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何处作文

时间:2021-04-19 12:50:22 故乡 我要投稿

故乡何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何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何处作文

故乡何处作文1

  夜读唐诗王湾《次北固山下》,每逢佳节到时,耳闻目睹在外游子行色匆匆归家的身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句,更让人顿生乡思之情。

  我的故乡在浙江瓯南穷癖的山村里,这些年,随着人们逐渐的搬离,穷乡僻壤的故乡渐渐地萧索了。

  在这个原本聚族而居的村落理,乡人们祖辈都靠着在山林劳作繁衍生息。在我的记忆里,幼年的故乡是喧嚣热闹的。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外出的人很少,村落间鸡犬相闻,人语相近,虽然贫穷,但乡人多相互走动,温馨而有生气。如今在经济浪潮之下,青壮年人追寻着美丽的梦想都外出了,积攒了一些家资便不再回来,彼此散落在各方谋生的地方,只在逢年过节或者留居的亲友老人过世才回乡一趟。

  老辈的人固然都认识,同期离家外出谋生的人们也还能记得,然而,后辈的子侄们因为经年不 见,变化颇多,对于家乡远没有我们的情感,相互间便有很多人不相识了。

  我也算是离开故乡很多年的人,每因近亲红白喜宴或是偶尔归乡探亲时遇见乡人,都有一番感触或惊异,某家老人又过世了,某位年长的人这么老了,某个同龄人发福谢顶了,某人的孩子长这么高成小伙姑娘了……本乡本土的语言现在还能用着,同乡人无论在何处相遇,家乡的语言总是那么亲切自然,但我们的下一辈因为不再生活在故乡,没有了语言环境已然不会了,这一批的同龄人偶尔相 聚相互交流只得用普通话,而不是祖辈流传下的家乡方言,大约等到我们的长辈和我们这一代人都相继离世的时候,老家或许就再没有人居住了,流传了数百年的故乡方言也就寿终正寝,这大约是祖宗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吧。

  留守在故乡的年迈父母尚健在,我们兄弟俩虽然经年在外,故乡还是我们的故乡,回家的感觉因为父母的牵系依然温暖。但我们的长辈就像麦草一样,为流年割去一茬又一茬,他们终将会在不远的日子里离我们而去,故乡的那个家便破碎了,那里除了有我们前辈的荒冢和依稀的旧年记忆外,我们眷恋的东西终将逐渐淡忘消失,那时,故乡或许就真成记忆里的故乡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尚有归雁传书,许多年后那时的我呢,故乡何处?

故乡何处作文2

  华市长要退休了,准备和老伴回故里安度晚年。

  在上下几百里,只要一提起华市长,无人不交口称赞,他和家父同龄,上海交大的高才生,高中毕业走出乡村后就一直在外省做事,从普通工人一直做到市长,华老每步都走得非常塌实、稳健。

  三十多年来,华市长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培养和亲情,铺桥修路、捐建学校、资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虽然回来很少,哪样也没有少他,他始终是家乡人茶余饭后的表彰对象。对于华市长,老乡们都倾注了无限的感激和厚重的情谊。

  华老已有十七年没有回乡了,留给故乡人太多的猜测和思念,知道他要告老还乡,所有人都表现了极大的友好和热情,镇村委会连续开会,商讨安置方案。

  在一片“欢迎”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华市长和他的老伴带着一个保姆一同回到了故里,可回到家乡的华市长一下子傻了!

  村里原来的臭豆腐摊位哪去了?他梦中的那间豆腐磨坊早已变成了小超市,那可是他儿时的最爱,经常和老伴在家回味着那一块块闻着奇臭无比、吃起来却不肯丢去的臭豆腐,现在的臭豆腐也到处都是,可怎么就没有了当初那种既臭又香的味道?

  村西口的那个大池塘哪去了?那可是他儿时洗澡和摸鱼的好地方,到了夏天,只要家里来客,他就会和爸爸一个跟头钻进水里,一个小时不到,保证有两碗活蹦乱跳的鲫鱼上岸,有时还会有黄鳝和甲鱼。还有,让他牵肠挂肚的塘藕和菱角呢?那一根根雪白的莲藕,曾经勾起多少次对家乡的眷念;那些酥而香的菱角,上市的时候,嘴都吃破了,还舍不得丢。可如今……

  东头的小山如今也建成了水泥厂,那可是他小时候和同伴放牛、放鹅、打猪草、摘野果、捉迷藏的最佳场所,那里曾经留下他太多儿时的梦和幼时的快乐。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有好几次,他没有完成作业,语文老师拿着柳条在这个山坡上撵得他满山跑,每次他都跑得老远,而他的老师只能在后面一边气喘吁吁地追着,一边大骂他这个不听话的坏学生。想想那段生活,真好!现在怎么会是整天浓烟滚滚?华市长始终想不通。

  小时候,他最喜欢跟在妈妈后面,端着饭碗走巷串户,每家吃什么,喝什么,一目了然。如今家家户户是防盗门窗,望着那一张张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让人喘气都困难……

  面对家乡几十年的变化,华市长不知是喜,还是忧?他一下子困惑了,这儿是自己太熟悉不过的'城市?还是他日夜眷恋的故乡?

  梦中的故乡,您在哪儿呢?梦中的儿时伙伴,你们又在哪儿?

  其实,故乡并不遥远,她始终深藏于心底,那是难以割舍的乡愁,是心中魂牵梦绕的牵挂!

故乡何处作文3

  摇烟柳,浣沙漏,故乡梦断倚栏处,倚栏处,难回首,故园已在水月镜花深处。

  ——题记

  出生在三省交界处的小镇,那儿的风,那儿的雨,都在她身上留下了诗的韵脚,她感觉身上的每个毛孔里装的都是故乡的味道。故乡,山则巍峨秀美,水则风流灵动。故乡塑造了她的性格。

  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就多变,山区就更复杂了。背倚四角岩,面向黄龙山,小镇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那儿的气候。风,时而轻柔,时而狂野;雨,时而细如蚕丝,时而倾泻而下,让人防不胜防。这便如她,可以很文静,也可以很热烈。

  在江南,海拔过了1500米的山是很少的,宽度不超过一抱的河流也是很少的,山的威严、水的孱弱让她有时很坚强,有时又脆弱。

  可是,她发现她已经回不到那片土地了。初中毕业后,她离开了那儿,而且一去数十载。“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身为北漂,她就是那征战多年的战士,而故乡便是那一针一滴血、倚门望君归程的伊人。前几天,朋友给她发了几张照片,并兴奋地给她介绍现在那儿发展得如何好,可在她,那不是一幢幢的洋房,而是遍地“尸体”,新农村建设,卷走了贫困,也卷走了她的芭蕉,她的梦。芭蕉,园里已没有芭蕉了。

  曾几何时,她在北方,对着那同一轮明月吟唱:我在远方,盼到心慌;山海苍茫,触景情伤;我在远方,乡思漏更短,泪沾白衣裳;我在远方,花落心残伤心倚栏杆。

  可现在,迷失在现代文明的丛林里的她,回不去了。怎奈黎明不懂夜的忧伤,一人天亮?为何花儿不懂叶的心伤,独自消亡?她终于理解张爱玲那时的心境了,上海已不是她的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了,与其殁于陌生的故乡,倒不如老死他乡来得痛快。

  她将那些照片连同朋友留给她的关于故乡的印象装进有阳光的信封,寄给滚滚红尘;而留下的只是记忆里的故乡。在外乡,当回忆起它时,她可以说:故乡,在以前,在地球的光里,在人类的爱里,我曾经见过你。

故乡何处作文4

  当人真正离开时,才会意识到这里是家,想家,谓之家乡。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虽然我依旧身在故土,却也在心中怀了淡淡的乡愁。

  古往今来,家乡是文人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故乡之思,永远是游子们的至诚情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然对北京有份难舍的情怀,而我却觉得北京越来越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

  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叫上胡同里的朋友们出去玩。“玩”似乎是所有人童年中永远的主题,不像现在的电脑游戏,那时的玩乐总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昆虫和随处可见的泥巴。

  总经常去做的就是和爷爷一起去粘知了,在北京人的嘴里,知了又叫“伏天儿”、“大马猴”。六月末是知了最好捉的时候,还没有羽化幼虫刚刚从雨后的泥土里爬出来,顺着杨树的树干找,就能拎着个袋子收获战果了。到了盛夏,就拿着两根竹竿子绑在一起,在头上抹上胶,对着知了的翅膀猛地挥下去,一粘一个准儿。也有时好不容易寻着叫声发现了猎物,却又让它飞了。

  粘回家的知了都放到了屋里的花盆中,没过几天便都过了油锅,被端上了餐桌。我开始还觉得很伤心,可后来知道蝉是害虫,也就觉得无所谓了,但那炸得金黄酥脆的知了,我却一次也没有吃过。

  再后来比我年纪还要小很多的表弟们能走路了,双手刚是一碰到地面,便被长辈们急急忙忙地搀扶起来,一边帮他掸着根本就不存在的灰尘,一边念叨着那么脏,别碰。我想起小时候在土堆上度过的夏天,耸了耸肩。

  我的太爷在我小学没毕业时就去世了,但他的形象却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鲜活。

  太爷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柿子树,树下放着一把藤编的摇椅,而太爷总是阴沉着一张脸坐在摇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

  最开始,我站在院落的门口,并不敢进去。太爷睁开眼睛,冲我招了招手,我这才踏进院门。

  秋日的风带着些许寒冷,我坐在太爷的腿上,望着枝头稍稍挂红的柿子忍不住抖了抖、太爷见状,用盖在腿上的毯子把我裹起来。一双带着老茧,满是皱纹的大手抓住了我的双手,那上面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

  就在那个深秋的下午,太爷把这句诗念给了我。那时年龄尚小,并不明白这句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念起来很好听,而后来我一记就是十年。

  已是风烛残年的太爷很快就倒下了,就像北京的冬天,毫无征兆的倒下了。我望着他那浑浊的双眼,害怕的抓住妈妈的衣角。

  太阳下山时,太爷的手也凉了,我站在床边痛哭流涕,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太爷了,再也不能在他的怀抱里听他给我读书了。

  后来,那条胡同被拆了,一条高架桥重新占据了那个地方。我觉得就连我的童年也随着轰然倒塌的旧墙一起崩塌了。

  故乡不是什么高深的词语,只是那些人,那些回忆还在那里,当你回头时,它就在你的记忆深处,撒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芒,你能在那细微的光芒中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温暖,这就是故乡。

  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只是没了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的光景。

故乡何处作文5

  《渡桑乾》原文如下:

  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正文:

  秋雨绵绸,引起无数迁客骚人对家乡的思念。刘皂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他心中更多的是矛盾。

  他本不该坐在驶往家乡咸阳的这条船上,他眼中充满惆怅,直直的望着他理想中的寄托之地——并州。

  话说十年前,刘皂满怀壮志,身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来到并州。那时候,他对并州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但作为一个新来的外地人,他从不感到害怕与孤单。因为父母亲切的叮嘱仿佛就在耳边,家乡人支持的目光似乎就在眼前,这足以给他动力,让他日夜发奋学习,以致不浪费一分一秒。

  他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之所以还能称得上是屋,是因为整体看上去,还有一个门,一个破窗以及禁不起风吹的屋顶。这屋子虽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因它具有唯一的优点——房租便宜,于是让刘皂选择了它。这十年过去,他们也算是相依为命了。

  不知为何,就是如此破的小屋对面竟然有一座豪宅。那宅子是红墙绿瓦,高门大院,处出显出霸气与傲气。而豪宅中,却是一位浪荡公子,整天骑着马四处闲逛,不务正业。每次正面遇见刘皂时,总是满脸的瞧不起。而在这时候,刘皂心中虽然苦涩,但更多的是燃起的一腔青年热血,这让他斗志更胜以往,斗志告诉他:他必须,他一定要在十年之后考取功名,让自己的家乡亲人扬眉吐气,也让十年寒窗迎来胜利的阳光!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皂千般辛苦,万般磨难,都在这十年中集中表现出来,似乎这一生的苦难都要在这十年里压缩耗尽。而这装满了风雨的十年,只为科考的那几天之后,能够金榜题名!

  终于,时临高考。刘皂是自信满腹,胸有成竹。考场上,他从容不迫的答题,似乎状元已必属于他。

  科考结束了。

  刘皂在街上闲逛。一路上尽是些传言,沸沸扬扬。什么张三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状元;什么李四花钱走后门,换了个探花;还有王五在考场上作弊,取消了考试资格……这样的传言无论多少,刘皂都是不屑一顾。只因为榜还没有贴,更因为刘皂相信自己。

  “出榜啦!快去看哪!”虽然天上下着绵绵秋雨,却丝毫挡不住大家的热切心情。老百姓们你争我抢,呼着喊着去看榜。

  刘皂是起了个大早去的。那时候在榜前,不过区区几人。刘皂睁大了双眼,在大红的榜上一一寻找。遗憾,第一名不是他,再往下看,第二名也不是他,他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有些担心的看第三名,仍然不是他!他面如土色,一边大叫:“怎么可能!”一边一遍又一遍的在榜上寻找他的名字。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最终,他终于接受了现实,他失败了!而当他承认失败之时,心都快停止了跳动,脑子一片混乱,低着头微颤着走出了人群。

  他满怀的壮志都化成了怨恨,失望。他感到命运的不公,悲痛自己十年的努力都已化成灰尘,一丝回报也没有。他前几天还写信给家里人说,他一定会不负众望的回去,可现在呢……他不知所措。

  他一路上跌跌撞撞,走进了一间屋子——那不是他的家,而是一个小酒馆。他以前是从不喝酒的。而今天,他却要借酒消愁,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他希望酒精可以帮助他逃避这一切。小二娴熟的端过来一大碗酒,而他一下子夺过碗就往嘴里灌,像是常喝烈酒的大汉。酒是那样烈,又那样苦,与窗外还未停的秋雨共同融合成无尽的伤,在心中随意开裂起来!

  不知何时,他走了出来,又不知何时,他竟已经坐在了船上!而这船正是回家的船!他肚中的烈酒仍在翻腾,回头再望并州之时,已经看不见轮廓。他真的不知他是如何坐在船上的。只是脑中有些片段的回忆:一路上心里在斗争,他自己究竟该不该回家?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并州与日夜思念的咸阳究竟谁是自己真正的故乡?到底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家在何方?何处是故乡!

  回答他的只有绵绸的秋雨……

【故乡何处作文】相关文章:

归向何处作文500字10-28

何处的近义词08-26

何处为家05-20

良心在何处作文450字10-28

归为何处作文100字10-28

何处不相逢作文3000字10-28

云归何处作文900字04-04

何处话凄凉作文1000字04-03

何处话凄凉作文1000字04-03

寒假何处去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