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中的榆林的散文

时间:2021-03-25 19:45:12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民歌中的榆林的散文

  【一】

民歌中的榆林的散文

  每逢节假日,人们就可以在榆林的世纪广场,观看演唱团演唱的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原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榆林一带。榆林属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链接地带,凝重的土地和无垠的沙漠,使生活的原生态更为丰富多彩。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农耕到游牧,从军事要冲再到边关贸易,一度成为了多民族汇聚之地。这就为榆林小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榆林小曲,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演唱,它取坐唱形式,一个人单唱,间有对唱或对白,男扮女声,真假嗓结合等。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另加琵琶、筝、三弦等弹拨乐器,有时也加用月琴或京胡,以及打击乐器。其唱段多为带叙述性的抒情小曲。细细品味,便觉得它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味。在其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征,一方面又吸收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此便形成了南北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以及一些外地游客的欢迎。

  说起榆林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那时候,榆林是我国的九边重镇之一,常年屯驻重兵。外省籍人赴榆林做官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浙江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此地民间至今流行一种说法,叫“南官北座”)。这样,也就促成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榆林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生发的艺术奇葩。

  榆林小曲在它最初发展的阶段,虽然来源于明清时期江南的小曲、时调,但当它一旦植根于榆林这块陕北的土壤之后,必然和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交融结合、吸收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从南方来的官员和商人不断带来了南方的丝竹管弦和乐妓,并同陕北的民歌相融合,久而久之,榆林小曲皆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和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其中的'代表人物据说是浙江人谭吉聪,时任榆林堡同知。此人对江南小曲十分喜好,来榆时他带了家眷及使女、歌伎和乐器等,闲暇时,常令其为他演唱求乐。甚至在他主持修镇志时,也要请艺人来奏乐弹唱。有一天,府内弹三弦的艺人病死,谭为此而发愁。当地一兵士闻讯便毛遂自荐,操琴演奏了几首小调,谭听了后十分高兴。从此,这里当地的半职业兵士也被允许进府内耍曲子了。

  到了清末民初,民间学唱榆林小曲蔚然成风,艺人数量不断增加,小曲出现了兴盛时期,并创作了《陈太爷上任》、《十杯酒》、《进兰房》、《小叮嘴》、《供月光》等曲目二十余首,器乐曲牌有《四合回》、《将军令》、《狮子令》等近十首。

  长期以来,榆林小曲的演唱只在城区内进行,从不涉足城外。在演唱形式上有乐器伴奏,内容上以市民阶层的各种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里巷之曲的特点。曲调上既有北方的质朴和豪放,又有江南水乡的婉转清丽和柔美甜蜜。这与流行在山区、农村的那些质朴粗犷的陕北民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历来以自我娱乐为目的,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合。每遇茶余饭后,艺人们相约为伴,前往参加演唱。没有职业班社,也没有以此为业,觅食求生的职业艺人。

  榆林小曲在其发展中,渐渐地它与当地民俗产生了密切的联系。逢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辰寿诞,喜庆节日,当地群众就有约请榆林小曲艺人到家里演唱的习俗。在这种场合,有时艺人自献绝技,有时主家点曲。不论在哪种礼仪之中的演唱,对优秀的艺人,主人还要给披红挂彩,以示奖励。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一九四九年前后。当然,也出现了作为乞讨手段的走街串巷演唱、堂会演唱及舞台性的经营演出。

  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民间曲种特点的形成,除受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及当地民众的性格、气质的直接影响外,语言习惯及其方言、语音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榆林小曲的演唱形式主要为一人或二人主唱,多人分持扬琴、古筝、琵琶、三弦、京胡、碟子等伴奏,并分为不同行当兼唱。其唱腔音乐十分丰富,唱腔体裁为曲牌体,或单曲反复,或联曲串唱。曲目多演绎男欢女爱和儿女情长的内容,尤擅表现由此生发出的离愁别怨。其演唱形式简单、灵活、不化妆,也不用任何道具,演唱者边唱边手拿叠儿敲起来。演唱活动开始,大都先由乐队奏一、两首乐曲牌,以示静场。

  榆林小曲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两种流派:一派是讲究声音的纯实婉转、圆润和流畅,对装饰音尤其是滑音、顿音的运用比较严格。另一派则突出顿、断刚、柔,很强调归韵。

  榆林小曲的唱词,融雅俗于一体。如在《姐妹拌嘴》中就有:

  妹子颇厌烦/斜倚靠在玉栏杆/骂声泼子你好大胆/春景天景物新鲜/金镯响玉腕/香风飘起在云端

  什么情人什么汉/人儿虽小你话又残/慢就是你把你的母亲见/我劝你/你们二人好好相处/各自嫁男

  榆林小曲的音乐,分唱腔和器乐曲牌两部分,唱腔为其核心部分。唱腔中,除用于一部分曲目首、尾的《前两头忙》和《后两头忙》这样两个唱腔牌子外,其他曲目均无牌子的说法,不论只曲或联曲,大量都是专曲专用。

  近年来,闻名于世的煤气能源开发与文化的多样性又一次在这里汇合,应该使得在陕北民间音乐史上被誉为一支奇葩、在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的榆林小曲,其色彩应该更加绚丽。据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青介绍:目前传唱榆林小曲的艺人总共不到40人,年纪最大的已有80多岁,5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年轻人不愿意学,年龄出现严重的断层,制约着榆林小曲的生存。与培养小曲演唱者相比,培养演奏小曲的乐师任务也显得十分紧迫。榆林能真正配合组成乐队的人现在也就是那么五六个人。某一个人要是不在了,榆林小曲要展现真正的风采就困难了。

  好的是,多年前榆林的民众自发地成立了榆林小曲演唱团。尽管榆林小曲危机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却像一国家级非物支小小义勇军,苦苦地演唱之,一直能坚持下来。2006年5月20日,该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对榆林小曲的重视,榆林小曲的演唱也一下子热起来了,纷纷有中青年加入到了榆林小曲演唱的行列,不时在各种场合可以观看到榆林小曲的演唱。

  今天是国庆节,举国欢庆。我想,今晚榆林小曲演唱团一定会在世纪广场演唱榆林小曲。果然,到了晚上,远远就看到了广场一角灯火辉煌,人山人海,那里悬挂着“榆林小曲演唱团”的横幅。我近前观看了艺人们的登台演唱,他们那精彩的演唱把在场的许多观众感动了,都不住地拍手叫好。

  【二】

  这几年,广场上兴起了演唱民歌的热潮,有不少中老年人都登台亮相唱民歌,也有一些二胡、板胡等民族乐器演奏者现场伴奏,使得演唱会更为热烈。居民李老汉年轻时就喜欢唱民歌,但唱得很一般,就一直没有登台演唱的机会。现在他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每天早上要到广场晨练。晨练毕他对那些跳现代舞的中老年妇女、扭秧歌的中老年男女不屑一顾,而是径直回家。

  有一天,广场亭子里坐着(或站立)许许多多中老年男女,气氛活跃。有一女歌手站在亭子中央深情地演唱着陕北民歌《兰花花》。乐队席上几个琴师摇头晃脑地伴奏。唱毕,场内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主持人周女士兴奋地:各位女士、先生们,今天我们特意请来一位著名歌手李双姜。

  大家愕然。

  周女士指了指坐在一旁的李双姜:“他就是咱们县民间艺术团的退休老同志李双姜。”又解释,“我们这位老同志名字中的‘姜’字是人们食用的生姜的姜,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只有一字之差,而且是音同字不同。”又调侃:“所以,他的歌喉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也就差那么一点点。”她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一下。

  李双姜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过奖了!”说罢他向大家拱手鞠躬。

  众人鼓掌。

  周女士继续讲:“现在由李先生给大家来一首陕北民歌,请大家欣赏,掌声欢迎。

  众人热烈鼓掌。

  李双姜走上讲台,激动地:“离开舞台已经三年了,一听到哪里有民歌演唱,就不由得跑去观看,不由得哼上几句。现在我给大家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聊表心愿,希望大家喜欢。”

  周女士朝乐队席扬了下手。

  几个琴师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曲子过门毕,李双姜便高歌——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

  李双姜唱得很投入,很动情,眼睛半合着,而且底气足,顶到了脑门上,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出他抓住了陕北民歌的魂,博得了满堂喝彩。有的观众竟然伸出了大拇指夸奖李双姜唱得太好了!

  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整个广场回荡,不少跳舞的、晨练的中老年人不禁惊喜,也就被吸引过来了。

  李老汉正在健身器材处锻炼,他听到歌声,不禁一愣:咋唱得这么好听,是谁在唱呢?谁在唱呢?肯定是个行家里手。

  李老汉边慢慢悠悠地往过去走,边哼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调。走到广场亭子里去观看那里的民歌演唱会。他聚精会神地听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副陶醉在真中的样子。当看到那些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老年人纵情高唱时,心里就难过不已。他想,我为什么不能登台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

  演唱会结束以后,李老汉还余兴未尽,一个独自站在亭子里低声唱起来。他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唱累了为止。

  “啪啪啪”的掌声响起来。李老汉惊呆了,他唱歌竟然有人鼓掌。扭头一看,鼓掌的是坐在靠椅上的一个美丽窈窕的女孩子。

  一连几天就这样,李老汉听罢民歌演唱团的演唱,便一个人独自站在亭子里唱,而且声音越来越放开了,甚至高喉咙大嗓子地唱。每次唱时,女孩还是坐在靠椅上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她鼓掌表示对他的热情赞美。时间久了,李老汉哼唱民歌水平也渐渐地提高了。

  又有一天,李老汉和往日一样来到广场晨练。晨练毕他就去那个亭子观看民歌演唱会。也和往常一样,台上歌手高唱,他在台下低声哼唱。可这次,他竟然不由得声音越来越大了起来,惹得周围有不少观众干脆不听台上的演唱了,而是扭头听他的演唱。

  这一幕终于被目光敏锐的演唱会主持人周女士发现了,她并没有生气,也就不想责怪李老汉喧宾夺主。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演唱会嘛,谁想就唱嘛,何必象大型音乐晚会那么既严肃又认真。等台上的歌手演唱毕,周女士来到李老汉跟前,礼貌地邀请他上台演唱。

  李老汉感到惊异,脸都红了,不管主持人说什么,他也不想上台演唱。没想到,周女士竟然放弃请将来了个激将,转身面对观众说,请李老汉登台为大家演唱。观众都鼓掌欢迎。李老汉周围的那几个观众还把他前拉后推的。

  李老汉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勇气,干脆豁出去了,他大步流星地往台上走。这时候,意外发生了。地板本来就滑,又不知谁把矿泉水给洒在了地上,李老汉刚走几步,就滑倒在地……

  一个月后,李老汉出院了,但每天出行要坐着轮椅。然而,他还忘不了广场的民歌演唱会。那天,秋高气爽,李老汉由女儿推着轮椅来到广场,观看民歌演唱会。一个歌手唱毕,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掌声过后,节目主持人周女士走过来邀请李老汉上台为大家演唱。李老汉望着周女士一副竭诚的样子,就没有说一个不字。李老汉的女儿便推着轮椅来到麦克风前。

  李老汉纵情高唱——

  唱毕,掌声又起。

  李女士:再来一个要不要。

  观众齐喊:要!

  李老汉又唱——

  唱毕,掌声又起。

  演唱会终于散了。

  李老汉还坐在椅子上没有离开。他看到了坐在椅子上那窈窕的女孩子,就叫女儿把轮椅推过去,真诚地: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实现了梦想。

  小姑娘呆傻傻地站在那里。

  一旁的知情人告诉李老汉:她是一个聋哑人。

  李老汉惊呆了,那个天天鼓掌赞美他唱歌、成就了他梦想的女孩子竟是个聋哑人。

  ......

【民歌中的榆林的散文】相关文章:

沁园春·榆林07-13

论饭局中的座次散文12-12

记忆中的北京小吃散文04-09

陕西榆林导游词03-09

纷扰的尘世中我与谁同散文10-18

花香中的一丝遗憾散文12-28

何时再见梧桐散文(中)04-13

在冬日阳光中守候散文04-13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03-05

朦胧的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