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9 20:09:54 散文 我要投稿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复习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我在散文教学方面认真做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与同仁共飨。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把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教学切入点展开教学,然后展现使用这三种结构的不同句型,最后要求学生柔和这些句型进行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教学思路更为清晰,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也更容易了。

  复习课既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复现,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而重复教学却是教学中最忌讳的,因为学生生性好奇,他们热衷于新鲜的事物,一旦一样东西重复两次以上,他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既然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减少在教学方式上的重复。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本资源及多媒体资源,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而且内容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共鸣。

  在复习课上增加适量的笔头练习是必要的。一方面,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老师及时调整以下的教学步骤。讲练结合,精讲精做,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一、我们过去的散文教学存在误区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王荣生的报告《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教授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往往将散文这一特定文本的特性忽视甚至模式化。王教授的话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

  2、散文解读方式的误区。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往往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说的对象,这是散文教学中极大的误区――“学生散乱的找东西,老师额外的讲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老师展示了一番。”用王教授诙谐的说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乱耕别人的田!”

  3、对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认识问题。袁振国先生认为,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问题。“小中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

  二、我的散文教学的探索实践

  既然我们过去的模式、散文解读方式、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散文教学上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在教学模式上加大“阅读”的分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言语知识,需要通过阅读增加我们未曾经历的言说对象,需要通过阅读体悟自己未曾体悟过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就文本讲深学透,尊重学生的体验

  王荣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这一现象,目前老师讲授散文的现状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这违背了散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建立和文本的链接。

  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误区。

  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叶圣陶先生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会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同时也能培养出一个好人”是我们每个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欢庆》教学反思10-25

小说《穷人》教学反思07-18

诗歌《春天》教学反思02-23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25

轻叩诗歌大门教学反思11-25

诗歌大树妈妈教学反思10-05

英语教学反思日记05-08

读后感教学反思10-2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