吗?什么妈妈为你吃了好多苦啊,受了很多累啊,你可不能忘本啊等等。靠这样的哭诉来赢得孩子们的感恩,虽然有效,但不高明,似乎孩子的认可都是自己祈求来的施舍。

  纠正孩子的错误,你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道理?事事都要和孩子掰开揉碎的讲,时间长了,不激起强烈逆反和反弹才怪!因为老话早说了:好话说三遍,狗不都不爱听。

  想孩子听话,你得这样跟他说

  1、和孩子打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2、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3、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4、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

  5、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

  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6、注意体谅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

  7、回答要注意方式

  孩子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

  8、避免用负面语气

  所谓的负面,就是些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

  每当和孩子沟通,我们首先都要尊重孩子,然后再用心去聆听,相信这样的沟通,会更好,更有效。

不听话的孩子7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出门不听话,在公共场合无理取闹了。着实是又尴尬又心烦。怎么办?

  孩子出门闹脾气,巧妙化解有方法

  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大哭大闹,先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

  有人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路人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后来,她还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出门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孩子的必需品要齐全。小水壶、卫生纸巾、雨/遮阳伞、零食、玩具等等,尤其是逛街的话,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会渴、会饿、会无聊.......所以,吃喝拉撒玩睡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喽!

  出门前让孩子吃饱喝足,然后随身带的小零食和玩具,尽量选择孩子平时最喜欢的,要不然他很可能在商场里要东要西。

  告诉孩子你的行程和计划。如果家长觉得外出都是大人的事,孩子跟着就好,那就错了!你必须要告知孩子去哪里、要做什么,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和期待,或许还有自己的小计划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比如,在外面饿了累了不要哭,要及时告诉家长;路上跟着家长走,不能自己乱跑等。

  外出中尽量顺着孩子

  给孩子舒适的出行方式。有的孩子一听到要出去玩就蹦蹦跳跳,有婴儿车不坐,非要自己走,这时家长就依着孩子吧,等他跑累了自然就坐车了;相反,喜欢坐车的孩子,那就不要强迫他自己走路。

  请求孩子的“帮助”。家长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处理好,可以试着让孩子和你一起面对新环境,一起研究新事物。比如,请求孩子帮忙把果皮扔进垃圾桶里,孩子完成任务后会非常开心。

  让孩子有参与感。尤其是妈妈带着孩子和闺蜜逛街时,化妆品、衣服和包包......孩子统统没兴趣呀,那么,要怎样让孩子耐心的陪你逛下去呢?如果是女孩子,家长可以说:“宝贝,等你长大了也可以涂口红”;男孩子的话,可以问他:“儿子,看妈妈穿这件衣服好不好看?”

  孩子哭闹,哄劝方法要得当

  尊重孩子的请求。如果孩子厌烦了室内想去室外,就带他去外面走走,在外面玩累了就回到室内。总之,家长不要嫌麻烦,否则孩子一时半会是哄不好的。

  安排适合孩子的项目。想让孩子完全配合大人的行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必须要做出牺牲。行程中穿插逛玩具店、买零食的项目,孩子开心了,家长也省心。

  不盲目批评,听孩子解释。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想象中要听话,不分场合的哭闹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长不要着急上火,先耐心的倾听孩子解释,并表示理解,然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情况来满足孩子的意愿。

  安全问题必须坚守。很多孩子喜欢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乱跑乱跳,家长必须制止,绝不能纵容。在出门前跟孩子说好的安全问题,就一定要遵守,如果撒泼反抗,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谈判”,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应该怎样做。

  带孩子出门的家长心理素质一定要强,否则,一不小心就急火攻心。掌握好管教方法,用智慧来化解“危机”,孩子才会真正的听话。那么,当一名优雅的家长就是这么容易!

不听话的孩子8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1-3岁,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加谈不上良好沟通。

  听不听话,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而且,3岁以后,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我们常见这样一幕: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并且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就和孩子约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咱们说好了,只买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说,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是:带我随便逛下,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相反,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兴许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好沟通、不好说话。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不听话的孩子9

  控制自己的情绪,承认孩子的脾气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听不进任何意见。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当孩子耍性子不听话时,可以尝试着说:“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生气?” “你现在是不是有点不满?”也就是替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

  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得正确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所当他们感到心情不悦时就会闹别扭。如果家长能帮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一来,孩子会感到被理解、被关心,随之机会乖不少;二来,这也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学会放手

  父母只能陪伴孩一时,不能陪一世。从小锻炼孩子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这样更能够让他明白怎样去适应社会,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去解决。

  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平等对话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很少能够做到和孩子平等对话,更别说向孩子道歉了。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尊重,进而完善健康的人格。

  批评孩子之前,先给点警告

  家长平时也要多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我现在有点不开心,因为以前总是按时吃饭的那个小家伙,现在却只顾着看电视。”

  这样一来,孩子多少会有点心理准备,知道已经惹妈妈生气了,继续任性下去后果很严重。

  给孩子一个选择

  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说:“知道自己错哪了吗?”“不对,重新想,自己错哪了?”

  其实,大多数孩子被这样问责时,往往很蒙圈,还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哪了,更别说如何改正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斥责、逼问都是无益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提供一个选择:“你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看你的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能再看了;第二,你现在关掉电视来吃饭,以后每天还是能看半小时。你选一个吧!”

  没有天生的好孩子,也没有天生的好父母。爸爸妈妈们,放下自己的姿态,用心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你可能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听话的孩子10

  弄清孩子的意图

  1

  想要教育熊孩子,那么就要先去搞清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想通过这些行为去传达些什么,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原因的,父母弄清原因后,才能够更好地去教育。

  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2

  父母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让孩子顺从自己,其实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与孩子多多沟通,还能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孩子如果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那么自然就会变得听话。

  懂得言传身教

  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懂得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优点不断展现出来,让孩子有了学习的榜样,那么孩子才会去学习,变成和父母一样好的人。

  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4

  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养成不看电视的习惯,比如在外面,让孩子养成不大吼大叫的习惯,孩子一旦拥有好习惯,那么就能受益终身。

  父母要注意和孩子讲话的方式

  5

  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时,那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得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假话。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

  不可侮辱孩子

  6

  父母如果侮辱孩子,那么就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打和骂的方式都是不当的,侮辱和讽刺的语言也不可有,想要孩子成为好孩子,那么一定不可侮辱孩子,那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伤害。

  以上就是教育熊孩子的方法,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那么不妨试试这样做:

  1、不要跟孩子做交易

  很多父母都喜欢和孩子做交易,比如完成家庭作业就奖励孩子吃冰淇淋等等,采取这种奖赏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傲娇,下次再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没有奖励他们就不会去做作业了,父母应该要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他本应该去做的事情才好

  2、不要贿赂他们

  很多父母都习惯性去贿赂孩子,比如帮忙洗碗就给五块钱,以这种贿赂的方式是可以促使孩子去做家务,但是并不能让他们在心中形成责任感,他们会认为这些家务本就是大人做的,要我做家务就得给我钱,这样十分不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不要宠溺孩子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总是过于宠溺,比如孩子的玩具坏了,就不忍心看着孩子伤心,急着给孩子再买一个玩具的,这种宠溺的方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骄纵,父母爱孩子可千万不要宠溺孩子。

  /写在最后/

  教育一个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想要让孩子不成为“熊孩子”,那么在教育方式上,家长们可得多用点心。

【不听话的孩子】相关文章:

1.不听话的孩子

2.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3.《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4.不听话的小树

5.不听话的小树

6.不听话的妈妈作文

7.不听话的身子作文

8.不听话的徐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