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8-03-02 10:27: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佛教的心得体会

  篇一:佛学心得体会

佛教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有时候,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茫茫人世,似乎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都是自己的路,自己充满了无限的选择的余地,可是当你真正要做个选择时,所有的路都成了死路,我们追求幸福,却不断地承受痛苦,我们渴望知音,却不停地忍受孤独,大千世界,像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苦海,似乎哪里都会有彼岸,但哪里都无法到达。

  人生的苦到底来自于什么?人生的苦来自于人本身,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促使我们进步的同时更多的转化成了一种执念,或者说它们本来就是执念本身,苦来自于内心,却需要借助外物来表现,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孜孜予求于物质的丰富来削弱内心对苦的感知,用执念的满足来克服执念的痛苦,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它带来的结果是无休止的旧痛苦的消失与新痛苦的产生。

  佛教的经典有很多,所有的经典都在意在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人世之苦的真相,而修行的目的在于破苦,破己之苦,破他人之苦,破众生之苦,佛法修行有四万八千法门,没有优劣。金刚般若,是一种智慧,万物明洞,谈笑风生,隐于经文但又不局限于经文,众生皆佛,悟道者成圣,执迷者沉沦。武则天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经浩瀚若海,皓首者不能穷,求佛者不下

  千万,得道者屈指几人,佛法之精义不在读,而在悟;修行之要诀不在修,而在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愚智之间,犹如河之两岸,而佛法则是水上之舟,但划船的仍是你自己。佛法不是目的,一如登船不是终点,佛讲度人,度人先度己,断人之执念先断己之执念,修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妄念的过程,苦皆因欲起,灭苦先去欲。

  初识佛学智慧,始于一部《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众多执念中最严重的是情执,所以要用智慧观察,才能破情执。情是迷。只有佛菩萨把情执让它还原,它本来是什么?本来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情执。七情六欲,只有靠修行佛法才能消弭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执念。

  情跟智是一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是一而二,二而一。古德有句话叫“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最难放下的是情,然而我们最该放下的也是情,情深者迷是凡夫,情深者悟是大贤。

  人生烦恼太多,我愿求佛法以自度,愿求佛法以度他,愿向法师求般若智慧,看破一切苦厄,得菩提之心。未入佛道,浅谈认知,言语间多妄语,只能自己知道多少就讲多少,有不对之处望法师开示,愿明佛法真义,度人世苦厄,断一切执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顶礼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篇二:学习佛教的心得体会

  学习佛教的心得体会

  在没有选修佛教之前我对于佛教的了解可以说约等于零,因为那时虽然知道一点佛教的东西,却还不及现在所了解的十分之一,然而现在的我也只是知道点皮毛而已,所以我把之前对于佛教的那丁点了解约等于零。

  选修佛教课程纯属偶然,凭着我对佛教的那点浅显的了解,我一直认为那是一种迷信,也就一些老人家会去信奉,为之着迷。而我是个无神论者,不迷信,所以从没想过要去了解它,接近它,更别说学习它了。但是,在我为选什么课程而犹豫时,曾经选修过佛教的同学跟我说,上佛教选修课的是我们以前的历史老师贺老师,她讲的佛教课很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讲课也很生动有趣。于是,我就来到了佛教课。

  记得,刚上第一节课,老师课件的第一页就是一个菩萨打坐的`图片,同时配佛教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具体是哪首我也不记得了,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当时感觉非常有佛教的氛围。老师是从水开始引出佛教的,这样的教学使我一下子就忘记了佛教的枯燥乏味,津津有味的听了起来。从最初被老师生动的讲课,精美的课件,到后来真正的了解到佛法的精深,包罗万象,再到最后被它深深地折服,不得不感叹它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即使穷尽一生都无法恐怕都难以完全体会它。

  “色即是空,空就是色”以前我对于它的理解就是出家人要断绝七情六欲,所以他们有条戒律:色戒,而这句话就是用来告诫那些他们的。但是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色”即使物质,“空”是运动,而这句话讲的就是我们物理所学的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通过这个例子老师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佛教的包罗万象,而且病不像我们想得那样缺乏科学依据,而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曾体会到它的深刻意义而已。除此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缘分,轮回,涅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什么。。。。。。每次都让我震惊不已,而且老师还会通过佛教联系现实给我们一些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所以选修这门课程是我受益匪浅。

  学佛体验使我认识到佛法是最完美的教育,佛法可重新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使失落者再度获得自信与从容;使失望者获得勇气与力量;使暴戾者获得平和与慈悲。佛法确确实实是重建一个人心地家园的最上妙法。

  篇三:佛教学习心得

  佛教课堂学习心得

  在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之前,我真的不大懂佛教文化。即使看到家里有人信佛教,也不会主动去寻根问底,只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人们精神上的寄托。但是我在本学期的佛教选修课上,学到了很多,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佛教的单一见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令我们开了眼界,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去理解真正的佛教文化。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烦恼,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是我们该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和放下它,而不是去逃避它,逃避只是一个借口,对事物的发展不能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能在这短短的几节课里能真正体会到佛教的精髓,我实在只能略知皮毛。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单是在国内来分,就有北传、南传和藏传。北传、南传、藏传里面又有小的分类,分为天台宗、律宗、密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禅宗和三论。

  在这些宗派中,我最有兴趣的是藏传佛教。因为之前我看过一本叫做《藏地密码》这本书,这本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探险巨著。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高三那会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拿了这部小说来解闷,没想到越看越有兴趣,就此对里面那些人物去寻找古老的藏獒,去探索古老且神秘的帕巴拉神庙感到很好奇,很想知道那个神庙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去探索这神秘的藏传佛教。每每看着小说,自己都会有种心随着去探索的感觉。卓木强巴是里面的主角,他为了自己所喜爱的藏獒,毅然和别人组成队伍,去探索古老的领域。总的来说,是这本书勾起了我对西藏的兴趣,勾起了我对藏獒还有藏传佛教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本书的指引,我想到现在的我对藏传佛教会更加无知。

  在之前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证严法师的视频。当我看了以后,真的对此很有感触,特别是他们所宣扬的大爱精神,令我特别感动。没有薪酬,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去慈济做义工。证严法师一手创建的台湾慈济医院,有很多医生会选择到那里去做义工,即使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也是一种爱的传递。现在的台湾慈济医院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医院咯,设备很完善,而且这医院完全不收费,对贫穷人民有很大帮助的。这也很符合当初证严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创办这间医院的目的。同时,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也发展得很好,哪里需要他们的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的救援队伍中,有来自大公司的老总,也有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士。

  而我们大陆这边呢,在寺庙打坐的和尚很多,像证严法师一样宣扬自己的大爱思想的人很少,甚至没有。大爱精神,社会真的很需要这种精神,当我在视频里每一次看到慈济的救援队伍,就会有一点感动,就会有一点高兴,就会有一点激动,也就会有一点失落……感动的是慈济的人伸出自己的援手去帮助他们,高兴的是那些人得救了,激动的是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很好,失落的是我们这儿却没有像慈济这样的慈善机构……社会上有些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悲剧视而不见,常常都是不理不睬。何时我们的社会会像台湾那边,全民皆有大爱精神。当我们没有了冷漠,没有自私,没有世俗目光,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人人互相帮助。当然这种现象还要经过好久好久的时间才能变成现实。我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在上一节课,我特别对他国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每个男的一生都会出一次家。当我看到这个现象,我起初是很难理解,当看完整个视频后,我彻底醒悟了。这是他们的一种尽孝方式,一种出于对父母好的行为。那里的男人即使已经50多了,他们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还没出家,他们都会回到家乡那边选择出家。即使只是出家一个星期,已经足够有心了。当他们的父母看到以后,会对他们的行为表示

  赞扬,也会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自豪。我想如果我也出生在那,或许现在的我也会被那儿的佛教文化所灌输,也会有一种一生要出一次家的思想。而我的父母,也会支持我去出家,他们会在寺庙外高兴地看着我去出家,也会高兴地等着我回来。这个就是佛教与孝义的结合。就像现在这个我们立志要帮父母过个好的晚年一样,性质都是一样的。还有有的国家的寺庙里,寺庙里的和尚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会出来。这时,街上已经有一条长长的队伍了,他们都是准备给那些和尚吃的或者钱。他们之中有些是富贵人家,有些是贫穷人家,但他们向佛的心并没有因身家的富贵贫穷而变,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更加平等。这些人家大多一个星期来一次,或者更频繁,但是有心就足矣。

  通过这几堂佛教课,我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人本来就有不足,我们不必太过于去在意。只要我们有心去改变,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我们做任何事,对待任何人都要随缘,随缘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做到圆满,才能过真正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没有了妄想、分别和执著,你也就具有了一颗平等心,一颗清静的心,真诚的对待一切,而不参杂。一旦你清静了,智慧就会现前,你也就是一个明白人了,你就要懂得做人行事就要依善,要能真正帮助别人。不管你的行为多么小,只要有心,都是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