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论文

时间:2021-04-28 08:25:43 小说 我要投稿

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论文

  【摘 要】狄更斯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了他创作汲取养料的源泉。生活中,狄更斯本人作为儿子、兄弟、情人、丈夫及父亲与女性的交往影响了他感情世界最深层的潮流,形成了他对女性的态度与信念,这些都在他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得以体现。本文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描述以及现实原型进行探讨。

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论文

  【关键词】狄更斯 女性形象 小说

  一、狄更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现实原型

  1.母亲——伊丽莎白。狄更斯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一个城镇货币局长之女。母亲给青年时代的狄更斯印象最深的是狄更斯19世纪40年代所写的自传的片断中她的两次出现。一次是她悲天悯人得令人发笑,她试图开办一所学校,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另一次则是她心肠如铁,几近犯罪,急切地将十二岁的查尔斯送回他所憎恶的黑鞋油作坊干活。伊丽莎白曾经试图办学,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最后夭折的情形让我们直接地想到了《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密考伯太太,小说中一开场作者就在这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母亲的“弱点”和不为苦难所影响的优秀品德。在大卫这段独自谋生的时间里,密考伯太太给了他一些母爱的慰藉,但是,密考伯太太不是大卫的母亲,她把大卫当成一个有同情心的成年人,而不是把他看成一个幼小的孩子。狄更斯在作品里以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为由,使她与大卫疏远,这样可以创造出善意的玩笑,嘲笑他母亲本人把他抛向冷漠的成人世界,让他童年辍学做工,一次次将儿女们推向困境。

  2.姐姐——范妮。在狄更斯童年时期的幸福年代里,姐姐范妮是他的“常伴”,在上学(日校、预备班)的路上,两人一起到煤窑去秘密探险,看那个装有木头假腿的人。家道中落后,十二岁的狄更斯被迫去黑鞋油作坊里当“可怜的童工”,姐姐范妮则被送进新开办的皇家音乐学院专修钢琴。那时的范妮显现出的音乐天赋可能要比狄更斯的文学倾向更有保证,但是狄更斯只是感到怆然,并没有像怨恨母亲那样对待姐姐。他对于不同的待遇充其量只是给后来的小杜丽可恶的姐姐取名叫做范妮。在这段时间里,狄更斯每逢周末总是和音乐学院的姐姐一同与家人团聚,一同离开。多年后,这一幕被狄更斯写进了小说中感人的姐弟情深:小保罗·董贝在皮普饮的“古堡”里,由挚诚的姐姐弗洛伦斯慈爱地照顾着,就像小查尔斯在这些个星期日曾得到姐姐范妮的爱加令人生畏的城堡之后,他只能在周末看见弗洛伦斯。每当回顾这些周末的细节时,狄更斯胸中便思绪万千,竭力回想每周同姐姐范妮的团聚以及对他的影响和意义。

  3.童年情侣——露西。狄更斯家邻居的女儿露西,代表了他幸福童年中的所有天真美好的情感。在狄更斯感情世界里,露西·斯特洛格希尔虽然不可避免地是最模糊的一个形象,但她在狄更斯对女性态度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其作品里对女性的表现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在这种童年相爱过程中,还没有牵涉到性爱的内容,所以狄更斯认为在道德上这要高尚于青少年或成年人的相爱。这种爱比起后来进入生活中的最美好的爱要更纯洁,更无私。在其作品中,作家用许多笔墨描写了这种甜蜜的情怀,将其展现在现代读者面前。

  4.初恋情人——玛丽亚。狄更斯是一个感情上早熟的少年,他的初恋对象是一位娇小玲珑容貌娟秀的姑娘玛丽亚,她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玛丽亚是一个相当轻浮的女孩,在当时那种以金钱和地位为基础的社会里,她以一个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少女而高傲自居,竟然把狄更斯对她的爱当作逢场作戏。因此这段少年男女半戏剧性的爱恋,只能是昙花一现。初恋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狄更斯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写作素材。他以玛丽亚为原型,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中年轻绚烂的朵拉的形象,他在小说中描写到朵拉是位富裕律师的女儿,娇小美丽,头脑简单,孩子气十足。大卫与她一见倾心,私定终身。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他们历经曲折,终成眷属。后来二人性情不合,目的不同,婚后并不完美,后来朵拉病逝,这些正是狄更斯失败的初恋的充分体现。玛丽亚与狄更斯爱情的夭折正是当时维多利亚时期婚姻状况的写照。

  5.狄更斯之妻——凯瑟琳。狄更斯的新娘是他在《时事晨报》的同事和上司乔治的女儿凯瑟琳。她是一位漂亮的苏格兰姑娘,颇得男子倾慕。她性格沉静但智力平庸。婚后的甜蜜生活,使狄更斯有了一份责任感,有了家庭观念。而且他自己的以及凯瑟琳的父母兄弟姐妹这样两个庞大的生活负担也渐渐转移到了他的肩上。这些都促使他更勤奋地写作,使他那小说家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但是狄更斯对待这桩婚姻已经没有了热恋玛丽亚时那么狂热,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玛丽死后,乔治娜接替了玛丽,进入了他们的家庭,直至去世。在作家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凯瑟琳的影响既没有初恋情人玛丽亚那么强烈,也不如玛丽和乔治娜,只有在小说里那些失败的母亲或者是不称职的妻子身上看见凯瑟琳的影子,像朵拉,杰里比太太和整天病快快的卜凯特夫人。

  二、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女性与家庭

  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大多数已婚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家里,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对丈夫的事业是不能过问的,在狄更斯的笔下,他大体上是偏向于让妇女呆在家里,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妇女只是丈夫的听从者和家庭的伺候者。可是,在作品中,狄更斯又很自然地流露出提倡妻子支持和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和丈夫一起参与工作的意识,期望夫妻在共同劳动中得到交流和进一步沟通、了解。在《大卫·科坡菲》中,爱格妮虽有过于美化之嫌,可她对大卫的鼓励和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远大前程》中,描写毕蒂和乔一起劳动的情景时,作者是充满了赞扬和羡慕的,毕蒂还教会了乔写字,这就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的思想。至少可以看出,狄更斯是通情达理的`,是比较尊重女性的,而不是凌驾于女性之上。当时的社会认为,一个女儿最高尚的行为,就是缔结一门能使自己家庭财产进一步增加的美满婚姻,至于新郎的年龄、道德品质及知识才能则与这门亲事毫无关系。在这种强调经济基础与等级地位的社会背景中,狄更斯高度赞扬了那些建立在男女互爱基础上的婚姻家庭,同时在表现理想女性的时候,常常夸耀她们的聪明能干,特别是能够辅助男性的女性,当男性感到困惑不解或者要迷足深陷的时候,她们总是给男性以安慰和指导。他并不认为女性的智力不如男性,在其作品中,理想的女性和男性在智力和事业上是互补的。在妇女局限于家庭的条件下,他尽量让妇女参与丈夫的工作和事业,他渴望男人的事业能得到妻子的最大支持和理解。

  2.女性与爱情

  爱情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狄更斯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爱情问题是比较注意的。《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丽齐美丽勇敢,有两位男子都发现了她美好的品质,同时爱上了她。一位是查理的恩师海德斯通,他出身低贱,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才取得受人尊敬的教师地位。他的同事——女教师皮切尔小姐对他情有独钟,然而他却热烈而疯狂地爱上了丽齐。丽齐的另一位追求者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律师尤金,丽齐对他也颇有好感,只是考虑到彼此社会地位过于悬殊,而总是躲开他。然而,当尤金遭到海德斯通暗害时,她却抛弃一切疑虑,立刻跳上一只小船去救他的命。她护理他复原,而且最后坦然做了他的妻子,并从此把他引向一条真实的人生道路。作者在这个形象上所流露出的民主主义思想是溢于言表的。《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约翰·哈蒙出于一种真诚的人生追求,宁肯放弃财产也不愿意娶个他不爱或者并不爱他的女人为妻,最初决定隐姓埋名。他的未婚妻贝拉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性,从在父母家里对贫穷生活的厌恶,到她在鲍芬家里过富贵生活时的看重金钱,再到她在鲍芬先生一段伪装吝啬的表演影响下,终于认识到金钱势力比贫穷生活更加可厌,改掉了爱钱的毛病后,因为纯洁的爱情与哈蒙走到了一起,最终变成了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和母亲,他们的爱情婚姻受到了作者的肯定,他们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   3.女性与批判

  《荒凉山庄》中的德洛人属于当时的贵族阶级,她们重视的是衣服和仪表,以此来彰显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但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里,他通过这个人物让人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认可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自身身份地位为标准变成强调的是女性这个性别的内在特质。贵族夫人有私生女也同样要受到社会道德的指责,德洛人——婚前失贞的女子,一个不洁的女性,注定要毁灭,为她的私情付出代价,这就是狄更斯给这个人物作的定位。她在社交中,总是艳压群芳,独领风骚,是这个圈子里的楷模;在家里,她总是显得高贵无比,让人难以靠近;可内心里,尤其是在她的内心里,她默默地认同了社会对她应有的谴责,默默地忍受着自己秘密带来的煎熬。当她逐渐显露自己的感情时,当她开始为自己的侍女露易莎动了恻隐之心,为她选择幸福的归宿时;当她渐渐靠近埃斯特时,她开始变得有些异常,高傲的面具维持得更加艰难,也到了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代价的时刻。狄更斯要说服读者被禁的爱情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一样,只有毁灭它们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所以他让她的私情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她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让她选择了自我毁灭,也许这样灵魂才能得到救赎。狄更斯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她还是要为自己违背社会道德准则付出代价。在小说中,艾迪丝受的惩罚似乎比董贝更重,她的私奔等待她的是终生的孤独寂寞。无论是婚前失贞的德洛人还是婚后出逃的艾迪丝,狄更斯都依照传统的观念——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对她们进行了惩罚。

  三、结语

  狄更斯在表现理想女性的时候,常常夸耀她们的聪明能干,特别是能够辅助男性的女性,当男性感到困惑不解或者要迷足深陷的时候,她们总能给男性以安慰和指导。他并不认为女性的智力不如男性,在其作品中理想的女性和男性在智力和事业上是互补的,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平等。根据男女关系可以判断文明程度,可以说这也是作家对当时时代进步的反映和思考。另一方面,狄更斯在作品里讽刺那些不冷静,因为受到伤害失去理性,走向极端的女性,他承认女性是情感的代表,缺乏理性;这一点正是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观与传统文学模式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石永礼,赵文娟.双城记(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黄雨石.雾都孤儿(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王万,叶尊.远大前程(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庄绎.大卫·科波菲尔(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论文】相关文章:

六朝笔记小说中的佛教词汇论文01-06

科技小论文06-12

小论文作文03-27

科技小论文02-06

小说中的唯美句子12-26

试论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教学论文12-09

科技小论文作文11-28

话说中国读后感08-16

雨的诉说中考作文12-10

生活小说中秋的岁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