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时间:2021-07-19 13:15:09 语文阅读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有不同类别和层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篇1

  一、课前读

  课前读包括课前的预习与课前三分钟的学习。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几个部分。把识字与写字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低中年级识字也显得尤为重要,他是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可新教材的识字量也特别大,光靠上课的时间学生是很难得,再加上学生遗忘的规律性,低中年级的识字就显得特别的困更难。在教学时我分三步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

  一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三会:会读生字,会读词语,会读课文。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低年级起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是课前三分钟的利用,我的语文课课前三分钟不允许学生唱歌,让学生做什么呢?读,累积起来读前面学过的生字,词语。如此一来,又加强了对学生识字的巩固。

  三是学习完一篇新课文后,教师不是急着要求学生写字,先让学生读字,且会读新学的字。各组的小组长到老师这里过关,小组成员到小组长那里过关。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连读都不会,那他去写有起什么作用呢?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虽然我的这种方法在老师们的眼中显得有点古板,老套,跟新的教学方法有点矛盾,也有人认为会与素质教育中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相违背,但素质教育也没说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不要学生的基础,而且学生连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又何来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实践,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他能把学生的瞬间记忆变为永久记忆,能让学生熟练地牢固的掌握学过的生字。

  二、课中读

  我看过许多人上公开课,也上了十几年的课,经历了课改,也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发现其实在课堂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老师的讲变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读书,教师要给足学生读书。古人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一个原则,绝不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早读课,我会让学生大声的读书,绝不挪为它用,有时甚至还会觉得早读课的时间不够用,还会给他们合理的分配时间,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读强过教师的讲。课堂中,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不会给他们直接给出答案,我会让他们自己读,小组读,让他们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理解,不会因为因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改变。当然,教师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俗话说得好,光读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三、课后读

  学生光掌握了书本上的东西还不够,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在课堂内,而应该在阅读上面,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不但能从书籍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对我们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1、读课堂延伸的内容。

  如在上完了<<和时间赛跑后>>,我就让学生读珍惜时间的名言,读珍惜时间的相关故事。学<<她是我的朋友>>后我就让学生背有关友情的诗句,名言。其次在我们的教辅资料里面我建议大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同步作文和同步阅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课文之后就读相关的阅读,在习作之前读同单元的习作,这样对我们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会对每单元的习作做选择性的让学生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点。必要时教师还要课做一定的引导。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先读书。

  2、读一些优秀的读物。

  读一些优秀的儿童刊物,一些经典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图书角,在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同时还鼓励班级学生带一些课外书籍摆放在图书角,选出专门的管理人员,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在我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用我班学生跟我说的:老师,我们班的学生看书已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听到了这句话,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这说明我的方法起作用了。但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光要读,而且要读有所获,要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在我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的都是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东西。长期下来,学生会喜欢上读书,对学生的思考以及用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深读是学生阅读的根本,善读是学生阅读的拓展。教师要抓好学生学习中读这一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成绩。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篇2

  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实实在在对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让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兴趣画上等号。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适合小学生读的书有很多种,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不同,对阅读的兴趣也就有所不同。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来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我们可以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对书本提出质疑。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充分展示,感悟才能得到真实的提高,思维才得到真正的发散。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可以是精读、慢读,可以是速读、跳读,精彩之处细细品位,一般之处浏览而过。同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摘录好词佳句,可以写一些心得体会,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上圈画、做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回归常态,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课文入手。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此外,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珍视学生整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积累的能力。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 篇3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重点教学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与兴趣。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学组织起来可能不会像中学那样顺利。因此,首要条件就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在阅读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着眼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尽可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思辨意识、人格塑造、读写结合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环节。而且,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领会文字内涵的关键时期。阅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当然,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自立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且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能力也相当有限。他们的阅读往往以满足自己的兴趣为主,对文章主旨、艺术特色一般是不知所云。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也就成了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应该把握以下节点:

  一、着重于课堂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心理建设阶段,兴趣无疑是他们最好的指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乐意去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呢?这个问题的本质主体,无疑是学生,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却在于教师。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很多,如常说的巧设情境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刻地记录着一段真实的生活信息,字字句句都是作者或亲身经历,或有感而发的。也许有些文章没有真切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去体会。那么如何把文字化的东西化为学生脑中的客观反映,使他们主观上更容易理解呢?为他们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文字与学生距离,使他们身临其境,这样他们才能较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文时,如果能把课文编排成短小的课本剧,编剧的任务独立编排全文任务量大,难度高,我们可以按段落分配给学生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自己动手去主动搜集资料,还可以在搜集资料,解决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时扩充他们的知识量,增广见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二、培养学生思辨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照本宣科,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如此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一种记录机器。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中的学生,必将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书呆子,正是这种死板的讲读教育最失败之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养成他们多元思维,独特思维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的思考角度独辟蹊径,但有些学生却是匪夷所思异想天开,对于这两种学生我们都应该秉持鼓励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在他们心中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感,让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自主的阅读兴趣。学习归根结底非学生自己动手而不能成功,这点教师始终无法代替,但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正如马克思辩证法所说,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内因所在。一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观的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驾驭者。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教给学生的是独立自主的思维,与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这样他们才能独立去研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三、渗透德行教育,注重人格塑造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贯穿其中的无疑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法可治人,德可治心。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祖国的未来接班人。阅读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鲜明的思想性。阅读教学不仅要凭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字、词、句、篇,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字、词、句、篇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这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更是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

  四、树立教学整体观念,重视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时一个多层面的集合体。就小学语文来说通常认为包括写字,会话,阅读,写作,识字等部分。各个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体系,通过他们之间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了语文学科这一整体。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互动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从整体观念上把握课文。对于教师而言,要明确该篇课文在整个单元的地位作用,它的重点读写训练项目在哪里。明确这一点之后在教学过程中不遗余力的将重点训练项目贯穿始终,另外就阅读教学来讲,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为写作奠定良好基础;利用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常用解题方法技巧12-31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12-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07-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计划范文03-19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03-13

小学语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11-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范文06-17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