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

时间:2021-04-29 12:03: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1

  时间如白驹过隙,相信很多人都在叹息,时间都去哪里了:昔日苗条的身材变得臃肿,昔日美丽的容颜有了细纹,昔日成天好友结伴嬉嬉闹闹而今孩子成了心中唯一……是啊,时间确实偷偷地改变了这一切。初荣信时,大家都是"小鲜肉"、"小鲜花",而今我们已为人父、为人母,感受喜悦的同时,还要做好角色的转变。

  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初为宝妈时,不知所措,各种信息的就是上网。通过一些育儿师的科学知识或者其他宝妈的经验解决孩子的一些问题。在孩子一岁多时,我买了《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确实对我很有帮助。我希望自己尽最大努力做一位好妈妈,感受和体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也尽量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中少走弯路,让孩子和我都能愉快的度过在一起的每一刻。

  孩子是人间最美好的存在,他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福气。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手中宝,总是给孩子寄予很多希望,其实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你是否发现他的小调皮、小可爱、小哭闹、小依赖以及他的小认生、小害怕、小挑食……也许在你眼中不经意或不在乎的一个小举动,实际上都是宝贝在逐渐长大、逐渐进步、逐渐独立的一个过程。可还记得孩子会走路时,你担心他会摔倒便上前扶住,他却把你的手推开坚持自己独立行走;当他慢慢的会用勺子吃饭时就不愿意让你再喂;当他有了自己的审美,出门时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帽子,把不喜欢的丢在一边;当他听到喜欢的歌,会跟着哼唱或者手舞足蹈……其实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自己也要修炼好自己,学会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表情,学会倾听、学会讲解、学会帮助,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进步的过程,正所谓: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其实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公司就像慈爱的母亲,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是她的孩子。她提供给我们就业的机会,提供给我们学习的机会,提供给我们成长的平台。我们在成长的同时,理应感恩母亲的哺育,感恩公司的关怀,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青春和力量。与荣信同行,我们在路上!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2

  朋友们推荐的《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这两天一气呵成读完了。这真是一本好书,所以我打算写一篇读后感。 这本书有六个章节,分别是:如何倾听年幼的孩子、如何教会年幼的孩子表达自我、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如何给孩子简化生活、浪漫——每个妈妈都可以做艺术家、育儿先育己。

  书中涉及到幼儿养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仅谈谈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冰山理论与真正的倾听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海里的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行为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水面以下隐藏的更多的部分才是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不要仅仅停留于行为的表面,而是去发现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书中谈到作者云香的儿子豆豆有一段时间打自己的小妹妹(云香的侄女,得到云香的喜爱、拥抱、亲吻),在妈妈跟他讲道理之后仍然变本加厉的打妹妹。 云香当时生气打了孩子,后来通过P.E.T.父母效能训练、完形心理学、家庭系列排序等培训,才认识到豆豆的所谓“不良行为”并不能肤浅的以“自私”来概括。豆豆的打人行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在水面以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引起妈妈的关注,以便验证妈妈对他的爱,确定自己是妈妈最重要的孩子。

  还有一次,豆豆把自己的一个心爱的玩具忘在幼儿园没有带回家,晚上哭闹得很厉害,一再要求“你陪我一起去把车拿回来”。云香试着去倾听他,直到几个小时以后方才明白,豆豆的重点不在“把车拿回来”,而在“你陪我一起”。

  原来,豆豆当时正处在刚刚入园的时期,虽然表面看起来适应得很好,但是内心还是有些焦虑。当他因为忘记带回玩具而难过,希望妈妈的陪伴来缓解这种难过;或者说,他就是希望妈妈一直陪着他,包括上幼儿园。

  在书中,云香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倾听的经过,并且在她最后告诉孩子“我在这里陪着你”、“你要妈妈陪着你”的时候,豆豆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柔软了,抽泣着开始入睡。当孩子梦中惊醒要哭时,妈妈告诉她:“你要妈妈陪着你,你要和妈妈在一起。”然后孩子接着安然入睡。云香说,经过这次深度的倾听,豆豆仿佛一下子释放了入园焦虑,开始真正开心的享受幼儿园生活。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问题,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就好像洋葱皮与洋葱核的关系。要剥开层层的洋葱皮,看到孩子表达的真正的内核,唯有真正的倾听才可以做到。

  真正的倾听必须是不带任何猜测和预设的,不能是“我早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但是我要装作来倾听你”,而是真正的“清空”自己,做到“无我”,任由孩子带着我们信马由缰,才能真正识别水下的冰山,看清洋葱的内核。

  当然,这样的倾听显然很难。云香在书中还花了一定的篇幅讲解倾听的“四有一无”原则,即便如此,这仍是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艰难任务。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愿意不带预设和猜测的陪伴孩子,愿意蹲下来听他说话,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这对于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是莫大的幸福吧!

  2、正确的表达担心孩子

  有没有过让我们非常担心的时候呢?比如:我们以为孩子丢了。我们紧张、担心、害怕、抓狂。

  当我们发现孩子安然无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欣喜、高兴、情形。

  我们会这么对孩子做什么呢?讲道理、骂一顿甚至打一顿,表达我们的愤怒,让他长点记性?

  豆豆就在一次和云香在医院排队的过程中“走丢了”,事实上他去扔垃圾去了,但是突然找不到孩子的妈妈担心得发狂了。

  云香认为,上述的打骂的方法也许让孩子记住更多的是父母暴怒的情绪,而不是下次应该怎么做。孩子只看到大人的愤怒,却不知道父母找不到他时的担心与害怕,以及看到他安然无恙时的欣喜与感恩,因为大人并没有对他们表达这一点。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找到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刚才看不到你的时候,我特别担心,以为你丢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之间。

  设想一个妻子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做了一桌好菜,满心欢喜等待丈夫回家。可是等到菜都凉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就会觉得失望,甚至为丈夫不记得纪念日而委屈:丈夫再不回来,开始担心出了什么事;如果连电话也打不通,那更是担心得要发狂了。

  当满身酒气的丈夫安全回来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是这个时候妻子可能会忘掉之前的所有情绪,只剩下愤怒:“你还知道回来!还喝了酒!为什么不打电话?为什么不死在外面?”丈夫可能被激怒了,一场唇枪舌战多半在所难免了。

  看,妻子此时表达的情绪只是她所有情绪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最惯常表达的这一小部分往往是负面情绪,在这负面情绪之后,埋藏了很多我们的渴望、需要以及其他的情绪,这往往才是我们真正的情绪。

  如果妻子能够在表达愤怒之前及时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如实的告诉丈夫:“今天是咱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满心欢喜的准备了一桌饭菜等你回来,可你一直没有回来,手机也打不通,我都快担心死了。看你平安回来的那一瞬间,我真高兴。不过,我现在很愤怒。”丈夫可能会觉得懊悔、心疼,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因为妻子的这番表达而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3、尊重孩子的感受

  云香提到一个叫洋洋的孩子非常害怕洗澡,每到洗澡时间就激烈反抗仿佛上刑场,大人尝试了多种方法仍然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洋洋学会了说“烫”,才发现孩子一直不愿意洗澡的原因。

  水是否烫了,其实之前就考虑过的,不过每次保姆和老人都试过水温之后说不烫。甚至洋洋在刚刚学会“烫!烫!烫!”的时候,大人们都会以更大的声音说:“不烫!不烫!我试过了”,同时把孩子往澡盆里塞。

  孩子对热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洋洋尽管表达了他的感受,却被大人忽视了。

  生活中,大人们不尊重孩子感受的事例真的是非常的多。孩子说热,大人说“不热,我都不热你怎么会热?”孩子说吃饱了,大人说:“你没有饱,你才吃这一点怎么会饱?来再吃点。”孩子摔倒了说疼,大人说“不疼不疼,男子汉不怕疼。”

  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世界,可是我们经常去否定孩子的感觉;否定孩子的感觉,相当于否定孩子的认识,孩子的自我都被扼杀了。

  著名的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也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到要“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对世界保持灵敏的觉知;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相信他身体的的感觉,才能和他的内在自我保持真正的联结;而一个与内外在自我和谐统一的人,往往可以自然释放出巨大的成长的力量。

  4、你在担心什么?

  云香提到,一次她带着孩子去主持一个活动,因为担心迟到,路上太用力拖着孩子走,孩子都摔倒了。这个时候,旁边一个人告诉她:“孩子是最重要的。”此时云香开始觉察:我在害怕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在担心别人说我是不守信的人,我担心他们以后都不再信任我,所以我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太需要这样的觉察了。我们埋怨孩子不分享玩具、不主动招呼别人,因为我们担心别人说我们不会教育孩子;我们催孩子快点快点,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快一点我们方便又省事;孩子不听话我们很生气,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失控”的感觉,这让我们感觉无力和焦虑。而如果我们及时的觉察自己,看清我们的情绪背后的担心和需要,就会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读完这本书,我除了对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于云香本人的成长由衷的佩服。

  云香本来学的是化学专业,在孩子一岁八个月时辞职做了全职妈妈。通过不断地学习转入教育领域,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这让我联想到《不完美才美》的作者海蓝博士,她在38岁才从医学领域转向心理学领域,同样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看来,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读任何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都会让人深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的自我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即便不断的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总是充满遗憾和内疚。

  云香说:“做妈妈就是与内疚相伴而行的,我们确实没办法完全不内疚 ,内疚就是妈妈的代名词。”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接受自己不是完美妈妈的事实,接受我们在育儿的路上犯了很多错误的事实,继续前进,做个会犯错、会改错,有时进步、有时退步的“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素颜修行》读后感11-11

伴随孩子成长的历史典故07-11

101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故事读后感300字07-22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08-15

素颜修行07-13

妈妈给高三孩子的信02-26

妈妈的脚步声伴我成长06-12

放羊的孩子读后感08-16

水孩子的读后感08-15

顽皮的孩子读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