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时间:2018-03-21 14:45: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耳畔响起这深沉而雄浑的音调,我的心便随这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三国历史……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阅读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始阅读时,我一知半解。后面居然越看越懂了,一捧起它,就爱不释手。书中的情节经常梦幻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完全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震撼住了。书中的内容描述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述了众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还塑造了一批有着鲜明个性的英雄人物,如仁慈忠义的刘备,有勇无谋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优柔寡断的孙权……当然令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带领蜀国走过危难。可是,他虽自比管仲,却不如管仲那样知人善任,这导致他在街亭一役中栽了个大跟头。街亭失守使蜀国损兵折将,甚是惨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看到这里,不禁为诸葛亮叹担忧:一个如此聪明的人,经此一役,想必会大受打击,一蹶不振。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如此,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曾经的过失,战胜自己。
  人生就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路上有荆棘、沼泽,充满着遗憾。相比诸葛亮对人生的态度,我是多么的不如呀!每当考试考砸后我总会埋怨,埋怨上天的不公,却不去分析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只想放弃,不求进取。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也让我明白了只要认清自己,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对我来说,《三国演义》就是一盏奇特的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开篇有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个烽火满地,狼烟遍起的年代,群雄逐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作文网 www.t262.com)
  其中,诸葛亮使我三为叹服。
  读三国,不能不叹诸葛亮之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精通兵法,善于谋划。初出茅庐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长江之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华容道上,诸葛亮智算曹操……这些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着实令人叹服。连周瑜临死之前也叹曰:“既生瑜,何生亮!”。然而,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智——在华容道上,诸葛亮若不派关羽而是派赵云或张飞等勇将便可一举除掉曹操。也许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若早早除掉曹操的话,孙权一方必会独霸天下,吴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势力弱小的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才是对刘备集团有利的格局;而且也可以增加关羽对诸葛亮的好感从而死心塌地追谁他。
  二叹诸葛亮忠贞不二,效死知已,这也是诸葛亮的一大特色。诸葛亮本来隐居在南阳的卧龙冈中,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其诚而出山相助。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诚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再来看看所谓的“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吕布本是先认丁原为义父,受金珠赤兔马的诱惑杀了丁原投奔董卓,后又认董卓为义父,最后又因迷恋美色与王充合伙除掉了董卓。吕布为人朝三暮四,难怪被人称为三姓家奴,而吕布与诸葛亮相比,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忠诚。
  三叹诸葛亮不仅聪明、忠诚,而且心胸宽怀,知人善用。诸葛亮重用的文武大臣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才,可谓知人善任。诸葛亮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道:“侍中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畅通军事”。其心胸实属罕见。
  诸葛亮哪充满智慧,忠诚,心胸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格的光芒,令后人仰叹不已。
  
  篇三:我和《三国演义》
  书架上的书,大部分是崭新的,只有一本《三国演义》特别旧,它的“年龄”比我要长。
  刚上小学还不认识几个字时,我就开始接触《三国演义》了。先是在电视上看到,那时放的正是《刘关张桃园结义》或是《四兄弟古城再聚》的一集,我看得有滋有味。毕竟是电视,不能点播,我就让父亲说后续给我听。父亲便取出了他的《三国演义》,一日给我讲上半回。除非他有时出差或值班不在家,平日几乎没有间断过。可能是父亲将语言简化了,也把一些混乱难懂的隐在故事中的内容直接道了出来,我便很快了解了这部小说。听故事的时光伴我度过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
  小学高年级时,流行一种叫“三国无双”的系列游戏,其中牵扯到许多三国的背景。我便从书架上取下《三国演义》细细读,发现父亲当时讲的,略过了很多。我便从头开始看,一日三回,有时读更多。当时我尚幼稚,无明辨善恶之心。加上罗贯中先生对刘备贤明、诸葛神算、周瑜量小、曹操腹黑的添油加醋描写,我对蜀国的遭遇深感同情,对曹操的大奸大忠视为凶恶。因书年代久远,纸质发黄,字体又极小,诸多不便,没坚持看完,又搁下了。
  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常提及历史,自然有写到三国乱世,我方知《三国演义》只小说一部,非正统历史。于是央母亲买来《三国志》五卷好好研究。开始先读《三国演义》,每读罢一篇,再翻出《三国志》来对照。《三国志》虽为正史,但文学价值却不怎么高。如此这般,太过麻烦,不久便觉索然无味。
  如今初中二年级,学业繁重,少有时间读书。偶然打开电视,又见导视正在热播新版《三国》。精彩的情节很快勾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回忆。细看下来,竟发现许多细节都被我张冠李戴了。我暗想:曾经如此热爱《三国》,不论小说或正史,都曾苦读,如何其中会有这么多的细节模糊不清?看来是缺少“温习”了。我又开始了我的《三国演义》之旅,虽然每晚只能读上一小会儿。似曾相识的内容再次读来,却有不同的体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理得清楚了;故事背后的道理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战场的征杀和官场的暗斗在脑中直接形成了系列的动画……长大后再来温故知新,意犹未尽。
  
  篇四:《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三国演义》,我对司马炎很不满——吃魏朝俸禄,却篡位,真是恩将仇报。如果没有曹家,他就不可能掌握这么大的兵权,司马懿当时可是一心一意辅佐曹氏的!我对刘禅的表现反倒觉得合理——谁让长板桥刘备把他摔笨了呢?再说他生母甘夫人早死,他成为后主时已是孤儿,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以至后来宠信黄皓,“贤人渐退,小人日进”,自然会打败仗,导致蜀国灭亡。虽有孔明、姜维这样的聪明人物辅佐,也无力回天。被封为安乐公的刘禅曾曰:“此间乐,不思蜀也”,更表其憨。
  吴国灭亡,罪在孙皓一人。他没继位前,吴国还是非常强大的。自他继位以来,荒淫无道,常“凿人眼,剁人面”,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吴国日渐衰落,终归大晋。我还觉得董卓非常笨。临死前,上天不忍,给了他那么多凶兆提醒,他却执迷不悟,以为喜兆。先是上天让其老母心惊肉跳,他却勉强解释为,“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路上,“车折轮,马断辔”,他却赞同“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他又赞同“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之说。入夜,数十小儿于郊外作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他却理解成“刘氏灭、董氏兴”之意。次日侵晨入朝,忽见一青袍道人,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他却以为是疯子。至此,上天已对得起他了,他死亦活该,也可看出他之蠢笨。
  
  篇五:我最爱读《三国演义》
  人人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而在这其中,我最爱读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
  记得初看《三国演义》时,我抱着一种“了解历史”的心态翻开了第一页,这一翻可不得了,我整整一夜没在十一点前睡过觉,因为书的内容太精彩了,一环扣这一环,看完这章还想看下一章,好几次都是看着看着,眼皮开始打架,最终熬不住,脑袋一歪,枕着书睡了一夜。为此,我还感冒了几个星期呢。
  读《桃园三结义》那一章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共饮下烈酒,从此结拜为兄弟,我激动得流出眼泪来。因为我知道,这样有情有义的三人在一起,必能打出一片天地!同时,我也想起了我自己的兄弟,他们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不计报酬。那时我才明白,朋友,不在乎数量,只在乎质量。
  在魏、蜀、吴三国中,我最爱蜀国,而在蜀国的无数英雄中,我独爱将忠义进行到底的关羽。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三国演义》,谈论到关羽时,不知谁说了句“关羽蠢死了,放走了曹操,不然蜀国早就称霸了!”这可惹毛了我,我“蹭”地一下站起来,大吼道:“你才蠢呢!”要不是关羽,光凭刘备和张飞那些渣渣,蜀国早都‘胎死腹中’了!”我这一吼,其他人都不敢再有什么异议了,都附和道:“就是就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天晚上,我照例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看着。但看着看着我就觉得不对劲。“嘶…关羽被包围了?”再往后看,我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关羽居然…居然死了!我抓住书,使了全力一扔,用脚拼命的跺,恨不得关羽能马上原地满血复活。但是,看到最后,关羽也没复活。
  直到长大了,我重新看了一遍《三国演义》才明白:有些人活一年等于有些人活一辈子。重看《三国演义》时,我还像当初那样如饥似渴地读,尽管我已经知道后面的情节,但这也无妨,因为这本书百看不厌。《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陪我度过了一段无比充实的时光。如果你现在问我最爱读什么书,我依然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最爱读三国演义!”
  
  篇六: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对三国英雄的赞美!是啊,三国时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但也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一代枭雄曹操、深谋远虑的诸葛亮、情深义重的关羽……一个个叱咤风云、个性鲜明的人物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寒假期间,我认真读完了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激烈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造反、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其中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曹操一直是世人眼中的“奸雄”,大家普遍认为曹操喜怒无常、阴险狡诈。但我却认为曹操是一个难得的大英雄,他不仅有勇有谋,能打胜仗;而且才华横溢,写出了许多名留青史的壮美诗词。虽然他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此杀害了吕伯奢一家人,但他当时也是在逃亡的路上,因害怕被追杀而错杀好人,并且事后也是愧疚难当。但我们不能因为他犯过错就全盘否定了他的功绩,他的聪明干练、知人善用和雄才大略,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以3万人马战胜了袁绍的十万雄狮,充分展示了曹操运筹帷幄的统帅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些都证明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除了曹操,诸葛亮也让我钦佩不已。他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绝”,足见他的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他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就连病逝五丈原还巧妙利用“借尸还魂”计骗走了魏国大军,可以说为蜀国的建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不仅喜欢书中的历史人物,也喜欢书中对战争的描写……《三国演义》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经典名著,我对它情有独钟。
  
  篇七:与名著同行——再读《三国演义》
  飘飞的烟火,滚滚的尘土,使我再次拿起手中的厚卷,一种历史的积淀,一种沧桑的厚重感。翻开书看到的竟是打着响鼻的战马,拿着锋利武器的士兵。似乎回到了从前,第一次看这本书的从前。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看书也只知道各个人物的武艺或智慧,叫着各个招式的名字,开心的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真正魅力所在呢。
  现在上了初中,再读《三国演义》,我从字里行间竟能想象到滚滚长江上千帆锁江,雄姿英发的周郎胸有成竹地站在江边,锐利的眼眸观察着破军的时机。紫袍的孔明手持羽扇,站在七星台,仰望星空,他的紫袍和黑夜融合在一起,露出自信的微笑。
  这次读了三国,竟有了对生活的感慨。一生为国,纵然有豪情盖天之气,百万军中夺上将人头之勇,未出茅庐知三分天下之谋,结果也长使英雄泪满襟啊!那样的忠诚固然值得尊重,可是孔明离开茅庐时对童子说的话却再也没能实现。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孔明出山做大事,不拘小节,很多人也都用这样的话迷惑自己,就像“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迷惑自己不思进取,认为自己的失败很正常,其实只不过是麻痹上进心的落脚点罢了。虽然孔明出山本来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现在倒被认为是正确的,让我很不解。很多人的眼光很开很大,在茫茫的人海中竟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其实有很多小事是被忽略了的,而往往那些小事便是你成大事的垫脚石。朋友,看清自己的脚步慢慢走。路很长,看得远固然好,却很累,不如一步一步靠近那个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次读书的收获在别人眼里可能很小,但我认为有收获就没有白读,在与名著同行的路上,它,成了我的老师,不会把知识一下子全给我,而是让我挖掘着,找到里面的真实,找到里面的真理。
  
  篇八: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作者罗贯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义重如山的关羽,阴险多疑的曹操,爱民如子的刘备,嫉贤妒能的周瑜等。而诸葛亮更是作者心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他不仅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
  诸葛亮至死效忠于刘备,一心为他统一三国,才想出这么多成功的计谋。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不能轻言放弃。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这些计谋都叫人意想不到的。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诸葛亮这样的精神。告诉人们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事情考虑好,谋远虑足,不要鲁莽,用智慧去解决问题,遇事谨慎小心。看到诸葛亮,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做到了吗?在每次完成事情之前,我总是不计后果、鲁莽行事,以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办法解决,等到真的有困难了,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有时我还没认真去想办法,就知难而退。回想起来,我这种做法是多么惭愧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每位英雄都给我留下不同的感想。从这一个个故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篇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篇十:摒弃嫉妒——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是力挽危局而名扬天下,或是驰骋疆场使妇孺皆知。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才华横溢,叱咤风云,却成为后世笑骂的对象,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就是这样的人物。
  论本领,他曾“羽扇纶巾”,于“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直杀得骄横一世的曹家军马望风而逃;论地位,他年纪轻轻就身挂帅印,执掌六郡兵权,可谓炙手可热;论功绩,由他指挥的赤壁大战,不但保全了江东土地不遭涂炭,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是这样一位功高爵显的风流人物,却因无法克服“嫉妒”这一自身的缺点,而遭世人唾骂。出于嫉妒,他曾数次谋害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数次斗智失败后,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恼恨惨然奔赴黄泉,一生都没有从嫉妒中走出。
  也许有人会问,这段故事已流传很多年了,你现在又旧事重提,意欲何为呢?其实,周瑜这个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嫉妒乃人之大敌。
  不是吗?曹操出于嫉妒杀害杨修而留千载骂名;李自成出于嫉妒处斩李岩而使事业半路夭折……历史上无数惨剧都有力证实了这一观点。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对强者产生羡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情绪,是让它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还是恶性发展演变为嫉妒?如果是后者,那么,无疑,它将成为你进步的障碍,甚至使你毁灭。
  嫉妒,这一从封建社会就流传至今的顽疾,侵蚀着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们的工作。据杂志载,某科研单位的一位领导,深受“此病”毒害。他扣压了一名下属的研究成果报告,而使我国痛失获得某项国际专利的机会,足见此症危害之大。
  老师曾跟我们说过一件事,有一对好朋友,在小学时成绩都很好。有一次在评选三好学生时,一个被评选上了,另一个没被评上。于是,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宣告终结。没有评上的那位同学妒火中烧,不但不认真考虑自己落选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处处设法阻止别人进步,结果,精力分散,成绩日渐下降,最后考重点中学时而名落孙山。这都是嫉妒惹的祸!
  目前,国家发展大业正蒸蒸日上,我们今天的努力也正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摒弃嫉妒。“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要敞开胸怀,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哪怕是自己的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充实自己,强大自己,让祖国更为强大,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摒弃“周瑜”式的人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更大!
  
  篇十一: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刚拿起这本书,我便被里面的情节与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这三个政治势力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孙曹的赤壁之战……每一次战争,都令人感到惊心动魄;每一次战争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考验;每一次战争,都令我们变得亢奋起来了。
  读完这本书,我被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情节所迷惑,曹操的心疑,刘备三顾茅庐的谦虚,孙权的聪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是刻画的非常生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和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中周瑜可真是神气,在东吴的高层内部都惧怕着曹操,而曹操的来势汹汹另东吴更是焦急,于是周瑜出来了,他不但不怕曹操,还要与曹操抗战。结果与黄盖演义了一场苦肉计,里应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精彩,为了与兄长刘备会面,一路上怒斩曹操的六名大将。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在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里还有义、奸、智。关羽见证了义,曹操见证了奸,诸葛亮见证了智。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虽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篇十二:读书,岂在一朝一暮——我与《三国演义》的故事
  明媚的阳光下,那本散发出神秘气息的书,令当时懵懂的、充满幻想的我如痴如醉!皎洁的月光下,又是同样的这本书,一帧帧精彩纷呈的画面,一件件荡气回肠的故事,使我灯火通宵到天明!我疑惑,我不解,我更振奋,更向往……
  一个神秘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记得,那是一个雪花飘落的时节,大概是因为雪花会让人文采飞扬,遐想连篇吧!于是,我迷上了读书,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彻底的迷恋上了书——这个文明的使者。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了你的存在。
  可是,起始我的书架上并没有你,我好生失望。后来,在我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爸爸终于同意给我买,我的书架上也终于多了你的身影,你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心中的那道彩虹。可刚读了没几天,便觉得乏味了,于是将你丢到一边,不管不问了。记忆中,这好像是从结识你以来,初次没有了你的陪伴,或许,有那么些许的孤寂。
  后来,在爸爸的开导下,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也知道了读书是不能光靠兴趣的。于是,你又一次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忠实的伴侣,而这一次,我许下的诺言是永远。
  或许就在那时,我开始学着去品味你。我曾为董卓的暴行愤恨不已;也为关羽的忠肝义胆拍手称快;我甚至为孔明的逝世而伤心了好几天……。不管是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政爱民,韬光养晦”、孙权的“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或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的“胸怀大志,居心叵测”、周瑜的“才华横溢、精明老到”;亦或是张飞的“威猛刚毅,义薄云天”等等,都让我爱不释手,推崇备至,百看不厌。虽然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领悟你的内涵,但我已经深深迷恋上你了。
  至今,当我重新打开你的崭新的书页,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稚嫩,有着些许的歉意,又有着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和更深的领悟。
  或许,没有三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没有那个时代龙一般的叱咤,没有这个曾经弯弓射日的民族一代兴亡,就无法鸣奏出你的波澜曲折,交响出你的摇弋多姿。我也惊羡于你的荡气回肠,遥想官渡之战,是何等悲凉,惜赤壁枭雄,是何等壮怀激烈。坎坷的征途,挥斥出你王者的风范,霸王的豪迈。
  霸王终究是霸王,风光无限,可是,没有小人物的映衬,哪来霸王的风采。小人物默默无闻,既不显耀于朝野,也不闻达于诸侯,但他们却有乐知天命,安然淡定的人生态度;虽没有力拔山河之势,不能指点江山,却可笑看风云;没有运筹帷幄,也不能神机妙算,却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虽没有丰功伟业,也不能一挥而就,却可以平平淡淡。这些虽不惊心动魄,也不感人肺腑,但却是我与《三国演义》最真切、最深刻的沟通了。
  我深信,这种沟通还会继续下去,追随你的脚步不会停歇,至少我不会。因为这是历史的挣扎,就让我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在那无人问津的小道上,独自去品味,去思索……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时常浮现于我的眼前,但尘封于我脑海中的却是书中每一个人物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与执着。这正是我的需求,我相信读书会伴随着我的每一个朝暮,而我也会在读书中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生的真谛。
  
  篇十三: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单读这首词,就恰似于坐一叶小舟航行在一片看似静谧,平静却蕴含着振奋人心,令人热血沸腾的大海上一样,使人心潮澎湃。
  还记得最开始接触《三国演义》是在低年级时,看的是富有插图的白话版,通俗易懂,那会儿我最崇拜的偶像是关羽,他是那么的忠义。偶尔还会坐小椅子上,当作叱咤风云的赤兔马,手中握着棍类的物品当作那赫赫有名的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现在,触碰了《三国演义》原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本名著其实是围绕着义字来写的,刘备的爱民如子的义,关羽的忠义,张飞对兄弟深似海的情义被罗贯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书中第五回合“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令我记忆最为深刻,就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吧!
  华雄被关羽只一回合就斩于马下,董卓立刻泊吕布出战。吕布先迎来了张飞,两人撕杀五十来合,关羽见了,立刻拍马迎战,连斗三十余回,还哉不倒吕布。刘备见了,挥舞双剑加入战斗,经过刘、关、张三人力战,终于招架不住,拖戟便回。
  吕布啊!你不愧为武的化身,虽然败了,但你的对手可是三名绝世武将!读了这一个片段,我的感觉是吕布的武力确实非同一般,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战场上总会让敌人招架不住,或直接一戟劈于马下,身首分开,可是勇而少谋,暴而少仁,哎!果然天下物无全美!也正是因为吕布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鹤立鸡群,自然引起将领们的嫉妒,内斗和离间;同时也就是因为吕布凡胸狭窄,不仁不义,暴而少仁,否则不会落到这样的地步。不到二十回合就英年早逝了。如果他没有离世,那刘、关、张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正是因为罗贯中这位杰出的作家,笔尖写出这椚个个性格鲜活,场面壮观的情景和人物,活灵活现,才能使我热血沸腾!
  
  篇十四:英雄本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次次侠义之间的对决,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书间纷纷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赵云的勇猛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诚重义这些英雄本色都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
  《三国演义》主要是由陈寿的《三国志》而创作的中国古代首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此书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至西晋初年三分归晋之间110多年的历史故事。小说不仅是“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巨著,还是一部兵法韬略的兵书,真不愧是名著!
  小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传颂,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譬如被称奸绝的曹操。他虽然阴险狡诈,疑心重重,总以为“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但曹操的功绩却是不可抹杀的,也算是个枭雄。他先是率兵剿黄巾,诛袁术,后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一路丰功伟绩。其实,大家对曹操褒贬不一,有的说他器重人才,有的说他凶恶狠毒。
  章节里,“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确实让人震惊。被誉义绝的关羽为了追随刘备,不论曹操如何好言相劝,都不肯留下,最后只身一人不告而别。当于曹操对决时,关羽基于他对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马。关羽是“五虎将”之首,他这样一位义重如山的人却也会骄横跋扈,曾不听旁人劝诫,自执己见,最后痛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
  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颂的就是“智绝”诸葛亮。他心怀雄心壮志,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为其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努力扶持后主,绝无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晓人心、知天文、识地理,每次设计都是如此高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恐怕是说不尽道不完。罗贯中可把他写活了。
  “三绝”的英雄特征是描写的栩栩如生,但罗贯中笔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历史是一幅画卷,那这三足鼎立的《三国演义》也许就是最为璀璨的一章,因为从这里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都各有所长,都展现了不一样的本色。有些虽轻笔带过,但他们也论的上是英雄。三国并非打打杀杀,里面其实有无穷智慧,同样也有儿女情长。
  《三国演义》乃奇书也!我们世人又怎能凭借三言两语而论述?每一章回,都在叙述着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壮志,激动人心;有黯然离别,留有淡淡忧伤;有喜悦躁动,欢呼庆祝……读三国,让人燃起熊熊的斗志之火;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读三国,鼓励世人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因为它的魅力影响着世人,所以它用这独特的意义来阐述独特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言

2.三国演义读后感

3.《三国演义》读后感

4.《三国演义》读后感

5.《三国演义》读后感

6.《三国演义》读后感

7.三国演义读后感

8.《三国演义》读后感

9.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