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1-03-26 10:55:50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忆中的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篇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新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新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2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姥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姥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姥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姥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姥姥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姥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姥姥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姥姥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姥姥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姥姥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姥姥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姥姥70大寿,爸爸和姥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姥姥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3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新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新年味儿愈浓。

  排在年味儿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儿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新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新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新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新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儿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新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儿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新年才能得到。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4

  好多年没吃过老妈做的腊八粥了。参加工作后,就很少能碰到腊八节时休息回家看望老妈了。等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离家后,家里就老妈和老爸两人了。每次打电话回去问他们,做腊八粥了没?老爸都说,你们不回来,你老妈都懒得做了。

  偶尔回家碰上腊八节,老妈要做。我怕麻烦,也怕老妈累,不让她做,就说不想吃。记得那时的腊八粥,老妈前晚就泡好红小豆,黄豆,黑豆,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熬玉米粥,把豆子放进去一起熬,再擀点面条,放些青菜豆腐,还有前一晚炒好的大肉臊子。腊八粥的香味把贪睡得我们早早勾引起来,每次吃饭挑食的我,都会吃两碗还不放手。腊八粥讲究吃剩,所以家家都会做多,热着吃一天。等到中午,玩疯了的我们,就在伙伴家吃了,吃完还不忘品评下谁家的好吃。

  后来看书,才明白,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看来这个节日由来已久。而各地的腊八粥的材料也也五花八门了。现在,超市里各式的甜味腊八粥,吃起来,还是没有了儿时那碗咸香的腊八粥好吃。老妈说,你们现在就是“刘秀喝豆子麦仁“,好的吃多了,不觉得香了。这个典故,老妈讲了好多次了。说的是,刘秀当年起兵打仗时,有天行军一日,粒米未进,又渴又饿时,来到一位老妇人家,老妇人用家里仅存的一点麦仁和豆子,煮了一锅麦仁粥。刘秀吃了后,觉得真是天下美味。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天天好吃好喝的,觉得吃啥都不香了。一天猛然想起那碗美味的麦仁粥,就让宫里的御厨做,刘秀吃了,觉得太难吃了,就换人做,还是难吃,一气之下,杀了几个御厨。有大臣就建议皇帝,把老妇人找来。老妇人找来后,老妇人做了一碗,刘秀吃了口,觉得难吃。老妇人就对他说,”你当年觉得好吃,是因为你当时又饿又累。现在,你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就体味不到美味了。“刘秀听了,惭愧不已,派人送老妇人回家。我想,现在的我们,觉得食之无味,也是如此吧,天天如过年,自然就体味不出食物的美味了,也体验不到以前那些浓浓的年味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5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春节越过越没年味”的抱怨。也许没有年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从年三十到初一、十五的习俗讲究一环接一环;可能工作节奏太快,我们忙到一切都来不及准备……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抱怨的同时,我们也淡忘了那个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也需要传承。让我们一起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像小时候那样过年,让我们和身边的孩子永远记得,就算如今的物质生活再丰富,过年也仍是最幸福的事。

  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发钱”。不过可惜发的钱多数要上缴,妈妈的说辞总是不一样。最早说他们要给对方的小孩压岁钱,只有不用“回给”钱的才是我的;后来又说,钱会帮我攒着,还是我的,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就完全不知道了。后来反应过来了,只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发生在大年三十到初二之前,必须不能错过!

  爷爷很大方,从我有记忆时已是一张崭新的50元了,后来渐渐“涨”到1张大团结,2张大团结,包里揣了钱就马上上街各种暗爽,上了街又各种舍不得动,最后还是买烟花,买零食,买平时妈妈总也不给买的小玩意。最好笑的是,小时候对钱没概念。一次,一位阿姨给了一张20元,因为只有薄薄的一张,便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谁都劝不住,最后大姨为我换成了20张一元钱,手里厚厚的一摞,才终于高兴了。

  过年时,小孩不像大人那样忙,每天就做一件事情:各种玩。那时,卖鞭炮的摊子热闹得很: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女孩喜欢买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男孩喜欢二踢脚,以及五颜六色的礼花炮……到了夜晚,整个天空灯火通明,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那时的除夕夜,特别是零点前后,电视里的春晚即使开着最大音量也完全听不清楚,因为到处都是隆隆作响的鞭炮声。“从小就听长辈讲放爆竹驱逐年兽的老故事。如果停了鞭炮声,会很不习惯地觉得没有了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大家一年的奔波忙碌中,年也渐渐的到来了。

  还记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时,也就是腊八时,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喝腊八粥。在那一天中,大家都渐渐拿出自己屯的年货出来了。孩子们也期待着一学期的结束。年,也就渐渐地开始了。

  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快,就到了年三十。我看着大人们将对联贴到外门,意味着对新年的期待。还会将“福”字倒贴门上,意味着福进门来。这一天对于父母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清早,他们就准备着今天所需的材料。

  大人们忙碌着,我们也不能清闲,帮忙打打下手。年夜饭中少不了年糕,比起买的,自己做的最好吃。于是我就准备好面粉、鸡蛋、肥肉、南瓜、糖,将它们柔和在一起,捏成一个团,再给大人们下锅炸。这样就意味着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在这一天锅子和砧板几乎没有空的时候,剁东西的声音,炒菜的翻炒生,整个屋子都飘满了鱼肉菜香。让人感到热闹与喜庆。

  临近黄昏,外公会摆好桌子来拜神和祭拜祖宗。会在桌子上摆好鸡、鱼、肉在正中间。后面摆上三碗米饭。最后就是三杯酒。前面左侧会在勺子上点好油灯,正中方会上三炷香。祭拜完会将酒洒到地上。

  正当我们在玩耍中,一声“开饭了”使我们回了神。全都在家中坐好,盯着桌上那十道菜蠢蠢欲。摆在最中间的是羊肉火锅,意味着红红火火。旁边还会有红枣桂圆乌鸡汤,意味着富贵。它的对面有一盘笋子炒肉丝,意味着节节高升。一盘扣肉,意味着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会全家团聚围着电视看春晚,并在这中途中,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红包和祝福语。我们都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颜。

  午夜倒计时,家门外爆竹声响起,浓浓的年味飘逸在心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

  年味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雪味

  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学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达到了才转过神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姐姐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

  火药味

  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我也一样觉得。第一颗爆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过年了,当几十颗爆竹同响的时候我知道过年了。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了这个年有味儿……可是我们这儿远远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有了这个火药味,就算是一点点我已经满足了。

  餐味

  夜,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了,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了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啊,水饺啊,烤鸭啊,烧鸡啊……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

  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过火。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8

  过新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儿。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新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新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9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小年,就要祭灶。记得小时候,奶奶都要做一个花馍,蒸好好,摆放到灶神旁,上一柱香,拜一下。老妈不信这个,所以分家后,家里也不祭灶神了。过了小年,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准备了。每年的冬天,会裁缝的老妈都是最忙的。村子里的左邻右舍,这个给孩子做件外套,那家做条裤子。老妈都会答应。每晚,踩着缝纫机做到半夜。老妈说,以前我们小时,家里经济紧张,做衣服给家里补贴家用。后来,日子好了,碍于邻里情面,还是要帮忙做的。每年,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老妈都是忙到年三十夜里才给我们赶制出来。

  相对老妈的忙碌,我们可是悠闲多了。常常几个小伙伴相约,走上2里路,去镇上看大戏。那时还是公社,在镇里建了戏园子。平日里是镇上开大会,或者审判会时用。腊月里,就开始唱大戏了。小孩子,对秦腔的热爱,源于可以顺理成章的向家里人要几角零花钱,买一毛钱的瓜子,或者一个米花糖。那时,兴高采烈的我们,在戏园子玩够了,拿一角钱,从小贩手里接过用旧书卷起的一小筒瓜子,站在台子地下,一颗一颗放进嘴里,砸吧一会,再吐掉皮。一把瓜子,慢慢地吃,等戏散了,还有一多半,有时就带回家给家里笑的弟弟妹妹吃。我对秦腔的了解,也就从那时开始吧,记忆中最深刻的秦腔名曲,《周仁回府》,《铡美案》,就是那时深植于记忆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戏院就荒芜了,记得初中的学校就在戏院旁边,每日放学都会看到孤零零矗立在那里的舞台,台下空落落的,几个小孩在玩耍。而戏台上那些,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蓝脸的道尔顿,那被遗弃的秦香莲,那骄横的公主,成了永远的记忆。后来,戏园子也拆掉了。前段时间回家,路过镇上,以前戏园子的地方,开发成了家属区,盖起了高楼。年味,就在人们追逐好生活的路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体会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吗?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1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佳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新春佳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新春佳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2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3

  小时候盼过年、爱过年,数着手指头,翻着月份牌,简直就等不到。当山野的风变得凌厉了起来、当小伙伴们的脸蛋带着红润、兴奋地交头接耳着自己的花衣服时,我知道年就要来了。

  过年就是乡亲们说的,吃好的。进入腊月,最先吃到的是炸糕,自己家的、亲戚家的、邻居家的,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红糖馅的、红豆馅的。家家都打开门帘,白气腾腾往外冒。炸糕的麻油香味在村里此起彼伏、缭绕不散。然后是吃到酸汤葱花拌现压的粉条,粉条白得莹亮,葱花绿得爽心。大人孩子一人呼噜一大碗。团好的粉条子摊放在案板上、竹篦子上,白花花摆满了院子,等冻瓷实了,码放在大缸里。每个人都明白这以后就有管饱的酸菜猪肉炖粉条子吃了。然后是杀猪声,嘹亮而喜庆,大人孩子都从这嘹亮里闻到了肉香。然后是杀猪菜,按说这菜里熬的不是上好的肉,但就是香,现在明白香的原因是铁锅熬菜火候到,肉是纯自然的肉,山药白菜蔓菁都是纯天然的好东西,七大姑八大姨七手八脚把菜切碎了,哗哗推进去,炖在一口大锅里,架起大柴火,熬了大半天,肉有菜味,菜有肉香。就像老夫妻,就像老街坊,是时间的积累之美,是相互包容之香。老少爷们喝一通,嚷一通,歪七扭八醉几个。然后,是腊八粥,我吃它印象不深,深的是奉了妈的命令给各家送粥,东家一碗,西家一碗,近处一碗,远处一碗,哎呀,没完没了,小孩子走路边走边玩,收工回来,满袄襟满裤子的粥。但是妈是不骂的,因为过年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4

  大年三十,饭桌上,爷爷奶奶不约而同地说,今年过年的气氛不够浓厚。仔细一想,确实有点儿。

  如今,不少人都在抱怨,年味淡了!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并品尝过往昔浓浓年味的中老年人,面对时下渐渐远去的年味,内心难免会涌上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

  小的时候,我特别盼望过年。除了过年能穿新衣裳、拿压岁钱之外,过年放鞭炮更是一件让人感觉新鲜刺激、体验自由欢乐的事。如今,人们富裕了,过不过年早已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了,新春佳节就仿佛是一个平常的假期。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期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和载体。在殷实之家,平日的生活与过年时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过去人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过年时大肆铺排张扬的习俗,便也就永远失去了存身的空间。结果,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从精神层面来说,旧时所谓的“年味”,又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以及对天地君亲和诸路神仙所要表达的虔敬之类的民间崇拜与民间信仰。

  可如今,即便走亲访友,也无需再做太过复杂的安排和准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发封e-mail,所有的亲情、友情的表达都能实现。但是,对于情感的表达,再精彩华丽的语言,与以往那种正式的登门造访相比,也都显得苍白和平淡了许多。而借助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元宵、灯谜等等构成了庞大深厚的年文化的工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已变得可有可无。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这样一来,浓浓的“年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支撑。

  这一个新年,让我深切感受到,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的年味,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春佳节文化。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完全应该将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新春佳节文化发扬光大,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也让年味变得更浓烈,更香醇,更加喜气洋洋。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新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新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新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新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新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新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新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妈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爸爸妈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妈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妈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新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年味优秀作文10-27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2篇12-22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12-21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篇)10-16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15篇)02-26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600字11-22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通用15篇11-11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通用15篇)10-22

记忆中作文01-24

记忆中的清明作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