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04-03 13:02:1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1

  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

  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

  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宰予问:老师,您谈到既往不咎,对已经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是广义的,还是专指周代的做法?

  孔子认为周朝的做法及其用意是不妥当的,但又不便明讲,所以,只好用较为模糊的语言回答:对于既成事实的事,何必再去追究责备呢?把既往不咎的含义推而广之,又有何不可呢?

  宰予又问:对于曾伤害过您的感情而后来又认错的人,您能对他宽容吗?

  孔子果断地回答:能,也可以既往不咎!

  哀公、宰予点头微笑。

  【释读】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也说不咎既往。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2

  【注音】jì wǎng bù jiù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栗木就是让人害怕。孔子听到这种回答十分不满,责备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典故】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近义词】既往不究

  【相反词】赏罚分明、信赏必罚

  【其它使用】

  ◎ 如今都延误了,一有敌情,这仗怎么打?军务紧急,竟这般不齐心,还有什么纪律?现在说明白,既往不咎,今后如再有不遵军令的,就要严格执行军法,可顾不得弟兄情分了!"一来确是子兴的令牌,元璋是和州的主将,违拗不得;二来诸将误了军机,理亏,作声不得。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3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04-21

甘之如饴的成语故事04-09

耳濡目染的成语故事01-23

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12-15

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12-12

马的成语故事08-13

成语故事12-17

包含哲理的成语故事03-21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04-20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