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

时间:2017-08-06 10:37:22 初中生类 我要投稿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

一、中国古典诗词内容的和谐意蕴

(一)诗人心灵的和谐

现实生活充满对立、冲突、矛盾,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对立、冲突、矛盾的生活令人感到烦恼、不安、孤独、痛苦、空虚,敏感的诗人更是如此。如何化解对立、冲突、矛盾,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谐?政治家通过斗争来解决,宗教徒到宗教中寻求解脱,而诗人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写诗,到诗歌的天国里安顿不安的心灵。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由于朝中权贵谗毁,于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李白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次年南游吴越,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人在梦中飞渡镜湖,攀登天姥,观览神仙洞府,展现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缤纷迷幻世界。其中虽有“迷花倚石”的恍惚,但在整个梦游的过程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飞渡的愉悦;“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攀登的愉悦;“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字里行间洋溢着观览的愉悦。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社会黑暗的矛盾冲突,在这梦幻世界里得到解决,其悲愤的心灵在这梦幻的世界里得到暂时的安宁,进入和谐之境。尽管梦醒之后,“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但经过梦游以及对梦游抒写的宣泄,诗人的心情毕竟是轻松多了。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和一成体,不可一无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从人类的进化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没有冲突,它有一个“融合—冲突—融合”的过程。原始混沌时期,人与动物未分,动物与自然浑然统一。人猿揖别以后,人成为万物的灵长、“五行之秀”。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向自然索取并改造自然,此时人与自然便有了冲突。当人与自然产生冲突并受到惩罚以后,先哲们便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省,以“仁民爱物”的思想情怀对待自然,对待人的生存世界。这样,“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形成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体现。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为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古代的思想家构建了“大同”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见《礼记注疏》卷21)此“大同”之“同”,郑玄注为“和”(与“和同之辨”的“同” 意义迥别),大同世界即大和世界,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四)人与人的和谐

人一出生就处在人我的关系之中。古人把人与人的关系概括为“五伦”,即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对这五伦关系,儒家规定了其行为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对普遍的众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主张“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如果社会上人人各安其位,又“兼相爱”,都有“不忍人之心” 即爱心,人与人的关系就会有序而和谐。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相关文章:

1.现代诗歌:情谊的价值

2.古典诗词,我的期盼

3.古典诗词梦作文550字

4.品味古典诗词的幽香

5.自由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的阅读题及答案

6.现代文艺术与价值阅读及答案

7.价值

8.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