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飘香作文

时间:2021-04-01 17:45:19 2000字 我要投稿

年味飘香作文2000字(通用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年味飘香作文2000字(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味飘香作文2000字(通用5篇)

  年味飘香作文1

  岁月悠悠,腊月翩然而至。年,又近了。儿时的腊月,是最幸福的时光。小时候期待过年,更像是期待一种幸福。那一串串鲜红的冰糖葫芦,那一粒粒淡黄的爆米花,那一块块橙色的橘子杂拌糖,那一盘盘的花生瓜子,那一双双千层底的棉鞋,那一件件带着母亲体温的新衣……无一不是孩子们的守望,幸福的守望。

  那时,农村的寒冬腊月,大人们都赋闲在家。男人们转转走走,女人们则是围坐做在一起,唠着家常。东家长西家短念叨的同时,手里还不忘记拿着些许活计。比如纳鞋底,细细的针,穿上粗粗的绳子,在妈妈的手里飞舞着。针尖,在妈妈的头上不时地划拉一下,划拉出一份温暖,妈妈的温暖。

  那时,农村的集市也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日里的妈妈们非常节俭。节俭的原因,是因为日子还不够富裕。哪个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呢?不够富裕的日子,花钱是需要克制的。只有勤俭节约,才会盼来好日子。勤俭持家的妈妈,不是吝啬的妈妈,而是会过日子的好妈妈。所以,逛集市在孩子们的心里是最奢侈的。牵着妈妈的手,女孩子们可以有一块梦想中的花头巾。牵着爸爸的手,男孩子们可以有几包劈啪作响的鞭炮。

  腊月初期,是村里屠户家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各家各户养了一年的大肥猪,都要急着赶着上案板。平日里,大多数人家是吃不上肉的。尽管,每年每家都养着两只大肥猪。头年傍近,一只卖出去,一只就留着过年喽。胖胖的猪,嗷嗷地叫唤着,被人们追着赶着。直到,亮霍霍的尖刀,扎进猪粗粗的脖子里。鲜红的血,流出来,流到洗净的大盆里。然后,咽了气的猪被吹成圆鼓鼓的,皮球般放入烧着沸水的大锅中,褪毛。褪了毛的猪,光光的,秃秃的,白白的。接着,被倒挂在木头桩子上。开膛破肚,什么肠子肚子心肝肺,一嘟噜一嘟噜地冒着热气就出来了……爸爸们,妈妈们,在一旁忙活着,接了这个,收那个。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地过来搭把手。女孩子们,比较安静,悄悄地会递给妈妈一个大盆子;男孩子,比较调皮,则是互相追赶着嬉闹着……

  猪肉被抬进家,更成了孩子们馋羡的期待。什么时候,妈妈会煮肉呢?盼着,爸爸手里的刀,磨得最快最亮。看着,爸爸妈妈把猪肉分类切好,哪块剁肉馅,哪块做肉方……然后,在灶火上烧几锅开水,把每块肉烫了洗了……盼到那一天,风箱呜呜作响,火苗滋滋地往上冒,大锅里的水咕嘟着冒着泡,肉味就飘香了。整个农家小院里,弥漫着一种香香的味道。孩子们,不时地跑到灶台上,围着妈妈问,肉快熟了吗?妈妈会笑,说快了快了……

  那时的肉香,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我从小就爱吃肉,过年时的肉是可以可着肚皮吃的。惟有猪腿,妈妈是不让吃的。妈妈说,吃了猪腿会写歪歪字,因为猪腿是歪歪的。爸爸说,那才是迷信呢。于是,在妈妈面前不吃,在爸爸面前狠吃。直到现在,丫头吃肘子的时候,我仍不时地想起小时候自己吃猪腿的情景。猪腿,还真是吃了不少。字,却写得十分周正非常漂亮。妈妈的担心,失灵了吧?

  腊月中后期,每家每户要进行大扫除。家里,所有能藏的东西,都要规整起来。屋里,所有不能搬动的东西,要用大塑料布遮盖起来。爸爸妈妈,头上箍着毛巾,各自拿着一个绑着长棍子的笤帚,屋顶墙角旮旯,都要依次清扫一遍。这个工作,一般要持续一天。清扫完毕,所有物件,该搬回的搬回,该拿出的拿出。这时候,小孩子们派上了大用场。因为,跑跑跳跳,出出进进,来来去去,是孩子们的本性嘛。

  房间里的卫生收拾好利索,妈妈们要开始洗洗涮涮。凡是所有能洗的该洗的,什么床单门帘缝纫机罩电视罩,在妈妈的手里揉啊搓啊,直到花花绿绿晒满一院子。另外,那些锅啊盆啊碗啊筷啊篦连啊案板啊,更是要清洗干净。这些,女孩子们是能帮上忙的。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在妈妈身后,弄了这个又弄那个。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我拿着刷好的篦连子、案板,依次把它们靠在门台上。门台上充满阳光,那种感觉真好!

  每年,爸爸妈妈都给我们做花生粘。暂且,就叫它们花生粘吧,因为一直不知道它们应该叫什么。花生豆,在大锅里炒好。然后,用爸爸的大手搓成一瓣一瓣的。当然,有的花生依然顽固,保持完整。完整,也无所谓。芝麻,也在大锅里炒好。圆咕溜溜的关东糖,在大锅里熬成汁儿。还是叫关东糖吧,因为从小就这么叫它。把炒好的花生芝麻,依次搅入粘稠的糖汁儿里。搅匀,放在案板上,摁成寸把来高的大糖块。等到粘稠适中的时候,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篦子里晾着。直到,彻底凝固,就可以入口了。之前,我和弟弟有时也会偷偷地抿上一小口儿。妈妈看见,也不说。这时候的妈妈,是最宽容的。

  年根底下,各家各户是要炒花生的。花生,都是自己家地里长的,所以尽可量地炒。一大簸箕,两大簸箕,是最足够的零食。爸爸从房后收来些沙土,用细筛子筛在大铁锅中。灶膛里的火,温热绵软。一边烧火,一边搅和。直到尝着火候差不多了,就把混着沙土的花生用簸箕收出,一股脑儿倒入院子里。随即,用筛子把沙土筛出,就只剩下黄白花花喷香香的熟花生了。

  等到除夕,鞭炮声声里,年就到了。中午熬肉菜,晚上包饺子。饺子,是要包两顿的,除夕的晚上吃了,初一的早上还要吃。饺子,饺子,岁更在子时。除夕的饺子是过去,初一的饺子是未来。日子,是过去,也是未来吧?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族之内的小辈儿们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我家,就是个大辈儿。所以,一定要早早地起身开门迎接。否则,人们来拜年要是大门紧闭,那是万万不可的……这一天,孩子们都穿上了妈妈做的新衣新鞋。新衣新鞋,都是孩子们期望已久的。其实,多少天之前,就偷偷地看过摸过好几次了。如此期待,是因为平日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穿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新衣服,自然就是崭新的欢喜。新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千层底布棉鞋。男孩子的是深蓝条绒的,女孩子的是红底黑碎花条绒的。一脚踏进去,暖暖的……吃过早饭,大人孩子走出家门,各自找各自的朋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玩,就是玩到大中午,妈妈也不说。年的第一天,是要高高兴兴的。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要忙着串亲戚。姑妈家啦,姨妈家啦,舅舅家啦,姥姥家啦,都是团聚热闹的地方。孩子们,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不管是一块,是两块,还是十块,都是欢喜。尽管,自己的压岁钱回到家,照例被妈妈收入囊中。那,也抵挡不了内心的欢喜。

  正月里,各家各户还要邀请那些新媳妇来家吃饺子。就当,是熟悉的第一面。小村子的新媳妇,常常有好几个。但是,禁不住各家各户的邀请。往往,这家的饺子熟了,那家的饺子又熟了。所以,新媳妇们是在这家吃几个,赶着又去那家吃几个。走到哪家,都得吃几个,要不对不住每家女主人的热情。每年这个时候,妈妈就让我就去叫各家的新媳妇。小时候的我,见生人总是有一种小小的羞涩。那种羞涩,就好像自己是新媳妇似的。

  正月十二,各家各户要炒豆子。叽里咕噜的黄豆青豆,放入热腾腾的大铁锅,蹦着跳着……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一天要吃老鼠眼。豆子们,就好比老鼠的眼。吃了老鼠的眼,家里的粮仓就安稳了吧。晚上吃过饭,孩子们提着灯笼去串游着溜病根。妈妈说,出去溜病根,以后身上就没病了。谁想,自己有病呢?所以,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出去。小时候,我还真想过,自己的病根溜出去了,真的就不得病了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的尾声。集市上的元宵,馅小面多。黏黏的糯米面,糊在嘴里,是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纯粹,古朴而又安静。就像家,就像年,更像岁月,轻轻流过,无声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

  年味飘香作文2

  进入腊月后,零零散散的炮竹声时远时近地传来,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火药味儿,年的气息依稀可感。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腊月半,炮竹声愈加稠密紧凑,硝烟味儿更加浓烈刺鼻。扎着各种姿势然放炮竹的孩子满街跑,碎裂的炮皮残头随地可见。人们谈论的话题、互祝问候都与新年息息相关。即使行人手中的一张年画,一副对联,一对灯笼都能星星点点地折射出新年的光彩,散发出喜气儿,年味渐浓。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后,山村的人们开始杀猪、祭灶,打这以后,人们便更加忙碌,扫房、拆洗、采购、走亲,忙得不亦乐乎。小城的市面上,火红的年货占据了半壁江山。从东到西,成捆的烟花炮竹,林立的年画对联,扎堆的彩灯饰品……琳琅满目,延绵数里,满街墨香飘绕,“火光”冲天,年味渐酣。

  伴随着紧凑急促的鞭炮、振聋发聩的“撼天雷”,窗花、门神、福字、对联粉墨登场,相映生辉。“飞毛腿”吹着哨音,拖住“慧尾”直冲云霄,在云头炸响。“魔术弹”喷薄而出,腾空闪亮,又俯首绽放,异彩纷呈。夜,好不醒目悦耳!微微的寒风、现代的霓虹给年味平添了几分情调。就这样,年味被推至除夕极盛之巅。

  年味是年的前奏。年味就是除夕能够彰显春节气息、氛围的万千气象。年味是能够听到、看到、闻到的气息……年味是人们表达内心欢愉、祥和的特殊的节气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味是那样叫人艳羡,燃放爆竹,饮屠苏酒,迎接新年的气氛跃然纸上。“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换桃符,弃旧迎新,将整个欢天喜地的场景表达得淋漓尽致。“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杆灰”,过去爆竹的声响,多数是祛除妖魔鬼怪,避邪纳福的深意,随着这干脆的、接续的声响不绝于耳。“当街击地雷声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五声六声神道宁,七声八声万事平”,一个个美好的祝福由此诞生。

  然而,历史年代的久远,年味的述旧不如编新,雕今远胜刻古,如今的年味,现代气息越来越浓,许多春联、窗花、灯笼、蜡烛都采用电子管制作而成,它赋予了年味新的内涵。老的年味,留存口味;新的年味,让人品味。虽然制作方式不同,但是依旧使人喜气洋洋,催人心花怒放。

  是啊,奔波了一整年,心中总有不少感慨,平时难得谋面的亲人,如今翘首可盼。还有那超级打造的央视“春晚”,温馨爽口的年夜饭,都是难以拒绝的兴致焦点。借着欢愉的年味顺便给心情放个假,可以荡涤缓释谋生创业的艰辛与疲惫……年味揉合进人们的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精神。此时,人们借着现代化通讯工具,向亲朋好友发出彩信、发出问候、发出真情……

  于是,似水流年里记下了一些和年味有关的文字,也和心情有关的文字。在我狭小的世界里,在我所生活的西南边陲小城里,一年一年就这样度过。或许年年如此,风景相似,或许是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让浓浓的年味增添了许多现代色彩,但在我内心世界里,年味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向往,向往着家的温馨,向往着生命的源泉所在,年,家,亲人,渐行渐远的年味,过滤了许多物质的元素,却沉淀了亲情,给生活的奔波找一个温馨的借口——那就是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美最甜是除夕”。除夕夜的年味浓浓酽酽到巅峰,让归来的游子闻着味儿就醉倒在家门口,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把一年一度的年味诠释的如此精彩。

  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美酒、红红的醉颜,吉祥的红色是除夕夜亘古不变的主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盈满着浓浓年味的团圆饭是何等的香甜?欢歌笑语伴着祝福的话语,浓浓的年味萦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子夜的钟声响了,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看那姹紫嫣红的烟花把飘逸着浓浓年味的夜空打扮得妩媚如新娘!灯火辉煌时分,醉眼朦胧之际,叹人生又新增年岁,喜儿女又渐渐成才,举起酒杯畅饮着,看着亲人的眸子里有了许多幸福在眼波流转。天涯共此时,团圆夜呀庆团圆!几千年不变的除夕夜,几千年不变的年味,这一夜只因浓浓的年味而变得如此的安宁和祥和……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当年味正酣时,春风在阵阵的爆竹声中袅袅而至。于是,濡满了年味的桃花在料峭春风里怒放,年味就藏在桃花的芬芳里,从初一飘向十五……

  在一些字字珠玑的诗文里,阅读到这样的句子,“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而是时光。”那些时光打造成柔软的彩缎,素锦流年里不急不缓地行走着,如树桩上的年轮,逝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印痕!

  窗外,炮竹声渐渐隐去,渐行渐远的日子里,年味由浓变淡,从初一淡化到十五,或许改变的不是年味,而是心境!时光里流走的是年味,掺和的是亲情,万家灯火,回家过年,那是亲情的呼唤!沿着记忆的踊路,让我们用一些怀旧的思绪,追寻着时光隧道里的年味吧!

  年味飘香作文3

  每逢春节,人们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番,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大人互相拜年,给孩子压岁钱。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的确,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万家灯火中拉开了序幕。天空中美丽的烟花,让整个孤独的小山村顿时热闹非凡,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舞狮子,划船,让所有旧的尘缘沉入大海,迎接崭新的黎明,新年,大家都在期待你的来临,更在期待源源不断的幸福泉源。

  儿时的春节永远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再也找不到那份沉甸甸期盼了,再也没有儿时对过年由衷的渴望了。年年都有春节,岁岁有除夕。长大以后的春节越来越没有意思,也越来越没有厚重的乡情了。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一份责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儿时一起玩过的游戏,一起玩过的伙伴,一起唱过的新年快乐,现在他们不知都去了哪里?年年回老家后,也没有好好聚过。村子里的很多老人现在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空虚的回忆。儿时那抹浓浓的年味再也找不到了。我拼命的去寻,用心的在山野沟壑中追寻它的味道,除了荒凉的落寞和悲伤的眼泪,只能举起两掊黄土,将它飘洒在逝去的悠悠岁月里。

  成年后的我,略带沧桑。时而悲喜,时而快乐。时而为世俗缠绕,时而为名利驱逐,时而身心疲惫,时而心率憔悴,时而喜忧参半,时而听天由命,感叹岁月变迁,不知何时何地才能够真正自由自在的呼吸?潇洒自如的享受生活?生活中的责任与负累时刻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真想背起行包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却有点胆怯,担心旅途中美丽的风景,会时刻和现实枯燥乏味的生活屡屡较劲,时时比对,那可能就永无宁日了。儿时的年味,总是活在过去的岁月里。生活还得前行,日子还得继续,虽说长大后的生活比不得儿时的天真烂漫,不用背负太多责任与重担,不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也没有必要在意过年是否会花干积蓄,累的人几天几夜不能合眼。

  很多久别的朋友要一起聚聚,很多亲戚要走走,还要给小孩红包。弄不好我一两个月的工资就打了水漂,还要给领导拜年,送礼……真是让人揪心,现在一个过年随便要花上几千元,那还是小数,多则上万元。真是觉得可怕,尤其越到年关,让人心里越是焦虑不安,思量着很多过年的年货,还有需要拜访的友人,需要准备的礼物。春节前夕的每一天,好像都是忙忙碌碌,手里的百元钞票,像流水线上的工作,货币循环达到了空前绝后满天飞。

  当然这段时间,各大型商场,超市也是最热闹的时节,县城商场里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们,大家愉快得给家人买衣服,买年货。平时日子都是紧巴巴的,一到年末,好像一下子思想彻底解放了。也舍得吃,舍得穿了,越到年关,天价商品比比皆是,甚至比平时贵好几倍。但是人们舍得花钱,也舍得去买。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超市里付款机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稍微性急的人,是忍受不了这种煎熬的',急得直跺脚。

  最让人头疼的事,就是取钱了。一年最后一个月工资发了以后,很多上班族就开始忙碌了。邮政储蓄所又排起了长长的队,取个钱真让人费劲,站在哪儿,你得用心的等,慢慢等,好不容易等到跟前,结果自动取款机里显示,余额不足。无论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不会淡定的下来。

  孟浩然在《田家元日》中这样写道: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也许新年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使人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回想过去,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别人的称赞表扬,失败后得到的教训;把成功的事继续坚持下去,把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有了经验和教训,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收成。

  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儿时的年味,真的很浓。可是现在,我却无福消受了。

  我永远怀念那种醇香古朴,优雅自如的味道。

  年味飘香作文4

  城里呆久了,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城里的年,愈来愈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城里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村庄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里的月,湿润丰满,安安静静铺排开的一个一个的小村庄,更适合月光的书写与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乡间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城里的泥土,参杂着水泥与钢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躯干。故乡深处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温馨,乡间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绵长。

  一进腊月,算是迈进了年的门槛,隐隐约约的炮仗声,敲开了“年”这首民乐的前奏。于是众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们朝向村庄,回家过年,成了冷寂的冬天最温暖的主题。

  乡下的年,最为忙碌,扫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饺子,有能力的,还要杀猪宰羊。

  选一个晴和的天扫房,除了衣橱衣柜这样的大物件,炕头的被子,铺炕的毛毡,梳妆匣,油瓶子,盐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开了家杂货铺子,那些没事可做的鸡呀,狗呀,也过来凑热闹,乱哄哄一片。扫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铺好新鲜的席子,一样一样搬回去。家里留满了土灰的腥味,整体上看却焕然一新,明亮整洁,所有的家当都站好了位置,等待着年的到来,角角落落展现着一副除旧迎新的气象。

  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几十块,一部分拿到屋外冻冻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盐腌了,剩下的热热现吃。

  蒸年糕,先把黄米碾成面,将碾好的湿面用开水泼,然后铺撒到屉上,铺撒一层面,放一层泡好的红枣,花豇豆,最后上锅蒸。年糕蒸好,冷却下来,切成一块一块顶着红枣金灿灿的年糕。

  蒸馒头,白白的馒头上用筷子头戳上红点子,细心的人家,把馒头蒸成鱼形,刺猬形。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细沙,在大柴锅里慢慢地翻炒。

  年,少不了一道一道的工序,这些繁文缛节把年推向了高潮。灶屋里总是热气腾腾,土炕总是烫烫的。

  年的议程,铭刻在童谣里,一辈一辈传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这童谣的孩子,长成父亲,父亲再把这歌谣教唱给儿子。年,就这样规矩下来,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了这些讲究,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与感恩。乡间的年不单单是年,这年要感谢赠予五谷的土地,感念着逝去的先祖。这年,是乡间的一种誓言,是朴素的祈求与憧憬。

  如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但曾经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那时候的春节,孩子们当然是最快乐的。接近年底,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小猫抓似的。

  乡野安静的夜里,偶尔会响起一两声的爆竹声,虽然很轻,很远,稀稀落落,但响在空旷的乡间田野,却是异样的清脆、清晰、清新,绝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们往往会念叨一句:“哟,有点儿年味了。”这种声音在尚未成人的我听来,简直就是件美妙的事。

  伴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流淌的也是浓浓的年味。处处都在杀猪宰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腊月黄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妇的比比皆是,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乐得不行的人们,还会提着年礼探亲访友,那可是一件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事,就意味着不仅能饱餐美食一顿,而且受宠若惊般地被视为上宾,可以尽情地吃,大胆地玩,些许的放肆、淘气也不会受呵斥。

  祭拜祖宗是过年前的头等大事,上坟的时间一般没有固定,但约定俗成在除夕前。人们要提前带上祭品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烧纸上坟,以示过年了,请逝去的先人的神灵回家来一起团圆,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体现。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给曾祖父等祖辈上坟,父亲摆好祭品放了鞭炮,两膝着地便磕头祈祷:过年啦,给您老人家送钱啦,置几件暖和的衣服,过年别冻着!”。兄弟姐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磕仨头说:“老祖呀,回来过年哩!”,长辈就会训斥我们:“娃子咋能跟大人学哩?”这件事,很长时间成为全家人的笑话。

  贴春联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了,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了,有分工给大门清洁的,有打浆糊的,有数门头的,十分热闹。贴上了对联,门楣再贴上一排花花绿绿的广门笺儿,即便是再旧的木门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飘摇的广门笺儿,让人想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门神,印象最深。

  年味飘香作文5

  故乡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进腊月,故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飘荡开来、渐渐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而同地开始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充满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诱人的年味。特别是杀年猪,宰杀完毕之后,主人家会按照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烩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热闹、惬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从腊月初八开始,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腊八粥,故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始,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过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置年货,忙吃喝、孕年味。乡邻之间都要互相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面展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年临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互相剃头、净面,干干净净、轻轻爽爽迎新年。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装登场。年三十这天,女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蒸“米饭”,熬粉汤,故乡称之为“翻身捞饭”,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户户便准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的祈愿诉于上苍。年三十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始洒水扫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杆、劈柴、柏木,煤块,最后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后帖上“旺气冲天”的对联。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院内都要矗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始跑大年,东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一直到鸡叫头遍,家家户户开始举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家人开始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始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开始熬大年,男人们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话人生,女人们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要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人们要早早敞开大门,迎百褔,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随大人们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福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饭又挣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故乡的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故乡的朗朗天空……

  故乡浓郁的年味是亲情的温馨,是乡情的孕育,是乡趣的集成,是民风的升华。故乡就是在这种天然纯朴、充满激情、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天,从激昂的现在走向希望的未来。

【年味飘香作文2000字(通用5篇)】相关文章:

红粿飘香年味浓作文800字07-28

年味作文09-14

年味高一作文(通用20篇)06-04

年味作文600字(通用48篇)02-27

年味05-02

年味06-13

荷花飘香作文10-28

记忆飘香作文12-02

年味抒情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