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时间:2021-09-30 20:09:43 高中生作文 我要投稿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人与处世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1

  一直以为《做人与处世》这本杂志是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看的,因为书名后有一句类似标题注释的文字:讲述成长的故事,我想,这该是给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看的吧。

  这只不过是我单纯看书名时的臆想。可当那天我翻开其中的内容的时候,却怦然心动!那上面的每一文章,绝不单纯只是给那些年轻人看的。而且其中的内容都比较新颖,又那么贴近生活,让你对整个人生不能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就算是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也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做人与处世》上刊登的都是原创文章,其中的标题有的朴素平实,如我现在正在看的这个第三期上,就有《做人当有底气》,《一个简单的信仰》,让人一目了然。而有的却别致独特,如《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带一截树枝漂洋过海》,就引发着我们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解开那个谜底。

  其中让我感受至深的是《天天预习你的梦想》。文章说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30岁的时候萌发了当导游的梦想,她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十几年前到2005年她一直只是龙虎山的一个临时工,最后也只是一个保洁员。但是在漫长的将近二十年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她从心底里喜欢龙虎山上的那群猴子,能够把可爱的猴子和龙虎山的山水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游客,是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她对梦想的执着和十几年练就的“导游本领”最后打动了董事长,在她49岁的“高龄”,成为了龙虎山上的顶级导游员。

  她终于圆梦了,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别人都意想不到的年龄圆梦了!这无疑给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剂强心针!原来任何年龄你都可以拥有梦想。所以文章最后说:还未圆梦的人们,不要忘记了天天预习你的梦想。

  《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多么新鲜的标题!多么有趣的预习!我们只听见过预习功课,没有听见过预习梦想,原来,梦想也能预习,并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实现!只要你天天预习,努力不会白费的.,就算你最后没有实现你的梦想,你付出了也值得。但是如果不付出一切都只会是零!

  年少时期因为自卑,甚至不曾有过梦想。没有想到这个时期的我,反而会因为这样一些文字而激发心中的那种美好希望和情愫。虽然我不敢有大的梦想,但是至少知道我还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不至于那么没有意义,至少我可以脚踏实地地过好我每一个日子吧。

  这本杂志上的其他文章也激活了我年轻的细胞,仿佛一把火点燃了我青春的激情,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每一个血液都澎湃着青春的声音!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2

  他是早年的清华学子,又是早年留德学生,精通吐火罗文,学问上的成就无疑让人仰望。造就了季羡林非凡的成就,是他的坎坷人生。

  季羡林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童年的他是极不幸的,出生之后,家境异常艰苦,六岁时,背井离乡,离开母亲,与叔父一起去济南生活。从小就缺少母爱的他让他不知道如何去爱,使得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明锐的洞察力,将情感赋予笔下,文章中显露出他细腻的情感。

  中学毕业后,季老有意识地认真用功,最后被清华录取了并认识了恩师陈寅恪。也正是陈寅恪,让季羡林爱上了佛教史——这改变了他的人生。

  本卷名为“忆旧时年华”,是季羡林回忆往事的记忆碎片:感谢妻子的任劳任怨和默默支持,怀念儿时偷看小说而忘了回家,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喜悦被陈寅恪先生推荐去最高学府北大任教……这些细腻情感将季羡林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季羡林老先生一生都在读书、写作,对学术的钻研和思考。季羡林的一生,何其辉煌,他都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贫穷农民儿子,他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对人、对事都愿意展现向世人出他最真实的一面。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08-11

做人与作文读后感08-11

做人与处事读后感200字07-22

做事与做人07-13

读书与做人05-05

读书与做人05-06

读书与做人作文06-05

读书与做人阅读答案11-04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08-13

读书与做人作文6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