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

时间:2022-03-31 16:09:21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作文集锦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作文集锦五篇

心理作文 篇1

  我从未想过,成长原来也有重量。

  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那个午后,玩心正盛的我拉着年幼的小表弟,躲开了家长的视线,偷偷溜进树木茂密的后山。

  年幼时渴慕的探险,总是新鲜而刺激的。总能窥见不曾见过的美好风光,仿佛连空气都弥散着甜美滋味。树叶的间隙闪射着缕缕金光,逆着阳光,金色的光柱中隐约欢跳着无数细小的颗粒。春风初生,春水初盛,一派盎然生机。我和小表弟边跑边闹,直到太阳西下,才疲倦地倒在落叶辅成的软垫上。时而相视一笑,时而哈哈大笑。

  “姐姐,我们玩了多久了?这是哪儿啊?”表弟先意识到贪玩得太久。确实,树林开始阴沉下来,白天那些随风摇动的新生的小树仿佛罩上了一片黑纱。我禁不住地打了个寒噤,沙沙的响声唤起我对恐惧最初的感受,仿佛奶奶故事中的山怪已悄然出现在我的身后,张开血盆大口,准备把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吞食入腹。

  行动快于理智。等我反应过来时,我已拉着表弟的手朝山下一路狂奔。停下来时,我和表弟正身处一片陌生的树林中。我咬咬牙,想碰碰运气,试着找到那条来时的崎岖路。然而未及我迈步,表弟的小手就抓住了我的衣角,我回头看着他满是泪痕的脸,听着他不匀的喘吸声,我沉默了。

  天快黑透了,我必须在最后一点亮光消失之前走下去。我不再犹豫,背起疲惫的表弟,一步一步,在逐渐微弱的光里寻找下山的路。星星和月亮出来的时候,我已经能看到村里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光了。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依稀看到了眨着眼睛的星星,那清冷的光辉刺着我的眼睛。我努力眨了眨眼,想忽略掉那种酸涩的感觉,可凉凉的眼泪先我一步,顺着脸庞流下,打在落叶上,发出一声轻响。

  后山不高,下山的路也不长,年幼的表弟不沉,可我依旧走得气喘吁吁。是啊,表弟不沉,可为什么我的肩膀却感到那样一种重量呢?也许是我的后悔,也许是一种责任感,也许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心理作文 篇2

  寒假,一个轻松愉悦的假期,同样,也是一个缩小自己与别人差距的好时候,正所谓: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我的寒假非常充实,每天既有娱乐,又有学到知识的快乐陪伴着我!

  我寒假心里是快乐的!寒假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学习,那是什么?是过年啊!

  过年了,就意味着亲人们可以团聚,我的哥哥在新加坡工作,每年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都只有短信,考完试后他总是关切地问我,“这次考试怎么样?”若是我说考得好,哥哥总是会连发好几个表情包,并说:“下次一定要超越自己哦!”考得不好了,哥哥也不会怪我,而是在短信中罗列好多学习方法,让我改正。

  大年二十九,哥哥回来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饭,这顿饭中哥哥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高兴,都饱含对我们的想念,也不免有对工作的抱怨,但是那时候,全家人的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寒假也有伤心!去年暑假爱我的大舅婆因病去世了,大姨夫爷也因为舅婆的去世忽然间变得病殃殃的!(当然这也是妈妈告诉我的,姨夫爷病成了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今年寒假去姨夫爷家拜年,忽然看见他插着氧气瓶躺在炕上,脸上再也没有以往的干劲,剩下来的只有岁月的痕迹:沧桑!看到姨夫爷这个样子,我和爸妈也不想再去打扰,放下礼物便走了。可是,我那时真的特别伤心、害怕,难道人老了都会是那样吗?以往你再强势,但岁月也会对你毫不留情,让你变老,需要别人的照顾才能得以生存……

  寒假我也为获得知识而满足!在放假之前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寒假是赶差距的,不光是玩!”也许正是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我不停地在努力,努力去多学点知识,每当自己学累了,想找借口去玩时,就有梦想与我获得知识的快乐在鼓舞我,坚持就是胜利!

  寒假那么美好,转瞬即逝,但那一刻在我心里留下的情感却是隽永的!

心理作文 篇3

  一 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浅探

  甲: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儿童)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乃是个人心理动因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儿童(指中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充分考虑他们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特点。为了揭开儿童作文心理的奥秘,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吧。

  乙: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作出知识系统出发的研究颇有成绩,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小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畏惧作文、不想作文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得以很好改善。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进人“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的学生毕竟大少。面对这种状况,努力探索儿童的作文心理奥秘,认真研究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据说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理解。袁老师,是吗?

  (一)动因——儿童作文地理的内部矛盾

  甲:是的。我们探讨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问题,必须坚持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

  按照辩证唯物主文观点,儿童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现,位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这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其发展的动因是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

  甲:不错。从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来说,其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作文的新需要与他们原有作文心理水平、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

  (二)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与新的作文需要

  乙:从这一观点出发,理解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首先就得分析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弄清什么是“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什么是“作文的新需要”。

  ⒈原有作文心理水平

  甲:先说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吧。我们知道,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的结果,逐步构成人的心理的完整结构及其水平。在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旧的、比较稳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包含复杂构造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组成:

  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②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的水平,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③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④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表现;⑤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

  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既有积极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发展的一面。

  ⒉作文的新需要

  乙:看来,儿童作文心理内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儿童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作文新需要,在儿童的作文心理发展中,则是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任何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出于自己的需要。而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个体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应怎样理解儿童的作文需要呢?

  甲:儿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儿童的要求转化而来的。这种需要是多层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绩下降威胁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师、伙伴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汇报、总结、调查等任务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⒊新的作文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的关系

  乙:作文教学心理研究指出,我们理解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还必须注意认识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儿童作文新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否定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甲:这种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在生活实践和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作文水平上不断产生新的作文需要,而原有的作文水平又总是满足不了新的作文需要,这就会推动儿童努力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水平提高了,矛盾双方达到一致,统一,矛盾得到解决。而随着儿童作文心理水平的发展,就会产生更新的需要,形成新的矛盾,推动儿童进一步提高自己。就这样,矛盾不断地发生、不断地解决,儿童的作文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不断处于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推动儿童作文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乙:以小学低年级儿童写话能力的发展为例。低年级儿童通过阅读,掌握了一些汉字、词语、句式以后,就会逐步产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在他通过努力学会用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写话、写日记、写留言条以后,书面表达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他感到很愉快。但随着这种新的水平的逐步形成,他就会逐步产生新的需要。因为单*一两句话,并不能进一步满足他交流信息、倾吐感受的需要。因此,就推动他进一步去学习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学习联句成段。

  (三)引发作文需要 促进作文心理发展

  甲: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合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内部矛盾,在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基础上不断引起新的作文需要,从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作文活动,促进他们的作文心理向前发展。

  乙:袁老师,您举一个具体教例说明一下吧。

  甲:好,让我们以一个中年级教学片断为例来探讨探讨。譬如——

  学生们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被课文中所描述的小兴安岭美丽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一个个心驰神往。执教的蔡燕老师就根据孩子们这一心理,及时组织了一次想象作文训练活动。

  课堂实况 断一

  甲:你看,蔡老师班上的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多高!

  乙:是的。看得出,通过阅读课学习,学生们都很喜爱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对从没去过的又很喜爱的地方,谁不想去看一看、玩一玩呢?

  甲:蔡老师正是抓住了学生们这一心理,采用了“假想旅行”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象,然后又启发学生假设想象:“到了小兴安岭想干些什么?”由于表达内容有课文为凭借,语汇、表达方法有课文可供参考、借鉴,学生们在已有作文水平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达到老师提的这两个要求并不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内心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向往之情就转化为表达欲望,为完成这次想象作文提供了心理需要。

  乙:您的分析令人很受启发。像这样的作文训练设计,确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

  甲:为了激起孩子们产生作文的需要,引导他们积极投人作文活动,蔡老师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还作了怎样的安排呢?让我们再看一个教学片断吧。

  课堂实况 片断二

  乙: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蔡老师是怎样根据儿童心理,引起他们作文需要的呢?

  甲:从内容上说,无论是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假想活动的过程,还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针对具体活动对个别学生的提示、点拨,都能把学生的假想引向深人、具体,并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表达自己假想内容的欲望。从训练的形式说,蔡老师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又鼓励大家在全班交流,这对激起学生想说、要说,争取说好都很有积极意义。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为了满足这种种需要和欲望,儿童内心会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努力调动知识积累,更自觉地吸收、运用课文中种种知识,更认真地练习表达,提高自己。正是这一原因,课堂上言者侃侃而谈,听者津津有味,在全班交流时,几乎人人都举手要求发言。这情景真令人高兴。可以想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具体实在,饶有趣味的。

  乙:是啊,一些原来不一定想说想写的学生,经教师这么一启发,一点拨,最后也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了。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引起儿童产生作文的需要,对引导他们参加作文活动,促进儿童作文心理发展是多么重要。

  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儿童作文需要的强弱关系到他们一次次具体的作文活动的成败。

  甲:是这样的。

心理作文 篇4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迷迷糊糊地被闹铃吵醒了,看看表,才七点,于是又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过不多久,我猛然醒来,再一看表,七点半了!妈妈咪呀!要迟到了!我胡乱穿好衣服蹦下床,房子里空无一人——爸爸妈妈一定是去上班了,桌上给我留的早餐早已变凉。

  我飞速拿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面包屑掉得满地都是。一不留神,我胳膊肘一碰,把牛奶打翻了!顾不上那么多了,已经七点三十五分了,还有五分钟我就迟到了!

  我慌慌张张地把面包一丢,准备出门。不巧的是面包被丢在了地上,管它呢,我赶紧抓起书包去穿鞋。但由于太慌张,我居然把鞋带打了个死结!顾不上了,我把门一摔就冲下楼出发了。

  我一路飞奔,差点撞上了几个人。直到跑到红绿灯跟前,我才慢下脚步,抬眼一看:糟糕,还有几十秒才绿灯呢!一想到迟到后得面对班主任那冷飕飕的犀利眼神,我一咬牙抛下了文明,直接闯红灯飞奔过了马路。终于

  来到校门口了,我长舒了一口气,抬手一看表,突然发现表面上赫然显示“星期六”!哎呀,原来是虚惊一场,我这糊涂蛋!

  我尴尬地朝保安叔叔笑了笑,悻悻然地往回走。回到家看着被我弄得狼狈不堪的餐厅——面包和面包渣洒落一地,打翻的牛奶还在从桌子上往下滴。

  唉,我一定要改掉这个稀里糊涂的毛病了,我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开始收拾这个烂摊子,谁让我是个糊涂蛋呢?

心理作文 篇5

  星期五,我参加了一个心理活动——孤岛求救,它告诉我,遇事多动脑筋,在参加团体活动时要团结。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班平均分成几组,要所有的人都站在孤岛——报纸上,每一个人都不能落下,脚也不能站在孤岛外面,报纸会一关一关的逐渐减少,挺到最后一关的小组胜利。我们那一组,有9个人,大多数都很瘦,所以站的位置小,前两关一点也不费劲,可到了第三关,只有2张报纸了,我们要开始采用“背人”战略了,我背周倩倩,陈红背王静,陆朋宇背吴柯君,准备好了以后,我们顺利的站上了孤岛!但到了第4关,只剩下一张报纸时,我们就有些担心了,上的去吗?能成功吗?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我把外套脱了下来,为了减少一点空间,可最后以失败告终。

  虽然很失落,但也很开心,我学会了团结,我很喜欢这个游戏,希望下次还可以举行!

【心理作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心理作文集锦八篇03-20

【精选】心理作文集锦九篇03-30

精选心理作文400字集锦9篇01-26

【推荐】心理作文300字集锦7篇01-13

【精品】心理作文300字集锦六篇01-05

“心理”老师作文02-17

心理优秀作文12-20

矛盾心理作文12-16

环境心理作文11-24

从众心理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