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1-04-06 16:40:26 二零一四 我要投稿

《怀念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怀念母亲》。

  母亲,这个词是我们大家熟悉的饿不能再熟悉了。但是,有谁真正关爱过母亲呢?母亲给了我们无限的母爱,而我们却没有发现在母亲背后隐藏着的辛酸。

  李羡林爷爷的母亲在他六岁时就离开了他,李羡林非常悲痛,心如针扎,如到割。但是有什么用呢?他的母亲不会再回来了。母亲,是伟大又渺小的。因为,在我们沉浸在浓浓的母爱里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们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忘了母亲,然而,母亲和你一起吃苦时,却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留给你,母亲是伟大的。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母亲,可我们没有留意母亲,我们没有失去母爱,却也没有珍惜过母爱!一旦我们失去母爱,就会觉得我们对母亲很愧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得!

  当我们每次在外面玩,不回来时,母亲就在窗户前向外张望,盼望着你能早早地回来。而且还做了丰盛的晚餐。但是,我们对这些都一顾不屑,我们不止有一个母爱,我们就是母亲的身命,母亲的希望。

  我们的祖国,是孕育中华人民的地方,也是教给我们不要忘记耻辱的地方。当李羡林爷爷远离祖国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凄凉里还夹杂着怀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是伟大的,而伟大的背后隐藏着的正是母亲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读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我深有感触。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1位是亲生母亲,1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1杯“矿泉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树”一样“高大”!

  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祖国母亲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我这一切都是因为祖国!

  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怀念母亲》读后感2

  前些日子读了好友的《怀念母亲》一文,感人至深,不觉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于今日写一篇读后感想,为好友,也为天下所有的母亲。

  《怀念母亲》原文如下:

  这段时间总是莫名的想起母亲。日里,夜里,梦里。想起母亲就觉得自己对不住母亲。于是想起母亲就心中绞痛,就泪流满面。

  母亲若是在世,也才只有61岁。母亲是去年去世的。母亲去世时我25岁,25岁的我刚刚懂得为母亲的心情。可是母亲不给我时间了,母亲不给她这个刚刚懂事的小女儿孝顺的时间了。只留下了长长的遗憾和无尽的愧疚。

  很久以前母亲说过,她到60岁上有一灾,我们只觉得那是爱说的母亲爱说的一句话之一,只觉得是喜欢烧香的母亲迷信的一件事之一,所以一直没有当真,所以一直没有当真的我们事后想起来只有无尽的后悔。

  母亲生前爱说话,所以显得有些唠叨。我们不喜欢听时,也常常与她争吵,期望能够阻止她无穷的唠叨,可是母亲依然爱说,依然为着许多的家庭琐事不断的唠叨着。所以母亲得病时我们都没有在意,母亲是嗓子哑了,话说多了嗓子自然会哑,而且以前的母亲嗓子也哑过。可是这一次哑的时间好像很长,我与父亲陪着母亲到县医院看过多次,医生说的声带麻痹,还有咽炎,开了一些药,轻了许多,但一直查不出原因。直到后来去了市里的医院,查出了是甲状腺癌,晚期,我们都无法相信。母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

  准备做手术的早上,母亲竟无缘无故的去了,医生的抢救无效,按说母亲的病是不应该这么快去的,因为甲状腺癌并不影响进食,但没有人能够解释。那时的母亲身体已经变冷。从市里返家时,母亲的身体又逐渐暖了过来,到家时,母亲竟又有了气息。那时的我坚持要将母亲送往医院,可老人们说没用了,我泪流满面,存着一丝希望又到镇上的医院叫来了一名医生,医生来看看也说不让动了。没到中午,母亲就永远的去了。

  母亲生前爱烧香。远近闻名的寺庙,几乎都留有母亲的足迹。母亲烧香很虔诚,那时交通不方便,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又极为勤俭,母亲去寺庙几乎都是步行。我所知道的武当山、少林寺、香山等等,还有我不知道的许多地方。小时候的我是随母亲去过寺庙的,而且据母亲说小小的我总是很虔诚,常常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给神灵磕头。小时候喜欢母亲摆在香案上的几盘点心,长大后也曾一度嘲笑母亲的“迷信”。但我是在母亲的香表的香味中长大的。我的小床就临着母亲的香案,我的许多书都摆在母亲香案的一角,上学时毕业后每天晚上在一盏如豆的灯光下看书,香表、香炉、香案的那份特有的香味总萦绕鼻端,若神若仙。

  母亲就是躺在这个临着香案的小床上去世的。母亲临走没有说一句话,但母亲选择在自己的家走,选择在自己的香案旁边走,母亲就说明了一切。

  母亲走后,舅舅说母亲的香炉应该有个人照看,或是随着母亲去,我们选择了让嫂嫂照看,每逢初一及十五烧上一炉香,也算祭奠母亲。

  愿母亲安息。

  读罢次文,欲说不能。

  母爱深深, 生离死别。或许那种感情,只有好友自己理解,可我们都是有母亲、有血有肉的人,怎能不会感同身受~!我想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属母爱。

  我的母亲一样的勤劳简朴、虔诚善良甚至迷信唠叨,可母亲总是为家人打算的多为自己计较的少只又少。母亲经受过大灾大、难受过巨大的创伤,因此母亲喜欢清静,与世无争。母亲为家人操劳半生,年过五十就已经身体欠佳,时常和医生打交道。每每想起母亲感觉欠她的太多。

  不知何时起母亲开始迷信。那次父亲病倒时,偶然之间我看到母亲跪倒香案之前真诚祷告。香烟缭绕,母亲额头贴地背弯成弓形。看到那个情景我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

  青春不再,肉身老去,每每想起总觉欠母亲的太多。

  但愿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

  《怀念母亲》读后感3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殷切怀念和对祖国母亲的浓浓的眷恋思念。虽然他报答母亲的极少却对祖国母亲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做为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像季羡林那样报效祖国,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很怀念生身母亲。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了自己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怀念着自己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读后感4

  今天,我满怀着羞愧和激动的心情,把《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又读了一遍。读完后,我抬起头,轻轻合上了镶满泪珠的眼睛,一颗颗满怀羞愧的“珍珠”从我的脸庞滑了下来。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他身在异国他乡,都深深怀念着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

  对了,还有前面的一句也使我感动、伤感、愧疚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因为连一个关于母亲的清楚的梦也不给,所以认为老天对我不公平,分外的想念母亲,于是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容,可依然模糊,再加上“天哪!”和“我怅望灰天”,可以看出作者多么爱国,多么怀念亲生母亲。

  看到这,我想起自己对母亲的种种过错与误解,不禁泪流满面,继而放声大哭……在一次准备晚睡时,妈妈突然问我:“你的红领巾、校徽放好没有?课本作业带齐了吗?”“停——!”我不由得大声叫停,“我全带好了,如果没带好,我能安心吗?能安心去睡吗?罗嗦!”我边说心里边抱怨:“真是的,比蚊子还蚊子,比老太婆还老太婆!烦!”第二天早上,出门系鞋带时,妈妈又发出话了:“饭盒记得带!拿完东西,记得拿水,记得拿钱坐公车,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认真,不可以乱买东西,午饭吃得多点,不然长不高……”,“够了没有?”我当即打断,“车费有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再说了,我又不带饭盒回家,麻烦!”“砰”地一声我重重的关上了门。

  “呜——”我又一次放声大哭,原来妈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爱我的,虽然我不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但我已从文章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现在,我真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对不起你!”

  《怀念母亲》读后感5

  今天我打开语文书,又一次地读了《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写了在国内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很后悔没在母亲去世前来回报母亲,没有在家里多陪陪母亲,没有好好带母亲去外面玩。作者一连几天都泪流满面,食不下咽,寝食不安。作者来到国外时,怀念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还记得上学期期末考,妈妈叮嘱我一定要认真答卷,不要把简单的题目的分数失掉,不要写错别字。可是我一到考试时,紧张的把妈妈的叮嘱给忘记了。后来成绩知道了,我考试考砸了,回到家里,妈妈先是批评我怎么考不好呀?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几句话我听得耳朵都结茧了,心里烦死了,就和妈妈吵了起来,越吵越起劲,我的口才不如妈妈,我就发脾气。到后来妈妈到她自己的房间拿出一根跟笔蕊一样细的铁棒,我知道妈妈要打我,我心里有点害怕。妈妈拉住我,往我腿上就是一下,疼得我直叫爷爷、奶奶。打了二下后,妈妈就不打了,我想妈妈一定是心疼吧,我想站起来,可是一站起来,腿就疼提要命,像有一千条虫子往骨髓里钻。我一看,小腿上肿起来一大块,还会变颜色呢,我看的时候是红的,到后来是紫的,再后来是血红的,我看了后就想哭,我抬头望四周,妈妈怎么不见了?我刚想找妈妈,这时一阵阵抽泣声从厕所间里传来,原来妈妈打完后,独自在厕所间小声哭,是想不让我知道。

  我现在想来想去,应该都是我不对,那妈妈为什么哭呢?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悟出了一个道理:妈妈、爸爸打我是一种伟大的爱。

  如果,我妈妈去世了,我会像季羡林爷爷一样泪流满面,食不下咽,寝不安食。现在,妈妈还在世,我一定要好好回报,要不然,真的妈妈去世了,搞不好,我会真的和季羡林一样。

  我决定以后要把爸爸、妈妈叮嘱我的话记下来。记到心里,使爸爸妈妈开开心心。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在学习上获得巨大成就,那就是对老师、爸爸妈妈的一个回报。正如郑振铎说的话: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的伴侣。

  《怀念母亲》读后感6

  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也是无私的。在儿女灵魂的深处,要坚守对母爱的回报,要学会理解母亲、感恩母亲。

  在《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中,作者季羡林先生讲到,他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痛苦不时地伴随着他。后来他去留学德国,身居异乡,更感受到了孤寂与伤感。一遍遍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母亲,深深地烙在心里,从未断过。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他留学十一年的漫长岁月。

  季老先生的这种对母亲的爱恋,令人动容,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句话犹如千斤重力击打着我的心,我也被陷入对母爱的感动之中。人世间,感情万千,唯有母爱最真;人世间,情感千万,唯有母爱最纯。

  由此,我想到我的母亲,她对我的爱近乎溺爱。有时,我对她的无礼,也不会触怒她,她仍然宽容了我。现在读着季老的文章回想着我的`妈妈,实在让我无比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正在看新闻,我一把夺过遥控板调到少儿频道,就去看动画片了。还惬意地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抖着脚丫子,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完全不顾妈妈的感受,她却没有丝毫的恼怒。别说我对母爱的回报了,连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都没有,这是何等行为啊?!

  读了季老的文章,我才领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道理。我们做儿女的应该从小孝敬父母,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泡一杯热茶、递一双鞋。事情虽小,但情意无价!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面前撒娇甚至胡闹的孩子了。我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回报母爱融入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让爱永远传承下去!

  《怀念母亲》读后感7

  今天,我学习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我读完这篇课文,想起了自己和妈妈。

  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雨,我忘记了带雨伞,别的同学都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接走了,我知道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他们两个不能够来接我,便开始像大雨中跑去。突然,一个黑影在我眼前出现,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我三步并成两步跑向妈妈。

  回到家,我看见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眼泪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记得还有一次,我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伤了,我的脚由于摔得太严重了,几个月都不可以走路,妈妈更是细心的照顾我。我每天上学都要妈妈背着我,我读六年级在5楼,妈妈更是背我爬了多少步楼梯。

  我知道,天下的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想季羡林爷爷那样好好学习他哪种对母亲的爱。

  《怀念母亲》读后感8

  今天,我们老师叫我们了一篇课文叫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季羡林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去世,后来他去了德国,在那儿,他不仅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起了自己的祖国母亲。作者还引用了几段日记加以说明,构思新颖独特,写作手法很有创意,表达了作者季羡林的爱国之情。这也正照应了前文中的“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两样真挚的爱慕”这句话。

  最初看到“怀念母亲”这个题目上,我还以为是写作者怀念生母,没想到还写怀念祖国母亲,表现作者爱国之情。是呀,作者对生母有如此崇高的敬意,对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同样如此。我们作为新中国的继承人,如果心中没有祖国,怎么当好祖国的接班人?生身母亲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如果祖国的地位和生母的地位一样,我们就能以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治理好祖国。

  我们一定要好好帮帮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9

  今天,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们学习了季羡林老人的一篇课文,名叫《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季羡林老人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很感人……

  下面是关于季羡林老人的介绍:

  季羡林,山东省清平县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46年,他有由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被称为“国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虽然季羡林老人一生很成就,可是他是这么说的:“三顶桂冠一摘,换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句话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外界对自己的称号。

  这篇课文,可以看出季羡林老人对生身母亲的想念。在异国他乡时,他对祖国母亲的想念异常激烈。

  季羡林老人的生身母亲在40多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对母亲的逝去,季羡林老人很痛苦,以至于饭不下咽,寝不安席……

  季羡林老人一生写过众多著作,很多是关于他母亲的作品,感人,真实……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一些事……

  《怀念母亲》读后感10

  对于“孝”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学这篇课文,我对“孝”字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课文主要写季老先生对自己没有为母亲尽孝的自责自愧和对祖国母亲的眷恋。最令我有感触的还是季老先生深深的自责,和他的那种痛苦,我相信那种痛苦他终身难忘,我也不希望我有那种痛苦。我要做孝子!我要从现在开始为父母尽孝,永远不要体会到季老先生的那种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小学生“孝”对我们来说很简单。“孝”是做好自己的作业不让父母操心;“孝”是考出好成绩,让父母开心;“孝”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孝”是为父母夹菜,盛饭……只要让父母省心,让父母开心,对于我们来说就都是“孝”。

  妈妈做一天的家务累,吃完饭,我主动帮妈妈洗碗,看着我认真地戴着手套,穿着围裙,一点一点的认真刷洗着,妈妈欣慰不已,一个劲的说我长大,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露出我灿烂的笑容。这就是“孝”。有一些同学说:“这算孝吗?”这怎么不算?这就是我们的孝,这是最简单的“孝”。即使是最简单的“孝”,也能让父母开心,让父母欣慰。在为父母尽孝时,我也体会到快乐,看到父母那欣慰的表情,被父母表扬,自己不知道也有多么的开心。为父母尽孝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古训,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尽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我们里多少恩泽啊,我们就是一生也报答不完。我要做孝子,用行动证明我是孝子!

  我要做一个孝子,从现在开始尽孝,此时正是“尽孝进行时”!

【《怀念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08-16

怀念母亲读后感300字08-16

怀念母亲读后感700字08-16

怀念母亲读后感200字07-24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300字07-24

《怀念母亲》读后感作文400字10-28

读怀念母亲有感07-28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08-18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