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1-04-05 09:02:19 语文阅读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一、明确的任务驱动

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自主阅读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交流而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出发,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替代学生的解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课堂应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减少教师的解读教学。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小学生的课堂自主阅读活动就可以离开语文教师的指导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去阅读、去体悟、去交流自然是没错。但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不等于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去学习,而是要进行精心的组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组织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的任务,让阅读任务成为学习的驱动力。要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的任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他们进行自主阅读之前巧妙地设置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去阅读。比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我们就可以设置以下三个疑问:

  1、课文中的这位父亲的精神正常吗?认为精神正常的请找到支持的依据,认为精神不正常的也请找到支持的依据。

  2、和以前学过的课文相比,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的标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读完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呢?有没有什么话要说?”。

  相信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引发他们的思考。而等到学生弄清楚这三个问题之后,相信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已经完成了。

  二、充分的交流展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更倾向于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自己原有的经验、观点与新事物的碰触、接纳并最终成为自己人格一部分的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这个“内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的目的来说,单纯的“内化”还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的还是“外显”。相比于“内化”的隐晦,“外显”显得要明白无误,可供监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内化”到“外显”的过程不单单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能够起到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印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完相应的自主阅读之后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展示,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从“内化”到“外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的。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交流展示有这样的好处,一是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协同,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更能保证交流展示的全面性;二是通过小组内部问题的.相互探讨,可以先行解决一部分疑难,不至于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

  三、必要的当堂检测

  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堂的交流展示往往要伴随着教师的评点释疑。通过交流展示过程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印证以及教师的评点释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集中到一个正确的路子上来。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对文本的感知,与作者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也对文章所使用到的各种表现手法有了深入的体会。但是,这两个环节所达成的东西毕竟还只是知识层面的,与形成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为了促成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提升,在自主阅读的末了阶段,还是有必要安排学生进行当堂检测的。出于课堂教学连贯性的考虑,自主阅读末了阶段的当堂检测应该与之前两个环节的所思所学相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由知识转变到能力的程度,才能做到对学习所得的准确监测,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更好的方法步骤还有很多。本文仅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所施教班级的具体学情,从任务驱动、交流所得和当堂检测三个步骤尝试论述自主阅读教学的实操办法。而想要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还需要对教学的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教学的各个细节进行精心的打造。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才能臻于完美的境界。

【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5篇01-06

关于2011年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探究12-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小学语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11-17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计划范文03-19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03-13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05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知识点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