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蝶恋花》

时间:2017-11-02 11:07:11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作文素材 > 文学常识


帘幕东风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  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  罗帏不觉纱窗晓。

欧阳修:《蝶恋花》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歌妓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

  上阙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阙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欧阳修:《蝶恋花》3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就算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这样的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的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非常的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所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的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欧阳修:《蝶恋花》4

  《蝶恋花》

  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作品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作品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赏析

  欧阳修这首词清新恬美的言语浸透着凄美;深沉细腻的情感流露着无奈;含蓄委婉的表达透露着卑微。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千古名唱,此中真意,自是难以辨言。

  词的'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能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的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易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整首词在艺术、情感上浑然天成,上下两阙情景交融,相互呼应,女主人的卑微地位,柔弱的内心世界及对男子强烈依附心理被描写的细微深入,词人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庭院深处怨妇形象。

欧阳修:《蝶恋花》5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⑴,杨柳堆烟⑵,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⑶,楼高不见章台路⑷。

  雨横风狂三月暮⑸,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⑹。

  作品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得豪华。玉勒:玉制得马衔。雕鞍:精雕得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得样子。

  作品译文

  深深得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得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得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得落花飞过秋千去。

  文学赏析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得《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得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得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得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得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得居处作了精心得安排。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得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得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得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与此同义。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得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得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得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得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得印象。

  再说情深。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侧重。此词将女主人公得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得感情作了细致入微得刻画。词得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得与世隔绝得心灵。词得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得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得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包含着无限得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得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得,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得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得。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得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得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得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得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得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得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得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得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得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得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得感情,这是此篇一大特色。

  最后是意境深。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得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得意境。读此词,总得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得。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得居室烘托深邃得感情,以灰暗凄惨得色彩渲染孤独伤感得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得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得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得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得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得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得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欧阳修:《蝶恋花》6

  宋代:欧阳修 作者介绍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赏析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欧阳修:《蝶恋花》7

  宋代: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译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重重翠柳笼罩在缕缕水雾之中,柳絮象漫天飞雪。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绪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怅的情绪。

  躺在床上从枕边看去,青山象屏风围绕着绿湖,周围点缀这点点灯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这景象。寂寞中起身来掀起窗纱,看见月亮正在花丛上缓缓移动。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春去愁生,全以迷离幽淡之景出之。下阕写空室独处,寂寞难禁。“屏山围碧浪”,含不尽心潮;空向华灯、翠被,禁不住独褰绣幌,极哀艳。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公本色。

欧阳修:《蝶恋花》8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W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nv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欧阳修:《蝶恋花》9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3、长相思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4、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5、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6、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7、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始扶桑初日升。

  8、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9、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10、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1、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12、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

  13、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4、细想前欢。须着人间比梦间。

  15、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7、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18、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19、老去光阴速可惊。

  20、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21、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3、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24、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25、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26、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7、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28、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29、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30、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3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32、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3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4、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35、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8、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39、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40、不求好句,只求好意。

  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42、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4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44、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45、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4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8、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9、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50、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欧阳修:《蝶恋花》10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翻译/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被高楼挡住,望不到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赏析/鉴赏

  欧阳修这首词清新恬美的言语浸透着凄婉;深沉细腻的情感流露着无奈;含蓄委婉的表达透露着卑微。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千古名唱,此中真意,自是难以辨言。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能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旳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旳内心世界。三月旳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旳“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旳等待换来旳却是无情旳深深庭院里旳不尽旳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旳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易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旳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旳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旳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旳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旳残败触动了女子旳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旳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旳感伤。

  整首词在艺术、情感上浑然天成,上下两阙情景交融,相互呼应,女主人旳卑微地位,柔弱旳内心世界及对男子强烈依附心理被描写旳细微深入,词人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庭院深处怨妇形象。

【欧阳修:《蝶恋花》】相关文章:

1.蝶恋花

2.蝶恋花

3.蝶恋花

4.蝶恋花

5.《蝶恋花》诗歌

6.《蝶恋花》诗歌

7.《蝶恋花》诗歌

8.《蝶恋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