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鉴赏读后感

时间:2017-10-28 12:17:03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诗歌散文鉴赏读后感

诗歌散文鉴赏读后感

《冬天的祖国》

诗歌散文鉴赏读后感

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是不是想为祖国唱一首赞歌?如果是这个立意的话,恐怕就落了俗套,我根本就不会看下去。带着疑惑看了下去,开篇的文字就强烈的冲击着我的视觉:“陈旧而无所畏惧的/是我祖国冬天的河岸/圣洁的咏叹:天鹅就这样/了此一生。请为我思念:/故国的湖泊,故国的雪“让人想象被严寒封冻的祖国大地,陈旧而无所畏惧的河岸象个镣铐,或者说更像个囚笼将一切美好囚禁,天鹅的命运引起了诗人的同情或者更甚的是引起诗人的思索,是否应该这样渡过一生?自由,美好,纯粹,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就是这样的开篇我知道了,这不是一首赞歌,而是一种追寻理想和自由的进行曲。每一个鼓点都将震撼人心。

对自由的向往和理想的追寻,让诗人经历了漫长而执着的等待,跃跃欲试的豪情,“为了那一夜温情脉脉的呈现/我们岂止瞎掉一生?/啊!白日飘风的祖国 / 马匹动摇了我的意念”通过这些语气强烈的诗句表现,象火苗闪烁慢慢的蔓延蔓延,欲成燎原之势,象要燃着读者的衣角似的。“而那漂流的土壤/难道愿意为我静默一生”“漂流”,“静默”,动与静的结合,其实是诗人的心动了,“不!我的心脏太寂静也太/荒凉。”面对现实沉痛的呼喊。眼睛开始寻找我的脑海中自然浮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苍茫的暮色中,以丝微弱的光亮,这一丝光亮给了诗人无穷的力量。写到此处,突然断裂开来,世界象突然静止下来,心象忘记跳动了一拍。却原来是为了积聚力量。发自内心的呼喊,振聋发聩,星星点点,诗人的情绪被放大放大。“啊,冬天的大海/你就将把我度过!”

“青春,我怀念着一场刺杀!/刺客们在月亮下掘出美酒:/我们,我们都是缪斯的死囚!”思维跳跃,对祖国沉痛的反思后,感受到自己肩上承载的使命。在诗的节奏上,这种情绪舒缓了一些,却是视角的转换,“月亮“,”美酒“充满诗意和无奈,但刺客就是刺客,对于囚禁,只能激发心中的叛逆。强大或是柔弱,”铁蹄“”雪“这些意象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根根经络其实都连着诗人纤弱的心脏。做个刺客,不安分的灵魂鄙视苟安。想象着美好未来,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血色黄昏,色彩鲜明,象杯美酒,写诗的刺客,坟墓,诗剑终于在诗人的笔下融为一体,

此时一种悲壮之感袭上心头。

读这首诗最大的一个感觉是诗人的节奏处理的很好,像古曲中的《阳关三叠》在最强烈的时候舒缓,强烈,舒缓,强烈,舒缓,强烈,如是者三,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一步步将主题呈现。在第三个音乐点“晚秋“”雪“”草原“庄稼”“镶嵌着宝石的黄昏”都是作者所要歌颂的刺客的背景,“荆轲”已经成为刺客的象征,所有的景全都成为诗人情感的宣泄的对象,用流-亡者作刺客的陪衬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创造,被-迫的离开者,主动地追寻者,刺客的墓碑被刻写在无垠的宇宙“流浪的北斗坐在宇宙的边缘”在黑夜里,找不到方向时,长辈们都会告诉我们,看天边的北斗,你就能走出迷茫。看来作者给予刺客的荣誉很高。

也许到了高-潮,结局也很快到来,往往结尾就是情感的凝聚点,象用拨在古筝的弦上划过,弦振颤,音袅袅,不愿瞬间静止,这首诗也同样的这余音,虽没有前面的强烈,象鼓点敲打,深沉却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以及责任。刺客是最早觉醒的人,哪怕伤痕累累,也只能独自舔平。我将在刺客的指引下,不满足现状,不愿苟且的活着,要挑战,要勇敢的追寻自由和理想。诗人的高明之处,在结尾也鲜明的体现出来,言到此戛然而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象一串省略号,,,,,,耐人回味。

《文明》

这首诗因为作者开头有个题记,所以对于诗的内容诗的主旨就容易理解一些。

总的来说作者采用纵的形式来观照人类的文明史,这需要丰厚的历史知识积累,作者为此费了一番苦功,或具体,或抽象,或抒情,或议论,或细笔勾勒,或粗线条一笔带过,轻重缓急,在这首诗中体现的突出。整首诗笼罩着一种沧桑感,却又感到历史的厚重。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的意象比在《冬天的祖国》一诗中的意象要丰富得多,开头的比喻就让人很欣赏:“在书籍上煮熟黄昏/抵达沸点。是芬芳的茶:/忘记啜饮。说书人目光忧郁。/命运之所以高尚,在于它无法/陈述。让我们轻踏马蹄,回到往昔”透过比喻,透过意象,文明被书籍记录每个读者轻轻的抚摸,我们还能闻到残留的茶香,因为文明岂是三言两语的'绘声绘色的表演可以演绎的,说书人只有缄默了。“轻”字用得好,面对历史,面对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史,我们这些后辈子孙,只能小心翼翼的翻阅,唯恐惊动。在诗中这样运用颇有借用散文的写法。

在对文明演变的过程的叙述中,作者可以说调动了他的一切知识储备,思维很活跃,有古诗词化出来的“枯藤老树昏鸦”有来自外国神话的“取火”“盗火”“缪斯”中国古典神话“射日”纵横开合,算是比较开阔的,古代文明如此辉煌,但是翻开文明史,却总能找到一些深深浅浅的伤痕,文明由人类创造出来但是又总受到来自人类的摧残,那一页页残破的书卷怎能不让人心痛,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冲击着文明传统,两种意识形态发生着猛烈的撞击,除此还有战争,还有分-裂,还有精神冲击,都在向人类宣战。和平,安宁,是每个人的心愿。在诗的最后作者塑造了一个殉道者的形象完成自己对文明捍卫,对和平的追求,对使命的承担。整个思路显得大气磅礴。

我一直都觉得这样的题材是很难写的,中间自然也有些不足之处,但是,能够写成这样我想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了。

《修远》

这首诗看起来更像是纪念骆一禾的,用了他的两个诗节作题记,似乎在说明此诗取意于。“修远”从字面上很容易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取名修远,意在求索,显现坚韧。是一首诗,但我想更是一种品格的再现。

开篇情绪深沉压抑,“大鹏”也许自喻也许指骆一禾也许指志士,被-迫收敛羽翼屈服萧杀的社会现实,“堤岸”,旅途中的“风尘”无一不是现实的再现,“愧对”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表现出来了,。不过,我相信作者笔下的大鹏不会放弃飞翔的理想。在作者思想里,每个在大地上辛苦劳作的人都是史诗的缔造者,苍凉的现实触目惊心,催促着诗人面向北方,我想这个北方应该不是实际意义的北方而是诗人心中的追寻的方向,心灵的归所。“自土中掘出黄昏/宁愿暴露美人的白骨/ 我们决不让丝绸覆盖/悲凉的道路:即使修远的方向/吹满驼铃倔强“诗人很喜欢用黄昏这个景作为人物的衬托,的确很美。”美人的白骨“这个意象的运用我猜测作者的意图是告诉人们不要被幻想所迷,要寻找本质,寻找本原。在向北的路上,一个孤单的身影,孤独而落寞,再加上三两声驼铃在空旷的莽原上回荡,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这种衬托无疑是成功的,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冲击。荒芜,寂寞,孤独,荒凉,空落不管是来自外界还是内在的意念,所有的都阻挡不住前进的步伐。”驼铃震颤,给我/以聆风的意念修远:/以乱世的马蹄/扣击面壁的黄昏,以青春/换取矜持的圣餐“有着强烈的愿望,更准确的说是信念,束缚只是暂时的,带着父辈们曾经有过的挣扎痛楚,把期望背上,飞翔,飞向理想的彼岸。在诗中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磨折着诗人的心,但在痛苦中却愈见清明,愈加坚定。熊熊燃烧的不是先辈们的血液而是继承遗志的诗人的热血在沸腾在奔涌。仿佛行军的号角,战鼓隆隆,以一支箭的形象出发。作者是喜爱荆轲的,或许是”壮士一去不复返“悲壮时刻的感动着作者,作为一个悲情人物,我们不是同情,更多的应该是对勇于把国家命运用肩来扛的义无反顾的崇敬。把自己炼成一柄剑,这是个很形象的比喻,追寻理想的道路就是一个把生铁淬炼成锋利的剑的过程。”啊,修远:铸剑者的涅磐/以这样悲凉的道路,将/百代生铁浇铸,怎不令我热血焚烧?/放弃言语凿凿,使天空铁青/湛如鸿皓。长河以西,/黄昏由安宁塑造 “ 这应该算是一种彻悟,所有的磨难其实是一个蜕变,灵魂得到净化。

“ 啊,修远,脚下是这样悲凉的

道路。土地壮硕,青春

再无归途,于年风餐露宿“

这是诗的最后一节,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话“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就只顾风雨兼程“。在我的眼前出现这样的一个人尽管衣衫褴褛,但是两眼炯炯有神,充满了信念,执着。没有同行者,没有人的理解,有过迷茫,有过退缩,但是思及身后的现实,脚迈得更加踏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向北,向北,,,,,,

陈白的诗,在立意上都是选择比较大的主题,选取的角度,意象比较新,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或者用的熟练了的意象,视野很开阔,在许多写自我的小情感的诗作中无疑是个亮点。他的诗作因为我的精力有限,只选了三首,我想应该可以代表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了,这个时期正是学习,完善的过程,我想诗中某些受其他诗人影响的元素会渐渐减少,慢慢的成熟起来。呈现给我们更完美的作品。

【诗歌散文鉴赏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关于描写缘分淡浅的诗歌散文鉴赏

2.古代诗歌散文读后感

3.史记鉴赏读后感

4.伤感诗歌散文

5.《落花》诗歌散文

6.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

7.唐诗宋词鉴赏读后感

8.描写母亲的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