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回一次家

时间:2017-09-22 19:04:34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让灵魂回一次家

最近还好吧?农田的活计目前也能让你歇一下手了吧?听报信的鸿雁说,田地已经锄得差不多了。我很想知道,今年作物的长势如何?麦苗长的是高还是矮?麦穗结的是大还是小?胡麻花开的是稠密还是稀疏?洋芋的叶子是深绿还是枯黄?
门前的那棵做过我们摇篮的老杏树,可能又再得瑟吧——缀满着一身翠绿的玉,风拂过,叶子哗啦啦,玉珠明晃晃。倒是很想尝一口,那能酸倒牙的杏子,啧啧!李子也长得跟玻璃球一样大小了吧?如果我回来,还能赶上的话,很乐意和你再摘一衣襟,然后在地上挖小坑,把它当做玻璃球一样来玩。还有那小菜园子,经营的怎么样了?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有没有搭架?
呵呵,家乡的天气怎么样?很凉爽吧?南方的天气,比我的性格还要善变。有时候,早晨冷得想穿棉衣,下午热的想裸奔;有时候,正好相反。有时候,不管是瓢泼大雨,还是如针细雨,一连能下好几天,洗过的衣服,都能被潮湿的空气,浸染出一股馊味来。对于这变化不定的天气,我真的是捉摸不透,因而,给我的生活,添加了一些戏剧性的因素:要么是中暑,口干舌燥,如置身于火中;要么是冻感冒,大红的太阳,我还得穿着薄毛衣。
两位小公主还乖吧?我得提醒你,等到女儿长大了,可别像贝内特太太一样,唯钱是从;也不要一味的放纵与溺爱。虽说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一个如意的郎君,能够攀一个比自家稍微强一点的亲家,但是,首要的问题是,要让孩子幸福。有钱,并不一定就是美满的婚姻,俗话说的好,要门当户对啊。当然,貌美,并不会永葆青春,容颜不老。
想必,你也看完了《傲慢与偏见》吧?提起那个很戏剧性的贝内特太太,有同情,也有憎恶。也许,这就是每个人的本性吧:有可爱的一面,必然有可恶的一面;有成熟的一面,必然有幼稚的一面;有幻想的一面,必然有现实的一面。但,我憎恶她多余同情。
我发现她是一个执迷不悟的老太婆,同时又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冥顽不化的形象。不思悔改、厚颜无耻的莉迪亚夫妇最后靠着两位姐姐的救济过活时,她还是一味的偏爱、夸耀、吹捧自己女婿有多帅气,夫妻有多恩爱。看到那儿,真是气愤,我恨不得钻进,把那老太婆羞辱一般,方能解气。而贝内特先生,则是一位民主的父亲。虽然只爱伊丽莎白,但在教育子女上,还是有主见的。所以,不管我们以后怎样疼爱孩子,都要明确方向;即便是放纵孩子,也要在正道上放开缰绳,任他南闯北撞。
莉迪亚那一形象,折射出了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就当今的社会来说,不管是大学生,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同居的比比皆是,也已不是什么特大或是重大的新闻,甚至有些人还不知廉耻的到处宣说,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至于私奔,跟同居好像没什么两样。但就我个人认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作为一个女子,在没有得到法律、父母的认同的情况下,同居或私奔,总是有悖常理的事情。就像玛丽所说:“女人的贞操一旦失去了,便无法弥补。一失足,便毁了她的一生。名誉易损,犹如美貌易失。”的确,爱情虽然可贵,但苟活在别人的唾液与闲言中,再美的爱情,也都是温暖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在幸福的生活,也都会粘有无耻的标贴。尽管这一切,都会被时间的洪流慢慢冲刷掉,但人生的路上,总会留下不能抹去的印记,有可能,会伤及到后代。不过话说回来,莉迪亚之所以落到这种地步,也得多谢她那位能言善语的母亲所赐。呵呵。
你是知道的,我们都是喜欢在田地里耕种文字的人。所以,很喜欢彭伯利庄园。喜欢那里的纯自然:山冈河谷,高低山坡;万木峥嵘,层林尽绿;草地清溪,错落有致。你难道没发现,这正是我们村子的写实图吗?我在想,假如我们能够始终如一,苟延残喘在乡村和书籍中,并从田园生活、欣赏风光和博览群书中获得精神的食粮,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可是,我们又很清楚的知道,别人幸福的生活,只允许我们远远地观看,只能在我们遇到挫折或是烦恼时,向往一番,给精神找点慰藉,给生活,加一站的油。就像一位朋友所说:“我不喜欢看别人的爱情故事,因为,那是他们的,不是我的。我不想活在别人的幸福之中。”
想想,也是。“生活的谜面变化多端,谜底却似亘古不变,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终难免编织进四顾迷茫,从而编织到形而上的询问”,史铁生如是说。是啊,无时无刻,不有着迷茫,不有着惶惑。
最近,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端倪,的确带来了不少麻烦,很想回家,很想在你怀里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很想和你在促膝长谈一昼夜。
由此,我将灵魂也装进了信封,让她回一次家。看看父母,看看师长,看看朋友,也看看你。
希望,在收到你的回信中,有至亲的佳音,有孩子的笑声,有田野的味道,也有沁心的麦香。
夏安!

【让灵魂回一次家】相关文章:

1.回 家

2.回 家

3.让灵魂永存

4.让灵魂站在高处

5.回爷爷家过年

6.朴老师回“家”啦

7.回 家 看 爷 爷

8.高中作文:让珍惜进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