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4-25 10:27:2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赖声川的创意学》的读书笔记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赖声川的创意学》,正如上一次承诺的那样。

《赖声川的创意学》的读书笔记

  照本宣科的机械式工作,本来就违背了人类富有创造力的天性,其效率也是很低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发现,这种模式在未来将会处于劣势。在发展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将发生质变的现在,我们的时代正在呼唤创新的活水,创意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艺术创作,但赖声川提出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适用的。这本书也和其他讲创新的书不同,它讲到了创新的本质,而不只是一些表面的“术”。

  在欣赏一幅油画,一段文字,一首音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突然被感动,跨越时空界限,和艺术家的心灵产生共鸣?我们会被作品打动,就说明我们还是有创造力的种子的。因为我们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就是和潜意识发生了短暂的连结。

  然而艺术家们为什么能把这种感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是他们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吗?

  那是因为艺术家们没有把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在生活里,他们始终倾听着。他们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万物,不被脑海里固有的偏见和定义所束缚。他们以真诚和开放的心对待自己和世界,潜意识便会以源源不断的创意回报他们。

  创造力就深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我们需要自己由内打破蛋壳——破除定义的束缚,摆脱麻木的心灵,把自己交给缪斯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灵感女神),而不是坐等她降临。

  打破蛋壳需要智慧的助力,然而什么是智慧?

  书中的定义是——从整体视角出发,看到万物之间复杂的联系。也就是“宏观视角”,“目光高远”,“心胸宽广”。不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观念里。

  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狭隘?赖声川提出了“创意三毒”——模糊的动机,经验的束缚,僵化的习性。

  首先,我们积累什么,就会产出什么。只积累一个领域的知识,在这万物相互连结的宇宙里,自然没法擦出什么创意的火花。而且那些知识本来就是一种限制——它告诉你这个定理是对的,其他不符合这个定理的都是错的,然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个人很难去判断绝对的对错。站在不同的角度,原来错的答案又是对的。这就是经验的束缚。

  然而,我们为什么会只偏好这方面的知识?只坚持这样的道理?这便是习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习惯、思维惯性。

  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习性?是因为过去经验的影响吗?此时就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追根溯源,探究它是由怎样的“因”,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果”?

  怎样打破习性的魔咒?正如改掉坏习惯一样,最好的武器便是强烈的动机。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创作,明确坚定不移的目标,走在路上就不会迷茫,不会重新掉进习性的怪圈。

  “三毒”是可以转换成“三智慧”——如是观、因果观、世界观的。

  如是观便是不加偏见地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但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我们总会被预先概念束缚。这就需要我们暂时放下主观的自我,在定义一个事物之前,尽可先觉察它,看到这事物的无限可能,创意就会不绝而来。

  因果观便是不断推导事物的前因后果,由表象深入本质。你会发现事物很多时候都是彼此关联的,一件事物的果,可能是另一个事物的因。你会越来越多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碰撞出更好的创意;作品也会由此获得衍生与深度。

  世界观是我们看世界的观点,也是我们行动的动机所在。虽说保持对不确定性的开放很重要,但过度的不确定会造成散漫和混乱。没有体现某种世界观的作品,也没有什么灵魂,只是新奇点子的堆砌而已。要建立世界观,首先就要思考。

  以如是观保持开放,以因果观看到联系,以世界观稳定方向,这不光是创意人的课题,也是我们所有人本来就不可避免要面对的课题。艺术家本身就是艺术品,他的作品只不过是他的延伸。

  后面的章节是讲创作的结构技巧的,由于这类技巧更常被人提及,因此不再赘述。

【《赖声川的创意学》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小赖的传奇作文1000字10-28

急促的推门声02-15

声起声落03-02

享受泉声的乐趣07-13

温声细语的意思10-29

《鞋声》的阅读答案03-14

遥远的锯木声散文03-25

这只赖狗作文1000字10-28

色、声、味俱全的春节07-13

亲切的吆喝声散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