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是贬义词吗

时间:2017-08-28 17:31:01 贬义词 我要投稿

插科打诨是贬义词吗

  导语:插科打诨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它并非贬义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插科打诨知识,供各位参考。

  插科打诨例句

  1、你心跳吗?爱情是只见了一个人心跳。见到别人也许还插科打诨无动于衷,可是,见了他就拘束,就发紧,就不知所措,就心跳到嗓子眼。

  2、命运女神想插科打诨时,她会把人们从沟壑里抬举到非凡的位置上。

  3、京剧名丑不仅唱做俱佳,而且善于插科打诨。

  4、我们在谈正经事,你不要来插科打诨。

  5、蓝西拉这位善说机智俏皮话的人,可以说是插科打诨、天花乱坠到荒谬的程度,甚至影响到整个情节及喜剧效果。

  6、那个喜剧演员总是说些相同的插科打诨。

  7、这时,全场一片插科打诨的吼声,打算把在这件事里能找到的乐趣一点不剩地全部发掘出来。

  8、他喜欢这种心平气和,插科打诨的讨价还价。

  9、那个年轻人一遇到姑娘总是插科打诨。

  10、有些胆大的人插科打诨,帮助别人消除害怕心里。

  11、表演时锣鼓烘托,插科打诨,喧呼成戏。

  12、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

  13、剑与魔法,与幽灵王史诗级的战斗,再加上一连串的插科打诨?

  14、西班牙人插科打诨的方式大抵如此。

  15、透过那一时代表面上的插科打诨和强劲的滑稽动作,人们可以看到身穿灯笼裤、头戴圆礼帽、踩着鸭子步的小市民查理的性格。

  16、虽然威利在插科打诨,要是有个人看来需要喝酒的话,那就是此时此地的他。

  17、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只且看且笑,还几回再三搬演,笑得打跌。

  18、同学们吃饭的时候喜欢插科打诨.

  19、伤口愈合得更快,当它不是伤口,而是恶作剧,插科打诨时.

  20、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中使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21、班纳特先生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

  22、杰克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插科打诨.

  23、该片的广告信息直截了当,最终以插科打诨结束.

  24、这个演员在所扮演的喜剧角色中插科打诨.

  25、大多数歌曲采用正统的南方英语,并插科打诨地夹带些伦敦土腔或北方腔。

  26、说话也得分个场合。有时候大家开会,正在讲一些严肃的事情,你来个插科打诨,逗人发笑,就不那么合适了。

  27、看别人的脸色,讨别人的喜欢,避别人的忌讳,给别人以好感。摇旗呐喊,插科打诨,不想笑要笑,哭不出来要哭……

  28、Perry的机智简直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以至编剧经常把他的插科打诨也写到剧集里.

  29、这儿也有一家黑胶唱片店“耳朵糖果”,还有必要音乐和插科打诨礼品店罗金?鲁迪商店。

  30、我一直把眼睛盯在您那天坐的位置上,而昨天那里坐着的却是一个乡下佬,一听到演员的插科打诨,他就粗野地哄笑着。

  插科打诨辨析

  “插科打诨”并非贬义词,据“辞典”上解释,系“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引人发笑可谓是插科打诨的最终效果。舞台上专事发噱逗笑的一般都是丑角。过去西方宫廷里都养有侏儒小丑,专司此职,以调剂活跃气氛使紧张严肃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其实,我们生活中不乏爱“插科打诨”的人。他们观察生活很敏锐,常常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言与行的某些特点,几句话就能概括或模仿出来,在嬉闹逗乐中引人发笑。一般来说,插科打诨并不使人讨厌,相反招人喜欢。它仿佛是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调味品,高明的厨师纵有山珍海味的原料,少了调味品也难办成色香味俱全的宴席。

  因此,不论舞台上或生活中的插科打诨者都一样受到欢迎。当然,也许品位和档次略有差异。有的人生性幽默,到哪儿都能将轻松和欢笑带到哪儿;有的人靠油嘴滑舌,甚至油腔滑调,荤一套素一套地能将人调笑逗乐自得,甚而至于因此被人不屑地以“生活中的小丑”贬之。其实,只要不妨碍和损害别人,而能给生活带来轻松的笑,这样的小丑多有几个何妨,无需苛责。

  由此我们明白了逗人发笑,也有三六九等。一种是引发人会心的笑,一种是使人警策的笑;或带有悲剧色彩的笑,或不屑又无奈的笑,或死乞白赖玩庸俗噱头赚人廉价的笑。

  比插科打诨高一层次的是相声。相声是笑的艺术。一串笑料,顿时引发满堂笑声。

  插科打诨将逗人发笑当做目的。相声,逗笑则只作为手段,让人笑过之后,得到某种生活的告诫、人生的启迪、深层的思考、哲理的警悟才是目的。即使没有这些,让人捧腹大笑之后感到了一种机智、聪慧、敏锐和愉悦,也不啻是难得的高雅的享受。五六十年代有着轰动效应的相声如马三立的《买猴》,侯宝林的《夜行记》中那辆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部件都响的破旧自行车,《醉酒》中两个比试缘手电筒光柱往上爬的醉汉,以及马季的《打电话》中那个一边唱“刘三姐”一边叫对方看表情的打电话者,尽管过去了几十年,这几个形象在人们头脑中永不会忘却,甚至成了生活中常用来取笑人、警策人的专用词汇,比如“马大哈”。

  然而,相声界已有“九斤老太”在唠叨“一代不如一代”了。几乎连让人会心一笑的相声也很难听到,更不用说笑后获得启迪的高品位之作了。刻薄一点说,已经等同于不惜用荤的素的油滑之词专以逗人发笑为目的插科打诨了,或专事讨人便宜,或讥人生理残疾,或自嘲自渎,或怪模怪样、软硬兼施不择手段恨不能挠人痒痒触人笑神经以博人一笑,让人笑得实在难以忍受。

  相声,难道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理”屈词穷的份儿上了?

  生活里不能没有使人轻松愉快的有意味的笑。人们切盼着柳暗花明的新的相声景观早日到来。

  相声艺术,不该沦为靠玩噱头博笑声的插科打诨。尽管插科打诨不是贬义词。

【插科打诨是贬义词吗】相关文章:

1.狡猾是贬义词吗

2.投机是贬义词吗

3.心机是贬义词吗

4.老公是贬义词吗

5.追捧是贬义词吗

6.效仿是贬义词吗

7.意图是贬义词吗

8.空想是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