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06-08 11:43:4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1

  1 尾大不掉的故事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灵王,楚灵王没有办法,只好上吊自杀了。公子弃疾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后来,人们就总结出“尾大不掉”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部下势力非常强大,不听从上级的调动和指挥。现在多用来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掉,摇动。

  2 尾大不掉的材料

  【注音】wěi dà bù diào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解释】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难以驾驭

  【近义词】尾大难掉

  【反义词】指挥若定

  【年代】古代

  3 尾大不掉的点评

  “尾大不掉,树大招风” ,言简意赅,道破把握分寸的重 要性。在一个整体中,某个部分不能过大,否则势必会影响到主体的权威。 这是因为强者不甘于听从弱者的`指挥和差遣,冲突或叛乱自然不可避免。 唐朝时期,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势力强大后,就不再甘心受皇帝驱使,从而 发动了“安史之乱” 。因此,要保持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状态,就要 注意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事物的主体始终处于支配的地位。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2

  这句成语见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尾大不掉”即尾巴太大就不好摇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和指挥。

【尾大不掉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耳濡目染的成语故事01-23

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12-15

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12-12

马的成语故事08-13

成语故事12-17

民以食为天的成语故事12-29

虚与委蛇的成语故事12-20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12-16

关于羊的成语故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