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豫剧情缘作文

时间:2021-07-01 19:40:03 600字 我要投稿

我的豫剧情缘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豫剧情缘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豫剧情缘作文

  我的豫剧情缘作文 篇1

  星期天,天空蔚蓝,微风和煦,我和爸爸妈妈相约一起去人民公园散步游玩。

  公园里人头攒动,黄发垂髫,和乐融融,他们有的跑步,有的打拳,有的在做游戏,怡然自乐。这里的风景真好,有各种各样的花,有亭子,有小桥流水,还有摩天轮,真可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我们顺着人群往里边走,听到了锣鼓喧天的声音,顿时我就被这个声音吸引,妈妈说:“这个是河南有名的豫剧。”话音未落,我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快地跑向人群,那里人山人海,在几棵大树下,人群围成了一个大圈圈,我从大人的缝隙中钻了进去,到跟前一看,好热闹!有拉二胡的,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弹琴伴奏的,还有打镲的,他们互相配合,声震林木,阳关三叠。正当他们伴奏热烈时,一位老奶奶拿着麦克风缓缓地走到圆圈的中心,放声大唱,我一听,不甚理解,我就想要离开,就在这个时候,唱戏奶奶的面部表情瞬间吸引住了我,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让人哭笑不得。接着又一个年轻的阿姨出场,他唱的是《朝阳沟》选段,他的唱腔响亮婉转,简直像一只百灵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后来她又唱了《卷席筒》、《花木兰》选段,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我越听越起劲儿,久久地站在那里不忍离去。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沉醉于这些戏曲名段中,这时,我也仿佛变成了花木兰的样子,替父从军呢!直到中午12点钟了,我才和爸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戏剧舞台。

  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老戏剧家之所以唱得好,是因为他们平时刻苦训练。同时妈妈还告诉我,豫剧博大精神,它包含很多文化知识,历史典故,我暗暗地想:虽然这次是第一次和豫剧近距离地接触,但我发现了戏曲的美,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豫剧。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刻苦努力学习豫剧名段,把家乡戏传唱下去,成为戏曲文化的接班人。

  能时时听听戏,曲儿,是源于偶尔的偷闲。童年的乐趣重拾时,于旧声旧调里,一闻就是许多年前。

  我的豫剧情缘作文 篇2

  说起我的豫剧情结,至少可以是来自父母一辈的熏陶。毕竟自小生活的环境里,处处可闻的是,戏曲广播里的豫东调调。

  小时并不知道,豫东唱调亦称“下路调”或“东路调”,早已闻名于省内。其唱法多是由大本腔(真嗓)改以二本腔(假嗓)交替。真嗓与假嗓巧妙切换与结合,使得男声激昂高亢、粗犷豪迈,女声花腔多而丽、婉转明快。

  这言说不尽的韵味,更是婴孩时期,回荡在耳畔的摇篮曲。

  很小很小的时候,家家户户还没有时兴电视机。戏曲的音调通过收音机的调频可得,或者是村口的大喇叭里传来。收音机里的戏剧频道更是乡里乡亲们,粗茶淡饭后,漫长夜晚里的消遣方式。

  傍晚时分,就着夕阳西下,打坐在自家院内,或者门前的大平台前。只消拉出收音机的超长天线,将戏曲频道打开,不一会儿,堂前屋后的邻居便汇集到一起。大人们听着曲调,或哼唱或拉家常。我们则将这调调当成童年玩乐的背景音,悄悄长大。

  有个身为戏曲演员的邻里,免不了耳熟能详,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偶尔也会,咿咿呀呀地跟唱两句。

  后来,家里添置了黑白电视机。童年时光,着实因为这个方方正正的机器,而有趣几分。与听收音机里的声音不同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唱戏的妆容原来是这副模样。水袖那么美,挥一挥,姿态优美,真是神奇!

  每年二月二的大型庙会,几个村落里会联合起来,请一些乡土剧团,入村唱戏。戏台搭建前,总会在提前选好的广场空地上,摆置一个香案,去庙里先把各路神位请来,坐北朝南地排放各路神仙。

  日后搭建的戏台,则是坐南朝北,与神位香案遥遥相对。中间的大片空地,是观众席。观众席位的旁边,则是小摊贩的位置。聚集了各路人气,一个因戏而生的小型集会就生成了。

  每逢这样的日子,是我们孩童最为期待的。毕竟,一旦因为戏剧形成集会,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蜂拥而来。未来十几天,这里的聚集人数人次可能成千上万。

  每年的第一场戏,总在敬过神灵后,才开始一场一场地演下去。上了年纪的人则自带了小马扎或小木凳子,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仰着头,颔了首,姿势一动不动,一待就是半天。

  台上的卖力演出,从来换不到台下的掌声。老一辈观众,表达欣赏的方式很含蓄,只是会心地笑声雷动,再彼此自顾自地跟身旁人点头致意。

  年轻些的则是站在观众席的最外围,或靠了一棵树,或者一群人各自抱臂立着,或扎坐在自行车上,也不影响各自为戏文沉醉。

  大人们听戏,往往如痴如醉。而我们小孩子则是奔着流动摊贩上各类吃食儿以及小玩意儿去的。

  那时,戏台离学校不足2里路。散学归来的一大群,不必回家,各自去戏台边找寻大人。个个撒丫子狂奔向戏台而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填饱肚子。

  东边摊案的油炸糕是奶奶买的,吃得腻了,便缠了姥爷买一串西边摊贩的糖葫芦。到了饭时,咬一口小笼包,再喝一口酸汤,或者汽水儿,实在是满足得很!儿时的听戏,味道大抵都是酸酸甜甜的,乐趣大抵如此。

  南边的戏台架子底下,虽严禁进入。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第一所在。舞台上脚步匆匆,锣鼓阵阵,节奏感极强,成了我们的玩乐时的底音。因了这个,玩乐都有趣了许多。那时的我们,怎知道舞台上的演绎多么精彩。

  而此刻,舞台上热闹非凡:《铡美案》里秦香莲的满腔情仇,恰似三江春水,将陈世美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低徊泣诉;《回龙传》里,忠厚善良的王华行人所不能行,买来素不相识的老人当亲爹赡养,而终得善果;

  《清风亭》里,不孝男张继保丧尽天良,逼死养父养母,终遭雷劈;《刘公案》里,刘三秀刚正不阿正朝纲。《铡太师》、《铡西宫》均是刘墉快意恩仇,大快人心的大手笔……

  《抬花轿》里喜气盈盈,大姑娘周凤莲促好事,最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虽是女流,五十三岁挂帅旗,在出征一折里,更是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飒爽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自小就因《下陈州》、《打銮驾》、《包青天》、《探阴山》、《包龙图坐监》、《包公辞朝》,《秦香莲》等,这些每年必点的经典折子戏,令黑脸包公的铁面无私与为民请命,深入人心……

  后来,借助录音影像,看到了更多的经典戏剧影像,听到更多的经典之音。在这之中,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是,唐喜成大师的唐派唱腔。唐喜成大师代表作品有《南阳关》、《三哭殿》、《辕门斩子》等,个人最推崇《三哭殿》。

  《三哭殿》里,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失手打死詹太师。贵妃哭诉金殿,银屏公主绑子请罪殿前。唐王按律问斩秦英。公主求情未果,搬来长孙皇后,三女金殿争论。

  最终金殿之上,贵妃哭父公主哭子皇后哭外孙,使得朝堂哭声一片,好不热闹,剧情走向高潮。最终,为着边防安稳,家国平安,万岁替秦英给贵妃求情,最后赦下秦英。

  唐派唱调的特色主要在声腔上的高音“假唱”,即“二本腔”的唱法。唐喜成的“假声”唱法,又与旦角的“假嗓”不同,开具男声的阴柔之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唐派这种“假声”唱法自创立以来,历久不衰。

  在《梨园春》的擂台赛上,常闻听参赛选手模仿唐派的经典唱段,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作为豫东调的戏迷爱好者,怎能不识刘忠河。代表作《打金枝》,奠定了刘忠河牢不可破的豫东“红脸王”地位。刘忠河被誉为“豫剧马连良”,位居八大红脸王之首。在豫东有这样一句话:“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

  《打金枝》讲的是,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汾阳王花甲寿辰之日,子婿们前往拜寿,独升平公主未到。席上,郭暧被众人议论,怒而回宫,夫妻争吵,郭暧打了公主。

  公主进宫告状,要唐皇治罪郭暧,汾阳王绑子上殿,唐王后劝婿训女,唐王识大体顾大局,加封郭暧,小夫妻和好如初。

  这部戏里,唐代宗与郭子仪的君臣对唱,为人津津乐道。国母训女的唱段更是塑造了一个明辨事理,端庄威仪的王后形象。唐王的帝王气度,更是在刘派的唱调里表现得浑然天成。

  经典的刘派唱调,与众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得这部戏诠释着家、国情怀,忠义与善的大戏,一时间风靡全国。

  “红脸王”刘忠河的嗓音沙哑,忠厚独特,更是自成一派。在《梨园春》的擂台上,很少有选手能将刘派唱调惟妙惟肖地模仿得来。这部戏与《刘墉下南京》系列,是豫东一带,听次最多的了。

  后来,有了黑白电视机。小县城的电视台则迎合了老一辈人的喜好。每天是各种形式的戏剧联播。我们的听戏阵地,由戏台前转移到了电视机前。再后来从黑白电视到大彩电,每周末至今,跟着爸妈一起收看河南卫视《梨园春》的习惯未改。

  长此以往的熏陶,使得我也偶能哼唱几个经典篇目里的名家名段。戏曲已悄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点缀。

  有人说,戏剧是荒诞的艺术。情节与故事,均夸张甚至荒唐。戏文里,刘墉本是国母的亲生子,乾隆帝才是义螟蛉。戏文里,乞丐王华最终继位成大统,是为宋英宗。戏文里,包公探得了阴山,审得了鬼魂与判官……

  戏剧大抵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只消看那浓墨重彩之下,演员们描画过的夸张的眉眼,穿在身上的宽大戏服与超长水袖。在舞台上,三五人便是千军万马,一两言的旁白便可表世上十几年……

  由此可知,戏剧的艺术性之高于生活太多。然而,这些戏剧性的剧目,无一不在宣扬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大路朝天,孝字为先等传统文化精髓。

  每本折子戏,又通过各类人物,演绎出一个个经典故事,无不诠释着中华民族内涵的某个方面:忠,孝,情,义,勇。

  只是,当下,乡村的戏台逐渐少了,儿时承欢于戏台之下的乐趣消了。还记得今年六一节,校合唱团的演出,临了的团体唱大戏,令我眼前一亮。孩子们稚嫩的戏腔,着实令我欣喜了几许。没错,作为传统文化的戏剧,还应在下一代的心中、口中传承。

【我的豫剧情缘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什么情缘作文05-30

我的书法情缘作文05-09

我和书的情缘05-02

我的书法情缘05-08

冬的情缘02-28

足球情缘06-05

扬州情缘05-29

刺绣情缘03-16

山水情缘06-08

葫芦丝情缘作文1200字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