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时间:2017-11-02 10:57:13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作文素材 > 文学常识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书湖阴先生壁》2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

  1.学习第二首古诗。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诗句翻译不够连贯。2、不能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茅檐畦排闼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古诗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理解诗意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庭院景致门前景物

  拟人手法

  教学反思

《书湖阴先生壁》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4、再次,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书湖阴先生壁》4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②"静",通"净"。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书湖阴先生壁》5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②“静”,通“净”。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感情?(自由发言)

  三、。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书湖阴先生壁》6

  我的邻居——杨德逢先生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他把自己的茅草房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丝青苔的影子都找不到。在他屋前,有一大片芳草地。芳草地里栽满了鲜花。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紫莹莹的牵牛花,也有小巧的迎春花,还有许许多多我说不出名字的野花。一阵微风吹来各种花儿频频点头,像是在和它们的主人致意呢!到了百花开发的春天,这块芳草地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它们在花丛中跳舞、唱歌、嬉戏,当然也有些勤劳的小蜜蜂会在花丛中采蜜。嗬,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芳草地的四周围着一群高大的“护花员”,其实它们就是那些魁梧的绿树哩!它们部分昼夜地守卫着这些花,可真忠诚哟!庭院外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正绕着圈儿欢快地流淌,守卫着这些绿油油的庄稼,同时也浇灌了它们。对面得两座青山,像要推开主人家的门闯进来,要把这翠绿的山色全部呈现给主人!

  哇,好一怕田园风光啊!

《书湖阴先生壁》7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⑵,花木成畦手自栽⑶。

  一水护田将绿绕⑷,两山排闼送青来⑸。

  其二

  桑条索漠栋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春天来了,桑树枝叶繁茂,柳絮也十分繁盛,漫天飞舞。清风吹送柳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书湖阴先生壁》8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绿:指水色。

  8.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书湖阴先生壁》9

  一天清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要到老朋友家里作客。

  过了一会儿,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这是怎么回事?王安石带着疑惑,走近了一点,哦,原来是老朋友家门口的几棵挺拔的大树呀!他望着那没有一丝青苔的屋子,心中不禁赞叹:哇,老朋友家的房子可真干净,肯定经常打扫。想着想着,王安石来到了院子里,浓浓的香气扑鼻而入,定睛一看,院子里竟栽满了老朋友自己种的鲜花,一簇一簇的,像大片大片的菜畦。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田野四周潺潺流动,点缀着这美丽的景色。王安石看着看着,便陶醉其中。走到后院的窗子前,推开一看,就连两座高大雄伟的山峰,也像要把绿色送来一样。

  这时,王安石突然看见老朋友扫地的身影,只见他挥舞着大扫帚,弯着腰,盯着要扫的地方,一丝不苟地清理垃圾,怪不得家里这么干净呢。

  王安石走上前,拍了拍老朋友的背,说:"朋友,原来你这么能干呀。"老朋友抬起头,惊讶的看了王安石一眼,然后发出会心的微笑,"哈哈,闲的没事干,就整理整理屋子。来,喝酒"说着,老朋友放下扫帚,倒了两杯酒。

  傍晚,酒过三巡,王安石告别了老朋友。回到家,他便突发奇想,拿出纸和笔,写下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相关文章:

1.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

2.扩写《书湖阴先生壁》作文

3.《书湖阴先生壁》扩写作文

4.扩写《书湖阴先生壁》的作文

5.扩写《书湖阴先生壁》作文400字

6.阴夜

7.《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

8.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