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

时间:2021-11-02 11:16:32 反思 我要投稿

【精华】反思作文合集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反思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反思作文合集六篇

反思作文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周围的老师们都投入到“反思”的热潮中,我也不例外。在写反思的过程中,我常思考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在最近的学习中,我收获不少,与此同时也看了一些书,总结了一下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如何选择反思点,是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体现。反思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反思成功点,反思失败点,反思创意点。

  我个人觉得反思失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

  从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中来反思,应该从接纳学生的感情、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提问、讲授、给予指导、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学生应答反应、学生自发提问、安静或混乱等方面思考。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让我们都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吧!

反思作文 篇2

  评优课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与授课过程,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三次公开教学《想北平》,三次教的内容与教法都不尽相同。语文似乎就是这么一门“不科学”的学科,同一篇课文,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这次执教,我深切领悟到,语文的不科学或许也正是她科学性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法由文本、学生和学科性质综合决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学生,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经历;在学科,则要重视语言文字。而在这三者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学情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想北平》是1936年老舍先生应《宇宙风》杂志征稿之作,其时他已离开故乡北平十多年,而此时的北平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岌岌可危。特定创作情境、丰富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等,造成了本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主旨,学生或许能够很快捕捉到作者思乡这一主题,但本文形式特色、审美趣味和独特性恐怕就只能雁过无痕,作者的苦心经营也必然被视为寻常笔墨了。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设计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撰写阅读体会并就文章内容与形式进行质疑。我希望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质疑问题中发现教学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这篇散文,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相对集中的问题有“为何反复说说不出口,后面又说了很多?”“为何要落泪了?”等等。其中有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她写道:

  “语言我觉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杂,我面对这类文章是理不了思绪的。我不是特别喜欢读老舍写的散文。读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画面感,所以,我并没有被作者思乡情所触动。一直都不太喜欢抒发思念、写景的文章。”

  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代表性。她其实提出了两个文本阅读的难题,一是如何理清文脉?二是如何读懂情感?对于《想北平》这类不以写景、叙事取胜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非常个性化的抒情散文,的确有不少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似乎读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没读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读,读什么?由此,

  我确定本堂课就以这个学生提出的两大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试图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思路:即从文本矛盾之处切入,理清文脉,体会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时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关注表达,来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两大教学目标,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走进文本。主要有以下两点:

  1、比较品评,还原意脉。

  学生阅读本文感到没有头绪,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此文与他们过去读过的一些散文有较大不同。在他们过去阅读经验中,散文或以叙事为主,有明确的行文线索可供把握,或借景抒情,以景物为抓手,总之文章的意脉比较容易捕捉。但是《想北平》与一般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行文方式不太一样,开头几段似乎没有在写《想北平》,这就令部分学生费解甚至误解,全然读不出作者匠心独具的妙处。而这正是本文独特性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阅读障碍,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品评的活动环节,用《故都的秋》的开头与本文开头进行比较,旨在引发学生发现本文开头与一般抒情散文开头的不同之处,进而激发思考:这看似没有直接入题的开头,与文章题目的内在联系在哪里?稍加讨论,学生很快拨云见日,理解老舍开篇的文字真实意图是告诉读者,本文要写的是“我想我老舍的北平”,也就是确定了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后文的一切内容都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写的。接下去,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即以标题来观照各段内容,辨析文章内容与标题的内在联系。很快就理出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原了文章的脉络。

  2、揣摩联系,披文入情。

  学生阅读本文最大的障碍恐怕是无法理解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作者爱北平,想北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谁都可以读出来,难的是无法被作者的思乡情打动,无法理解作者何以想到“要落泪”。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这一理解障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平究竟给了老舍什么?老舍最珍爱的是北平赐予他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4——6段,试着走进老舍的内心。在讨论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细微之处,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老舍人生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很快就发现枝枝节节中的动人之处,比如“坐在,背后是城墙??”这一段,有个学生品出这样的滋味:“我会想到一种坐在河边慢慢垂钓的那些人,他们虽然不是做出什么大成就,但是他们内心会非常安逸,非常能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那种可以在家里感受到的安逸与快乐。”在品读第6段写瓜菜果子的内容时,有学生关注到语气词“呀”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到老舍《我的母亲》的内容谈到““人即使活到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这是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的。在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北平作为一个家的象征,也是像母亲一样可以给他安全感,所以他在描写北平的时候,会在内心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大家都知道,童年象征着快乐与自由的。他认为,他在北平可以获得

  这种快乐与自由,所以他在写本文时,会无意流露出一些孩子般的特性与与天真。” 最后再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聆听最后两段的录音,体会“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要落泪”的原因。

  透过文字,学生渐渐读出北平给予老舍的温暖、踏实、安全与宁静祥和的“清福”,读出老舍最珍爱的清福不仅仅是母亲赐予他的,也不仅仅是家乡北平赐予他的,更是那个和平的年代给他的。披文入情,学生不仅体会到老舍对家乡的浓的化不开的热爱,也体会到一个贫寒的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一个漂泊的游子对家国岌岌可危的现状之担忧与牵挂,读出了老舍的一片赤子情怀。

  以上是本堂课可取之处。当然本堂课也有不少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在于课的整体感略显欠缺。比如教学设计中除了梳理文脉,体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关注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作者如何表达深切难言的情感,感受语言大师高超的表达技巧,加深对这种情感的理解。但是从授课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显得生硬,没有很好地与前后环节融为一体,和情感的体会有割裂之感。另外,品读完4——6段文字之后,其实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有了依托,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前文哪些情感浓烈的词句。如果最后能够再回扣前文,读读品品,那样的话,整堂课的逻辑性或许会更强,学生也能对本文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认知与体验。

反思作文 篇3

  在华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华附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高一级和高二级、高三级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有不同,因此这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各有区别。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进行记叙文训练,高二主要进行议论文训练,高三则以高考为方向进行综合训练。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高一级可制定这样一系列小的训练目标:

  (1)写出人的个性——学习写人的记叙文;

  (2)揭示事件的意义——学习叙事的文章

  (3)摹写景物的特点----学习景物的描写等。

  高二级则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1)学会拟议议论文的题目;

  (2)学会提炼观点;

  (3)学会运用论据;

  (4)学会安排论证结构等。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美文的写法,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借鉴写景抒情的写法;教《布衣总统孙中山》,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人记事文章。

  (二)、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反思作文 篇4

  作文分在高考中占据了语文高考分数的半壁江山,它在高考中的独特地位,让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不敢轻视。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一般看来,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作文,教师如果不精批细改,就没尽到自己的责任。可是作文的评改往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往往只关注几句评语,看后往一边一扔。作文批改耗时长,收效微。教师批阅成了出力而无所收获的无效劳动。加上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评判,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作文,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却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训练收获甚微。大量的劳动让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怕作文,教师苦批改。有的只好减少学生作文次数,但又影响了作文训练。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关注,以减负增效为目的,和一些同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现在我把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请方家指正。

  我认为,缺乏学生参与的作文批改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的评语往往有些大而不细,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结合自己的作文有具体的体会;教师往往把个人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所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成绩不等、水平差异、阅历各异、爱好迥异的各位学生,培养一段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文章变成千人一面的古板之文,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逐步萎缩;有的教

  师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作文,结果满篇成了教师的改动文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评后修改缺乏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不能自觉地细磨作文,修改积极性不高,教师一一指导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因而教师的作文指导难以有效地落实到作文中去。为此,我们确立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评改” 为“学生自主评改”。让学生全程参与作、评、改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其创新潜能得到挖掘,兴趣得到开发,作文鉴赏与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整个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最高目标。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优势:1. 评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加深认识,同时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作文加以反思。2. 评改前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可以让学生明确高考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写作习惯。3. 评改别人的作文,可以发现别人作文的长处,吸取别人作文失败的教训,在评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鉴赏力。

  第一,学生自主评改要进行批改前的指导,使他们明确评改的要求,否则容易使学生的评改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有的学生会凭个人的好恶来给习作者下评判结论,态度不严肃;有的对问题的'理论挖掘不够,只停留在文章语言层面的推敲改动上,不能从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中心、思想深度、表现技巧等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讨。因此,

  要明确确立批改目标,根据此次作文的训练目的,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避免要求过于全面,以免冲淡训练的重点。本着鼓励的原则,对达到训练目标的习作,就可以给予表扬,在班里作为范文朗读。在评语中要多找习作的闪光点,以表扬激励为主,作文的缺点主要从没有完成此次训练的要求方面去寻找。另外,像错别字、语句的通顺、卷面书写等常规要求要在每次作文的评改中给予关注,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第二,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具有朗读推敲的能力。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就会被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再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如层次是否颠倒,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重点复读思想内容,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深入品评,点评习作不当之处,力求文通字顺。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根据训练计划,每次有所侧重)。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要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可组织

  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第三,具体指导。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理论引导。

  第四,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要求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并根据写作要求准备发表批改建议,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改者”的批评同时又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而教师则要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要加以指导,例如:议论中论据的典型性问题,给学生分析什么是“典型性”、如何选择典型论据、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创新,并针对阅读习作总结点评。

  第五,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划分作文评改小组,每组要有不少于两名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进行评改,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才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加以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

  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评改后,教师要求每组交两篇批改作文,作为推荐样本,拿出来在全班口头交流,然后各小组展开争论,教师作点评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各小组评改情况,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准,态度不够认真的要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每次评改前,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向自主规范的新台阶。 要重点指出的是,批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指导学生选择中心材料,并逐步使之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文章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需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

  以上是别人评自己的文章,自己评别人的。还应关注评后的自改,学生在评改中明确了训练目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鉴赏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写作能力不经锻炼不能切实的提高,往往只是手高眼底。所以,在评的阶

反思作文 篇5

  34班的课更紧凑。开课之初的自由发言更积极,看阅读短文,照着书说没问题,概括要点也比较清楚。补充题目比较有代表性。

  35班的课堂非常热闹。概括要点不到位,补充题目部分同学不顾老师“每人限写一个”的要求,数次登台。于是写了满满一黑板,可谓是见缝插针。导致很多重复。该课缺乏必要的静。

  总的来说,同学们的补充大多集中在“人类”、“健康”、“父母”、“美食”、“同学”、“明星”、“外星人”、“环境”等题材,要么太大,要么太旧,要么太假。

反思作文 篇6

  王老师,对不起。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差,退步很大。我看见试卷,真是有点不相信。直到看到几个鲜红的交叉,才完全醒过来。

  我希望父母和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这次的成绩不理想,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精华】反思作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精华】反思作文合集八篇02-08

【精华】自我反思作文合集5篇02-07

【精华】自我反思作文合集7篇01-26

【精华】小学反思作文合集8篇01-07

【精华】期末反思作文合集7篇12-31

【精华】月考反思作文合集九篇12-13

【精华】自我反思作文合集10篇11-23

【精华】月考反思作文5篇12-25

【精华】月考反思作文7篇12-11

【精华】小学反思作文九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