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作文

时间:2021-03-19 15:50:22 道德 我要投稿

有关道德经的作文(通用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道德经的作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道德经的作文(通用10篇)

  道德经的作文1

  爷爷一辈子喜爱读书,尤其看一些经典著作。近几年爷爷总爱看老子的《道德经》,有时还讲给我听,开始我听不懂,他就用白话给我解释。自从我有了《道德经》这本书,我就慢慢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虽然还是看不懂,但是有了爷爷的帮助,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爷爷说《道德经》浩浩五千言,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圣人,可孔子却特别崇拜老子。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我知道天上的鸟会飞,水里的鱼会游,地上的兽会走,可它们都会被捉住。而天上的龙我不知它会乘风而上天。我见到老子,它就象龙哇!”这段话爷爷读的原文,经他一句一句解释,我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说《道德经》充满了做人的道理,有着很深的爱民思想,特别是讲了人和自然怎样和谐相处,社会如何发展的深刻道理。我觉得《道德经》就应该是讲道德的,一定对我们有教育意义,有空我就看看,实在看不懂而字典里面又找不到的,我就翻看爷爷的那本《词源》,那是一本厚厚的大书,里面有一百多万个词汇,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人物典故应有尽有,这样再看书就会方便多了。

  于是我对读经典著作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爷爷常说一个人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他会做坏事危害社会的。而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要好好读书,特别是象《道德经》这样的经典著作,从小就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长大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德经的作文2

  虽然《道德经》博大精深,难以听懂,但是这两千年的《道德经》有着深刻的哲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另一个体会。一个18岁小女孩却对这难懂的《道德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当我在20xx年5月22日听了西北大学夏教授讲的这堂课,首先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历史、科学、建设三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道德经》其中的道理,我们通俗易懂理解了《道德经》的内涵。

  通过第一学期《道德经》讲座,我从中明白了75章中讲道‘则民充饥,以直食规之多,想以及。意思是说:“人民之所以遭到饥荒,是由于统治者赋税太多。在我们活着时候,人应该往高处走,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都坚持学习知识,从中悟出道理。

  从最后一次毕业典礼,我强忍着腿的伤痛,参加了这次学习,由朱老师主持,李会长讲述了假如意气用事一定不会有好报。老子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却活在别人的心中,要以宽容为善,勤俭持家,我们要学以致用,还要用于自己于之。在经典中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不忘初心,用一辈子来学习万古至今,修发善心。还为八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品,这是对学员的一个认可,也是对其他学员的鼓励。我们耹听了六位老师的发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乐老师和邬老师的分享,无论从困境中、磨难中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因为我从小由于母亲患有癫痫病的遗传和对知识的缺乏,但内心强忍着悲苦,依然酷爱学习,我们因学到的知识来影响他人,用生命影响生命。而邬老师以一种谦虚的态度来谈这次讲座和学习经历,从中让我明白了《道德经》是学无止境的,我们学习为之而真,而重要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其中还有朱老师说:‘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我在这次《道德经》讲堂中,本是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学习的,而听了几位老师的发言,我深受感触,自从我失去了读书机会,但我从未停止过学习,是姑姑把我领上了这个别开生面的讲座,让我对人生产生思考和感悟,我相信,通过《道德经》的学习会为我打开另一条成功的路,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学习,从中取得精华,从中悟出道理。

  感谢刘道长精心研制的《道德经》的讲座,感谢各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有对深奥久远的《道德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更应该感谢刘道长提供的免费的午餐。

  我希望通过这些学员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安康的《道德经》讲堂不断壮大,走出安康,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遍全世界。

  道德经的作文3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对道德经的感悟。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战争频仍、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那《道德经》究竟内涵和意义何在呢?下面是我们组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和人生感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心存善念悟大道”二是“处下无为成大德”。什么是“心存善念悟大道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普遍的大道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语言具有其局限性,有些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道是运动变化的,不断展开的,而说明他的语言是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举个例子,有一首歌唱得好啊:你问我到底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什么不直接形容表明到底有多爱,而是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呢?正是因为这种爱太深沉,太永恒。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够道明。任何华丽的词藻,在这深沉而又永恒的爱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所以就像老子所说的越是深沉普遍的东西越无法表达、说清与道明!那既然道是无法说清与道明的,所以我们认为那只能“悟”那怎样去悟呢?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悟呢?我们认为要“心存善念”只有心存善念才能领悟到道的真正内涵与真谛!

  善有好多种意义。《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里德善是好人意思,这里要求我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还我们天真纯洁之本色,显我们君子坦荡之气度!《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意思是说好人施不好人的老师,不好人是好人的借鉴,因此光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去影响,领导别人,同时也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借鉴。做到“日三省尔而乎己”。善还要做到宽容不争。《道德经》第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处在大家都不愿一去的地方,所以与大道的特性接近。停居喜爱卑下之地,心灵喜欢深渊宁静。与人交往能够仁爱,说话能够讲信用。正物能够安治,做事能够贤能,行动能够适时。正是因为与世不争,所以就没有怨恨!这说明上善之人与世无争和普利万物的特性!《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说返归到本源叫做静,静下来叫做回到了性命,回到了性命叫做守常,知道守常叫做明。不知道守常就会盲动,盲动就会招致凶祸,知道守常才能包容,能包容才能公道,公道才合王道,王道才是天道,天道才是大道,大道才能永恒,终身不会出现困阻!这教育我们要静心,要宽容!

  前面讲的都是指善要对别人好,其实善也要对自己好。道德经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意思是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获得天下还重要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对自己的生命比对获得天下还爱惜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范文《对道德经的感悟》。老子的意思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解释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要求我们学会一种养生之道!因此只有“心存善念才能领悟到什么是大道!善是贯穿于整部《道德经》的。里面关于善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如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再如地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

  我对《道德经》德第二点领悟是“处下无为成大德”。《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本也?”意思是说贵要以贱为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因此王候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孤的含义是孤立无助。寡的'含义是寡德,道德不足,不称职。不谷是不善不好的意思。《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还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附的汇聚之所,是因为他们能处在百川的下位。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这也是在要求我们要学会处下!《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玻”意思是说已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只是上等的有知。没有只是,还以为有了知识,这是有知的弊玻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处下,要谦虚!

  但处下并不是懦弱而是要做到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要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对他人谦和礼让,时时以比较低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体现在你能够为他人为社会改变和放弃多少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外化。那什么是内不化呢?所谓的内不化就是指在如今纷繁复杂多变而又充满诸多诱惑的社会,你能保持多少内心的世界不变!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保持自己的本色永不变,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闲和,使自己能够遇事不忧,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无故加之而不怒!进而使自己的内心将不会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触动和改变!这就是内不化!只有真正做到了内不化才能做到处下!

  老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无为又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以无为之心处有为之事”。所谓的无为之心就是指对待事物不能看得太重,要淡泊名利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羁绊。以这样一种轻松心态去做一些有所作为的大事!古之圣贤就是如此,他们都是以一种无为的心态去处事,但谁又能说老子、庄子、孔子无所作为呢?

  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为”意思是说用自然无为的方法去处事,就能无所不成。“无为”指的是不要去特别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不去干任何能勾起欲望地事情。不是什么也不干,还是要“实其腹”,“强其骨”满足人们地要求,让人好好活着。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需,这些是还是要做的。古人云“能闲世之所忙者,能忙世人之所闲!”能够把世人所忙禄的事情节省下来,才能有时间去忙世人所清闲放弃的事情!无为是有为的根,只有无为才会有有为。老子第十一章中说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杯子是空的,空才能载物,你才可能有水,有果汁,有蜜水。我们常人是常常只能看到有为,为了各种欲望不停地追逐,为名利不停去行有为之事。殊不知万物“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大丈夫以有为为器,行无为之大道。有为就是名,是直接看的见的,而无为是道,好象是看不见的,但它却是确实客观存在的,而且深深的影响着、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里的一切。

  读《道德经》给我的感悟颇深,读之前我时常感慨“学业未成,事业未定;名不远扬,家不成立;待吾处者,烦劳甚忧。君子存,必,誉响四方,功成名就,流传千古!”这里表达的更是一种壮志未酬,追名逐利,重利轻别离的情怀!读完《道德经》之后,我的感慨有所改变“求学在外,忆往事南寻,虽为堂堂君子,难免痛苦流泪,欲拭无巾;久居在外,怎不叫人坏乡!忆亲人之语,无一不催人泪下;怀乡之山水,无一不触动心弦;念友人之助,无一不深为感动。”这里更多表现的是回到人最本质的“情”上去了!去感受那亲情,友情和大自然当中的情趣所带给人的轻松与感动。体味亲情的滋润,去欣赏久违的风景,去呼吸阔别已久的空气!

  在如今诱惑颇多烦恼也颇多的社会,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功名利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向生活索取,古书中的气定神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似乎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需要读《道德经》这样的古书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来洗涤我们庸俗焦灼的心灵,来寄托我们无所栖息的灵魂,来指明我们前进中的道路。他们的成果如同一面面明镜照亮我们的面容,如同一个个烙印镌刻在我的心中,如同一股股气流催动我勇往直前!

  道德经的作文4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古时,老子就已经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现时仍有现实意义。我们都在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而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空喊口后,而是需要靠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是我们奉行的。这时,我们不仅概叹,怎么老子能预示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像马克思,预示到社会主义产生一样,这么具有前瞻性?读到这段,我不仅要为老子的独到眼光而钦佩。这也难怪林语堂说,“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只关心外部感官的需求,而越来越忽视心灵的渴求,但是眼睛的视野,相对于心灵的视野来说,是有局限的。人们只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精神世界,而心灵的失明,才使人真正迷茫。大音希声,耳不能听,只因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大道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动听,最感人的。人们只执着于外在的声音,忽略了心灵的呼唤。而心灵的失聪,才使人真正寂寞痛苦,孤独可怕。爽,是违背的意思。人们贪求口福,喜欢山珍海味,只去满足口感的需要,却违背了心灵的渴求。心灵所渴求的是淡而无味却又韵味无穷的大道。追求"五色""五音""五味",只是为了满足外部感官的需求,忽视的是心灵的渴求。这段话对我们游走在绿酒红灯,利欲熏心的人来说,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我不仅又慨叹老子的智慧了!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道德经的作文5

  对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向往已久,近日得老子《道德经》一本,把玩于手,不胜欢喜。全文皆古,字字玑珠,其意深广开阔,若汪洋之倾泄。其韵滂沱,又如天籁之轰鸣。美兮,如轻风之在耳,静兮,若草梗独酣。

  老子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唯诺诺与阿谀奉承有多大区别?一句轻问,触动人心。每读一句,反思自身,不觉细汗冷浸。“软”过为“懦”;“曲”多失“骨”。久入其道,失浩然气,如何复立于朗朗天地?

  又说:“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晦,飘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初读此句,有种文人清逸,不同于众,独逍遥世外之感,甚合心意。细读译文,心静静的回到了尘土里,稻田间,水溪畔。它不再漂浮着去遁世、清高,而是入世的,积极的,纯朴若初生之儿。

  读老子,心无争念。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唯其不争,故万物莫能与之争。

  世人所理解的努力、奋斗、拼博,太强调它的功利性了,过于片面。被放大了的片面,便接近于病态。一切努力都应是健康心态下的作为,处世之道,“积极”二字最为妥贴,不过刚,过刚易折;不过软,过软则为懦。符合人性,顺意自然,天之道。

  每个人的处世方式有不同,因其本性不同,自然生成的天性中的基因成分不同所致。回归自心,尊重内在的招唤,才是最道德、最人性。聪明机巧、计谋策略算不得高明;逻辑、思考、智慧若偏执于功利,那也不过是熏灵染性之屠手,捆灵索心之缰绳。与本性的释放相比,它们都是其次。

  读老子,心境平和、安详、空阔、容纳。它不是儒家的经营;也非佛家的持守,更不会让人感到丝毫的“奴”意。不论是遨于九天,还是化为微尘,你都是自己绝对的主人。

  《道德经》仅止五千字,却令后人以几十万字去读解,令人唏嘘。今阅得几章,阅毕即忘,偶尔一丝意念游于脑海,遂捕捉记录。

  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常为影视、文字作品所引用,然而所形容的意思却与原意大相径庭。原意为:天地对世间万物没有亲没有爱,把世间万物当做草束之狗一样看待。并没有怨恨天地对人不仁不公的意思,相反,正是盛赞这种对万物无亲厚偏爱,不去感情用事,行自然天道的现象。正所谓,大无情为大有情,为大公。

  道德经的作文6

  从小学二年级起,班主任陶老师就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一本《道德经》。陶老师嘱咐我们说:“要珍惜这本书,要好好背书,不要对不起我”。

  我听了陶老师的话,就努力的背诵《道德经》,现在已经背到第三十二章,而且,我发现这本书《道德经》与老夫子有关,都是老夫子教育世人的名言名句。

  我翻来翻去,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背;不过时间长了,我明白这《道德经》不光要背,还要理解意思。

  后来,我从《道德经》中读懂到一个平常人都有一个共同弱点的道理:得宠或受辱就会惊喜或惊惧;看重心中的忧虑就像看重自身一样,这个道理让我想起关于这个诗句:“宠辱若惊,贵大环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

  这本书,让我懂道理,让我学会做人。

  道德经的作文7

  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何谓道,水即是

  ……

  道德经的作文8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上善若水,当属人生的最高境界。

  水是无私奉献的。古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生命,水作为生命之源,无私地像万物献出它晶莹的身躯,却不索取一分一毫。当酷暑笼罩着大地万物,当连片的土地相继裂开,水幻化成另一种身姿,从天而降,化为甘霖,滋润着生灵。

  水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山中清泉,自然而纯洁;淡如涓涓细流,清澈而透明;淡如一亩方塘,平静而清幽。水,以其低身的姿态,穿行在崎岖的土地之间,从不与人争高下,只默默地,悠闲地开垦出生命之园,流出一曲又一曲的佳谣。它没有虚名浮利,只懂得宁静致远,悠悠地流向远方。

  水有其宽广的胸襟。因为宽容,才有了浩瀚无垠的大海;因为宽容,才有了那山林深处的溪流;因为宽容,才有了那波涛滚滚的江河。包罗万象,影布水面,给日月星辰一个梦幻的世界。河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水不择优去劣,而是以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万物,洗净除尘。

  水是谦虚,虚怀若谷的。水以其最低的姿态,穿行逶迤于土地山川之中,俯身亲吻着那一方土地,即使到最高处,也会找个罅隙纵身跳跃,然后摔个粉身碎骨,回到它赖以生存的寄居所,也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瀑布。水从不居高自傲,即使用它的身躯喂养了人们所需的大米,也默默地流淌着,教会稻谷即使丰硕也要垂下头颅,谦虚地饱含鲜食等待人们的丰割,才造就了人们的一日三餐。

  水,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人心亦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中,陶醉于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水流低吟的闲情雅致中,临溪侧畔,静听流水哗啦,细思人生哲理。

  上善若水,以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的精神,诠释人生的品质,它将永远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难以迄及的高度。

  道德经的作文9

  很难说清楚的一章!绝大多数的解释和傅佩荣相似。我多少有些不成熟的、不同的理解。

  一个母体,要想保持生养能力,首先要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而且这个谷还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

  天地作为一个母体,要想具有生养能力,也要首先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这个“谷”很像“橐龠”,虚而不屈。而且还具有“神力”,所以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的就是这个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养能力”的母体。

  如果这种“生养能力”能够一直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这样的母体,就叫做“玄牝”。

  这种永远保持生养能力的母体的奥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

  这种玄妙的生养能力,在天地间绵绵不断的产生作用,若隐若现于万物之中,用之不尽。

  也正因为用之不尽,所以“谷神不死”,所以“是谓玄牝”。

  从古到今,无数人试图打造“玄牝”,或者近似于“玄牝”,能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

  通过玄牝传承“不死的谷神”,也就是“血脉和精神”,血脉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具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源源不断孕育着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就要追朔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源——炎黄文明了,也就是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不断斗争与融合的文明。很多民族“谷”还在,“神”却没了,被完全殖民化后,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完全嫁接成了其他民族。看着还是李子树,结的却全是苹果。这样的民族,事实上“谷神”已死,母体已亡。

  更有许多民族,形神俱灭,成为了历史。

  作为一个人,总会死的。却也有“不死的谷神”,比如老子,他把他是精神思想,从他的躯体里分离开,成为一部《道德经》,这部书就可以成为“玄牝”。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信奉老子思想的后人。

  《道德经》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的天地根,就在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老子当年遇到的困惑和对困惑的思考,到如今,我们依旧有那些困惑,依旧需要思考。一旦当初“老子”遇到的困惑,如今已经不成为困惑,《道德经》就寿终正寝了。

  一个百年家族屹立不倒,也可近似“玄牝”,百年家族源源不断地产生优秀人才,支撑这个家族的长盛不衰。

  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是什么?“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百年家族的天地根,就是百年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于“优秀的家训”和能够严格履行家训。

  不像更多的家族,还没形成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母体”,就瓦解了,第二代就忘掉了第一代赖以成功的根本,结果富不过二代。

  历代统治者,都想把“政权江山”打造成“玄牝”,让自己的政权可以长盛不衰。当这个政权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维护这个政权的优秀人才时,这个政权就会有勃勃生机。否则,就会被推翻,或者复辟。

  比如无产阶级政权,如果能源源不断产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接班人,那么无产阶级政权就能长盛不衰,否则只会被复辟。

  什么样的政权才能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要看这个政权的“天地根”,政权的立根之处,也就是政权建立的初心。

  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政权不褪色。

  许多政权忘记了初心,很快就被当初推翻的政治阶层复辟了,于是又回归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里去了。

  道德经的作文10

  大家盼望已久的道德经课终于开始了,今天一早大家来到教室,拿出自己的道德经书开始提前做好道德经课的准备。

  我也不由自主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开始好好的预习。今天天气晴空万里,我的心情如同天气一样的好。到了上课的时候,罗老师组织大家排好队来到了多功能厅开始上课。一进入多功能厅大家开始紧张起来,龙爷爷是一个年仅80岁的老人,他拿着拐杖躬着腰,但他却如此幽默。今天一上课大家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进入了龙爷爷的课堂。大家的心情也由紧张变成放松、投入。

  一开始,我还不怎么听得懂,可是后来我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回答对了几个呢!龙爷爷教我们词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还叫我们如何隔断读句。龙爷爷上的课生动有趣,能使无精打采的人变得活泼开朗、有精神,我喜欢上龙爷爷的课!

【有关道德经的作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道德经作文400字06-24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05-01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版10-28

《道德经》读后感13篇11-25

有关滋养的作文(通用18篇)03-14

有关生日的作文(通用15篇)10-21

有关对手的作文(通用15篇)12-26

有关父爱的作文通用15篇12-21

有关父爱的作文(通用15篇)10-22

有关母爱的作文(通用15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