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诗歌

时间:2018-02-15 16:24:28 记事作文 我要投稿

《清江引》(诗歌)

《清江引》(诗歌)1

《清江引*自叹》

《清江引》(诗歌)

平生雾途无为从头。

浮萍者断鸿。

事事人空瘦。

业绩付东流。

功名未就倒落得悠悠愁愁。

《清江引》(诗歌)2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末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4.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2分)

  5简析.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的表现手法。(3分)

  阅读答案

  1.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

  2.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

  3.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4.用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至少写出4个)(1分)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1分)解析: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这些都富有季节特征的常见意象,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情。

  5.①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1分)②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地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

  注释

  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内容抒写游子思乡之情。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清江引》(诗歌)】相关文章:

1.清明节诗歌-《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50字

2.《清江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3.《【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及答案

4.清江

5.清江

6.走进清江

7.清江作文

8.清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