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1-07-29 10:34:5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论》读书笔记

  《人论》是作者晚年到美国后,用英文简要地阐述《符号形式的哲学》基本思想的一本书,但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观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人论》读书笔记

  《人论》读书笔记1

  卡西尔的《人论》一书,是一本研究人的问题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指出了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从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书中引古论今,其睿智的语言、精深的文化及精辟的阐述都能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这位西方哲学大家的魅力。在沉浸于其独特而又富有哲理的文字的同时,又引发了笔者相关的思考:

  1、人性之说。柏拉图有言: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写在国家的本性上的,这是从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研究人。但是,政治生活并不就是公共的人类存在的唯一的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国家的现有形式乃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较晚的产物,无论国家怎样重要,它都不可能表达或囊括人的所有其它活动。由此,引发了更广阔的关于“人是什么”的探索。卡西尔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给人下定义:与其说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不如说“人是文化的动物”(政治也只不过是文化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已)。在他看来,人的本性,并非仅仅如柏拉图所说是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毋宁说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印在文化的本性上的。

  追溯千百年来,人类几乎从未停止过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人性是什么?对此问题,古今中外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如主导人性善的有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思想的后继人孟子则进一步论述为人性就是人所特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据此推出的“人之初,性本善”;主导性恶的荀子(儒家另一重要继承人)却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告子又说:“性犹揣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人性之分于善与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是主张人性中性。

  2、符号之意义。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情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至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这也就强调了自我的发展过程,而排除了除人的自我以外的存在发展因素。并且,在卡西尔看来,这种人的符号,本身便是存在于人的意识结构之中,即人本身便是具有了“先验的构造能力”。因此,人类的全部文化都被归结为“先验的构造”。而自觉地创造各种“符号形式”的活动叫“符号活动”。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便是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即可以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在卡西尔眼里,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符号是作为一种思想性的媒介,是人把握世界并赋予人自身生活以意义的一种特殊方式,人正是用符号这一功能性工具去解释世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当符号本身所具有理性,善的意义时,它会指引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解释世界,去创造文化。继而使人们走向一个和谐,文明的层面,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反之,当符号本身所具有疯狂,恶的意义时,它便会以狂热的姿态去面对整个世界,使人们在符号的指引下,做出各种疯狂之举,以符号为掩盖。对于符号本身的反思中,笔者认为只有将符号本身给予一个恰当的理性的意义,才会在运用符号进行创造文化这一活动中真正起到积极作用,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从而去促进整个人类在这个社会及世界中的发展。

  3、教育之论。在卡西尔的哲学里,文化是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而成为人的所有物。那么,在人运用符号及符号活动去创造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教育又在其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在此并不是要强调教育的必要性或是重要性,只是想对教育在人用符号创造文化的活动的意义进行思考。

  教育对“符号本身”的启发引导与选择更是对创造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对“符号”本身的能力的选择是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其内在的循环加速机制:思想革命――政治革命――教育革命――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教育在其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换句话说,文化不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教育便是通过对现有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了解,而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新的文化,由教育去引导“符号”,开发“符号”,继而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这对于卡西尔所述的用符号去创造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进程。

  当然,这只是笔者对于卡西尔《人论》所得到的相关启发,至于符号本身的意义及教育的作用的思考还有很多的思考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

  《人论》读书笔记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杨慎一首《临江仙》,将纷乱三国的各种磅礴与唏嘘拨点得澈透而豪迈。可谓神来之词。

  说起来,《三国演义》算不得正史,但它却的确是部恢宏卓越的巨著。全书近千名人物的刻画,琳琅尽致的万条计策的使用,感天撼地的各种情义故事的发生……都让人不得不翘指赞叹。尤其是罗贯中“移花接木”之后所塑造的“绝”人——“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更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人物众多,在此浅谈三人:刘备、诸葛亮、曹操。

  以前,一直觉得刘备与《水浒》中宋江有些许重叠之处,他们算不得才资出众者,却同样都能让众多英雄趋之若鹜地为其卖命……这次,重温故事却在蓦然间发现,其实,刘备是颇有些武艺的。初识关羽、张飞时,他曾臂力惊人地硬生生将二人制住,所以桃园三结义时才被尊为“大哥”。而在“三英战吕布”中,他亦是毫不逊于其他“二英”的雄姿。单从这方面讲,他就比多靠口舌和眼泪“服众”的宋江强。

  此外,同有“伪善”之嫌,他的谋略也比宋江要高明得多。不必说暴躁如张飞,倨傲若关羽等人均被他收服,单就那些为他牺牲终生的“智者”就足够令人深思。“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都为他卖命终身,鞠躬尽瘁。且被曹操处心积虑“挖角”而去的人才徐庶,都会因对他的一句诺言而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那么,刘备是如何让徐庶甘愿舍弃一生的雄心大志的呢?或许一个细节能解释一二。那天,徐庶收到曹军摹写其母字迹而就的家书,劝他立即投靠曹操。至孝的徐庶只得屈从,园林之中含泪挥别刘备。刘备对着他消失的背影顿足激喊,砍掉这些树!砍掉这些树!关张二人大惑不解。刘备颓然低头,垂泪喃语,这些树让我看不清元直的背影……或许有感于他的“求贤若渴”,徐庶竟然骑马而返,向他举荐了才绝盖世的“神人”——诸葛亮。这才有了日后的三国鼎立。乱世混杂,人心叵测,但是仁义之士终究还是能够虏获“真心”的。

  诸葛亮的“神”表现在他的料事精准,深谙人心。草船借箭、借东风促成了历史昭著的赤壁之战,此种精妙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具备一种沉稳的风度,这才借此诞生了一个个的“神话”:“舌战群儒”,他不卑不亢,言辞锋利,直击“群儒”要害;关羽义释华容道,他早已料知,却也能以“天不灭曹操”的心态而不愠不怒;刘备着急抢占南郡,他却在谈笑间答应了周瑜先去攻取南郡的要求,最终“以静制动”地收取了“渔翁之利”;擒拿孟获,他七拿七放,其中一原因是听取了马谡的“攻心为上”,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他自身积淀的沉稳之气,所以才能在乱世之中产此壮举;最突出的表现,他身染重病,五丈原禳星祈寿,只要七日灯不灭就可增寿十二年。安然渡过前六日,就在他心下释然时,魏延突进帐幕,灯被风吹灭,他惊愕,但是很快就阻止了要杀魏延的姜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他的沉稳已经达到知天命而安之的境界。

  仅有智慧和稳重,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传奇”。他的诸多才能中还有一项,那就是“会骂人”。“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直戳心窝的几句讥笑,生生气死了东吴大都督周瑜;魏国军事王朗本着76岁的高龄和超利的口才,想将蜀国武侯折服,却不想在毫无反抗中被诸葛亮的一顿“口若悬河”当场骂死;因为吃败仗不敢露头的曹真,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羞辱”书信,竟然就被“骂死”在了床上……搞笑的是,他们三人临终之前的最后一句都是“诸葛村夫”,想来,都是极不甘心竟被一村夫活活“骂死”。

  只可惜,诸葛亮“骂遍天下无敌手”,终了却碰上了自己的“克星”——司马懿。屯兵五丈原,他为了激司马懿应战,除了送他一封“唾骂”书信外,还格外加送了一套女人衣服,讽其不是个男人。孰料,“强中自有强中手”,司马懿非但没有被气死,还当着使者的面笑嘻嘻地穿上了这衣服……这让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也不得不叹服:“彼深知我也。”

  一代“枭雄”曹操虽被成为“奸绝”,但其身上却也不乏可爱之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首《短歌行》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抒发得淋漓尽致。其实,他的确有胸怀,不是蝇营狗苟之辈。赤壁之战大败而逃,他如同丧家之犬。但是,他仍是豪迈霸气地安抚手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且不是强颜欢笑,而是肺腑之言。不由想到死也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或许战争背景截然不同,战局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面对失败的胸怀,两者可谓天壤之别。曹操逃窜途中,竟然不忘调侃诸葛亮,三次大笑他智谋不足,没有在险地布下伏兵,结果笑声未落,分别引出了赵子龙、张飞和关羽。我们在哂笑他不及诸葛的同时,也不得承认,他的确是个自信的人。暂时的成败在他眼中根本不算什么。

  诡诈如他,虽梦中杀人,城府深不可测,但他却是个爱才之士。先不说他光脚喜迎许攸的投奔,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他深感其英勇,再三叮嘱只可生擒不可杀害,单就他和关羽的情缘,就足见他的惜才之心。曹操初见关羽是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之时,温酒斩华雄,让他对关羽刮目相看,一见倾心。后来,在新野战役中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因为要保护刘备的两个妻子而不得不投降于他,曹操兴高采烈地送衣送马,呵护有加。关羽接受新衣,却将旧袍穿在新衣外面,面对不解,他解释道,旧袍乃刘备所赠;接受赤兔马,立即跪谢,点名原因,如有刘备消息,可骑此马一日到达兄长身边……曹操不恼,反叹他乃大义之士。

  关羽曾说,如不能为曹操建功,便不会离他而去。所以,一向雄心万丈的曹操竟然不舍得让关云长立战功。相遇猛将颜良,无人可敌,迫不得已才让他上阵,将其杀之。后来,关羽得知刘备消息,立即启程。曹操心痛,却也急马追赶,为其送行。曹操的“奸”在关羽的“义”面前,隐遁不见了。

  或许,冥冥之中两人注定有些“相生相克”的情缘。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人割首。孙权将其头颅送给曹操,想必曹操必是百感交集。他开盒之时,突见关羽睁目欲裂,顿时吓瘫在地:“活关羽可怕,死关羽也可怕,死了变活更可怕。”受此惊吓,他身感不适,终于恶疾缠身,一命呜呼。关羽的死促进了曹操的亡。不可谓是一对“生死冤家”。

【《人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宽人论作文900字04-05

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04-25

懒人论议论文600字06-04

寒假读书笔记02-15

雷雨读书笔记02-13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2-19

母亲读书笔记12-13

《故乡》读书笔记11-09

《背影》读书笔记11-06

最新读书笔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