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时间:2017-12-17 18:26:56 思考 我要投稿

浅谈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提要 作文教学改革必须吸收有关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其理论依据。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重整体、重过程:作 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作文评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作文训练——变单一式为复作循环式;作文活动——变室内为社会;作文发还——变揣进抽屉为相互传阅观 摩。如此改革,可产生多元效应:可操作性强;信息传递加强;减少了许多无效劳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 写作水平的提高快。

浅谈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 * *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首先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并会灵活运 用具体的知识、词语、章法、写作技巧等等。当今社会的日益信息化、效率化,对作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 求,而当前作文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特作如下强调:“作 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虽然改 革不已,然而往往是重局部而轻整体,重环节而轻过程,不成系统。笔者从教30余年,作了系统的探索,作了 全程的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本文拟就改革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具体方法以及好处谈谈个人的浅见。

  

  没有正确的理论,便没有正确的行动。作文教学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离不开吸收新的科研成果,诸 如认知理论、“三论”理论、优化理论等等。

  认知理论是以研究和模拟人的智能为目标的认知心理理论,在我国称为思维科学。它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两 步,第一步是信息传入编码,第二步是内部信息加工。简言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和能力。作文教学,说 到底不外乎两点: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我以为,传授知识多在学生动笔之前,培养能力 多在学生运笔之中。因此,就作文训练全过程而言,应当强化信息输入,突出信息加工。具体讲,作文指导应 侧重介绍相关写作知识,尤其是文体知识,至于怎么写好,应放在修改过程中去比较,去品味,去把握。只有 如此,学生作文时才能走出朦胧,走向明白。

  “三论”对作文教学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如作文训练计划的制订,就离不开“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 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原则。只有遵循整体原则,才能既注意全程,又不忽略细节。再如传统作文批改是一 次性信息输出与输入,如果根据信息论处理作文批改,它就变成了“教师输出→学生输入→学生输出→教师输 入”式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优化理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都很重要。传统作文教学 之所以效果甚微,恐怕与尚未优化不无关系。只有根据优化理论优化作文教学的全程(包括每个环节),才能 彻底医治传统作文教学一味灌输、被动训练的顽症,才能松绑教师,松绑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的真正主 人。

  二

  根据上述,窃以为作文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作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半个多世纪来的作文指导,都是一读范文,二命题,或给材料,三讲解,从审题立意到选材安排,四提要 求,注意事项。封闭型,四步曲,唱腻了,师生双方都没有兴趣。无数反馈信息表明,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 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改为开放型,情况大不一样。所谓开放型, 我的理解和做法是教师少指导,让学生先直接进行写作。具体说,就是将作文指导分两次进行。作前,结合阅 读教学,精要简明地介绍一点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侧重文体知识;作中,再根据学生写作情况具体提出修改加 工意见。或许有人摇头,说如此无异于纸上谈兵。然而,我以为作文确如古人所说:“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各类文体的文章,还是有其“规”可循,有其“方”可行的。所以,作文指导就要简要地讲讲有关“规”和 “方”的知识,这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如,写议论文,就简要地说说议论文的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用范文澜先生的话说:“根本宗旨在于讲明作文的法则。”至于应当提出什么论点,应当选择哪 些论据,应当从哪些方面论证等等,大可不必统一“指导”。

  实际上,开放型指导比封闭型指导花的时间要多些,可是,这样训练,既符合信息论,又优化了作文指导 ,使信息输入与信息加工交错进行,相辅相成,感悟效果明显。学生写作实践表明:不仅有针对性,有效果, 而且很有个性,如同他们的脸,各不一样。

  第二,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带回家改。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 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原因很简单,批改陷入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互不联系的落后状态中。批改批 改,批批改改。教学论告诉我们,作文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应当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传统 批改的明显弊端在于局限于教师一方。

  如果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所以,《全日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 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的具体做法是:一指导学生自改,二组织学生互改,三 组织学生集体改,四教师批改。同一篇作文,一般须用几种批改方法。因为同一方法用长了,难免模式化、程 式化,乃至僵化。

  实践表明,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 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学生在感性 和理性结合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第三,作文评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传统的作文评讲是“一言堂”,教师一个人唱独脚戏,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等。学生 长期处于接受者或被审批者的地位,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结果,自然滋 生厌恶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无论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教师一个人评 说为师生共同议论,各抒己见。这时,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其中一员。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都十分明显。师 生相互切磋,各显其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践表明,如此信息传递,师生才能高度协调,也才能产生同 步共振的高效果。自然,有时会出现分歧,但是真理越辩越明,经过讨论,评价会逐步趋于一致,达到预期目 标便可结束。

  “群言堂”评讲是学生露一手的好机会,也是品评和接受品评的好方法。人人动脑筋,个人显其能,大家 有长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遍获得提高。

  第四,作文训练——变单一式为复作循环式

  大凡作文,都是一次指导、一次写作、一次批改、一次评讲、一次发还。这个训练程式实在是得其表而失 其里,是少慢差费的初级训练。

  根据“三论”理论,我的作文训练采用小重复大循环的模式。小重复即复作,指一篇作文一次写不好再写 第二次,第二次还不满意再写第三次,直到规范化为止。复作的过程是再认知再掌握的过程,即从不甚懂到理 解,从不甚会到把握的过程,即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比如训练议论文写作,学生对“三大块”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正论)、解决问题(结论)把握不住,我一不替学生代写,二不只写几句 批语就了事,而是教学生差什么补写什么。如此边实践边认知,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议论文的大体思路。与其让 学生糊里糊涂写十篇,不如教学生写好一篇。

  大循环是指文体、题材类别和命题类型而言的。中学生一般要求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定阶段 集中写一种文体的文章几篇,然后换一种文体再写几篇,这是一种循环。第二种,进行题材类别的循环训练, 如理想方面写两篇,一篇记叙,一篇议论;爱祖国方面写三篇,一篇记叙,一篇说明,一篇议论。第三种,不 同命题类型循环训练,比如全命题、半命题、给文字材料单作、给文字材料多作、看图作文、选题作文等等。 这样多途径进行循环训练,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明显地有利于“以不变应万变”能力的培养 。

  第五,作文活动——变室内为社会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属于闭门造车,更缺少竞争。因此,写来写去不见成效。改变这种局面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鼓励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 级各类作文大赛。只有“声声入耳”“事事关心”,才能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大社会,写作题材才能丰富;只有 经常参与竞争,才能为满足中学生的表现欲提供一定的机会,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智能。组织参赛,学生写 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六,作文发还——变揣进抽屉为相互传阅观摩

  作文发还算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做法,或让科代表在评进前发下,或教师评讲时在课上发。 学生一般又只是看下分数和评语,便迫不及待地揣到抽屉里,效果甚微,亟待优化。我不发给学生本人,改为 分组交叉发放。发到学生手之后,要求他们边看同学同题作文,边做笔记,记下意见、感受。然后,同桌交换 、前后桌交换、邻桌交换。这样,每位同学起码可以看八位同学的同题作文,且都作了笔记。最后,物归原主 。各人再看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思考,再改一次自己的作文,还把笔记整理出来,写成短文。如斯,就把作 文发还变成可控制的信息传递过程,变成一次优化了的作文训练。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比 照的过程。这种作文比照过程,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有效的借鉴性。这不但让每个学生享有了赞扬和批评的权 利,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表明,吸收相关最新理论进行的这些改革,都是扎扎实实“教学生学”(陶行知语)的行之有效的方 法。训练一段时间,学生既获得了写作知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写作习惯,产生了多元效应。其具 体好处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第一,可操作性强

  根据认知理论、“三论”理论、优化理论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办法,从头到尾,步步分清,步步落实。在 实施过程中,哪里出了偏差,就在哪里纠正,不至于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局面。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师 生心里都有底。因此,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简单化,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可控制的系统,具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信息传递加强

  教学中,师生传递信息的方式一般有四种:①师→生单向式;②师←→生双向式;③师←→生、生←→生 双向式;④师?生、生?生多向式。传统作文教学采用①式较普遍。实施上述改革,充分运用了②、③、④式 ,有效地加强信息传递,优化了信息传递,在保证信息畅通无阻的同时,融洽了师生感情,师生朝着一个目标 共同努力。

  第三,减少许多无效劳动

  从时效上讲,这些作文教学改革,便于集中优势兵力,对存在问题打歼灭战,因此,大大减少了许多重复 无效的劳动。指导不再是泛泛而谈、千篇一律;批改不再是教师单一劳动;发放作文本子不再是揣进书包了事 。

  第四,写作水平提高快

  实施这些作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便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写作训练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 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积累写作知识,逐步掌握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逐步养成写作习惯。一句话 ,“悟”出了写作之道。学生一旦“悟”出这个写作之道,写作水平明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作文教学的 目的——教会学生写作,写出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好文章来。

  自然,要使作文教学摆脱传统,封闭思想的束缚,走出经验性的窠臼,进入立体思维领域,实在是一个复 杂的多层次的认知活动和能力培养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有许许多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诸如对作文教学思想 ,对作文教学内容,对作文教学系统,对作文教学方法等,都必须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思考。

【浅谈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相关文章:

1.浅谈对作文入门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内容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4.浅谈对作文教学的思考的内容

5.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6.浅谈命题作文的思考

7.浅谈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8.新校训,新思考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