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捉一只耳作文

时间:2017-11-10 11:46:45 童话作文 我要投稿

黑猫警长捉一只耳作文

黑猫警长捉一只耳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鸡爸爸和鸡妈妈都在外面工作,让小鸡独自在家。
小鸡起床了,它闻着桌子上丰盛的早餐,急忙跑到桌前看了看。哇,有大大的包子,有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还有热气腾腾的牛奶。饥饿的一只耳闻到了这香气,不知不觉地走了过来。它探头探脑的看着:“真是天助我也,有这么多食物,哈哈!还有一只小胖鸡。”
它眼珠子一转,悄悄的拉开窗户,蹑手蹑脚地溜了进去。它一走到小鸡身后,就向小鸡猛扑过去。小鸡惊慌失措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声呼救:”救命啊!救命啊!”“就算你叫破喉咙也没有人会来救你的。”一只耳说着背着一袋米,抱着小鸡跳窗而逃了。
黑猫警长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它推开门走了进来,看到房间里空无一人。小鸡不见了,窗台上留下了一排脚印。仔细一看,是一只耳的脚印。它又看看餐桌上倒翻的面条,地上洒落的大米,自言自语地说:“可恶的一只耳,不仅偷走了东西,还捉了小鸡。真是不可饶恕。”警长气愤极了,重重地拍了一下餐桌,他看见打翻的面条还冒着热气,心想:罪犯还没逃远,我要马上追过去。于是,他就骑着摩托车追捕一只耳了。
它顺着一只耳的脚印追,果然看见了一只耳的身影。它说:“一只耳,你快束手就擒吧!”一只耳听了,还是不死心。他东躲西藏。这可逃不过黑猫警长的那双铜铃般闪亮的大眼睛。黑猫警长全神贯注地左右看着,像机器在扫描一样,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只耳,就躲在草丛里。黑猫警长立马开木仓,“砰”一击命中一只耳的那只完好的耳朵,“哎呀!我的耳朵……”
警长连忙把一只耳逮捕了。小鸡和黑猫警长都甜甜的`笑了。

黑猫警长捉一只耳作文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指导、遣词造句细推敲】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野多勾棘》后二句“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很多小朋友在作文时,往往一气呵成后不再认真修改,有的用字不准,有的词意不当,有的修辞不通,有的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毛病,多读多改几遍后,大都能改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黑猫警长捉一只耳作文】相关文章:

1.黑猫警长

2.黑猫警长

3.黑猫警长

4.黑猫警长作文

5.黑猫警长作文

6.黑猫警长新传

7.黑猫警长抓坏蛋

8.黑猫警长抓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