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范文

时间:2021-08-07 12:29:53 范文大全 我要投稿

书评范文

  我们翻看一本杂志时所获取的知识,有时并不在于论文,而在书评,这是和西方学术刊物的书评制度相关联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评范文,欢迎阅读!

  书评范文 篇1

  一本介绍比喻知识的好书——评袁晖《比喻》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比喻修辞的书,它有三个特点:周详、新颖、使用。

  先说周详。语文报刊、资料上有关比喻的文章不少,但不是一星半点,零零碎碎,便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喻》一书将这一辞格铺展论述,周到详尽。凡与比喻有关的知识和运用中的问题,方方面面,几乎无不论及。全书共分九节,对比喻的定义、类型、表达方式、作用和要求,对比喻与词汇、语法和其他辞格的关系,对比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做了介绍。每节内容,又条分缕析,细致入微。读后,你不仅了解到比喻知识的轮廓和总貌,而且对每个知识点都能获得透彻的理解。

  次说新颖。作者的观点新,很多见解不同凡响,高人一筹。比如,比喻必须由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构成,这是人们的共识。可是什么叫“本质不同”?一般人都认为,如果两个事物同属一类,就是本质相同,也无法构成比喻。可作者一反众论,认为即使“同属于一个大门类的两个事物,由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可以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的不之处”。比如,拿“大姑娘”来比喻腼腆的小伙子,就应允许它成立,而不能把它排斥在比喻的大门之外。书中介绍的知识也新。比如一般书上只讲明喻、暗喻、借喻,而这本书则补充了较喻、引喻、事喻、物喻等新的喻类。至于比喻在运用时那灵活变化、姿态各异的表达方式的介绍,更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再有,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新,不是孤立、静止地就比喻说比喻,而是独辟蹊径,把比喻放到运动中来考察,与词汇、语法、其他修辞格联系起来研究,使我们看到了比喻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再说实用。有些理论著作往往从理论到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读后使人觉得隔靴搔痒。 《比喻》一书绝无此弊。它紧紧联系人们在学习和运用比喻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帮助读者释疑解惑,十分“管用”。如作者谈“运用比喻的要求”是,就正反对照,既举范例,也举病例,使我们从中明白什么事好的比喻,什么是坏的比喻。而我们学生作文,就正需要这样具体、切实的指导。载入,比喻和象征,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借故事来说理,是类比论证还是比喻论证?这些问题我一直很糊涂。学了“事喻”和“物喻”,我终于明白了:像高尔基的《海燕》和矛盾的《白杨礼赞》就是既使用了“象征”手法,又使用了“物喻”的修辞;《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用“南郭吹竽”的故事进行论证,就不是类比论证,而是比喻论证,因为这故事在这文章里属于“事喻”的修辞。

  总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实在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

  书评范文 篇2

  “生活在别处”,多么诗意而让人遐想联翩的话!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诗,米兰·昆德拉将之弄得世人皆知。

  近几年,一大流行词就是gap year,翻译成中文就是“间隔年”。很多城市上班族被这个词弄得神魂颠倒,也幻想着哪天来个轰轰烈烈的间隔年,以逃离此处枯燥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去外面见识一下世界,去过一过那别处的美丽生活。还没有条件和足够资本、底气去间隔年的也是一副“身未动,心已远”的架势。

  也许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浮躁感让很多年轻人坐不住,看着别人今天去巴厘岛明天去爱琴海的光鲜亮丽,就实在没法定下心来细细耕耘自己的小日子;也许是因为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交通还不够发达,那时的人们没法像现在这样方便地可以去到很多想去的地方,于是只好踏实过此处的生活。

  我自己也曾有身未动、心已远的迷梦,看着一个朋友拍的各处美景,心底艳羡不已。直到读到梁实秋先生的这套雅舍全集,才幡然醒悟:诚然,别处有独特的美景,也可能有更有意思的人和生活,但,如若我们足够用心观察,会发现当下的寻常生活中也有着被大多数不用心生活的人所忽略的乐趣与美好。

  就像一个同事的微博写的,开心,更多的时候是因为:1. 今天的天好蓝呀,云朵好多呀!2. 凉风吹过好舒服呀!3. 公交车很快就等来了!4. 上班就可以见到帅哥同事咯!5. 我喜欢的歌你也喜欢呀!6. 今天穿漂亮裙子得瑟一下!……小确幸可不就在于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幸运和美好?

  另一个同事则在微博上记录北京的每一个蓝天。看着那一张“丽江蓝”、“奥运蓝”、“微微地蓝”的天空照片,很受触动。

  很多人天天抱怨着北京交通拥堵、空气不好、生存压力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仔细地观察过北京的美?有多少人对自己住处和公司四周的环境熟稔于心,注意过哪家窗前吊着盆栽、哪家门前牵着瓜藤、哪家饭馆的八宝粥特好喝?有多少人在北京学习生活了六七年而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没出六环?——曾经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用心生活的人,呵呵。

  金圣叹有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写的亦是这样的小事,比如,“於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锯大竹作筩用。不亦快哉!”梁实秋先生则仿此写了11件不亦快哉的乐事,包括清晨遛狗、沿街吐甘蔗渣、按别人家的门铃玩儿、逛书店看书书展等。有些故意丑化自己,让人忍俊不禁,在心底直叹:好一个老顽童!

  《雅舍小品》描述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雅舍杂文》的哲思亦有不少是源自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而《雅舍谈吃》写的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民以之为天的“食”,《雅舍随笔》更是随心走笔,或写下对某本书某篇文章的感想或质疑,或对物抒情出一首短诗,或端坐桌前给友人写一封短笺。我窃以为,梁实秋先生大概是现代作家中最善于生活在此处的吧。他的小品文、杂文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而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

  读罢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雅舍忆旧》,更是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这些人。纵然,如果有可能,我们确实应该去外面见识更多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可是,我们千万不可因此而忽略了身边最亲最近的这些人,其中有我们的家人、同事、同学、老师,等等。趁着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吧。趁着在家,多和兄弟姐妹聊聊家常吧。趁着还在一个城市,和同学朋友多聚两回吧。彼此真心相待的情谊终会成为我们心中最深的美好。

  心已远的朋友,何不回归此处的生活?在我们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未尝不是一件幸福至极的乐事。

  书评范文 篇3

  记得当时是单位每人发一本的,而且后来还开了分享会,我也谈人生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季老总能用最简单的话语把最深刻的道理讲出来,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啊!

  在我这个年龄,谈人生是否年轻了点?但不谈人生,是否又似无志之流?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资格来谈人生,季老有,你有,他有,我也有。

  我想,若季老他老人家还在世,若真的能看到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人生,他一定是很赞迎的.,尚不说我们谈论的深与浅,但谈了必比不谈好,谈完了,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的。以我的阅历来谈人生,与季老比,自愧差悠远。

  但我必须谈,谈的目的不在于与谁比高低,比好坏,而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目的,让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前段时间忽觉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于是常问自己:“我这一辈子到底想怎么过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接着我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寿终点(听着有点可笑和可怕),把我这一辈子分成了几个时间段,然后每个阶段都订了一个目标,当然这些目标并不一定切实可行,但我至少有了前进的方向。

  再回头看看这些目标,真正为自己享受所定的倒没有,每个目标都充满了他人与他物:有亲人、有爱人、有所在的环境甚至有国家。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能量有这么大,很多因素都是牵牵扯扯地联系着的,不再有绝对地单一。人的一生过得幸福与与否,心态很重要。

  季老的平和与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对发生于周围的种种,我也学会去坦然处之。放松、自然的心境让我活得不再那么累,而且竟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人首先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欢自己的选择》。女人往往喜欢比来比去,争风吃醋,东家长西家短,可我却天生对这个没兴趣,但可能同时了丢了很多“丰富的信息”,可我却傻乎乎地满足于此,因为我不想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挤满大脑,而减少我思考的空间。

  我们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依然习惯于从别人的评价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几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实所谓“名利”只是外部促进你成长的一种强化手段,可是却被大家当成了唯一的目标,一切都为之所限,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自我的成长。很多问题,当深陷其中时往往为其左右,不知所为,而当我们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时却能如季老那般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处之。可见,为自己寻找自己人生的基点的确重要,这时,想起六一人爱说的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

  又读到季老“不完满的人生”一章,这章应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多看看 ,免得整天愤愤和失意于种种不完满中。年轻的时候,总是对未来有着种种的憧憬,只要未来的时候未到,总会抱着一个完美的希望,追寻着自己完满的人生。

  而真实的现实一次次出现后,才发现生活中原来是交织着无数个不完满的。才开始学着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从“完美主义”走向“不完美主义”,开始去学着心平气和地看待甚至欣赏着各种不完美的事情和各个不完美的时刻,才理解了“完满”与“不完满”的可爱之处:所经历的事情诸完满,那末最终的人生却不能称得上完满;如果走过的路中有不完满,那你的人生才是真正完满的人生。

  理解了它,整理了心情,生活又变得趣味横生。有一种笑看风云的感觉,对于这种状态,想到用“超然”来形容,不知是否适宜。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让自己能深入思考人生。刚刚步入社会,坦认我自己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环境中因素繁杂,倘若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则容易随波逐流。对自我人生目标的确定与分解离不开对自己的清楚认知和对环境的深入了解,坚韧是我的长处,多思则影响我前进,这点和季老有同感,思太多则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在潜意识里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能是由于在环境中没有获得安全感的缘故。纵横分析,结合各方面现状,摆正态度后,该轻松上阵了。

  真正的人生不是谈出来的,是走出来的。祝福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完满的完满人生,此话听来易解实难行,努力吧!

  书评范文 篇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记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因此,当我们居于陋室,当我们身处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们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和幸运。不管幸福,不管困难;不论贫穷,不论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处,我们都懂得这是上天给我们生存的恩赐。我们再穷也不能穷到思想匮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认识钱,再困难也不能难到泯灭了人性。

  当我们不能感恩生活时,就想到一盏香茗,一副茶几,一栋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赞歌给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们不论出生,不论富贫,只要有爱,我们就要淡泊明志,让思想在陋室上优雅地萦绕着,随着香茗飘到阳光的笑容里。

  那阳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书评范文】相关文章:

山居笔记书评07-27

书评怎么写07-27

简爱书评01-26

《花季心语》— 书评07-30

偷影子的人书评01-26

大数据时代书评01-26

百年孤独书评07-27

爱情与信仰-《此岸彼岸》书评03-31

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