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火红的伞作文

时间:2017-11-10 12:18:10 写物作文 我要投稿

那把火红的伞作文

那把火红的伞
又是下着雨的一天。放学了,我撑着伞,一把火红的伞,望着一滴滴晶莹的雨珠,思绪渐渐回到了一年前……
那一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谁知,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霎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手头没带伞,这可怎么办呀!”这对“手无寸‘伞’”的我来说,实在太令人沮丧了。我躲避不及,顿时被淋得全身湿透,那感觉实在是难受极了。我希望过往的路人能够借我一把伞,可是他们都只是匆匆地从我面前走过,有些还在小声地议论着:“这孩子……”
这时,一位大叔径直朝我走来。我以为,这又是一位即将从我面前匆匆走过的路人——但我完全想错了。“小同学,没带伞是不?”大叔开了腔,我这才细细地打量起他来:一脸络腮胡子,一双小小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要不你看这样,大叔送你回家,好不?”“啊……这个,就不用了吧,”我一时语塞,“谢谢您了,这怪不好意思的……”
“哎呀,不用了,客气啥?”等我反应过来,大叔已经将伞撑到了我的头上。那是一把火红的伞,在雨中显得十分耀眼,就像那火红的太阳,似乎还在微微闪着光。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无数滴晶莹的雨珠落下,像泼,像洒;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白茫茫的雨帘,连接着天空与地面,神秘而美丽。我发现,那把火红的伞总是想我这边微微倾斜,而大叔的半边肩膀,却早已被雨淋湿……
大叔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咳咳,咳咳……”在我听来,这咳嗽声就好比一把大铁锤,一次又一次,“砰!砰!”,重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大叔为了让我不被雨淋湿,自己都着凉了,而我竟然还如此心安理得地躲在他的伞下,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连忙把伞推了回去。“大叔,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为了我而着凉了,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这可如何是好?”“没事,孩子,”大叔擦了擦头发上的雨水,“大叔好着呢!咳咳……”他又开始咳嗽起来,这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叔没事……”他为了不想让我过于担心,竭力止住咳嗽,“……大叔没事!……”
不知不觉,我眼前的景物渐渐的熟悉了起来。是翠苑二区!我到家了!这时,大叔却早已不知去向了。可那把火红的伞,此时却已经握在了我的手中。我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即掉头,在风雨中狂奔起来,去追赶大叔。“大叔,您的伞!”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大叔后,气喘吁吁地对他说,“谢谢您!这是您的伞,还给您,实在太谢谢您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叔没有收下伞,而是为笑着对我摇了摇头,便渐渐消失在了雨幕中……
我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喉咙也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接着眼泪就下来了。那位大叔,他虽然没有帅气的外表,但是他的心灵是那样纯洁、那样高尚!
那把火红的伞,至今我还珍藏着。看见他,我就仿佛看见了大叔,看见了他黑黑的脸庞、一脸的络腮胡子,和那双小小的眼睛。那一次他雨中的微笑,就是他用无声的`方式教我要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我不知道他从哪儿来,向哪儿去,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我已经被他那颗火热、善良的心深深地打动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推开窗,望向窗外,在大雨中,似乎隐隐望见了大叔微笑着的脸庞……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指导、遣词造句细推敲】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野多勾棘》后二句“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很多小朋友在作文时,往往一气呵成后不再认真修改,有的用字不准,有的词意不当,有的修辞不通,有的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毛病,多读多改几遍后,大都能改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那把火红的伞作文】相关文章:

1.那把伞作文

2.我们的那把伞

3.那把倾斜的伞

4.雨中的那把伞

5.雨中的那把伞作文

6.那把伞作文650字

7.那把伞作文700字

8.那把伞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