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时间:2021-11-02 09:12:0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大约(3)因为(3分)

  小题1:描写内容:水清;描写方法:侧面描写(2分)

  小题1:(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小题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凉的心境。(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景点名 文字依据

  例听水径 闻水声 如鸣佩环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这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可:大约(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凄:使……凄凉(4)以:因。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4.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5.(1)缠绕(2)水中高地(3)直射(4)深

  6.从潭的西南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7.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

  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观鱼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9.(1)向下,往下(2)表示约数(3)呆呆的样子(4)依靠

  10.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1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民桥其上 桥:

  ⑵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

  ⑶北堕小谭 堕:

  ⑷卷石底以出 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 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长可十许步。

  ⑵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⑴搭桥,架桥 ⑵越过,经过) ⑶落入 ⑷弯曲,翻卷

  2.C

  3.⑴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⑵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即使②急流冲荡③呆呆的样子④像北斗星那样(每小题0.5分,共2分)

  【小题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分)。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小题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夏季的时候是水势疾速(1分)。

  【小题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潭中游鱼若空游写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2分);《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三峡的'水夏季水势猛,水流疾速的特点(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是“虽然”的意思。②“飞漱”在这里是“飞泻、冲荡”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样子”。④“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在现代汉语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覆盖缠绕)”,“摇缀(摇动连接)”,“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从“水尤清洌”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及“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峡的水夏季的时候是水势迅猛、疾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春冬之时是清澈的。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整体理解选文,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能用原文语句回答则用原文语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体情况根据问题和选文内容而定。

  【小题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写法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三峡山的绵延高大峡长岭连的特点,从侧面描写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小石潭记》中的第二段,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侧面描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综合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1)相通(2)邀请(3)依靠(4)离开

  18.D(代词。A.结构助词;B.助词;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9.(1)(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0.甲文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段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

  A.潭西南而望 B.隶而从者

  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北斗星)

  C.方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

  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

  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2)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2分)

  用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四周的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参考答案:

  1.柳宗元 示例:《江雪》、《捕蛇者说》等。(答出1个即可)

  2.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3.A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3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心乐之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⑶以其境过清⑷乃记之而去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1.第②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特点。

  22.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19.(2分)⑴乐:以……为乐(感到快乐) ⑵犬牙:像犬牙那样 ⑶清:凄清(清冷) ⑷去:离开评分说明:每小题0.5分。20.(2分)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评分说明:一句1分,译文大意正确即可。

  21.(2分)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清澈。评分说明:一空1分。

  22.(2分)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评分说明:每问1分,意近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_______,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3.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4.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03-13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03-25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07-15

神奇小石潭05-11

小石潭记改写作文10-18

小石潭记导游词12篇01-15

小石潭记导游词13篇01-09

读《小石潭记》有感作文350字10-28

寻石记的阅读答案01-22