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成语故事

时间:2021-03-12 11:40:0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1

  释义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

  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量:估量,考虑。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故事

  公元前712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发动人马,联合齐、鲁两国进攻许国。发兵的理由是许庄公不听命于周天子,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关键是发兵的三国都想称霸中原。

  郑、齐、鲁的军队团结一致,一路势如破竹,兵临许国的都城之下。双方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互有伤亡。最后,三国联军攻破许国的都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见势不妙,拔腿就逃。

  郑、齐、鲁三国获得胜利后,共同商量对许国的处置问题。齐国国君釐公认为,应该把许国交给鲁国来管理,但鲁国的国君隐公坚决不答应。最后,齐釐公说:“攻打许国的主张是郑国提出来的,而且郑国出兵最多,出力也最多。既然鲁君不爱惜土地,宁愿弃许而去,就由郑国来管辖许国吧!”

  郑庄公之所以讨伐许国,就是想占领许国。他听到齐国的意见,虽然心花怒放,但还是讲究礼数,先推让一番,最后才提出意见,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别来管辖。

  《左传》在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后,进而评论道:“郑庄公的做法与礼法相合。他是因为许国不讲礼法才发兵征讨的。许国投降后,他就怀着仁德之心宽恕了许国,并按照各人的德行进行妥善的安置。他依据自己的力量来处理事情,根据时机行动,不连累到后人。这样做,真可谓懂得礼数啊。”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2

  成语量力而行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

  量力而行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

  公元前712年,郑国的国君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国和鲁国共同出兵讨伐许国,联军兵临许都城下,终于城被攻破,许国的国君庄公仓皇出逃。

  接下来的事是如何处置许国^齐国的国君釐公提出,应把许国交给鲁国来管辖,但鲁国的国君隐公表示不能接受。于是,齐釐公说:“讨伐许国是郑国的主张,出的兵也最多。既然鲁国不能接受,那末就让郑国来管辖。”

  其实,郑庄公伐许的目的就是为了吞并许国,但碍于面子,只好先推让一番,最后才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交给许国的大夫百里,由他扶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管辖;西面交给自己的大夫公孙获助守,实际上是监督东面的许叔。

  《左传>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历史事件后评论说:“郑庄公这样做合乎礼。他是因为许国不合法度才讨伐它的。许国降服了,他就原谅了它,并且根据各人的德行作了恰当的处理,还能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来行事。选择有利的时机而采取行动,不连累后人,真可说是知礼了。”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3

  【注音】liàng lì ér xíng

  【出处】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

  【解释】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实事求是、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相反词】力不从心、不自量力

  【同韵词】心绪不宁、牝鸡牡鸣、一举成名、残酷无情、人间重晚晴、伫结之情、二卵弃干城、事事无成、望云之情、望秋先零。

  【歇后语】比着被子伸腿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成语示例】各位同学呢,大家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 叶圣陶《英文教授》

  【成语例句】

  ◎ 技术引进最基本应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 因此,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既要适当超前,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应与东部地区盲目攀比。

  ◎ 做到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和大的损失。

  ◎ "听说你最近又下去搞调查研究啦?我们都老啦,要注意身体,工作要量力而行,不可太劳累了。"

  ◎ 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稳中求进。

【量力而行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量力而行350字作文10-28

成语故事12-17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04-16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04-09

高中成语故事03-03

成语故事:兔死狗烹12-15

最新成语故事12-14

开诚布公成语故事12-13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09-13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