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文

时间:2021-03-28 19:01:32 阅读 我要投稿

有关阅读作文9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阅读作文9篇

阅读作文 篇1

  经过不断地推广,阅读越来越趋向大众化,也有更多的人爱上了阅读。但伴随着好现象的出现,也有一层隐患。

  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患上了近视眼。更有甚者,小小年纪就因励精图治,在近视度数上完胜老师。这就要谈到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了。

  先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位同学,才初一,就因为读书时的习惯问题,近视度数高达七百。在我的观察下,认为原因如下:一、经常在光线较弱或较强的环境中长时间阅读。二、经常用眼过度,而不采取护眼措施。三、长时间躺卧读书。(还容易患上颈椎病)。

  想要预防近视,也不难。一、要选择适当的环境看书。二、减少过度用眼,要适当休息,或做眼保健操。三、阅读姿势正确,眼睛与桌面保持一定距离。

  其次,就是阅读效率了。若是有以下习惯,你的方法就要改了。一、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不广泛。二、看书时,不圈点,就会产生今天读,明天忘的现象。三、读的书一天换一本,或多本一起看,就会产生读书没目标、迷茫的现象。

  所以,掌握正确的读书习惯很重要。

  喜欢阅读是好事,但我们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才能让阅读更加美好。

阅读作文 篇2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换句话说,也是“活到老,读到老”。

  在我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时,我沉醉于那粉色的梦:玫瑰与夜莺低语着;雪白的天鹅轻盈地掠过了蔚蓝的湖泊;美丽的人鱼在晨曦下散作泡沫……这是童话给予我的梦幻世界。感谢这些绮丽美好的故事,陪着我走过了懵懂与单纯。我在童话中想象。

  后来啊,我看起了戏剧与小说。《哈姆雷特》教会了我勇敢与善良;《梁祝》让我看到了这世间最真挚唯美的情意;《老人与海》使我感悟到了何为坚强……我读啊读——我想像简·爱一样独立自强,像三毛一样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我在文字中逐渐感悟。

  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诗词。或许有些人觉得诗词很枯燥,其实不然。每一句长句、短句背后,都是一位诗人由衷地感怀,亦或是不凡的一生:我爱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思缕缕;爱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万丈。我常常羡慕微之与乐天的友情。远隔千里,梦中同游是他们的心有灵犀。“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这句,是不是像极了我们所戏称的“友情”吹捧?梦中的三回“见君”是友人间的趣意调侃。“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是二人死生契阔三十载的见证。这些感、这些情,都是诗词告诉我的。我在诗词中升华。

  因为阅读,我看到了天地的广阔,看到了世界的灿烂盛大。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不知不觉间,我成长了很多——因为阅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阅读是件美好而漫长的经历。它将永远伴我成长,我爱阅读!

阅读作文 篇3

  最近,很多小读者都写信给小燕姐姐询问关于阅读的问题,比如:怎样处理课内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该选些什么书?名著一定要看吗?怎样利用课外读本呢?……今天,小燕姐姐就逐一回答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关于阅读,我记得自己的大学老师给过一句很诗意的定义:阅读,是一种相遇。

  其实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在不同的书中,不同的文章中,你会遇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风景,当然带给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也是不同的,所以,如若把阅读当成一种遇见,甚至探险,我想,那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但今天的我们,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时间上难免有些紧张,所以,在课外书籍面前,很多同学心里都会打起退堂鼓:还是把时间留给作业吧!其实,相比高中,初中的课程毕竟会松快一些,况且,无论是对于大家的考试,还是文学素养的积累,阅读都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好事,所以,小燕姐姐认为,在大家认真听课。做完作业的前提下,还是很有必要选择一些好的课外书籍来阅读的。但要注意时间、场合,大家千万不可为了看课外书而放弃课堂的学习。记得小燕姐姐上初中时,有位同学天天在课堂上看《故事会》,最后竟然走火入魔到连续逃课的地步,本来成绩很好的一个小姑娘,就这样连续留级,最后沦落到被开除的地步。凡事要有度,对于阅读,大家可以根据情况做一个计划,比如假期或者作业少时,可以多看些,临近考试,可以少看甚至不看,这些,大家都要学着为自己安排。毕竟,你的地盘你做主嘻嘻……

  至于课外阅读应该选一些什么书,小燕姐姐觉得没有什么固定答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有人说,看书只能看名著,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像大家这个年龄喜欢的漫画啊、科技啊,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也曾看过寂地的漫画,细腻的文字和疏朗的笔调,对于我们的写作都是可以借用的;科学探索类的文章,虽然对作文没有什么直接的贡献,但它可以锻炼大家的思维,拓展大家的视野,这对于我们的成长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著名诗人王小妮在她的著作《上课记》中也曾坦言很多世界名著她都没有读过,她建议自己的学生读“自己读进去”的书。名著不一定都要读,但也不意味着一点都不读,之所以能称为名著,它还是有一些经典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像《红楼梦》中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对于我们的写作都是有帮助的。况且,现在的中考已经把名著阅读当做试题来出,所以大家在学好课本的同时,适度地阅读一些名著,或者是名著中的经典篇章还是很有必要的。

  怎样利用课外读本?其实,阅读本身,就已经对我们的知识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只不过它的作用像诗人笔下的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就让你学习了很多。这一点可以说是“看不见的作用”。那如果想获得“看得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呢?这就涉及到怎样利用课外读物的问题。一本好的书籍或者刊物,必定有它独特的亮点,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就可以紧紧抓住这一亮点来做工作。比如很多老师都要求大家读的《城南旧事》,这里面,大家除了一些精彩的语段外,还可以学习的就是老北京的一些风情民俗,无论是当做常识还是历史,我们都可以整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再比如说期刊,现在大家都喜欢课余拿本杂志看,看过其中的文章后往往就随手一扔或者束之高阁了,其实期刊中有很多不错的场景描绘或者是令大家感到心动、受到启发的语句,以及一些时尚而新颖的标题,犀利而睿智的评论,对于这些,我们要做的仍旧是摘抄和积累,摘抄虽然是件很琐碎的事情,但这一过程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好而睿智的词汇带给心灵上的享受,更能不断地积淀自我的文学素养,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的建议,希望能为大家的阅读解决一些困惑和问题,大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写信告诉我哦!

阅读作文 篇4

  小学四年级时,姐姐在图书馆借了一叠外国的文学作品,本来只是抱着好奇心看了一会儿,可就是这么一看,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外名著。沈从文的,列夫·托尔斯泰的……通通令我沉醉不已。

  捧着一本《复活》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享受着书籍带给我快乐。那一刻,我的人是放空的,把灵魂交给书籍,展开一场旅行。我为玛丝洛娃的命运而感到揪心,为聂赫留朵夫的软弱而感到难过,为沙皇的冷酷而感到气愤。一个下午下来,我不知出现过多少的情绪,改变了多少表情,放在那儿的奶茶都凉了,而我却未曾变动。

  直到工作人员叫我,整个人才回过神来,一看时间,呀,已经五点了。原来我已经坐在那儿一个下午了。动动脖子,发现早已因我低头太长时间而酸痛,想站起来,发现腿也有点发麻。

  每看一本书,我都好似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断断的情,一件件的事。度过了一个个不同的时代,看到了一位位不同的人。每次看书都感觉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灵魂得以升华。望着图书馆装得满满的书架,我的心中只有喜悦。

阅读作文 篇5

  阅读之旅

  再没有更深远的天空,可以与书籍的苍穹相比;再没有更辽阔的疆域,可以与书籍的领土并称。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灵魂的归宿,是思想的结晶,是灵感的迸发。它们可以带来无穷的知识财富,这财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书籍是我心灵的一方净土,它带着我穿越古今,引经据典,使我的心灵变得宁静,那些喧嚣与杂乱,都被隔绝在宁静之外。

  朋友,我迫不及待,要与你分享阅读的快乐。

  我坐上"阅读快车",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第一站,美国,《最后一片藤叶》。

  这是欧·亨利的成名之作,讲述了一个患肺炎的老画家尽了最大努力帮助同样陷入困境的年轻画家琼茜,在一个雨夜在窗外的墙上画下了一片藤叶,给予琼茜与病魔抗争的勇气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以"杰作"一词贯穿全文的,那"杰作"就是老画家善良的心。

  欧·亨利式的小说,往往短小精悍、语言讽刺诙谐,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及人情冷暖,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用这"含泪的微笑",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启迪。

  第二站,俄国,《在人间》。

  十一岁,本应在学校吸收知识的养分,可是年幼的阿廖沙,却无缘校园。但他没有丧失对生活对梦想的信心。他先后当过帮工、船员,看遍了人间的种种苦难,心灵也得到了磨砺,思想不断成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廖沙当轮船洗碗工的时候,收获了一段沉重的友谊:那时,一位管事怜悯他,与他结为朋友,并时刻给予他帮助。然而,阿廖沙闯了祸,不得不离开轮船,管事很难过。"他那笨重的、忧伤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我差一点放声大哭--为了我,也为了他"。这不能不令人为此动容。

  《在人间》中,虽然充斥着苦难,但是也同时阐述了阿廖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欣赏文中对愤世嫉俗者的描写,欣赏对林间生活的赞叹,欣赏如仰望星空般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些,都令我难以忘怀。这部苦难与欢乐、迷惘与思索并存的经典名著,是一笔宏大的精神财富!

  第三站,德国,《安妮日记》。

  让我们先静坐几秒钟,安静下来,虔诚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我想独自离开,到有更好的人的地方。

  进入遥远未知的某处,那里,没有人杀害别人的地方。

  也许我们更多人,一千个强者,会到达这目的地,在不久以后。"

  这样稚嫩的诗句,既充满了对战争的仇恨,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

  可是,无情的种族迫害与无穷无尽的旷日战争,摧毁了他们的童年,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令人深为痛心!

  《安妮日记》,将这样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她原居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全家搬至阿姆斯特丹避难,藏在一间"密室"里。后来"密室"暴露,1944年8月被捕,1945年在集中营因饥寒交迫去世。她的一生尽管短暂,但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她的日记。她的日记以一个13岁女孩的视角,以平凡的密室生活为基调,折射出战争的无情,呐喊出热爱和平的呼声。

  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们在幸福生活中长大的少年,一旦经受挫折,只会怨天尤人。而安妮呢?她与我们一样处在少年时期,却遭受苦难,然而她并未做无谓的抱怨,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并笑对人生。她是我们的榜样!

  阅读的快车一路飞驶,到达了寒假阶段的终点。

  阅读使我充实、使我快乐、使我明理。少年心路,是书籍伴我走过;人生之谜,是书籍为我解开……书籍,恰似夜晚的.灯塔,照亮我夜行的道路,引领我走向黎明!

阅读作文 篇6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质书,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在我看来,保持纸质阅读的习惯,便是对文化的欣赏和尊重。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阅读产品相继问世,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多媒体阅读、电子书阅读、网络互动阅读……借助高科技介质阅读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阅读的方式,而延绵千年的纸质书阅读却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实,纸质书里不仅有文化的传承,还蕴含着一种古代的传统生活方式。

  纸质书是由在兽骨上刻字、到石头刻字、竹板刻字一点点演变发展而来,其发展历程较现在的网络阅读等不同阅读方式的发展而言是悠久甚长的。因此,阅读纸质书也就变成了对古代人们智慧、创造文化的欣赏与尊重。曾几何时,手与纸亲密接触的窸窸窣窣,嗅到充盈墨香时丝丝缕缕的心动,手捧着书或席地而坐或倚窗斜靠,一个个美好的与书相伴的日子悄然而过。

  其实,如今纷繁多样的阅读方式,其内容究其根源都来源于纸质书。那么,我们为何不回归本源,去了解文化本来的面貌呢?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青少年或多或少染了些焦躁的气息,何不静下心来,像从前那样持一本纸质书,于宁静的时刻体会指尖触摸纸张的感觉,品味历久不衰的深沉墨香。通过与前人智慧的切肤接触来欣赏文化的本源之美,难道不是最值得被关注与传扬的事情吗?

  此外,在阅读纸质书时,我们可以在书中写下自己的感想或解读。一段时间后,当你再拿起这本纸质书,翻开因时间的变迁而微微泛黄的书页,看到略微模糊了轮廓的字迹时,你便会对此书有了更全面的体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变化。透过一棵古树,你可以看到它的饱经风霜;透过大海,你可以看到它的包容万象……而透过这种因岁月流转而留下生命印记的纸质书,你可以感触到那种“曾经”、那种“年代感”。这样的感觉,是现在虚拟的网络阅读等高科技阅读方式所缺失的。

  当然,相比其它阅读方式的便捷性,纸质阅读会逊色一筹,但我相信这“文化的承载者”会被继续完善与改进,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历久弥新的感受。某款帆布包的创始人说过:“现在的包多种多样,但都是由古代布包一点点发展而来,我更愿意落后于时代,钟情于布包。”这种对布包朴素美的坚守,代表了一位时尚先锋对本源文化尊重与欣赏的态度。时尚潮流尚且要尊重本源,阅读书籍更应不忘初心。纸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承载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重量,欣赏纸质阅读、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有的态度。

阅读作文 篇7

  长时间不曾读书,更不曾这么认真的读书。《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到底什么是美? 为什么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或者说是理论研究者,简单草率地定义某种事物,总不免会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会怡笑大方。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因此有人问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他回答:“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美不能定义,又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那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朱先生告诉我们,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物属性,当我们见到美的事物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那是美的。但是研究判别美,不仅要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去研究。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所以美学研究的理论,不仅要讲艺术,而且要讲心理。作者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在讲美,我才疏学浅,读了多遍亦只是管中窥豹,不能全面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理论。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个疑问,自已认为美就是美,了解那么多有意义吗?

  为什么要研究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攀登过山,游玩过水,欣赏过画,背颂过诗文,当我们发现某处景色让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会说,这里真美;当我们读到某处诗文让我们身临其近时,我们会说这首诗真美;当我们读到某篇文章让我们长期心灵的桎梏、精神的困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会说这篇文章真美。我们在说美的时候,其实都只是一个随性的判断,靠得是自己粗疏的经验,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我们都没有意识进行仔细的考量。我们要欣赏、判断美,其实是不能离开理论支撑的。如果我们没有决定怎么才是美,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更美;如果我们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就没有理由说这件是艺术品,那件作品不是艺术品。只有当我们明白美的本质的时候,才能使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得着更准确的力量(朱自清语)。对于读这本讲哲学,讲心理学的理论书籍,读起来非常费力。要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是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以贯之的努力精神所感染,觉得不认真读完都是对不起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自己白白流失的青春。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每论到一个观点,都列举了十几个思想流派的主流观点,然后自己不轻易的判断某种观点的对错,也不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在以过自己认真思索、艰苦探索的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在《谈美》中说到写此书时“要先看几十部书才敢下笔写一章”。这让我想起,他在这本书附录《作者自传》中提到的一件事情,在作者年近花甲的时候,还努力去学习俄文,并且可以达到读写的程度。前些年,我在某本书上看到北大王选在60多岁的时候,再去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并成功开发出汉字排版软件,打破了国外对汉字排版领域多年的垄断,被誉为“当代毕昇”。在这里不是想说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故事,而是觉得我现在还很年轻,悲观、懒惰的情绪时常在缠绕着我。

  曾几何时?凛冽的寒风不停地敲打着窗外,而今,秋风再次扫过落叶!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定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谈美》一书中,朱先生带领我们走出“柳暗”进入“花明又一村”,给了我们一个“美”的答案。

  成长的过程是一种顿悟的过程。林清玄说过:诗情与道情的转折是“悟”。这种悟,不是凭空冥思苦想,也不是死盯着书本的一句话想上一个中午,而是在生活得点滴中,发现某种永恒存在的道理,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长大了,说得更多的是思维与涵养的增长。审美的能力也是如此,通过不断的“悟”来进行充电。

  在美的普遍性中找到美的特殊性,便意为对美的一种创造。即美的艺术价值是在美的共性中找到个性的美。只有个性的作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公孙龙子有许多有趣的诡论,其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白马非马论了。相传有一天,公孙龙子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孙龙子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去了。他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马”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阐述了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

  《谈美》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美的答案,既要与事务之间保持一种距离感,又要与这种距离有一种美的结合,处于能触摸,能感受到美的位置。美感属于一种直觉,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求证的内心的美的触碰。

  悠悠然,勿把遗憾留脑后!“慢慢走,欣赏啊!”

阅读作文 篇8

  如水月光,婆娑树影,坐于桌前,一盏清茶,一本好书,我心甚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书籍。一双胖乎乎的小手,笨拙地翻着书页,嘴里含糊不清地念着,嘴角边上还挂着不明的液体。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若要是问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得到的答案定是如拨浪鼓般的摇头。的确,幼儿时读书不过是为了得到长辈的夸赞抑或是一颗糖果,哪里懂得什么意思呢?

  “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勘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诗三百首》的出现,使我对书籍无所谓的态度得到了巨大的转变。而后,我开始带着自己的思考读书,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十年沧海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因苏轼的深情不悔而落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因李白的怀才不遇而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浑欲不胜簪。”我因杜甫的家国情怀而感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因颜真卿对少年郎的劝诫而深思……

  再大了些,又深深眷念上了古典名著。读《三国演义》,我崇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阅《水浒传》,我欣赏宋江的足智多谋并赞同其“及时雨”的称呼;品《西游记》,我为孙悟空的憎恶分明和沙僧的任重而道远喝彩。览《红楼梦》,我看见世家名门的盛衰……

  后来,我又马不停蹄,孜孜不倦,广泛阅读起了外国作品。我跟随福尔摩斯揭开一团团迷雾,我提着煤油灯穿过繁华的贝勒街,我与诗人进行愉快地交谈……世界书籍的每一个角落都令我如痴如醉。我想,我爱上读书了。

  花朵需要雨露的温柔,雄鹰需要天空的广阔,树木需要阳光的照耀,而我需要书籍的滋润!

  我爱上了读书。

阅读作文 篇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收集美文美句。

  可是以前,我在众多的科目中最讨厌的就是语文,最厌烦的就是语文中的写作和阅读理解。那时候,我是绝对不可能想到有一天,我竟然喜欢上了摘抄,又接着渐渐喜欢上了写作。

  以前,我会因为400字600字的作文而头疼,怕的不得了,每次做语文试卷做到阅读理解和写作时,我都会不自觉地紧张,手里出汗。每次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最怕的也是她会布置作文题目。

  又是从什么时候呢,我喜欢上了阅读,后来读的多了又喜欢上了写作。说说从读书开始吧,我觉得写作写不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阅读量不够,对一些事情了解的太少,以至于写的时候什么都写不出来,只是干巴巴地一些字的累积,毫无内容可言。所以说,写作的第一步,我们要从阅读开始,只有阅读的多了,才会对事情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我喜欢上写些东西是在大约读了几十本书之后。

  如今给我一个作文题目,就不会再像曾经那样不到快要交卷时才开始下笔了。

  希望像我曾经有过为作文发愁的同学快去阅读吧,并且中途不要放弃哦。

【有关阅读作文9篇】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10篇04-12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六篇04-06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五篇04-01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八篇03-31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9篇03-01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8篇02-27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四篇02-27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5篇02-27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7篇02-27

有关语文阅读作文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