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论文

时间:2020-11-05 10:28:05 小说 我要投稿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论文

  摘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学习的重头戏,由于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参还是习惯于用阶级的观点来评判一个人物,使人物形象标签化,缺乏丰满性和生活性。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从生活的角度去看文学作品中的人,才能体现作品的育人作用。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论文

  关键词:小说;人物;爱美;单纯;坚毅

  在语文教学中,总会遇到不少小说学习。学习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的教科书习惯从阶级的观点来分析人物形象,比如对莫泊桑的《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从正面、反面辩证地认识是一个教学的重点。然而教学参考书上却注重从反面来评价这个人物的“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回顾以前我们对多篇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何尝不存在这种偏颇,给人物贴上标签,失去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应有的丰满和生活意义,导致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单一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独特的感受。

  那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呢?以马蒂尔德为例来简要分析:

  一、爱美不等同虚荣

  小说是从“妇女天性爱美”的视角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如,挑选首饰时,“先看”“又看”“随后又看”的犹豫不决的心情。她看到钻石项链时“心都快跳出来”的高兴,她戴上项链照镜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跑”等一系列的狂人举动,把一个爱美的女性对美的追求,描摹得惟妙惟肖。晚会上,她跳舞时为自己的美丽而兴奋、陶醉,把她的美和她的爱美推到高潮。回到家后,她在卸妆前“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可见马蒂尔德爱美达到恋恋不舍的境地。其实这也是每个女性从内心对美的追求。即使因为自己贪恋美而酿成悲剧,因而生活陷入困境,她也毫无怨言,时常“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她回忆起的不是别人对她的逢迎和夸奖,仅仅是“美丽”。可见马蒂尔德对因追求美丽而付出的代价无怨无悔。这其中不能说没有虚荣的成分,但绝不等同与虚荣。

  二、单纯的小市民

  马蒂尔德是从一个小职员的女儿成为另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她的.生长、生活空间仅仅局限于小职员家庭,因而她见识狭窄,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教养浅薄,不谙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处处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称的单纯。如不会分辨首饰的真假;想要做件衣服也只能用眼泪取得丈夫的同意;想戴首饰去参加舞会却又得不到时,那一副无可奈何的苦恼样子。尤其是借到项链时又跳又搂,又亲又抱,刻画出一个活脱脱单纯女子的形象,宛如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十年后,她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还掉债务后,她把丢失项链的真相告诉女友,小说这样写道:“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更凸显她的单纯。

  三、面对意外的事故,坚毅地承担责任

  失项链、赔项链事件之后,马蒂尔德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时在她性格层面上也迸发出了新的特点——坚毅。面对更加残酷的生活困境,她不气馁、不悲观、不走歪门邪道,她辞掉保姆,自己承担一切家务,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积累下去,终于用十年的辛苦还清了债务。十年的艰辛,使马蒂尔德成熟坚强,使她由一个单纯的女人变成一个坚毅、果敢的女性,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以上对主人公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爱美,是她作为女人的天性;单纯,是她出身、教养、经历以及个人气质等形成的个性;坚毅,是爱美和单纯向善发展的深层品质。当然也不否认她身上也存在着虚荣和贪图享受的成分,但那毕竟是每个人对更高品味生活的追求,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和批判。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论文】相关文章: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01-30

小说复习之人物形象的刻画范文01-07

关于小说《孔乙己》中构思的视点12-18

爱在天使的拥抱中_闪小说12-18

寻找小说教学中“眼睛”的策略01-29

从学习中认识了小说01-16

浅谈道教对中晚唐传奇小说的影响01-15

浅谈小说文体教学内容的确定的论文01-14

六朝笔记小说中的佛教词汇论文01-06

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