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字

时间:2017-08-11 20:56:03 高一作文 我要投稿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看完《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之后,很多人都被哈桑的单纯、忠诚打动。或许,许多人都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说实话,我也是震撼的;第二次读到时,心里是困惑的,明知朋友背叛自己却仍然选择相信吗?千千万万次付出换来的是千千万万次伤害,这样的忠诚真的令人赞扬吗?当我合上这本书,脑海里回想起这句话时,却痛苦起来,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的赞扬。
因为,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汇——爱的炮灰,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需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来证明这个人确实爱自己。殊不知,爱与被爱是平等的。
阿米尔一开始一直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童年时的他没有把哈桑当作真正的朋友:十八年来他很少进入哈桑那破旧的房间,各种宴会也不带他参加,甚至还阻止哈桑与父亲的亲近。风筝事件之前,他与哈桑有过一段对话:“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然而哈桑不久之后还是做了炮灰。
在风筝比赛中,阿米尔渴望胜利,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而哈桑知道这一点。为了捍卫这个风筝,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后,他捍卫的人只是躲在一边看着这一切的发生。阿米尔也很愧疚,但他既没有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出那个风筝。
于是,哈桑理所当然地沦为了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尊严,换取的只是被赶出这个家。阿米尔只是在想:为了赢得爸爸,也许有人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人就是哈桑。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切,但他还是一如继往地奉献。所以,做阿米尔的炮灰,主要还是哈桑自己的选择。
但他为什么甘愿做炮灰,也许是忠诚,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恐惧。作为一个哈扎拉人,哈桑珍惜这份友谊,但同时也是不安的,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珍惜。
其实小说的一开始就预示了一种悲剧性的结局,这也是我重读《追风筝的人》所发现的。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对于这个细节,我的理解是,哈桑将阿米尔视为最亲近的人,阿米尔是哈桑的“心理妈妈”。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代价。哈桑不例外,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妈妈”,
为了获得他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将哈桑牺牲。
阿米尔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则主动动愿意做阿米尔的'炮灰,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做炮灰,因为奉献者的付出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主动给予,否则他心中只会有歉疚。
哈桑是阿米尔的爸爸和仆人阿里的妻子偷情而来的私生子。阿米尔的爸爸和阿里自幼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每看到哈桑,他都十分愧疚。他也无法公开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使他心怀愧疚。为了弥补这种愧疚,他的办法是用财富和力量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对此爸爸的好友拉辛汗形容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歉疚的方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是像阿米尔一样——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凌辱时,阿米尔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得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自己说:“他只是一个哈扎拉人(在阿富汉被歧视的种族),这就是贬低。通过贬低奉献者,接受奉献者的愧疚感降低了。最后哈桑躲开了暴力场面,并开始疏远哈桑,这就是逃避。
然而有些人的愧疚感会彻底丧失,于是一切人均被他贬低为炮灰。阿塞夫便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底线地凌辱杀害一切弱者,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其他人都不存在。
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做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穿着人字开型背心、将枪对准哈桑的人。他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仍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所以,他又回到喀布尔,要将哈桑的儿子索拉搏救出阿富汗。所以,当阿塞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时,他哈哈大笑。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罪人,因而渴望被惩罚。他曾渴望被哈桑惩罚,但哈桑只会付出,而不会表达愤怒。在阿塞夫的痛打中,他得到了解脱,于是感慨:“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
然而,被阿米尔救回的索拉特陷入了奇特的自闭状态,不理睬任何人。这就是轮回。阿米尔成为了索拉特的炮灰,他必须以哈桑对他的态度对待索拉特,才可能使得索拉特走出自闭,那时才意味着阿米尔的真正获救。
小说的最后一个场景是阿米尔转身为索拉特追风筝,就像当初哈桑为他那样:“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
这本书中,作者的情感是如此细腻而又真实,仿佛一位老朋友向我诉说他曾经的故事。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再用一生来挽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1.追-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2.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5.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6.《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7.《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9.《追风筝的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