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作文

时间:2021-06-16 09:01:40 日记 我要投稿

数学日记作文(通用14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日记作文(通用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日记作文(通用14篇)

  数学日记作文 篇1

  “100,200,300,400,500,哈哈,发财啦,发财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压岁钱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00元呢!”我高兴地说。

  这些钱做什么投资好呢?买股票?风险太大!放在家里攒着?不行,钱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帮我存了1000元钱,结果后来变成了买电视的入股钱,还威胁我说什么不投资就不让看电视,没办法钱在他手里,我这个“小电视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资。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每个月拿出1000元钱,爸爸每个月拿出400元钱,我每个月只拿100元钱(总计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们两个对半分。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我只赚不赔。

  我不敢相信地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得是真的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生怕妈妈反悔,赶紧从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钱交到了妈妈的手里。

  那么,我到底能得到多少利息呢?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查到了零存整取的利息计算器,我按要求输入了数字——

  啊!实得利息有166.73元呢!我的问题又来了。我要是每个月只存100元钱,能得到多少利息呢?我又算了起来:

  呀!才11.12元啊!还没有上面的零头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钱呢?我拿起笔认真地算了起来: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钱,我真是太高兴啦!这笔买卖赚啦!

  数学日记作文 篇2

  今天我找到了妈妈给我买的《小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并做了起来。

  当我做到1题规律题“1000-81-82-84-85-19-18-17-16-15-83”时,我都看得头晕晕了,()但我只要找出规律,就能做出题我便慢慢想。想着想着,突然想起一年级时袁老师教过“整十、整百”。然后,我就这样计算:

  81+19=100 82+18=100 84+16=100

  85+15=100 17+83=100 100×5=500 1000-500=500

  然后,我想让妈妈夸夸我,就把妈妈叫过来,对她说:“你看,我能做出这一题。”妈妈说:“你真棒!”妈妈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同时,也让我高兴一番。

  今天,我不但找出了这道的规律,最令我难忘的是得到了妈妈送来的鼓励。

  数学日记作文 篇3

  今天,我在做小数报暑假动脑筋乐园时,被一道“排队”的应用题给难倒了。先是草草的看了两遍,觉得无从下手,先过,一会再说。虽然题目放到一边了,但是我脑子里还是一遍遍的在思考着题中几个数字的关系,想着想着,就从这些数字中“找出了一条缝”:“哦!这题原来这么简单啊,我真是太聪明啦!”我拍了拍脑袋兴奋地说道。

  题目是这样的: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想排成一个正方形队,结果多出6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1人重新排列,却少了9人。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有多少人?

  虽然看起来有些难,但只要构思清楚就没问题了。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分析出来参加的有8到10个班,每个班50到60人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话一个年级的人数就会有500人左右,参加的人可能要有100到200人。在列式的时候,应把正方形队伍边长人数设为x+6=(x+1)-9,应该是没错的,问题是x等于多少呢?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就只能按大约数去一个一个试了:x=15,x=14,x=13……一直写到x=7,x=8时才得到了正确的结果:7×7+6=8×8-9=55人。答:五年级参加数学夏令营的同学有55人。

  数学日记作文 篇4

  今天中午,我在家看中国地图,爸爸问我:“从北京到上海,你知道走哪条铁路吗?”我回答道:“走京沪线。”爸爸又问:“那你知道京沪线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你能通过地图把它量出来吗?”

  看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线路,我有点犯难了,该怎么量呢?我先用尺子试了一下,不行,弯曲的地方不好计算;我又改用绳子,太粗了,不够准确;这时,看到妈妈在缝衣服,有了,就用棉线,我和爸爸一起量了起来。先把棉线沿着京沪铁路线摆放好,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用尺子量出这一段棉线的长度为15厘米,爸爸说:“这时我们要看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我看了一下是1:9000000”,按照这个比例我算出京沪线的长度为1350千米,为了检验我们量得是否准确,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数据,京沪线实际长度为1463千米。我问爸爸,怎么两组数据不一样呢?爸爸说:“我们已经量得比较准确了,有一点误差属正常,毕竟我们是用棉线在地图上量的嘛。”

  数学日记作文 篇5

  大家一定都用过纸,你们知道一棵树可以造多少纸吗?一颗二十岁的树只可以造出3000张A4纸。

  有一次我看见有人在把纸团来团去,你有没有想过你节约一张纸就等于保护了树木,还有你有没想到你一天可以砍多少棵树,我们全国大约是12亿口人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张纸就是120000000×1=12亿张纸,120000000÷3000=40000棵树。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们中国每人节约一张纸就大约节约了一片树林,这真是人多力量大啊!所以我希望全国人民,不对,是全世界人都可以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片树林呀!

  我也希望我们可以节约一元钱,因为我们知道有多少个人没钱去上学,我们可以把钱节约下来捐给贫苦没钱上学的孩子我们大约可节约到120000000×1=12亿元,120000000/3000=40000人上到大学希望我们也可以节约用钱啊!

  感想:我希望我们可以节约我们现在的每一件物品。

  数学日记作文 篇6

  今天我们上数学综合实践课,听说这课非常有趣。

  上课了,蒋老师一手拿着一只天秤,一手拿着一碗米走进了教室。这一碗米有多少颗呢?这么多,怎么能数得清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中盘旋。忽然,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一种方法:先从碗里数出50颗米,用天秤称出它的克数,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50颗米的质量,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个50颗了,再乘以50就可以算出颗数了。我用这个方法一算,有3000颗。不一会儿,蒋老师公布了答案,果然是3000颗左右。

  接下来,蒋老师示范了另一种方法:先称出一克有多少颗米,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用所有米的克数去乘以一克有多少颗,就可以得出一碗米有多少颗了。实验结果和老师先前公布的一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用这种方法时,称得质量越多,再计算,这答案越正确。”

  回到家,我拿出一小碗米,因为家中没有秤,就没法用老师的方法。我就把米分成大小相同的10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有92颗,92乘以10,就可以得出有920颗米了。

  原来数学有这么多乐趣!今天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真是太生动、太有趣了。

  数学日记作文 篇7

  今天天气早上很冷,我打着哆嗦走进了教室照常拿出了体温表,开始登记体温。

  转眼间又到了那盼望已久的数学课了,在昨天下午我们用了一节课时间,对这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成果座椅检测此时老师一定把卷子都阅完,我想着等待一场狂风暴雨的到来。

  数学应该算是我的强项吧,经常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过有的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常发挥就比如我最擅长粗心的毛病。我汗念念不忘上次考试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正想着一个身影推门而入他穿着黑色的休闲外套里面很穿着暗黄色的衬衫迅速而又不失度的走进了教室顿时全班同学都安静了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没错他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

  我也赶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望着老师手中拿的试卷发呆同时又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几十分钟过去了试卷也都回到了我们的手中。

  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有一道题因粗心而与那四分失职比较比有许多题,我1度怀疑在做题的时候,脑子短路了,当时苦思埠的题目课后稍微勤加思考变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

  之后我也忘记了当时那节课是怎么过去的只知道很快便放学了同时我又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日记作文 篇8

  今天下午我在做奥数题时,突然,看见了一道迷惑人的奥数题,费了我好大的劲才解出来。这道题的题目是:一块草地,每天生长的速度相同,现在这片牧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或者供80只吃12天,如果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等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我一看完题目,想了想,这不就是牛吃草的问题,于是我用牛吃草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是错了。我便更加认真的重新做起来。我想,将牛和羊的吃草量转化为牛的吃草量。

  那由于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每天的吃草量,那么60只羊每天吃草量和15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相等,80只羊每天吃草量与20头牛每天吃草量相等。我的算式是:60÷4=15(头)80÷4=20(头)(16×20-20×12)÷(20-12)=10(头)16×20-10×20=120(头)120÷(10+15-10)=8(天)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牛和草问题涉及三种数量,原有的草,新长出的草,牛吃掉的草。牛吃草问题解法上大体分三步,一、求新生草量;二、求原有草量;三、给出问题的解。

  数学日记作文 篇9

  前些天,我在做寒假作业,做到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丙三人一共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5个面包钱,乙付3个面包钱,丙没带钱,经过计算,丙该付6.4元钱,甲应收回多少钱?乙应收回多少钱?

  刚想这道题时我就进了条“死胡同”,我一直在想8÷3,因为我觉得我应该算出他们每人吃了多少块面包?可是答案是循环小数:2.22222……我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让我把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算出来,结果我还是钻进了“死胡同”我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个面包我怎么算啊。最后妈妈告诉我他们的面包是平均分的,每人付一样的钱。这样我就懂了,6.4×3=19.2(元)这算出了一共多少钱,19.2÷8=2.4(元)算出一个面包多少钱,在这里我就又钻进那死胡同了,我不知道有多少面包我怎么算呢?妈妈让我把题目读5遍,我读了4遍就突发灵感就会做了。2.4×5=12(元)算出甲付了多少钱。3×2.4算出乙付了多少钱。再分别减6.4就好了。答案是:甲应收回5.6元,乙应收回0.8元。

  这道题让我知道了一旦钻进了“死胡同”你就需要有人在旁边帮一下让你走出来!

  数学日记作文 篇10

  书是一片海,我是一条快乐的美人鱼。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因为有蔚蓝的蓝色,有五颜六色的水植物,更因为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我去探索。

  在这片碧蓝如洗的知海洋里,我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可今天我却在大海里栽了一个大跟斗。一个醒目的红叉像匕首一样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窝—-难受。唉!谁叫我洋洋得意呢?都是马虎惹的祸,你们犯过这样低级的错误吗?请跟我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今天我在作业盒子上碰到了一道三年级,经常做的题目,只不过变数字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一起来看题吧。

  把一根长17.5米的铁丝截成三段,已知第一段和第二段共长9.75米,第二段和第三段,共长10.5米,第一段长()米,第二段长()米,第三段长()米。

  把题目看完,我心中窃喜,这道题太简单了,以前我做过类似的题目,我一想:第一段和第二段共长9.75米,第二段和第三段共长10.5米。我把它们列成算式

  第一段+第二段=9.75米

  第二段+第三段=10.5米

  我知道全长=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17.5米

  要是把9.75米和10.5米加起来,不就是这根铁丝的全长和第二段的长度吗?

  经过一番思考,我得到了结果第一段7.45米,第二段长2.3米,第三短长8.2米,在我信心满满地按下一题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一个红叉叉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很纳闷,难道算得不对吗?

  带着疑问,我迅速做完作业盒子就去订正错题,我又仔细的验算了一遍,原来是我计算出错了,我没有把数位对齐,缺位的没有用0补上,直接用减数去减了被减数。

  经过重新计算,算出正确答案是第一段长7米,第二段长2.75米,第三段长7.75米。

  同学们,你们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一定要把缺位的0补上,可不能像我马虎哟!千万不能用减数去减被减数,而且还要验算,这样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准哦!

  通过这次的错误,让我懂得做什么事都要仔细,认真,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今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要精确到一丝一毫,不敢一丝松懈,而我却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从今天起,不论是学习和生活,我将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否则将会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带来无尽的懊悔。

  数学日记作文 篇11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3分钟,为什么?”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答案是“蜗牛在地图上爬。”北京到上海那么远,在地图上为什么又距离那么近呢?

  原来,这是“比例尺”搞的鬼,在地图上把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缩小了,缩小了多少倍,就可以用“比例尺”表示。

  我在家里的中图地图上,找到了“1:6000000”的比例尺,下面还画了一段线段图,写着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60千米。我和妈妈查了资料,“:”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是图上距离,后面的是实际距离。一般都要把图上距离化“1”。为什么会有6000 000这么大的数呢?是因为单位要统一,1表示1厘米,那么实际距离6000000表示6000000厘米,然后再化成常用的单位60千米。这可真是涨知识了啊!

  还有哪里会有比例尺呢?我看看家里的世界地图,又发现了“1:33000000”的比例尺,我试着在草稿本把33000000厘米化成千米,是33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30千米,比中国地图上表示的距离还远呢!我想是因为世界太大了,在地图上才要把实际距离缩得更小吧!

  妈妈问我:“地图上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那会不会有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的时候呢?”我脑海里马上冒出了“放大镜”,放大镜就是把实际距离扩大了。那么扩大了100倍,比例尺该怎么表示呢?妈妈告诉我:比例尺总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噢,那我知道了,这个比例尺应该是100:1”。“对!”妈妈给了我一个大拇指。那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扩大的比例尺呢?我想了想,画一些非常精细的小零件的图纸,我们就需要把它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尺扩大。

  再想想:哪里还会有“比例尺”呢?对了!我们画学校的平面图,画篮球场、足球场的平面图,都是要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呀!我又想起和美术老师去写生时的那些美景,我不是也要根据远近来确定不同的比例,缩小后搬到我的画本上吗?还有一些小花小草我想将它们的美展现出来,又会放大了画到画本上!

  啊……生活中用到的比例尺还真多呀!学好数学可真重要!

  数学日记作文 篇12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评讲星期天做的试卷,当讲到最后的附加题时,我可来劲了,因为平时我最喜欢做这类题了。

  附加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把它分割成边长都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至少可分割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老师读完题目,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指着图形对我们说:“这是一个7×6的长方形,要使它分割的正方形个数最少,应先画一个6×6的正方形,再画6个1×1的小正方形,一共是7个。”

  我一看,想:我算出了5个,老师算出了7个,题目中说是“至少”显然我做对了,于是,我大胆地举手对老师说:“老师,你算错了,应该是5个!”老师说:“哦,是吗?”“你到黑板上画一下”“好!”我胸有成竹地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又画了一个4×4的正方形,两个2×2的正方形和两个3×3的正方形。

  接着,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这样想的,7=4+3,6=3+3,4=2+2,所以这个长方形,可以分割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两个边长为3厘米,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一共5个,比7个少,更符合题目的要求。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这时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看得我真不好意思。我尝到了动脑筋的乐趣!

  数学日记作文 篇13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圆,圆是个很美的图形。每个图形都有着自己的周长和面积,理所当然,圆也是有周长和面积的,这节课我们去探索了圆的周长。

  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指围成什么图形的曲线的长,又一个"理所当然",圆的周长也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每个图形计算周长时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长方形最重要的是知道长和宽,正方形要知道边长,三角形要知道底和宽……"理所当然"圆最重要的是二元素除了刚刚学的直径还有这一节课刚加入的"新朋友"圆周率。那圆周率又是什么呢?从书上中,我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虽然书上那么说,但我还是实践了一下。我用一张纸前了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下一步我用线绕圆一周,量了长度就是25厘米的周长,用25除以8,算了算真的等于3.13。我认为是巧合,再算了几个不同的圆,才证明了这个书上的话。我在书上我又知道了,圆的周长=圆周率乘直径。我在老师的话语中我又知道圆的另一个秘密:半径扩大(缩小),直径也扩大(缩小),周长也扩大(缩小)同样的倍数。圆的周长真是有趣,我在知识与能力之中又发现了周长还可以乘另一个数,例如: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钟转8圈,压路机每分钟前进多少米?这个就是先算出1圈转多少(也就是周长),再乘8圈。就是1.5乘3.14=4.71米,再用4.71乘8=37.68米。"理所当然"有乘就有除,在书上的28页第6题就是一道典行的一道题。在计算圆的周长时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记住3.14乘每一个数的答案,那我们做题时会很简便。

  数学有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探索我们就会发现数学中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数学日记作文 篇14

  这次期末数学考试,有一道挑战题,我做错了,暑假我搞懂了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

  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后、左、右数,小红都是第五个,队伍中一共有多少人?

  因为从前、后、左、右数,小红都是第五个,所以用5+5-1=9人再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求出9X9=81人就得出队伍一共有81人。其实这道题我不应该做错,就是因为没动脑筋,看来我数学还要加把劲。还有一道看似简单做时难的题,40名同学在做3道数学题时,有25人做对第一题,有28人做对第二题,有31人做对第三题。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做对了三道题?

  先用25+28-40=13人,求出做对前两道题的人数,再用13+31-40=4人,就得出做对三道题的人数有4人。你做对了吗?

  看来数学还要多动脑筋,每次思考再不像一、二年级那么简单了,上四年级了我要好好学数学,遇到难题不懂就问,再不偷懒了!

【数学日记作文(通用14篇)】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通用11篇)03-15

数学日记200字作文(通用10篇)03-03

数学的日记通用15篇03-04

数学日记450字作文10-28

数学小学日记12-11

关于数学日记09-30

数学发现日记03-22

数学日记(1)07-13

数学日记(3)07-13

数学小日记1000字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