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悟散文

时间:2021-05-04 09:42:25 散文 我要投稿

清明感悟散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纯粹的客家聚集地,听祖上说,从上杭到此开基,也已有四百多年。

清明感悟散文

  打从我懂事开始,我的爷辈就给我灌输许多客家人传统的民风民俗,使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根植脑中无法忘却,比如乔迁新居请客时,第一碗菜一定要上豆腐,因豆腐和(头富)谐音,寓意富裕,女孩出嫁时,在出嫁的路上,要用红花或红布条挂在一颗生长很旺盛的杉树上,意思是传宗接代生子衍孙,谁家媳妇生小男孩了,要在祠堂的堂壁上贴上一张护命符,写上“xx府添新丁取名xxx保佑长命百岁”,大年初一早上起来逢人要说吉利话,买一条看家的小狗,要在脖子上系一条红绳圈,入庙敬香在菩萨面前许愿要烧一支、六支、或九支香来表其吉祥如意,死尸过桥时要燃鞭炮割雄鸡等等,在我看来,许多规矩虽然现在看起来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但却是一种客家人世代传承,且根深蒂固不易轻改的世风习俗,它承载着我们的祖先诲嗣训后的祖德遗风,有的可能带着些许唯心理念,却流露着我们祖先美好的心愿和向往,与几千年的礼孝文化并不相悖。

  我们的祖上因战时频繁天灾无系,自中原迁徙闽粤赣边陲地带一隅而安,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与土著人相互融洽,在经济、文化上独当一面,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客家文化也逐渐成为主流文化,千百年来,客家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勤耕苦种,创造了一方灿烂的客家文化,为劳逸适度、恰时膳进衍生出一个个客家人约定俗成的节日,如二月二,四月八,立秋日、七月十四、八月十九、端午、中秋、重阳节等等,这些时候一般多是农闲时节,客家人往往会在这一天备下酒菜自娱消遣,或走亲访友,到亲戚朋友那里做粄喝酒,以解一解酒馋。比如二月二,这时春节刚过不久,万物苏醒,百草渐青,很多人会去山间田野采拮白头公,捣碎后,掺着米粉做成白头公粄,邀来亲朋好友相聚共享一尝春鲜。还有四月八,这时农事已过三月插秧季节,禾苗渐青,经过阳春三月里辛苦地耕种之后,身体得到小憩,也会在这一天串门过屋,叙事聊天对杯畅饮。再来是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九扛菩萨打醮,更有端午、中秋、重阳节,一年到头节气频频,自应不暇。这些节日在旧时可能因为生活物质匮乏,人们为解饥填腹,立下一个个大众公认的加餐进膳的节日。而在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时候,这些节日已成为人们休闲消遣、探亲访友的不成文的规矩,它无需吝啬桌上的餐食了,在这些节日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更是为了品味感受那相聚的美好情怀。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有另一番情趣,时值仲春,新燕衔泥,山雀放歌,山间田野清泉流淌百草破芽,万物蛰伏一个冬季后,又伸展休眠的懒腰,几许春风过后,便长出嫩嫩的青叶,做苎叶粄,是我们过清明节的一项最适时的活动,这是我们在所有节日中最传统的,一种以本草为佐料的米粄。我们的祖先为何青睐于苎叶粄,或许是出于色青味鲜、顾名思义还是养身益体无法断语,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考证,《本草经疏》记载:“苎叶,多年生草本植物,用于治心隔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性热疾,大渴发狂,及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中原迁徙流落到此,称这块聚集地为荒蛮瘴疠之地,闽粤赣边陲地带为江南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高湿润,每年进入春季后细菌嚣扩、病毒蔓延,人们常被各种疟疾所困扰,为预防病毒疟疾的恣意侵扰,适时地用一些百草煎茶、或以入食入饭以防疾患,我想做苎叶粄,也应该多是出于这些因素吧。

  苎叶粄色青,味微甘,清香柔滑,可以分为糖制或盐制二种,其主原料是米粉、苎叶。制作流程:采用上午时间采擷的新鲜稚嫩的苎叶,洗净后捣碎,拌和米粉扔进石臼里,搅拌均匀用木杵锤打,为了口感筋柔肋韧味美地道,人们采用最原始的做法,首先把上好的大米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然后捞起晾干,不用机器粉碎,把大米倒进石臼里,纯手工把它捣碎,做苎叶粄的时候,至少要两人同时配合工作,一般男的用锤,女的翻粄,用锤可是一个气力活,一个大约十来斤重的木锤,握在手中上下飞舞,迈开马步,一锤一锤地起落有数,慢慢地将大米打成碎粉,女的再用细漏斗筛子将齑粉分出,粗的细米头复倒入石臼里,如此反复捣筛直至不留小米头。大米成粉后注入适量清水,喜欢盐的就把盐兑在水中,喜欢糖的就将白糖掺入其中,再把苎叶均匀地拌入米粉里,这时米粉经水兑成半固体状,再次用木锤猛力捣打,苎叶粄做的好坏,这时候的功夫最关键,当然,采用质好的苎叶、恰到好处的盐味很重要,苎叶粄的韧劲却在于锤打之间,这时候,如果你不用劲捣打,做出的苎叶粄质量差矣,反之,高挥粄锤碓打有力,做出的苎叶粄肯定筋肋十足,其味无穷。于是,这时候的男人便会高举杵锤恣意甩膀,开弓阔步、紧握锤柄上下翻飞,吆喝声声,经过反复捶打,搅拌均匀,遂成粄团,然后,从石臼中取出放于预先准备好的盆中。青青的粄浆弄好后,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把它捏成耳朵形状或小球形,装在蒸笼里一行行排列有序,然后,放进大锅里猛火熏蒸半小时,快蒸好的时候,是最诱人的时候,这时厨房里弥漫着苎叶浓浓的馨香,飘入耳鼻,穿过窗户,飘进左邻右舍,带着清明假日里乐融融的氛味,如果你身临其境,一定会被这香味熏诱得口水直流,顿生餮欲。

  客家人最淳朴的莫过于打糍做粄,乐于分享的膳传美俗,如果什么时候谁家打糍粑、做米粄,都会邀上邻舍梓嫂或亲戚朋友共享其乐,围桌共餐大快朵颐,或打点相送同尝其鲜,甚至有时候,主人辛苦半天没吃到多少,送给人家的更多,但即使为做一餐粄,付出再多的人力物力无计得失,乐在其中,心里美滋滋的。或许这就是客家人千年不失,世代相传的大美胸怀吧。

  我们家乡的清明节,除思亲追故、祭祖扫墓外,还有另一种寓意,听祖辈们说,那就是这一天是牛的假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们享受诸多这样那样的假日,早已无心在意,似乎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客家人将这一天定为牛假,实在是与动物为邻为善的慈心体现。牛,万物中最善良的动物,古往今来,与我们农家人的风雨相随,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中,陪伴着主人晨出謩归,翻耕耙犁,力于稼穑,担负着许多人力之外的劳作之苦,没有任何怨屈地为人们付出力量的尽有,在生活中和农家人融为一体。如果没有牛,不知要用多少人力来替代生产过程中它所承载的力量,牛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角色,农家人把它当成家庭中的一员,自古以来与牛有着深厚的情感,对牛格外珍惜,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农家人甚至会视牛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因为,它支撑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尚能长出五谷杂粮,给芸芸苍生提供生命之源的物质保证。万物共生相互依存,我们的祖上为牛立下一个放假的节日,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之所以对清明节有异样的感受,除对仲春时节踩青赏迹寻根问祖之外,内心藏着另一种情愫,那就是我的父亲告诉我,清明节无论农事再忙,一定要让牛休息一天,我的父亲是一个憨厚朴实庄稼人,不识一个字,他的一生恰逢生活在一个大饥荒年代,一生所劳作都和牛有关,在我的记忆当中,集体化时,父亲一年到头基本都是干牛活,不论天晴下雨,父亲的肩上总背着犁铧辘轴,赶着一头老牛,步履沉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地犁地耙田,正因长年累月和牛打交道,和牛特别亲近,对队里每一条牛的'习性了如指掌,哪一条牛温柔、哪一条牛雄猛都胸有成竹,长期和牛打成一片,父亲对牛非常悯惜。

  我十来岁时,家乡实行包产到户,当时家里分到几亩地,我们兄弟姐妹还小,都在上学,无力分担农活,队里原有的两头牛被余粮户折价押走了,没有牛耕起田来会很辛苦。父亲咬着牙去银行贷款,与邻居家合伙买了一条水牛,为了省一些钱,这条牛买来时还很小,经过父亲两年的精心喂养,才可下地干活,后来,父亲把它驯得很老实规矩,父亲格外珍惜这条牛,两家上十亩地翻耕犁耙全靠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有空闲便牵到野外采食青草,冬天百草萧条,会经常煮一些稀粥加以灌喂,以便度过严冬不至掉膘,我也在辍学后,曾多次地放牧过这头牛,它温顺通性的模样,我今天依然记忆尤新。记得有一年初春特别冷,几个月阴雨绵绵,虽然已是春天,野草依然枯萎毫无生机,这头牛因缺草食,尽管父亲常煮稀粥加喂,仍然日渐消瘦,连身上的毛也掉光了,一付骨瘦如柴的样子,神情呆滞,步履趔趄,父亲看在眼里措手无策,心里流泪,父亲虽然养过许多牛,但对牛生病却毫无办法,最后到乡里兽医站问兽医员,给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治疗方法,用黄豆煮烂熟每天喂一次,父亲遵照兽医员的嘱咐,连续半个月煮黄豆喂牛,每天用斜口的竹筒,撬开牛的嘴巴把黄豆灌进去,把半个多月后奇迹出现了,这头水牛又慢慢恢复精神,牛背上又开始长毛了,父亲沉重的心也舒怡开来,就这样,这头牛在我父亲精心地照料下,一直剽悍健壮,伴随着我的父亲走过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离世后,这头牛继续被我们家养着,十多年后,在一个傍晚回归途中,因劳累过度不慎跌入深谷,无以挽回,至此,我们家不曾再养过牛。我的父亲在五十岁时罹患胃癌英年早逝,父亲在世时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秉承那颗善良的心,有如父亲对待那条牛一样处世为人。只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又会想起“牛聊清明人聊节”这句俚语,悟出它并不是一句随意侃出的俗言,它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恩善相报的生活真谛,虽然今天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农业生产机器,替代了往昔耕牛所担载的作用,牛在农耕作业中的用途会越来越小,但在人类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曾与我们的祖祖辈辈四季同耕形影不离,或许客家人的清明节,不仅仅是代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内心独白,更是缅怀祖先遗给后世心灵深处永不漶失的善和爱。

  春畅和煦清明节,杜鹃花又红,草长莺飞,布谷鸟清远悠长的叫声,仿佛又催着农家人播耕种地,不负大好春光,在与犁耙辘轴日益渐远的时代进程中,勿忘耕牛曾经与我们相依相伴、日月唇齿。

  青青的苎叶粄,裹着客家人抵御瘴疠虺疾的原初本意,也裹着春归大地时对逝去故人的一片思念,它从远古走来,掺杂着客家人艰辛跌宕的徙旅情怀,带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传递着千年不变约定俗成的客家规矩,那香,那味,总会在心间撩起一抹对悠远岁月的深深怀念……

【清明感悟散文】相关文章:

清明感悟05-31

感悟人生散文02-06

清明感悟作文06-01

清明节感悟10-25

【精】感悟清明作文02-19

清明节散文随笔02-10

感悟清明作文(合集15篇)02-18

感悟清明作文(集合15篇)01-11

感悟清明作文(精选15篇)01-11

清明感悟作文合集15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