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把双刃剑

时间:2018-04-06 10:39:48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把双刃剑1

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也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电视机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洗衣机让我们不用在大冬天用凉水洗衣,也不用那么麻烦的拧干;电饭煲等又减轻了我们的家务负担,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参加其他的活动,不用那么劳累······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都安居乐业,可以更方便,有了更多的交流,提高了生活的质量,科室,科技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电脑,每家的必备品,是可以让人学习、工作、交流的工具,给我们带来便利,可是,电脑有辐射,长期使用电脑,会给人的视力和身体带来危害,制作一台电脑需要上百种化学原料,其中许多对人体有害。此外,废旧的电子垃圾越来越多,如果对它们简单地采用传统的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理,对环境、土壤的破坏难以估量;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但是,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残留在蔬菜瓜果等农业产品上,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如果人长期食用这样的农业产品,农药就可能在体内积累起来,引起人的中毒。
是呀,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完美的,但是经过以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我们会越来越好

科技是把双刃剑2

  你知道全球为什么会变暖吗?

科技是把双刃剑

  你知道地球的环境为什么这么差吗?

  你知道是什么在背后作祟吗?

  这些问题当然是人类的缘故,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用智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

  空调,近几年有许多家庭把它带回家。夏天,扇子似乎在跟人类玩躲迷藏,连个影子都见不着。大家都开空调,即使是农村,也没有人去桥头乘凉了,都待在房间里。冬天,大家把空调调成热风,在房间里多温暖啊!哪儿还有火炉的身影呢?现在家家都赶上小康生活了,农村哪像农村呀!但是在舒服之中,又有谁会为地球想一想。空调排出来的废气,是对空气的严重污染,才会使这几天春不像春,冬不像冬。

  塑料袋在现在的生活中是不少见的,或许对有的人来说还是必不可少的呢!从前,奶奶总是拎着篮子去买菜,带着瓶子去舀酱油。现在呢,去买菜,空着手去,拎着塑料袋回来。去年不是执行用钱买塑料袋吗,以为那样可以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但有用吗?人类有拿着环保袋去购物吗?恐怕没有吧!因为他们都不在乎买塑料袋的两三毛钱。这如此浪费,白色污染就会变得更多。

  因为人类造了汽车,汽车派出的尾气污染空气。因为人类造了工厂机器,机器发出的噪音有害人类。因为人类用化学物质,对空气自然是有害无益的。

  这些科学发明的东西,对人类做是有好处,但它的另一面却是危害地球的主要物质,所以说科技百分之百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把双刃剑3

  一直以来,克隆技术都是饱受争议,但是A教授坚信,利大于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进步,都会给人类带来一线崭新的希望和未来无限的发展空间与可能。

  “还差一点就成功了。”A教授心中默念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将最后一点药液滴入试剂之中,轻轻摇晃,整瓶试剂融合在了一起。他用胶头滴管仔细的将调制好的试剂轻轻地滴在了一小片土豆皮上,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土豆皮下面竟然逐渐的长出了一颗颗土豆!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看到自己不懈努力的成果,A教授兴奋地大喊起来,就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他第一时间就是将这个成果告诉自己的伙伴们,正当他高兴地跑出去向同伴们宣布这个好消息时,却不料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黑影趁A教授不在,偷偷进入了房间,鬼鬼祟祟地窃取走了部分试剂,溜之大吉了。

  A教授回来后,敏锐地发现自己的试管被人动过了!他转念一想,糟糕!他惊恐的打开监视录像,竟然发现是坏人G组织的人盗走了!天呐,他张大嘴巴,双手颤抖,居然是G组织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这个药剂落在了G组织手上会是什么后果。

  果不其然,很快从世界各地迅速地冒出了许多G组织的成员,他们对人类赶尽杀绝,丧尽天良的坏人公然到处杀人放火、制造恐怖袭击,许多国家为了抵制他们,调集了许许多多警察、军队对他们进行剿杀,可残酷的敌人仿佛野草一般,生命力竟然如此顽强,很快就春风吹又生了。眼看着国家和人民陷入危难之中,国破家亡之际,不能不管不顾,所以不得已之下,为了大局着想,一些国家不得不使用核武器,对敌人进行大规模反击,在众多杀伤武器的攻击之下,G组织被剿灭了,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数不胜数的无辜民众丧失宝贵的生命,损失的财产也是不计其数!

  A教授望着战火纷飞下满目疮痍的世界,痛苦着、沉思着,自言自语道:“我只是想为了人类的将来做好事,才研究出了这项克隆技术,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难道是我对生命的不尊重,上天才要降下如此惩罚?”

科技是把双刃剑4

  斯坦普说过:”整个社会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是的,科技是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你怎样去使用他。

  列如,近几年的风能开发,已受到广泛国家的推广;还有一个更好的便是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如,法国常规能源中缺少石油资源,水利资源也不丰富,而且95%也已经充分利用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只能大量进口石油。20世纪70年代西方石油危机造成油价猛涨。1976年法国政府作出大规模的利用核能的决定,核电的比重逐步提高。充足的电量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可以向欧洲邻国出口。通过发展核电,法国每年减少进口石油8800万吨,节约240亿欧元。这难道不足以证明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的好处?巴普洛夫说过:”感谢科技,他不仅使生命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支柱和自尊心。“对啊,感谢那纯朴善良的科技,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贡献。

  但是,科技也有不好的一面。

  是他造成了环境污染,造成了酸雨,造成了臭氧空洞,是他造成了水污染。而最可怕的是20xx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的建筑爆炸。是日本方元几十里寸草不生,多少人受辐射变成了不完整个体。这样的事情并不止一次,在很多国家也发生过同样的事件。这使全球人民闻”核”色变。大家请看,这些事的指使者是谁。对了就是我们人类。我认为科技是把双刃剑,最主要是看你怎样去使用他。作为祖国的花朵,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的利用科技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科技是把双刃剑5

  “没有的空调的夏天该怎么办?”“没有的电脑的帮助该怎么办?”“出门没有了汽车该怎么办?”空调、电脑、汽车这些都是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日子不知道要怎么过,但在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据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全球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只要全球的气温平均再升高2°,美丽的马尔代夫就会消失,如果全球的气温平均再升高 6°,地球就会消失,试问,地球消失了,人类不能生存了,还要那些空调、电脑干什么!

  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要能在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去发展,否则,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保护环境并不难,只要小小的一步就可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例如:能骑车时不开车,使用空调时调高一度,打印是双面打印等等,这些小事都能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克隆生物了,但地球不能克隆,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她,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不去保护地球,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

  科技的发展没有绝对的错,也没有绝对的对,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合理的使用才能让科技的发展有意义!

科技是把双刃剑6

  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着。电灯取代了煤油灯;汽车把马车和人力车从我们的生活中淘汰了;电子邮件也日渐成为大家远传信息的首选……生活中,出现了电视、电脑、MP3……生活变得丰富和多元化了。

  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就百利而无一害了吗?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排放出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铅(Pb)等。它们可都是厉害的健康杀手呢!

  Co可使人体消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Nox可千万呼吸系统失调;Hc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还不能清楚。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污染物——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在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四天内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4000多人,45岁死亡率约为平常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常的2倍。事发一周内,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率分别是事发一周前同类死亡率的9.3倍、2.4倍、5.5倍和8.8倍……

  手机辐射

  移动电话,俗称“手机”。正日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时随地都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手机对人们有危害吗?

  美国专家在对小白鼠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发现,手机释出的辐射会影响小白鼠的长期记忆能力。并且,使用手机的姿势不正确会令大脑吸收过多的辐射……

  家电噪音

  家电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是难免的,而噪音对人们的危害也逐渐被证实。

  据测定,由电视所产生的噪音达60分贝至80分贝;由洗衣机所产生的噪音为42分贝至70分贝……

  生活中,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千万耳聋者可达50%;噪音达到80分贝时,有2/5人的瞳孔放大,视线模糊;当达到10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落。

  科技发展从多方位、多层次地丰富着,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却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爸爸说,科学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核触,如果用来发电,可以让地球遭受灭顶之灾,甚至让人类步向史前恐龙的后生。

  地球上的人们啊,要怎样科学地去面对和应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呢?

科技是把双刃剑7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高楼林立,这一切的确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很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多么美丽的现代世界啊!

  满天繁星,星汉灿烂,碧水蓝天,蓊郁森林,曾经的美景让人那么的留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的回忆。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世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位,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手机、可视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让我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轻松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亲切地交谈。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各种问题,青山绿水不再,星汉灿烂已去……这也让我们那曾经的美丽的家园,变得不那么美丽,甚至丑陋。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去反思:科学技术发展让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其实现实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得到的多,失去的少,甚至得不偿失。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或者说为代价的。这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不得不去这样追问:当生态资源被消耗殆尽之后,我们还能拥有一点美好的东西吗?

  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说是灾难。

  不是吗?如果让我们回到那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远古时代,我们会看到什么美景?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肯定是没有了,但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灿烂的星空,会有的,青山、绿水、碧草、红花也应该是随处可见的。这些美景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享用不完的,会让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

  一句话,朋友们,从现代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清醒过来吧!我们要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但也要慎而处之,否则我们就可能受到自然地报复。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任何美好的生活也就会化为泡影,一去不复返了!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高楼林立,这一切的确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很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多么美丽的现代世界啊!

  满天繁星,星汉灿烂,碧水蓝天,蓊郁森林,曾经的美景让人那么的留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的回忆。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世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位,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手机、可视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让我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轻松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亲切地交谈。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各种问题,青山绿水不再,星汉灿烂已去……这也让我们那曾经的美丽的家园,变得不那么美丽,甚至丑陋。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去反思:科学技术发展让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其实现实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得到的多,失去的少,甚至得不偿失。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或者说为代价的。这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不得不去这样追问:当生态资源被消耗殆尽之后,我们还能拥有一点美好的东西吗?

  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说是灾难。

  不是吗?如果让我们回到那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远古时代,我们会看到什么美景?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肯定是没有了,但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灿烂的星空,会有的,青山、绿水、碧草、红花也应该是随处可见的。这些美景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享用不完的,会让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

  一句话,朋友们,从现代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清醒过来吧!我们要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但也要慎而处之,否则我们就可能受到自然地报复。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任何美好的生活也就会化为泡影,一去不复返了!

科技是把双刃剑8

  摘要:科学与技术在当今时代不仅发展迅猛,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也不断加强,并在工业运用方面结成一个体系,全方位拓展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也为其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径。科学—技术—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互动融合、循环往复与加速转化的一体化系统。当技术规则的完善远远滞后于技术手段的发展时,科学技术的“非理性”因素就会急剧膨胀,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控制力也会随之减弱。

  关键词:科技;“双刃剑”;忧思录;生态价值

  一、科学技术的双重属性——“生产力”与“意识形态”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可以说是世界范围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国家及地区间的竞争更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竞争。经过启蒙运动后二百多年的发展,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舒适、极丰裕、极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物质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性活动的巨大发展。“科技理性”成为具有天生合法性、合理性的第一理性,并逐渐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是“科学”( 包括“基础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合称,“科学”主要是认识论目的,用于探索和发现自然、社会、人自身等未知领域的现象、本质及规律。基础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注重定性的理论探索,后者则注重定向的应用性探索,与现实生活联系更紧。而“技术”是应用科学具体化、物质化的表现,通过在生产活动中对科学的应用,以一种现实性的力量体现出来。应该说,应用科学与技术具有相同的目的和价值导向,即对规律的应用;所不同的是应用科学还处于应用性理论探索层面,而技术则处于应用性物质实践层面,从应用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纸上应用”到“手上应用”的转化过程。对于科学技术的属性问题,一直以来社会普遍强调和认可它的生产力属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对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的充分肯定。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需求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上,而对于科学技术的存在本身却很少进行深入的反思。实际上,一味强调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调整统治方式、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础的重要依据,当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按其进步的逻辑决定社会发展和运行轨迹,并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殷实和舒适的物质生活时,人们反抗的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弭。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更加隐蔽的统治工具和不可抗拒的宰制力量逐步侵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并发展出“科技理性”作为绝对至上的理性原则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对科学技术持保守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任和依赖,必将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由机器来调控世界的未来,到那时,“技术系统再也不是按照行动着的主体的协调计划来运行,由科学、技术、工业、军事和管理结成的自主发展的动力体系,将超越人的构思,不受社会和人的制约和指挥,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1]。人的主观意识将毫无意义,人们将不得不面对“用技术对抗技术”的'无奈境地。保守主义的观点似乎又过于悲观,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毫无民主和自由可言,人类将受控于自己的创造物而无法解脱。这一观点同自由主义观点其实具有相同的前提预设,即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所不同的是一个认为导向“天堂”,另一个认为导向“地狱”。围绕科学技术的这两种争论都毫去例外地陷入了自己预设的理想主义怪圈,就“科学技术”谈“科学技术”将无法预见“科学技术”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或出路,同时在不经意间也成了“技术统治论”的帮凶,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也会随之加剧。

  二、科学技术面临的生态难题

  环境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论题叫“杰文斯悖论”,即“某种特定资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会随着利用这种资源之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而价格降低会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2]。这个论题其实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所面临的生态难题,本想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可结果却大大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耗竭速度。那么,科学技术在生态问题上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如果说它是“理性”的,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它所带来的“非理性”的后果?

  随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愈来愈多的人对科学技术在解决生态问题上的作用不再盲目乐观,而是抱着批判和反思的态度来看待“科学技术”。环境社会学家卡顿和邓拉普认为,生态问题的加剧归因于人们普遍遵循的“人类例外范式”(Human Exceptionalism Paradigm,简称HEP),认为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科学与文化的累计可以使进步无限延续下去,并最终解决所有社会问题。这一假设直接导致一种错误的观点,即环境的负荷能力可以无限制增长,愈取愈得,从而否定了匮乏的可能性。面对“杰文斯悖论”对“科学技术”的质疑,科技乐观者辩解道,所谓资源有限论和生态危机加重论都是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静态观点,这只是现阶段生产方式和技术体系条件下出现的暂时的生态失稳现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开发出新的可利用资源,并推广使用新的廉价的环保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一论点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否定“临界自然资本的存在”,开发新的自然资源依然是对自然界的攫取,只是从匮乏资源向相对丰富资源的转移,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意味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超出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和可再生的能力范围,依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科学技术该如何回答“维持生物圈所必需的临界自然资本”问题;二是“所谓的科技发展观”,把资源与生态问题看作科技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就是不顾自然法则,不顾人类和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唯科技主义”的狭隘发展观。这种观点将直接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合法化,使环境问题非但不能有效缓解,反而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愈演愈烈。三是“局部大于整体”的论断,科技的发展确实可以开发出经济有效的环保技术,但从当前的世界形势看,这些技术的使用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解决某个具体的能源或环境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范围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这其中有技术壁垒问题,有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污染转移问题,还有“片面技术化”导致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良药,使用不当将会造成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强调:“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风险威胁的潜在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了,不可见的危险正在变得可见,对自然的危害和破坏——越来越清晰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3]。对于科学技术应用的风险性评估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

  三、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关系

  1.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生态价值的关系

  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为探索自然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而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多地偏向于利用自然,满足人们最直接、最大化的物质需要,而对于是否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反而被忽略了,这就直接导致人类生产行为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化。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科技竞争”等口号的感召下,各个国家无不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发展科学技术,似乎只有科学技术才能引领文明进步的方向,只有科学技术才能带给人类光明美好的未来。科学技术已不只是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了“生产力”本身,这就意味着发展科学技术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之,就是逆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而行。

  在人们大谈特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就是作为生产力的主体的“人”。生产力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人的目的理性活动的客体化程度、使用技术手段的水平,劳动强度与获得收益的比值,以及潜在的规则约束。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的目的理性活动的拓展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只是工具,无法代替人类自主的理性思维,当它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能力”的时候,就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机器伦理”与“人类伦理”交锋的时候。

  对科学技术规则的强调,就是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纳入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的考量表中,就是要平衡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其它同等重要的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生态价值,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是一种基于关注所有生命形态和谐共生的价值形式,它把人类视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它生命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生物共同体的和谐、健康、稳定、完整与统一。生态价值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科技发展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基础,就会朝着有利于全人类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福祉方向发展,而将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物质生产领域,人类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直接动力,所以对科学技术进行生态价值考量的同时,也需要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进行相应的价值考量,即这种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是否既符合人与社会的需要原则,同时又符合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原则。当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已经开始了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以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需要。生态化生产方式应该说是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对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进行的彻底的生态化改造,比起开发和使用具体的环保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更加有效,是从生产源头截断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因此,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可行性评估非常重要,既要保证“它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它不仅体现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建设能力”[4]。也就是说,对于技术的评估,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全面考量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综合价值。只有建立这样的技术评估体系才能有效保障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

  前面我们谈到,科学技术除了生产力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虽然在现代工业社会,这一意识形态表现得更为隐蔽和难以察觉,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并在潜移默化中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灌输到民众的思想意识当中。科学技术作为统治阶级赋予的具有合法地位的意识形态,不仅要人们相信它能解决任何问题,还要他们感觉到:不存在某种外在力量的压迫或意识形态的灌输,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他们相信科学技术的无限力量,更相信科学技术的缔造者和应用者——科技专家的无限力量,他们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只有他们能带领人们走出危机,走向光明。所以,当出现某一社会问题时,总会听到“专家论证”、“专家猜测”之类的话,他们的话总是具有神圣的权威性和不可辩驳性,以至于他们认定的结果,往往就是民众认定的科学的结果,至于论证的过程—因为是科学—太专业化和技术化,民众难以企及也就不会太在意了。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科学技术的论证结果有时会与民众的切身感受不相符合,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究竟该相信科学技术,还是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在冲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质也从合法化外衣下逐渐显现出来。

  以生态案例为例,来分析一下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前段时间有关环境事件的报道很多,其中很多事件都涉及到科学技术对污染的评估与民众切身感受到的污染程度之间的差异。一则事件是说,民众普遍反映当地饮用水受到严重工业污染,因为当地的癌症发病率在近几年明显升高,但专家的检验报告却说,水质合格,达饮用水安全标准;另一则报道称,几个村民把漂浮在河面上的死鱼烂虾背到乡镇府门口作为水污染的证据,但却被告知无法证明那些死鱼烂虾就是来自那条重污染的河流;还有一起事件,村民状告一家化工企业排放有毒废水,造成许多村民鱼塘里的鱼大量死亡,但专家却说不能认定排放废水与鱼死亡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甚至通过技术认定,得出该化工厂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结论,令人瞠目结舌。另外一则案例可以说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前些时候由几名自称具有科学良知的科学家所披露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内幕,他们声称: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政府所大力宣传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超标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性气候变暖之间根本不存在必然性因果联系,太阳黑子的活动才是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政府不惜花大价钱扶持科学家群体来论证二氧化碳对气候变暖起决定性作用,就是纯粹的意识形态目的——引起全球性生态恐慌,使某些政治家能利用环境问题来捞取政治资本。科学作为政治的附庸上演的这出闹剧让世界哗然。于是有学者站在民众立场上提出质疑:如果科学技术走到了常识的对立面,如果看似精确、量化的数据却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认识对象,那么科学技术是否还能称之为“真科学” [5]。

  当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无限膨胀时,生态价值将如何体现?原本客观真实的价值标准因为政治的横加介入而蒙上了灰暗的国家意识色彩。以平等、和谐、共生、统一为基础的生态价值观也因此遭到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严重践踏。生态价值不再是人们平等共享的价值权利,而沦为被少数人御用的政治工具。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不但成就了“无声的统治的艺术”,同时也造就了“沉默的大多数”。绝大多数民众实际上被阻挡在科学技术大门之外,或者说被阻挡在所谓的专家系统之外,科技符号仅仅是少数人掌握的密码,而普通大众只有在门外等待技术专家为他们做出“意识形态化”的“解码”,而无权搭建起与科学技术直接对话的通路。科学技术变成了一种权力,科学技术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信息传递的非对称性也造成了普通大众制度性的弱势地位。在环境问题上,科学技术如果不淡出意识形态色彩,不但会误导普通大众的生态价值观念,而且还会使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笔者在对环境事件的调研中深有感悟:仅仅依靠技术指标或者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来判定环境污染状况,不仅对环境治理无益,而且更加有害。

  四、结论

  对于如何协调好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关系,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就生产力方面来说,需要转变工业化生产方式,代之以生态化生产方式来协调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关系;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就不能把做为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排除在科学技术之外,他们拥有对科学技术的开发、进展、使用等情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与否决权;科学技术知识有必要走出专家世界的狭小范围,而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世界,并与民众所能理解的生活常识进行平等对接和对话,要让他们感到科学技术是常识的深化和精确化,而不是常识的对立面,或者仅仅是一种“技术语言”;此外,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应该成为独立运作的部门,工作其中的科学家共同体应该具备公正、正义的“科学精神”和生态伦理道德,以全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重,这样既能有效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生态价值的基础性原则),也能有效约束科学家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能引导全社会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态生存理念和生态生活方式。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引入生态价值考量,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杨海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xx,(10):57.

  [2] 杨通进编.走向生态文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3.

  [3]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北京:译林出版社,20xx:64.

  [4] 赵成,方鸿志.论科学技术与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xx,(10):11.

  [5] 陈阿江.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J].学海,20xx,(1).

科技是把双刃剑9

  试卷:

  天津

  题目: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形式:

  材料作文

  主题

  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阅读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材料分析:

  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描述自己对“青年人阅读方式”的态度,鲜明表达观点。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坚持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

  立意二:传统的阅读方式之外,使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采用“碎片化”阅读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

  立意三:(推荐)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思想与观点。青年人除了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本身,更需要从中培养提取、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价值观。

  特别注意:

  1保持近年天津卷的命题难度和特点,审题难度不高,区分度高,不容易跑题;

  2论述胜于素材

  3“科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主题的延续

  4“阅读”主题:阅读的内容本身,阅读给不同人群的影响,阅读在不同时代的方式

  难易度:

  ☆

科技是把双刃剑10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

  2.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

  教学难点

  能比较客观地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重性,理解“科技与环保”的关系。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白色污染图片

  2.世界各国有效处理白色污染和垃圾分类投放的资料。

  3.学生观察、统计家庭日用垃圾处理情况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公交车方便人们出行,电视、电话、电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随着卫星技术的日新月异,卫星种类也越来越多,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财富。(PPT播放“科技改变生活”图片)科技造福了人类,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科技是把双刃剑》。(板书课题)

  2.但是,科技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伤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创设了问题情境,以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然后回顾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直观地感受和表达,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共鸣。】

  二、认识白色污染

  1.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答案预设:塑料袋)

  2.观看被塑料袋(塑料制品)污染的图片。

  3.引出“白色污染”的定义: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及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塑料用作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由此而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课本P35定义)

  4.交流平台:

  (1)请你谈谈对白色污染的感受。

  (2)我们如何避免白色污染呢?

  5.教师补充说明其他国家(韩国)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控制白色污染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从白色污染的图片入手,然后引出白色污染的概念。通过图片、结合概念,让学生谈感受,提出避免白色污染的方法。再对照韩国的具体做法,为我们生活中对垃圾的处理提供借鉴,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努力。】

  三、垃圾处理办法

  1.过渡语:塑料袋只是众多垃圾中的普通一员,还有其他种类的垃圾,比如电池,乱扔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2.学生分析课前准备好的表格,调查统计家中一天垃圾的种类和重量,以及家人对垃圾的处理方法。

  3.通过对调查统计表的分析,把一些合理处理垃圾的建议归类:

  (1)垃圾桶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回收垃圾;

  (2)垃圾循环利用;

  (3)吃剩的饭菜喂动物;

  (4)不要玩的玩具、没用的本子可以供弟弟妹妹用或者卖掉;

  ……

  【设计意图:学生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课堂实践

  1.演一演:爸爸妈妈等长辈们平时处理垃圾的方式可能不正确,比如没有分类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或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2.动手做一做: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垃圾的利用率,请用垃圾动手做一件物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处理是以课程目标出发进行的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科技是把双刃剑 造福人类

  带来灾难 白色污染

  解决办法

【科技是把双刃剑】相关文章:

1.科技是把“双刃剑”

2.科技是把双刃剑

3.科技是把双刃剑作文

4.科技创新是把双刃剑作文

5.科技是把双刃剑考研英语作文

6.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作文

7.误解是把双刃剑

8.宽容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