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作文

时间:2022-04-08 15:35: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有关心得作文合集十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得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心得作文合集十篇

心得作文 篇1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走向衰败的过程,也反映了曹雪芹的亲身经历,暗示着社会的腐朽。

  贾宝玉自小备受贾母疼爱,也养成了他顽劣,任性的性格。他憎恶封建礼教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你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只因封建观念中,男子必须读书做官的观念,宝玉憎恶这些世俗观念,便整天和一群女儿们厮混,追求随性的生活。曾经的宝玉是一个风流公子,苦苦追求真爱却一直无果,直至林黛玉进入贾府。

  黛玉由于母亲早亡,他的父亲把她送到了贾府,她在贾府中无依无靠,无权无势,遭到别人的冷落,还依稀记得黛玉葬花的场景,黛玉见风吹落花飘满地,不忍落花随水流到污浊之水中,便用绢袋装好埋入土中,让落花随土消散,黛玉用落花比喻自己的处境,留下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

  宝玉第一眼见到林黛玉,便被她那倾国倾城貌迷倒,两人从此深陷爱情之中。可这段姻缘却不被被人看好,在别人眼中林黛玉只是一个叛逆任性、心胸狭隘、小家子气的女儿,可宝玉却独爱黛玉,黛玉从来不劝宝玉追求功名利禄,也正符合了宝玉的性格,清高脱俗,正是这两人性格的描写。

  在书中人物的眼中,黛玉远不如出身高贵、举止娴雅、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宝玉和宝钗才是金玉良缘,可是林黛玉的出现却扰乱了这一切。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事正是封建礼教的表现,婚姻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宝、黛、钗无一落得一个好结果,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了封建制度的牺牲者,可结果也没如书中人物所愿。

  《红楼梦》最终的结局批判了曹雪芹所在时代的封建,黛玉在宝玉取妻那一刻含泪而终,宝玉悲伤出家,薛宝钗抱憾终生。在这样的社会时代,没有一个人有一个好结局。贾府由荣华走向没落,直至被抄家,也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败,表达了曹雪芹对他所处社会的厌恶,他能在家境败落,生活贫困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著作,也着实令人敬佩。

  读罢红楼梦,心中产生了诸多感叹,因书中悲伤结局而感叹,因封建风俗所感叹,读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很多,其中细腻的描写使我阅读得更加细致,也培养了我的耐心,这会是我人生一笔财富。

  真事隐,假语存,这其中奥秘我还未完全参透。

心得作文 篇2

  上周,我们在学校电教厅听了五节作文研讨课。五位教师紧紧抓住作文教学的重点,结合学段,精心设计,通过激活思维、指导方法、读说展评等环节,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听过之后,颇受启发。便有了以下作文之思: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阅读积累,语言内化,语文素养展现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课标的要求,不拔高、不越位,做到切合学段实际进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要到位。

  写好作文的根本所在是:源于观察,始于积累。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生活素材,内化语言,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材料库,切实做到巧妇也做有米之炊。

  作文教学既要重视文前的指导,又要重视写后的讲评。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作文评讲使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成效。

  切实把握年段目标,明确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重点目标是什么。要求的描写不要面面俱到,要想阅读教学一样做到一文一得,步步扎实,拾级而上。

  范文引路的问题,存在利于弊。有利于学生的仿写,束缚学生的思维表达,易千篇一律。

  评价交流的环节缺失,不能很好的展现整个教学流程,没能呈现完整的作品。如果多给些时间或许会更好。

心得作文 篇3

  通过12周对动画剧作的学习,让我们对剧本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网上的资料跟老师说的都差不多,所以剧本写作是一种创作层面的东西,它自身有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但这些总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实践。任何东西,牵涉到创作,有规律,就一定有反规律,有主流,就一定有反主流,这样艺术创作才能不断前进,就好象,文学史上,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主流流派,但这些流派随时会被其他流派所取代,这是一个道理。有的专家说剧本的创作方法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表现这个故事的好坏。

  对于剧本而言,需要的是描述性的表述,对于长期写惯了文学性东西的人而言,可能会很不适应,因为在文学创作中,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讲述,比喻夸张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尽情使用,对人物的刻画可以多用心理描写来实现,讲述事情的视角也可以多种多样。而剧本可能相对古板些,它更多的是需要短短几句,描绘出一个场景,写人物几个动作,来表现出一种情绪。可以说,写文学作品,是需要文采的,而写剧本,是要抛弃文采的。故事的叙述,要言简意赅,什么心理活动什么修辞描述,统统抛弃。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是靠他的行为和语言来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更注重细节上的描述。

  老师也说过要有镜头感,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多想下,这个故事要怎么拍,如果实在对镜头不太清楚的朋友,你们可以多去看dvd碟,多看人家是怎么分镜头的,看多了,自己自然就悟到了。老师还说过要有节奏感节奏十分重要,节奏是一部片子的灵魂,它不仅仅只体现在成片上,在剧本上也是如此。

心得作文 篇4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对国学的名著是敬而远之的,那生涩的词汇和深奥的哲理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在近几天政工科组织的学习中,在于丹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教授不但将论语中枯燥无味的古文用现代“心得”的形式进行了完美诠释,而且还用自已广博的知识面给论语重新加入了新的注解,并且加入了一些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使我接受了《论语》,而且从中受益非浅。我感到,其中很多道理是与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有所关联的,如果运用恰当,必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很多益处。

  在其天地人之道章节,她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天、地之间的关系,人的不断强大与天地强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将其与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和谐矿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我感到,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等等之间做到真正的和谐,才能推动我矿的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社会和集体的不断壮大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更强大,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只有集体得到的利益较多、集体荣誉感更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有一种荣誉感,相应的,得到的利益也就更多。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通过这个故事,我从中想到我们有的人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也常常取笑、议论别人,其实在我们取笑别人就是从侧面证明了我们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心中一直惧怕别人背后议论。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平常要做到“恕”和“仁”,只要真正把以上两点做到了,就能使自已足够的强大,也就能将得失等身外之物看轻。

  还有一个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常常抱怨,我为什么没有某人强,其实这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没有别人强大,是不是还有我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多多的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反省不断改正自已的缺点,使自已进行不断的改进,不断的适应这个社会。

  以上只是列举一二,总而言之,于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和他对《论语》的心得将我们引上了一条解读国学名著的道路,我觉得于丹教授的高明之处在于用自已的体会和品尝将《论语》这个我们很多人以前顶礼膜拜的东西给我们加工成了一道美味的心灵鸡汤,让我们过上了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幸福生活。是她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品位快乐人生,更好的享受人生,她用再简单不过的语言和词句将《论语》中深奥的道理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可以不断借鉴其中的东西、吸取其中的精华。终生受用不尽。

心得作文 篇5

  炎炎夏日,看于丹的《心得》看出了一丝清凉,一份释然,一份感悟。

  于丹说:“我不主张从性别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的确,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孔子,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孔子用一部《论语》链接了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但其主题却很单纯,单纯到只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它传递的温度是一种态度,一种说,人家都有兄弟,可是我没有。于是他的同学子夏就说了一番我认为很有深度的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于丹针对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缺憾,我们可以转化自己的态度和处事方式。”

  人生决不会尽善尽美,而面对缺憾也是一种勇气。我个人认为我还是有这种勇气的,因为我觉得,比起我所拥有的,这些缺憾不算什么,有句话说:“朴素的,温暖的态度。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只是通过于丹的讲解识得其冰山一角,但我依然把这一角写下来,因为这见证着我思想高度的一次上升。

  人生百年,谁能无憾。《论语》中说,有一次,司马牛忧伤的人生中应该计算自己得到了些什么,而不应计较自己失去了什么。”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我写道:“我们多么幸福,我们还活着,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可以肆意的奔跑。”所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面对缺憾和不如意,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样我们会很快乐,很满足,进而很幸福。

  如果只看重缺憾,这个缺憾将成为一种心理暗示,他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阴影,影响到你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对于缺憾学会微笑吧!

  关于处世之道,于丹也教给了我们很多,她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有人问孔子:“以德报德,何如?”孔子回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于丹说:“这是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处世的分寸,提倡的是一种人生效率和人生的尊严。孔子不赞成以怨抱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一种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当然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因为你付出太多的恩德和慈悲,对于已经有负于你的人是种浪费。

  于丹这番话让我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在生活中“德”也就是通俗说的宽容是处世的重要因素,我始终摒持这一观点,然而,久而久之,我发现因为我对什么事都付之一笑的态度,让不少同学喜欢拿我开刷,为此我很郁闷。知道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尝试让自己懂得一点分寸,也让别人给我留些空间。

  说道这儿,我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种想法,坏人是可以用善良和宽容感化的。所以我以前对那些不太好的同学都很宽容和友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也在脑中淡化,原以为是长大了,世故了,现在我才明白是他们消磨了我的宽容和耐心。对于有些事,有些人,不值得。现在我的原则是:对于该以德报怨的,我一笑置之,不值得的,我不会浪费力气。

  在于丹的心得里,还有一部分让我感受颇深,那便是交友之道。关于这个《论语》中有很多,于丹也讲解了很多。但我觉得我最欠缺的于如何与朋友相处融洽。

  《论语》中有句话:“言未及之言谓之躁。”于丹解释说:就是话还没有说到那里,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是我与朋友相处的最大缺点。于丹告诉我说:“大家有公共话题时,一定要众望所归,大家在期待一个话题时,再娓娓道来。”这是我很需要学习的。

  其中还有一句:“言及之而不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话说一半,这是我很讨厌的一种行为,但在我身上也找的到踪迹,这也是我需要克服的一种行为。

  最后一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换位思考的相处方式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我觉得会不会换位思考是你人缘好坏的关键。这也是一种品质,一种素养。

  于丹说《论语》是最朴素,最温暖的简单道理,于丹也用最朴素的言语为我们讲解了孔夫子历经杏坛讲经、雪宫施教﹑泰山登临﹑齐国闻韶中悟出的《论语》。

  而我也用及其朴素的语言写下了我的点点感悟,与其说是感悟,倒不如说是启发。比起于丹,我体味的太少太少,谈起《论语》我也只能说一知半解,但于丹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辉下学会成长。”

  在漫漫的此人生路上,我会慢慢去感悟这些“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道理,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这些温暖的简单的道理连接我五彩的一生。

  感谢《论语》!感谢于丹!

心得作文 篇6

  8月31这一天,第一次到深圳听课,之前,并没有与主讲老师预约任何事,也不甚明了周末两天里主要讲解的是哪一章节的内容。临到上课前才知道,这一次讲解的是“社会心理学”,由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小远主讲。

  张教授在穿插中讲到了当代“心理咨询师”的使命,他说,当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应该首先对这个“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定位。他认为,心理咨询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意义上的“心理医生”,所以,没有必要再把类似精神分裂症、烦躁症等变态心理的鉴定与疏导做为主攻方向,而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理念:引导当事人更关注于自身的幸福感!

  也就是说,当代心理咨询师的使命应该是帮助当事人寻找并确立自己的深层关系与深层需求,让生活中的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效率!

  在“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里,张老师讲到了一个需要的层次理论,说:每个人的需求都有三个层次“表层(工具层)、中层(角色层)、深层(亲密层)”。表层指仅仅点头之交或者萍水相逢的层面;中层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工作伙伴、夫妻父母子女等等;而深层,则主要是指自己的信仰、追求,包括了终生的事业选择与理想追求,这个选择指能够做自己最喜欢、最乐意也最适合做的事、也既精神上的愉悦与富足。

  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他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多存在于表层淡薄、中层拥挤、深层空虚。也就是原本可以点头之交即可的关系因为种种原因给提升到了中层,于是,导致了现代人有太多的角色需要转换,就似川剧中的“变脸”一般让人不堪重负。

  课堂上,张教授举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叙述说,以前他居住的地方本属于吵杂且治安情况又非常恶劣的一个环境,真可谓蛇龙混杂,可是,他却在那儿生活得很开心、自在。后来,他把家搬到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时尚的住宅小区,可是,心情却反而没有了从前那样愉悦。一时没能明白,后来想了想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先前住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大部分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于是,都属于表层关系。走到大街上,他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和小贩一角钱的争执而哪天就被宣传得沸沸扬扬,也不必在乎必须得于他们面前摆出怎样一副学究的模样,说得再通俗点,就是大热天的晚上只要穿着件短裤背心他就可以放心地在楼下散步。这种仅限于表层的关系让他能够活出自己想活的样子,所以,他感受到了他现在生活的环境里所没有的开心与愉悦……

  伴随着中层拥挤的状况出现的,却是深层的严重空虚。为了生计、为了利益,现代人已经没有几个能够真正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精神层面上的信仰与追求也已经在严重缺失。在张教授的理解中,这就是现代人心理不健康的真正原因。因此,他同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有一个明确的深层需求,这一层面的存在,就是健全心理的一个标志。

  此外,老师同时还一再的强调:理论不等于真理!更不可以把心理学上的一些理论当成自己的座佑铭或是人生指南来遵循!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生活是两码事,切切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老师还附带地说到:他们学院正把“人格心理学”当做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人格心理”已经被教育界越来越关注与重视。

  听到了这儿,突然的,我就想到了黑格尔的那句名言“伟大的事业是由伟大的人格缔造的!”先哲们哲学的思想结晶,正越来越被日渐发展进步的社会所认可与追随,精神的世界里人们需求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实在是一件太令人兴奋与鼓舞的事!

  两天来,我用心地啼听,尽自己最大努力地牢记,我状态异常兴奋地捕捉着老师的言语,心灵深处却也同时为自己这次出行的勇气暗暗喝彩!

  不虚此行!获益良多!这就是我于这段文字结尾部分最想说的一句话!

心得作文 篇7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会背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

  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记得于丹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想起我刚上班不久的时候,血气方刚,常常会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小矛盾生气,总是会想,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事情呢;同样一起毕业的同学,为什么他们的工作就比我们的好?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在我们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中,也常常听到朋友们这样的牢骚。

  刨去青春傍身,年轻气盛,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

  还有另外一则也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虽然其中映现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够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快乐的风骨,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发现自己无力用事实来说服拥有这样思想的人,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悦;圣人的智慧也终归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发现自己如此不足。

  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心得作文 篇8

  z同学,17岁的花季少女,却是全班最不受欢迎的同学。

  自私孤立是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她不愿意跟同学们交往,同学们跟她打交道,也总会被她误解为恶意的攻击,古怪的脾气透射出严重的心理问题。她刚进入班级时,非常自闭,甚至有自残的行为。这两年,在对她的教育上我花了大量的精力,看到了一定的进步,但面对高三的学习压力,她的心理上又出现了反复。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11月7日下午4点,我随同方倩老师,学工处领导魏继主任、熊浩主任前往她的家。

  她的家在沙隆达广场附近,我们到的时候她的奶奶早已在广场等,广场上的风很大,奶奶迎着风大步向我们走来,那股热情真让我们感动。我们走进小巷,拐了三个弯,走到一栋90年代的旧房子前,又随着奶奶爬上7楼,才走进一个四十平方的小房子里。这一路上,奶奶向我们介绍,z同学的父母离异,父亲是沉默寡言,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母亲在外地打工。她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奶奶78岁,爷爷也已经80岁了,祖孙三人就一直住在这个四十平米的一个房子里。奶奶一边爬着7楼,一边跟我们讲述着,言谈中透露着无奈和骄傲,她为能抚养这个孙女感到骄傲,又为没能更好地教育这个孙女感到无奈。看着奶奶的身影,我们的心有些沉重。

  经过一番交谈,我发现在z同学奶奶的眼中,z同学是一个乖巧懂事可怜的好孩子,虽然她成绩不太理想,但这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z同学是受害者,z同学的父母、同学都伤害着她。从这些话语中,我们读到最典型的爷爷奶奶心态,自己家的小孩是最好的,是没有错的,即使看起来有错,也一定是别人让她犯错,爷爷奶奶是她的最可*的保护者。这本身没有错,当爷爷奶奶的爱也无法帮她抵住现实的残酷时,她就失去了对环境理性的判断,走向孤独自闭。

  我们为爷爷奶奶的付出而感动,但在对他们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两位老人也欣然接受。同时,我们还提醒两位老人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不要给她太大的学习压力。奶奶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都很激动,一再表示应该多跟老师交流。我们临走时,爷爷奶奶竟然要送我们下7楼,在我们的坚持下才作罢。他们站在楼梯口目送我们离开,我感到这束目光中承载的沉甸甸的期待。在他们对我说了那么多感谢的言辞后,我想说,谢谢他们,谢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每一个家长都是把他们生命一部分交托到我们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

心得作文 篇9

读《卖米》心得

  夜已经深了,指针指向十一点,妻儿已睡。黑夜仿佛扭了开关,一切喧闹归于平静。明天周末,今天可以睡晚点,心里记挂着白天来不及读的《卖米》究竟是如何一篇好文章,竟是迫不及待了。

  搬把凳子到阳台,打开灯,米黄色的灯光便铺下来。翻开《卖米》的文章,上面赫然是蒋国平局长的批示,他一口气读完,想必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我也是一口气读完,没有停歇,因为这真是一篇好文章。读完才知,文章背后的故事更是精彩感人。读的过程,像是在听故事,或是在看连环画。文风朴实,叙事流畅,干净清爽,不含一点杂质。文章中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背后花絮”,才是感人至深之处。

  主人公既可怜,又可叹。既可悲,又可惜!英年早逝,飞花过早的飞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飞花飘然去,精神永留存。寒梅独傲雪,勉励后来人。

  一个从大山深处飞出的金凤凰,却在涅槃之后只是短暂的绽放便凋零了,生命如此脆弱,红颜何以薄命。反观自己的生活环境,怎能不汗颜,怎能不珍惜,怎能不努力。

  飞花虽然飞了,但她的香魂仍在,寒梅精神仍在。

  主人公比我大五六岁。

  主人公的贫苦家境,我虽没经历过,但其中的艰辛却是能体验得到的。

  它让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记忆。不过是少了些艰辛,多了些朴实的幸福和快乐。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童年和小学都是在那里度过。忙碌的夏收麦场,不高的屋檐围墙内,是铺天的.麦秸,堆得高高的草垛;采收棉花的忙碌时节,则更多地是喜悦,大人们身上挎一个斜布口袋,将一朵朵可爱的白色摘下放入,积少成多。棉花是经济作物,收了以后可以卖掉,换取“不少”的钞票,补贴家用,是一家人重要的“嚼裹”来源。还能购买化肥、种子、农药,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这些童年往事虽已过多年,但仍然斑驳的留在记忆里,只是没有张培祥那令人洒泪的卖米经历的艰辛。但这,足以使我真切还原文中那卖米的赶场画面,足以让我体会个中苦涩滋味。

  家境困难,生活不易,却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理由;多病的父亲,患病的母亲,也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动力。

  小时候,也曾跟随母亲收割过小麦,也曾向贩子们卖过小麦。那时候小麦似乎是万能的,可以换面粉,可以换针头线脑,甚至可以换一张观看农村“耍把戏”的门票。

  小时候,父亲很忙,每隔两天骑一辆自行车到二十公里外的水电站上班,遇到发电的时候,几天几夜回不来。这时候,如果赶上农忙,那就是我母亲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天气晴朗还好,如果遇上下雨天,那真是令人着急欲哭了。那时还小,回忆有些模糊了,但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却是最清晰的。现在能想起来的,除了那些农田里人们收割小麦采收棉花忙碌的画面,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了。

  小时候,我也曾跟随母亲卖过棉花。不过那时太小,帮不上忙,只能坐在堆着两大包棉花的独轮车上,由母亲推着,去往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卖棉花。但那时,我是高兴的,因为不懂事,只知道坐在棉花包上很软很好玩,还能看沿路的野花野草,重要的是,母亲去卖完棉花还会给我买糖吃。但是那时哪里会想到,那两大包压紧的籽棉花足有一百几十斤,加上我的体重,坑坑洼洼的土路有多么不好走。

  到了棉花收购站,一样的是贩子在收。而且只有一家,没有《卖米》里许多的贩子。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克扣斤两。母亲把棉花推到贩子面前,贩子们一只手捏起几粒棉花,另一只手去拉棉花的丝,看丝的长短,来判断棉花的质量。不过这只是“卖家市场”,他们只是做做样子,不管丝的长短,总会想办法说这棉花丝不够长,质量一般,卖不了高价;试完丝的长短,贩子将手伸进棉花包的中间,来看棉花的湿度,也是防止人们往棉花里掺水压重。棉花湿度这东西,没个仪器测量,也是由他们说。

  过了这两道关,贩子就开始称重结账,卖棉花的就是羔羊,你争两句也没用,他们就此一家,爱卖不卖。但是最终还是领到了为数“不少”的钞票。毕竟,棉花比小麦值钱。

  母亲是勤劳的。

  那时候农村都是按一家人的人口分配田地的,我们一家四口的田,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耕种收割。有时还要给爷爷奶奶的田里帮忙,父亲只是在水电站不发电和最农忙的时候才会回家里搭把手。最清晰的画面就是母亲开大型农用三轮车收割庄稼、运送粮食的情景。除了田里的庄稼,母亲学照顾我和弟弟,管理家里小卖部的经营,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后来不种田了,我和弟弟长大了,母亲盘掉了小卖部,到父亲单位附近开起了小餐馆,后来想想,这一点都不比种田轻松。为了节约成本,不去雇佣工资高的厨师,母亲亲自上阵。天不亮就要去远处的场集,赶集进货买菜备料,天天忍受油烟的熏呛,夏天火炉的烫烤,那时我还不大懂事,只是知道滋味不好受,但是没有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母亲的左手非常厚实,胳膊也很有力,我上高中时,掰手腕都不是她的对手。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常年颠勺练就的,真是不易啊。

  母亲现在总是腿疼腰疼,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年轻时种田和开餐馆过度劳累造成的后果。每想到此,总是觉得心里很难受,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她买些好点的药,多给她打电话,经常回家看看,和弟弟经常劝她不要再这么忙里忙外,注意休息。

  人们往往不喜欢懒惰的人,而喜欢勤快的人。但是在母亲身上却恰恰相反,大家都劝她懒一点,不让她忙活,怕她累着,旧病复发,可她总是闲不住。就拿打扫卫生来说,每次到我这里,她就把整个单元的楼道扶梯扫干净、拖干净、抹干净,我们劝她“就扫自家门前的就行了,扫那么多干啥?”她却说,“你楼上的楼梯灰尘多了,他们从你门前过还不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你楼下的楼梯脏的话,人走上来的时候也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反正讲卫生是没错的”。实在拿她没办法。

  母亲是闲不住的。

  张培祥也是幸福的,她有着勤劳朴实爱她的父母、懂事的弟弟、善良的老师和亲友,她有着支持她的同学和朋友,更令人羡慕的是,她有着坚毅执着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才气。

  张培祥又是不幸的,在她的生命陨落之时,她的这些幸福和幸运却恰恰使人更加的悲伤,扼腕叹息。

  人虽似飞花而飞,但是她的傲雪寒梅的坚毅精神却永远独立枝头、永不凋谢。

  人虽香消玉殒,但是她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却在不断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人虽昙花一现,但她却是浩瀚夜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永远盛开在遥远的天际。

心得作文 篇10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 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 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 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有关心得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有关读书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3-02

关于读书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4-07

【必备】读书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4-05

心得作文400字合集十篇02-25

关于雷锋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2-12

【推荐】军训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1-28

精选军训心得作文合集十篇01-15

有关姐姐作文合集十篇02-03

有关对手作文合集十篇03-14

有关父爱作文合集十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