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7-11-11 11:06: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篇一: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二: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篇三:弟子规读后感】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next88),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篇四: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篇五: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篇六:弟子规读后感】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篇七:弟子规读后感】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篇八:弟子规读后感】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认真的读读《弟子规》,学习更多经典的典故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1.《弟子规》读后感

2.《弟子规》读后感

3.《弟子规》读后感

4.弟子规读后感

5.弟子规读后感

6.弟子规读后感

7.《弟子规》读后感

8.弟子规读后感

9.弟子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