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

时间:2021-07-31 10:00:05 诗歌 我要投稿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1

  建安七子对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尤其是诗、赋、散文)创作贡献极大。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为后人景仰。七子中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最为有名。两兄弟骨肉相残的故事最为后人熟记。

  一、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根据曹植的原诗凝缩为通俗易懂的四句话。

  《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植抱有深切同情,而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对曹植、曹丕的文学评价。

  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豆熟之时,豆萁早已化为灰烬。熟豆变成席上的佳肴,化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肥。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1943年7月7日,针对当时“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文风,郭沫若逆流而上,树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大旗,冒着巴蜀盛暑,饱满激情地一气呵成创作了万言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他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并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是较为公允的。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2

  《七步诗》

  曹植著

  其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创作背景

  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一】

  郭沫若著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我因而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名家评价

  陈志岁《论郭沫若〈反七步诗〉》:郭沫若《反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豆是一种生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以与他物互适共生为原则。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言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称以“人民本位”标准研究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诗》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灭“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国共共“自毁”乎?或中日共“自毁”乎?!

  【二】

  鲁迅著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创作背景及鉴赏

  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历代有不少仿作。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就曾反其意而作,赋诗以新旨,作有题为《替豆萁申冤》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申冤。诗中的“办教席”,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举。在此宴席中商议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之事。汪懋祖当时也出席宴会。鲁迅借此“反诗”,以辛辣的笔触,针对杨、汪之流,投以绝妙的讽刺和鞭笞。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诗句赏析】相关文章:

反七步诗07-06

《七步诗》古诗词赏析08-19

用七步成诗造句05-02

七步成诗造句-造句大全05-02

《七步诗》改写作文550字10-28

曹植七步成诗读后感08-02

三国典故之七步成诗03-20

七步自读法11-03

我与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