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08 12:55:4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说,可是它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有人说,它是一本自传,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觉得,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呼兰河传》。

  萧红出生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这个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单调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举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引来大家的轰动;看,磨馆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萧红当年的寂寞。但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萧红的调皮之举:用铲子把谷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让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开时,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让家人大笑。

  这本书里,令我最感伤的就是文章的“尾声”了:“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着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从那一个个文字中,让我感受到萧红回忆这段时光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寂寞!

  读着她的书,我也渐渐沉浸在呼兰河城的故事中。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许多的伙伴玩耍,可有时还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够精彩。如果萧红能生活在现在这种环境中,一定会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我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保存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不要让它随着时光匆匆流逝!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精彩的童年,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美好回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一声不响,笑逐颜开,冷清清,威风八面,红彤彤,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成群结队, 战战兢兢,兄友弟恭,水灵灵,恻隐之心,吉星高照,对答如流,大家闺秀,古色古香, 黄瓜的小细蔓,细的像银丝似的,太阳一出来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的 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个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条这样的丝子。

  感想:没有谁的生命理应被践踏,看少年长青的悲惨经历足以让人痛恨地主的残暴无情。 《呼兰河传》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文中对故乡呼兰河镇的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风俗描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文化印记。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表现出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相关联的;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也透露着萧红强烈的生命意识。

  《呼兰河传》虽然是以女性视角叙述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回忆小说,但这部作品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且距萧红所处的时代越久远,她反而会离我们越近越逼真,越清晰,越能破译其丰厚的审美意蕴。《呼兰河传》以其巨大的文化传载,表达了萧红作为女性特有的对同类乃至普泛人性的体察与关怀,使小说的哲学和美学意蕴具有了普遍意义,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

  2、《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及散文,是一部经典的儿童生活丛书。萧红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写出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小镇。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主要叙述了由于萧红是个女孩子,母亲又早逝,一直被父亲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儿,才能找到家的温暖感觉。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赋予了一种高大光辉的形象,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对萧红深沉的爱,让我们对外祖父肃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铭心的是:“我我中么样,就怎么样。什么,就做什么‘普通的小镇。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段话。

  当我看完这部经典著作时,会对萧红多姿多彩的童年产生羡慕之情。那开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让我羡慕。现在的我们,思维完全被控制之中。那来势汹汹的补习班;那排山倒海、无穷无尽的补习作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也有像萧红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那该多好啊!每天做完作业吃些可口的点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吃完晚饭与爸爸妈妈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 起床慢慢品尝一下早餐,做会儿作业,吃完午饭看会儿电视,做会儿作业,出去轻轻松松地玩上一两个小时,或者玩一会儿电脑游戏,那是多么美好啊!

  呼兰河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萧红那幼年的记忆却是我难以忘怀!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式的长篇小说,描写她幼年记忆中故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小说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环境和小镇概貌,像画卷式的展开镇上主要的大街、胡同、店铺,以及人们相应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承载人们精神寄托的民间风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第三、四章写作者小时候家里的后院景象以及与祖父的短暂生活;第五章一直到结尾分别写了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几个人物的故事。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开篇严冬笼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卖馒头的老头在冰雪天叫卖,不小心跌倒,馒头从箱子里滚了出来,有人趁此机会捡馒头离开,老头爬起来见馒头不对数,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叹:“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人们总是埋怨天气,不埋怨人。

  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每逢下雨就变得像炼胶的大锅,粘过苍蝇、蜻蜓、燕子,淹死过猪狗猫鸡,赶路的马也陷进去爬不起来,人们过路也得小心翼翼,还有小孩差点被淹死。人们每隔一阵就要抬车抬马、救人救畜,却总是不厌其烦,而且没有任何人说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来,更没有人这样做。因为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热闹,还可以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猪肉,甚至有马陷进去被救起来后,人们也传言马死了,因为“若不样说,显得大泥坑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由此可以看出呼兰河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对活着的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我看来,整个小说一直贯穿着一种“看”的人生观。

  呼兰河的民间风俗,比如七月十五鬼节,人们纷纷奔赴河边,看无数河灯漂流的繁华景象,“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来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灭了,或被岸边的野草挂住了,越往下流,河灯越孤寂越少了。人们看着河灯飘远,心里从刚才的欢腾又变为无由来的空虚。人们看河灯漂流,像看着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台唱野台子戏时,人们更是从不同地方赶来看戏,分散四处的姐妹、父子都可以借此机会会面。台上演员唱念做打,台下百姓胡打瞎闹。看戏过程中,台上台下甚至会突然间转换角色,台下的人们真吵起架动起手来,而台上的戏子却不为所动,依旧自我表演。

  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也是在大家集体观看之下,被认为有鬼附身,以致于最后为了给她驱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后一个人物冯歪嘴子,他也是通过磨房里的窗户观看外面的人与被窗外的人观看。

  小说在写法上主要采取散文式的文字风格和抒情笔调,叙述灵活,生动有趣,而且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在叙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说前后联系那么紧密。小说中仅有的几个人物的故事,也几乎相互独立,感觉像写完一个就过一个,读者也可以看完一个过一个。但我觉得,小说一开始,萧红就不断在“看”,看呼兰河的每一条街,接着看每一家店铺,最后又看每一个人,但一直没变的是那种看的态度,不太近也太远,好像始终有一种合适的距离,而且总是那么认真,之所以感觉像写完一个过一个,那是因为萧红看完一个就记得一个。

  萧红写出来的呼兰河城那几个人物,各自的命运都感觉像是被某种力量驱使着,发生在透明身上的事情仿佛瞎闹一般。这些人物迂腐而纯真,无力但不脆弱,他们察觉不出生命应有的那种绝望,反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就像孩子们逛庙会时会叫大人买的那些不倒翁,“非常灵活,按倒了就爬起来”,而且是很快地爬起来。无论他们身上的故事怎么滑稽怎么喧闹,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终归是静的,始终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狗有狗窝,鸡有鸡架,鸟有鸟笼,一切各得其所”。

  萧红最爱祖父,她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多岁。萧红从小喜欢跟着祖父念古诗,但那个时候她还读不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祖父详细解释了,她依旧不懂:“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笑着回答:“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小说中间有一段写萧红与祖父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我最感动的,是萧红一个人在后院里玩耍的那段描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根黄瓜,就结一根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这难以忘却的童年记忆,正是《呼兰河传》的创作缘由。祖父过了八十岁就去世了,之后萧红离开呼兰河城开始逃荒。小说完稿于1940年12月12日,距萧红逝世仅不到两年。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不敢退缩,脸上带笑,心也要拿钢筋水泥加固过,就怕一旦动摇再难鼓起勇气。这人生啊,说不艰辛是骗人的。若碰上某个深夜心思彷徨的时候,看到凄婉的文字,不自觉就会放缓了呼吸,放松了情绪,任寂寞席卷而来。想着罢了罢了,今夜就放肆一回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一片土地,一栋土楼,一阵吆喝,一个十字口,一座四合院,一阵欢笑,几句家常,勾勒出一幅乡村农家画。你是否还记得青砖红瓦的平房?那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那又臭又脏的猪圈?还有那纯真嘹亮的民歌……

  《呼兰河传》是一代才女萧红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充满温情、童趣、娓娓道来式的“回忆性”小说。本书讲述了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发生的一些生活锁事,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人情趣事。作者用她孩时的语气,为我们展现乡村的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还有一个名叫“李永春”的药店、野台子戏,为我们描绘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怪不得作者在书中说,没有什么显眼耀日的装饰,没有人工置过的一点痕迹,什么都是任其自然的,愿意东,就东,愿意西,就西。

  在作者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破砖坏瓦的平房前,几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在用轻盈的步伐,跳着皮筋,还有几个野孩子在一起扔泥巴,滚铁环。现在的我们,都是生活在大都市里,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世界,露出自己不自然的微笑,面对领导,面对同事,面对朋友,面对同学。在这乏味的生活下,有谁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农家小院里,正传来一阵阵欢笑,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很好的条件,没有豪车,没有别墅,但是,他们拥有着坦然的心,无忧无虑的笑容。

  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呼兰城的自由,像鸟儿一样快乐,不必拘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同时也看到了当时人的无知、愚昧、迷信,残忍的一面,如童养媳小团圆媳妇,从小体质虚弱,大家都认为小团圆媳妇是妖女,就把她扔进大缸里用热水烧身,跳大神驱鬼,买福帖和吃各种各样的药,用遍了土办法都没能治好小团圆媳妇的病,小团圆媳妇还被折腾的要死要活的。在此我要对大家说,我们要相信科学,不断学习进步,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因为旧时的回忆终将成为过去,未来才在我们的手中。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我并不知道要如何写这篇读后感,然而我依然选择了这本书来写。就是因为它吸引我。

  我喜欢萧红春天长草冬天结冰的笔调,喜欢她优雅而不娇作的措辞,喜欢她对自己回忆中事深刻的回复,喜欢她记忆中有祖父的温暖片段,更爱她对低迷世情的宽容。

  这本书里的人无论死了多久,却都被写活了。书前的我被刺激得一惊一乍,要么无奈要么愤怒。

  我记得在看小团圆媳妇那出时心里简直别扭得无以复加,直想拽出那些婆娘好好收拾一顿,要么辣椒水灌肠要么学容嬷嬷上银针,对准她们的脸蛋子左右开弓,能让她们清醒了来可就是天大的功劳了。然而转念想来,怪不得她们。如果我生在20年代初期的呼兰河旁的某一个村子里,想来不做小团圆媳妇就乃是天大的幸事了,即使有命变老也难以逃脱那些婆娘们的轨迹。还好,还好。有没有前世我不管,反正我只知道自己是活在有机会接触广阔天空的时代,万分欣喜。

  萧红的笔触里是带着莫大的惜讽的。她写人。有些人的眼神和心智竟可以随时变换,走路呼呼生风的女孩子转眼成妖成魔,大方且有福的女子转眼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人不单单如此,甚至患有严重的“不热闹不欢快病”,人家上个吊还要穿戴整齐去围个热闹,好好的孩子活着却巴不得人家死了找个借口高兴高兴。

  书前的我义愤填膺简直就差急得跺脚。不禁要问了,萧红呢?把这些不如意道得那么明了清晰的人,她又该在笔后默默叹了多少气呢?我可以感受得到,她对那些人不乏怜悯。她是宽容的,然后又有声色地向人们展示民族背后的深刺。

  我说这书是吸引我的。可以明朗温和得入天腾云,亦可以犀利得恰到好处。笔有风骨,书有书格。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搞笑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

  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这个“龙王爷”就应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方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明白下方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就应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就应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我就吃自我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我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这就是呼兰河城。是不是很搞笑呢?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呼兰河传》这本书也是关于童年的回忆,但比起《城南旧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忆大多是童真纯朴的感觉,而“呼”的童年却没有林海音的众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护下,童年也是快乐的成长。

  呼兰河的故事是东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鸡犬相闻的生活氛围很浓,是熟悉的农村生活的写照。跳大神等虽然我没见过,不过倒是听长辈们讲过若干迷信的故事。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萧红的笔下淋漓尽致。

  其中三个人物的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

  团圆媳妇,被定了娃娃亲,七岁的时候被五两银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积极活泼的团圆媳妇在小小的年纪,却被封建所压迫,把一个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说是给下马威,想想令人脊背发凉,或许像金锁记一样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从受害者成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铁烙团圆媳妇的脚底时,我看到丧心病狂的迫害,从未想到会有这种灭绝人性的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可以让一个人这样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个小小年纪的人,或许在他们的眼中,团圆媳妇并不是一个人,是五两银子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厨子都是小偷,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偷的小心翼翼,声称未偷;另一个贼喊捉贼,五十步笑百步。对有二伯其实是有一点点同情的,又有一点点讨厌的,同情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被吓破了胆的小平民,讨厌的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冯歪嘴子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了,不为生活所击倒,独立且自强,有自尊心,或许有原则且坚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在我4年级时,我们学到了好多有关作家萧红的文章,老师给我们说,萧红有一个作品是写他小时候的事情,让我们有时间去看一看这本书,书名是《呼兰河传》。在这个寒假我去书店买来这本书,带着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个午后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摘自《呼兰河传》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那深深文字,让我细细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让我终有感触,那就是萧红用一特别手法写出的名著——《呼兰河传》。

  这本《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童趣、诗趣、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它里面的事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它讲说了萧红小时候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我最爱看第三章,它里面讲的是萧红五岁时,和祖父度过的快乐时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去后院时,萧红把韭菜当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在田里,那时她是多么傻呀,可是祖父还是笑嘻嘻的,还耐性地给萧红细细讲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说明,萧红儿时过的还是非常开心的快乐的,因为她觉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萧红写的这些故事表达了许多感情,如:她觉得呼兰河这边的人都很可怜;她很怀念小时候的快乐;对有二伯的看法;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和可怜……我觉得萧红最主要讲他们呼兰河那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自己对他们的.想法、意见,她主要想抒发她对她的家乡——呼兰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让我也投入进她的文字里去了,感受那儿的事、景、物,我只觉得除了萧红童年时,那儿的人都很可怜,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为那儿的一些人感到难过。

  最奇特算萧红的写作手法了,萧红的写法不像一些高手,用一些美文妙句写一长篇大论,而是用深深淡淡细细的文笔写得另有一番风味,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读起来别有味道。

  我读了呼兰河传后深有感触,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么可怜,还学到了萧红写作手法,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受益匪浅,什么叫一举两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萧红那个时代的作者,似乎都极擅长平铺直叙,有什么,就说什么,但也没有流水账那么的无聊。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的选词,仿佛他们是个照相机似的,好的坏的,留给读者评判。

  我自己觉得这一点是极难的,至少对于我来说。一件事情从我的嘴里说出来,或是从我的笔尖写下来,不经意间就带入了自己的情绪。比方说写一个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的大人,在描写体型是自然的就用上了”满脸横肉“而不是”胖乎乎“或是”体态丰满“之类的词,让人从看到这个描述开始,就不由得对他厌恶起来。而萧红她是不会那么做的,隔壁的婆婆对待小团圆媳妇的方式,她也不用”欺负“来形容,只是写她的所见所闻,写那个婆婆的想法。于是读者的感受就不会向一边倾倒,而是向各方面散开,既觉得婆婆做的不对,但竟也对婆婆心里所权衡的利弊生出一点赞同来。

  过几天就要清明放假了,想想自己的老家,应该还和几十年前的呼兰河小城差距不大。田埂,有些破败的小院子,还有互相知晓底细的左邻右舍,都是何其相似。

  班级里有从祖辈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也有像我这样,逢年过节要回老家走动走动的,祖籍农村的孩子。中午休息的时候,有几人说不想清明回家扫墓,因为那些已经长眠的人,都没有自己认识的,有些甚至是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去世了的。其实又何止他们呢?身边有至亲离开的,其实也不大愿意回去。

  大约两年前回了老家,大爷家开的超市里的那些货架都被临时撤掉了,地上铺了厚厚的稻草,再盖上一层床单,再后来的人来人往,不论是坐还是走动,都在那一层床单上了。三天过后,这些又都撤了回去。今年过年时,回乡下参加小侄子的一岁生日,回程路过大爷家的超市,大人们也就下来聊天。

  两年的时间过去,于是货架上又积上灰了。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完成了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一书共有七章构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热水烫驱鬼后,奄奄一息,最终命归黄泉。小团圆媳妇的死去向我们展示了封建、迷信的传统风俗的恶果。

  而小团圆媳妇就成了陋习的牺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妇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认为她打破“常规”,无情地用烙铁去烫她。在小团圆媳妇死后,她的大孙子媳妇,聪明、能干的一个人,像从人世间蒸发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妇”而家破人亡后,她寂寞的甚至问过路人“你家里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无分文,却热爱生活。带着小萧红去公园玩,没有钱给小萧红买玩具和糖果,只是说“快走,快往前走。”小萧红赖着不肯走,他只得无奈的说出实情:“你有二伯没钱。”他十分孤单,孤单的与动物谈话,与砖头谈话:“你这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样,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为啥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扬威的,脚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还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烂不堪的,后来被逼无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东西换点钱用。但是萧红是同情有二伯的,没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东西。

  《呼兰河传》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小城风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是人们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是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是著名文学家矛盾先生的评价。作者萧红在文中批评了人们封建传统的这种思想。虽然没有在文中直白的说出来,但作者却侧面讽刺了故乡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萧红以孩童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她的童年,一个既有欢乐又有悲伤的童年。

  文中主要写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团圆媳妇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我和祖父之间的快乐生活,祖父对我的好与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言恶色进行了对比,更是突出了父母对我的冷漠与不重视。

  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与别人家相比,萧红从小在父母那儿受到的只有冷漠与恶言恶色,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儿得到爱与自由。后花园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儿,萧红才能得到无限的快乐和自由以及满足。祖父对我的宽容,以及和我玩耍,一起背唐诗等等事情,都体现出祖父对我的慈爱与温情。

  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和蔼的祖父,作者萧红对祖父有着浓厚的感情,她笔下的祖父写的活灵活现好像就在身边一般。

  文中还写了一个主要人物:小团圆媳妇。这篇文章主要是谢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们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还是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也体现出来人们的愚昧无知和残忍。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有二伯和厨子却还是欢天喜地的样子,没有悲伤的神情。这也可以体现出人们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兰河传》这本书体现了萧红对故乡·童年·祖父的怀念。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6-06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6-02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00字10-3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09-12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07-27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集锦15篇)12-06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02-26

小说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3篇05-13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摘抄06-29

呼兰河传读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