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道德经读后感

时间:2017-10-14 17:32:12 道德 我要投稿

读后感作文:道德经读后感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读后感作文:道德经读后感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开头一句, 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不同, 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 也就是顺其自然, 返朴归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 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 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 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在圣人的心目中, 只能存有法的观念, 而不能存有 "仁" 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 "天地不仁"是 万物平等的思想, "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古时,老子就已经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现时仍有现实意义。我们都在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而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空喊口后,而是需要靠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是我们奉行的。这时,我们不仅概叹,怎么老子能预示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像马克思,预示到社会主义产生一样,这么具有前瞻性?读到这段,我不仅要为老子的独到眼光而钦佩。这也难怪林语堂说,“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只关心外部感官的需求,而越来越忽视心灵的渴求,但是眼睛的视野,相对于心灵的视野来说,是有局限的。人们只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精神世界,而心灵的失明,才使人真正迷茫。大音希声,耳不能听,只因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大道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动听,最感人的。人们只执着于外在的声音,忽略了心灵的呼唤。而心灵的失聪,才使人真正寂寞痛苦,孤独可怕。爽,是违背的意思。人们贪求口福,喜欢山珍海味,只去满足口感的需要,却违背了心灵的渴求。心灵所渴求的是淡而无味却又韵味无穷的大道。 追求"五色""五音""五味" ,只是为了满足外部感官的需求,忽视的是心灵的渴求。这段话对我们游走在绿酒红灯,利欲熏心的人来说,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我不仅又慨叹老子的智慧了!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读后感作文:道德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1.道德经读后感

2.道德经读后感

3.道德经读后感

4.《道德经》读后感

5.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作文

6.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7.关于道德经读后感

8.道德经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