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作文

时间:2021-06-27 08:01:25 重阳节 我要投稿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六篇

重阳节作文 篇1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作文

重阳节作文 篇2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我问妈妈重阳节为什么又叫做“敬老节”呢?我和妈妈一起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所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

  今天,我和妈妈准备做一张敬老卡,送给爷爷奶奶。我们准备用一张彩纸剪成树杆的形状,再剪出各种颜色的爱心,把爱心贴到树杆上。在我还一个个费力地剪着爱心的时候,妈妈突然说:“爱心的形状都一样,我们可以把一张纸对折很多层再剪。”这个办法果然很省时省力呢,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剪出了很多五颜六色的爱心。我们把这些爱心用胶水贴到了棕色的树杆上,这样一棵多姿多彩的爱心树就完成了。

  每一棵爱心都代表着我们对爷爷奶奶的祝福,五彩缤纷的颜色代表我们希望爷爷奶奶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重阳节作文 篇3

  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这一天人们要登高望远,要回家看望老人,我和妈妈早早准备好了礼物,想给外公一个惊喜。

  到了外公家,我马上说了一声:“外公,重阳节快乐!”外公开心地笑了。过了一会儿,外公要站起来,我心想:外公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可能会摔倒。于是我赶紧说:“外公,您是要拿什么东西吗?我帮您拿吧。”

  “拐杖。”外公说,“在房间里。”

  “在房间里吗?不是在椅子边吗?”

  “哦,原来在这里。”

  又过了一会儿,外公想起来看看妈妈在干什么,我就赶紧扶着外公,外公说我真懂事。

  该走了,我跟外公说了再见,然后悄悄问妈妈:“我今天表现如何?”

  “很不错。”妈妈说,“怎么突然觉得你长大了呀!”

  我想:今天我的表现可能是这学期学了《论语》里面两篇关于孝的文章的结果吧。

重阳节作文 篇4

  鳌峰位于赛岐东南方。居群山之首,山高入云,雄伟壮观。峰顶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庙里供着三位仙翁,这就是鳌峰顶上三清宫。

  每逢农历九月初九,到这里登高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夜景更为壮观,整个山头香光烛火闪闪发光,彻夜通明,好似佛光四射照耀人间,这种景象确实使你陶醉在人间仙境之中。

  九月九到这里登高的人们都怀着不同的祈愿:求财的,求寿的,求官的,求婚姻的与求平安的。但仙翁都会一一赐给。真是有求必应,灵显非常。

  鳌峰底下半山腰有座寺庙名叫鳌峰禅寺,这个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周围数不清的群寺中,鳌峰寺历史最为悠久。这个寺虽然不大,但居于青山绿叶之中,有一种古雅清静的特色,除了来这里行香拜佛的人们外,何无外界的干扰,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去处。

  我在十年前曾来过这里两次,不光是为登高而去,更重要的是观山睹景而来。虽然每次只有个把小时的逗留时间,但鳌峰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此寺以鳌峰为背景,当你站在山门外,远眺几百里以外,群山起伏,重重叠叠涌向这座主峰,是天下众生,向我佛如来朝拜。

  山门正前方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圆溜溜的小山丘,山丘上种有几十株桃树。立春过后桃花盛开,火红的桃花似一盆天然盆景,供在佛主面前,也有人说是个香炉,烛斗,红艳艳,照耀着这座百年古刹,增添光彩。鳌峰是赛岐一景,是这里人们敬仰的重要圣地。

  赛岐是闽东重镇,古时有小上海之称。解放初期,因交通闭塞,但这里有天然良港,水路畅通,闽东的大量物资大多由这里集散全国各地,火轮频频往返于赛江之中,闽东的物资部门纷纷在这里设立机构,成为闽东经济中心。

  赛岐西南方还有一座高山,具有名气。叫做鹰哥山,与鳌峰遥遥相望,好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年累月不辞辛苦地守卫着这个福地重镇南大门。

  鳌峰无时无刻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因为它高大的形象时时呈现在我眼帘,几十年来,每日早起,打开窗门,第一眼就自然而然地仰望这座神圣的鳌峰这也许是我与鳌峰结下不解之缘吧!

  

重阳节作文 篇5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取谐音“久久”长寿之意。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固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菊花代表长寿。在重阳节那天,许多人都和老人一起去观赏菊花。菊花有好多种颜色,有黄色、红色、白色、紫色、粉色和绿色等等。菊花争奇斗妍,形态各异: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绒球;有的菊花花瓣聚在一起,只有边上的花瓣才是松散的。有的花瓣细细的、卷卷的,好像许多人都披着卷发;还有的花瓣小巧玲珑,那些舒展的花瓣正在展开。

  商场里人头攒动,今天的老年用品销售火爆。很多人在为老人选购商品。有的给老人买保健品,有的给老人买水果,还有的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轮椅。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我明天一定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电话,问候他们。

重阳节作文 篇6

  又是一年重阳节。这是个多雨的季节,潮湿的空气里流淌着思念的味道,萦绕在心头,挥散不去。深秋的雨,透着彻骨的寒,也是人们思念的季节。

  一个让人思念的季节。我思念一切。风吹落叶轻起,远了雁的啼鸣,近了冬的脚步。几片将丝丝悲凉侵袭心房。看着片片黄叶随风而落,在秋风的肆意中时起时落,仿佛自己将要面对一腔离愁,阵阵寒意浸湿心头……

  真不知道自己为何总这样多愁,一片落叶,一丝秋风,都能勾起我满心的哀愁。看着在秋风中挣扎飘零的落叶,我是否无法读懂它曾经的情怀。不知道它是因为追风而去,还是它已没了停息的枝头。于是,真不知道是该为它追风的情怀感动呢?还是该为它被枝条抛弃而伤怀。人们说:“秋风起兮催人泪,旧梦醒时心已碎!”秋天总是梦的季节,可又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季节,有人为它的累累硕果而展露笑颜,有人为它的落叶飘零而泪流涟涟……

  现在早已是深秋季节。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峰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雾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在此刻却灿烂不起来。这时,秋风萧瑟的吟颂,弹奏出一曲秋的哀怨。无意中摇曳着路两旁静静地垂柳,述说着她的忧愁和凄凉,告诉我,秋意已浓到及至。

  我的愁思就好像这个深秋季节,她谱写着我的心歌,带着我放飞的鸽子任意飘荡,飘向天堂……

  飘向我记忆的深处……

  曾经想在秋风中,给自己一个承诺,将自己如水的情怀在深秋尽情释放,然后在梦幻中沉醉。当秋风凉了深邃的夜,流走了所有的梦幻。我才明白,原来所有的承诺都来随风飘散。当风过无痕的悲凉浸入心扉的时候,那风中的承诺便没了曾经的踪影,没有丝毫印记。那时,我是否只能把最美的承诺放在我诗篇的首行,让那跳跃的醒目时时勾起我不想淡去的记忆,然后用心书写今生最感动的故事……这自然界的生生死死,不过是红尘的一瞬。那一菩提,一壶酒,还有这一磐明镜,一个沉浸湖底的凡心,将尘埃惹尽。俱往亦,万事云烟忽过,尘土两相依。

  人不过也如此……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5篇02-23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6篇11-11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7篇11-09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8篇09-23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四篇08-31

有关重阳节作文合集10篇07-21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合集15篇)02-26

有关小学重阳节作文合集八篇11-05

有关写重阳节作文合集五篇09-21

有关重阳节作文300字合集八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